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林
流水潺潺,时光飞逝。距离2015年的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已有一年时间。上一次在福建省成功召开的珠江水系“遵义会议”,这次又紧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会议步伐,移师到江西省。场地虽变,但是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下称珠航局)及四省区领导们关心珠江水运发展的迫切的心没变。这一年来,各方力量动作频频,为珠江水运注入了一股股新的发展活力。为此,本刊采访了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办公室主任、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局长王建华,谈谈这一年来珠江水运的蜕变。
高层协调机制成立一年
《珠江水运》: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受到四省区高层充分肯定,能否介绍一下该机制产生的具体背景?
王建华: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珠江水运发展新要求,加强水运发展协调,加快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珠江水运体系,更高层次统筹推进水运规划与管理,珠江航务管理局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借鉴长江水运发展经验,提出了依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会议建立珠江水运发展协调机制的建议,并得到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积极支持。
2015年12月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的第一届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会议一致同意依托泛珠合作平台建立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并在泛珠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期间召开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会议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2016年的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为第二届,会议主题为“凝聚共识,合力建设珠江黄金水道”。根据《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工作规则》,高层协调会议由珠江水系相关省(自治区)行政领导轮流主持,今年轮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负责主持。
若没有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这个平台,无论是哪个省区单独牵头去解决珠江水运发展的问题都很难。珠江水域四省区利益相牵,珠江水运要发展就离不开大家的合力推动。
一年来·机制成效显著
《珠江水运》:一年来,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取得了什么成果,为珠江流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王建华:在交通运输部和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省(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建立一年来成效显著。珠江水系各方深入贯彻落实首次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解决制约珠江水运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推进珠江黄金水道建设,使珠江水运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江河水运这种大运输对沿江流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是无可比拟的。虽然珠江水运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也很突出,诸如上下游水运发展不均衡,中上游断航等等,都成为了珠江水运下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也说明,成立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第一届珠江水运发展协调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机制,四省区政府领导形成了推动珠江水运发展的共识,其共识逐步转化为推进珠江水运发展的实际行动,如省(区)政府分管副省长对接商讨解决龙滩、百色通航设施建设问题,同时还取得了初步成果,如出台了《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行动计划的核心在于,攻难点——打通大西南,解决珠江上游不通的难题;抓关键——加大水运基础设施投入,补齐珠江水运发展的短板,充分发挥水运的比较优势;强协调——建立不同层面的协调协商机制,加强省部、政企协调,解放水运生产力;对标杆——加强对标长江和国际先进河流的研究,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走出一条珠江特色的新路子。现在《行动计划》通过了,我们会加强协调,省部联动,挂牌督办,定期通报。
此外,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成立一年来,四省(区)发展水运的积极性显著加强。为积极解决珠江水运发展难题,四省(区)政府领导加强调研和加强对接。珠江水运发展重点问题、重大难题,现在已经上升到政府省一级领导的层面去关注,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推动力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年来·珠航局动作频频
《珠江水运》:珠江水运发展离不开珠航局的协调管理,这一年来,珠航局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王建华:承担着珠江水系航运行政管理职责的珠江航务管理局,在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成立前后都做出了不懈努力。尤其在2015年首届珠江水运高层协调会议召开后的一年来,珠航局积极发挥穿针引线作用,促使各项保障珠江水运腾飞的政策落地。
一年来,珠航局按照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关于“认识、了解、治理和发展珠江”,“使珠江成为我国第二黄金水道”的指示,凝聚水系各方力量,开展交流研讨,积极参与《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起草制定工作,将四省区发展水运的迫切愿望和各位省长、主席的真知灼见,融入意见。《若干意见》提出利用十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畅通、安全、绿色、高效的珠江黄金水道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成干支衔接区域成网的高等级航道体系、江海联动功能互补的港口服务体系、功能完善优质高效的现代航运体系、生态优先示范带动的绿色发展体系、责任清晰保障有力的安全预控体系、协调有力运转有效的水运治理体系等“六大体系”,为新形势下珠江水运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珠航局结合珠江水运发展实际和“十三五”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全国水运“十三五”规划、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启动了《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珠江水运转型升级发展需要,以2030年为目标水平年,详细规划珠江水运改革发展路线图,为构建畅通、平安、绿色、高效的珠江水路运输体系提供建设指导和政策建议。目前,《规划纲要》已初步成型,预计在年内发布。
加快红水河龙滩、右江百色枢纽碍航问题解决的步伐也是一年来珠航局的重点工作。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带队,专程调研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并在南宁召开座谈会推进龙滩、百色枢纽通航设施建设,对加快两大枢纽通航设施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委要求,珠江航务管理局组织开展了红水河通航1000吨级船舶论证研究和红水河过闸船舶主尺度研究,为过船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针对珠江水运绿色发展,开放市场管理等方面,珠航局都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年来·四省区齐齐发力
《珠江水运》:一年来,珠江流域四省区也在积极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取得什么成果?
王建华:在2015年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建立以来,交通运输部和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加快珠江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珠江水系流经水域的硬件和软件一步步得到完善,也为珠江建设黄金水道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广东省抓紧实施珠江门户战略,以自贸区建设为平台,积极推进广州航运中心建设,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适时发布珠江航运指数。完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和多式联运,开通了覆盖珠三角及广西、海南等地的水上驳船支线近150条,建立东莞石龙公铁海河多式联运中心,形成了珠三角地区通往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的主要物流通道。
而广西壮族自治区则积极推进“一干七支”内河骨干航道建设,气势宏伟。实施西江航运干线、西南水运出海三线航道建设,使西江干线南宁至梧州段全面升级为2000吨级,西南水运出海“三通道”基本实现规划目标,长洲枢纽船闸通过能力超过1.3亿吨,是全球目前通过能力最大的内河船闸。同时内河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1.1亿吨,实现了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建设目标。
贵州省在“十二五”期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贵州“北入长江、南下珠江”水运通道建设,全部建成国家在贵州规划的乌江、红水河四级高等级航道795公里,改写了贵州没有高等级航道的历史。同步建设都柳江、清水江6个航电枢纽,实现贵州航电一体化开发建设零的突破。
云南省则按“三出境、两出省”目标推进水路运输发展,组织实施了《云南省水路交通发展规划(2014-2030年)》,设立水路交通建设专项资金,以期建设北进长江、南下珠江、沟通两洋(太平洋、印度洋)、连接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协调发展的水路交通运输体系。并加快推进右江—珠江通道建设,争取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尽早建成,为实现从珠江通达海洋作出了不懈努力。
下一步·更好地发挥高层协调机制作用
《珠江水运》:回首过去一年,珠江水运发展成绩斐然,接下来这一年,珠航局将会有何动作?
王建华:接下来我们将会根据行动计划,协调四省(区)开工具体任务。在“十三五”期内,力争打通贵州、云南出海通道,按照1000吨级通航标准建设龙滩、百色枢纽通航建筑物,改扩建金鸡滩船闸,加快推进岩滩、大化、百龙滩等枢纽通航建筑物升级扩能改造。
我们将会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切实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在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框架下,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入研究珠江水运发展的重大问题,谋划高层协调事项和重点工作。切实使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在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合力建设珠江黄金水道,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