◎ 班志文 广州通信中心
南海海上通信覆盖我之见
◎ 班志文 广州通信中心
现行实施的海上通信系统是GMDSS系统,即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南海的通信覆盖一直由广州等南海海域的海岸电台承担,核心是广州海岸电台,广州海岸电台有一套完整的业务开发和质量管理系统,从而能实现南海海区通信覆盖。
通信 海上 无线电 安全
GMDSS系统和无线电通信的职能由海上搜救中心和海岸电台承担,海上搜救中心负责GMDSS中的海上人命安全救助业务,海岸电台负责GMDSS通信和保障,并承担无线电通信业务。
广东沿海有广州、汕头、湛江等三座海岸电台,负责中国南海和中国沿海(GMDSS/A1、A2海区)海上遇险、紧急、安全、搜寻、救助等安全公益通信,中国南海和中国沿海的海上安全信息(MSI)无线电广播,以及中国沿海、近洋、远洋的国际、国内公众船舶无线电通信等业务。
广州、汕头、湛江海岸电台地理位置正处于广东沿海辖区海岸的东、中、西部,从履行GMDSS通信职能而言,实现了通信覆盖的合理布局。
DSC值守及后续通信频率
我国GMDSS通信是由DSC国际数选系统、NAVTEX/518kHz系统、HF/BNDP/FEC广播系统、INMARSAT卫星地面站系统、COSPAS-SARSAT搜救卫星LUT系统及海上搜救中心通信指挥系统构成。我国沿海设置了18座海岸电台DSC、5座NAVTEX/518kHz、3座HF/BNDP/FEC系统业务。广州、汕头、湛江海岸电台为其中之三。
广州海岸电台设立MF/VHF/ DSC、NAVTEX/518kHz和中文NAVTEX/486kHz、HF/NBDP/ FEC及MF/VHF后续通信电路组合的通信体系,实现广东海域、中国南海和中国沿海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保障和有效覆盖。
海岸电台采用专线与海上搜救中心(分中心)连接,实现了海上遇险与安全报警信息和后续搜救通信实时传递。
广州海岸电台通过传真和有线/无线电话转接,实现了海上遇险与安全报警信息和后续搜救通信对广东海事局总值班室的及时传递。
公众通信是海上人命安全和运输生产的保障手段之一,广州海岸电台开放有众多的MF/HF/VHF船舶公众无线电通信电路和服务业务(见附表)。提供了VHF无线电话、MF/HF/ SSB无线电话、NBDP/ARQ窄带印字电报、MF/HF/A1A无线电报服务,有效覆盖中国沿海、整个西北太平洋、印度洋、澳洲周边的海域,具有强大的沿海、近洋和远洋的国内、国际船舶公众通信业务的能力。
海岸电台作为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有足够的人力、设备和设施的资源,确保海岸电台的通信畅通。
4.1人力资源
广州海岸电台是一支经验丰富的海岸电台通信专业队伍,在岗通信人员102人,其中:通信操作人员30人,设备维护技术人员34人,通信管理人员26人,其他人员1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8人,中级技术职称22人,初级技术职33人。
公益广播业务NAVTEX(518/486kHz)英/中文广播
窄带印字电报FEC广播(识别:XSQ/2017/004123100)
公众通信业务单边带无线电话(SSB)(呼号:广州台或GUANGZHOURADIO)
4.2设备与设施
(1)广州海岸电台以收信、中控和发信三址设台。配备有40台发射机(1.5-10KW),37副发射天线,39台收信机,10副接收天线,7路数字微波和5条2Mbs光纤传输通道,16台(4个基站)VHF话台设备,5个计算机通信控制系统,以及配套设施。
(2)汕头海岸电台以收信/中控和发信两址设台。配备有3台发射机(1KW),3副发射天线,1套收信机系统,2副接收天线,4台VHF话台设备,2个通信控制系统,以及配套设施。
(3)湛江海岸电台以收信、中控和发信三址设台。配备有11台发射机(1-5KW),11副发射天线,7台收信机,4副接收天线,6台(2个基站)VHF话台设备,2个通信控制系统,以及配套设施。
窄带直接印字电报(全自动)(识别:2017或004123100)
甚高频无线电话(VHF)(统一呼号:广州台或GUANGZHOURADIO)
按照ISO9000标准,广州通信中心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实施通信业务和技术质量的过程控制,对不合格服务和技术纠正与预防。广州通信中心从2001年起,已建立了ISO9001标准的质量体系。
广州通信中心通过对质量体系评审、目标考核、年度总结、用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定期对海岸电台通信工作进行评估和审议,以实现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广州通信中心分别制订了“岸台通信业务应急保障预案”和“岸台通信技术应急保障预案”,以确保海岸电台突发遇险与安全通信的畅通。
当前,广州海岸电台正在进行整体改造,国家将突入8000万资金对广州海岸电台进行全方位升级,我们相信,3年后的广州海岸电台将成为南海通信覆盖的核心力量,老祖宗留下的海将处处飘荡着永不消失的主权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