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算与管理如何更好的适应单位转企改革

2016-11-17 20:14李隽琦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3期
关键词:财务核算事业单位

李隽琦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开始加强对内部管理的重视,希望通过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财务核算与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部分,对于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单位,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市场化不断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化也在不断加强并逐渐的向企业模式转变,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事业单位转企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创新与改革。下面我们就针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促进事业单位转企改革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核算;事业单位;转企改革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事业单位希望能够通过转企改革来改变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事业单位今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事业单位转企改革是其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化管理方式能够让事业单位更好的使用市场竞争,增加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从而让事业单位获得更好的发展,更加快捷的服务于我国的国民经济。

一、事业单位转企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与企业运用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法都存在一些不同,他们分属不同的会计核算体系,但是这两大会计体系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这就有效降低了事业单位转企难度,尤其是现在社会,事业单位市场化的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事业单位转企不但能有有效提升单位内部财务核算与管理的效率,还能统一市场会计核算标准,有利于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对比性分析。另外,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核算与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相同点,这为事业单位转企改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例如: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会计前提相同,都需要一个固定的会计主体、需要持续的经营以及进行准确的会计分析,同时必须采用货币进行计量。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的会计核算原则相同,在进行财务核算的过程中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等。事业单位转企改革之所以可行性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正在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依靠国家财政支出来维持日常的经营了,事业单位开始不断的自给自足以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的财务管理的特征

1.双重财务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其差距性还是存在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事业单位自身的特征决定的。事业单位转企后,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将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要实现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一部分还要承担其社会责任,保证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后其管理管理应该在权衡这两方面的因素,制定真正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保证事业单位自身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

2.双重财务管理任务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其财务管理要完成的任务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完成制定财务制度、保存财务信息、对单位事项进行预算以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审核监督等多种财务管理的任务。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还要完成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国有资产使用、组织财务预测等多种国家性质的财务任务,这种财务任务主要侧重与公益性,因此与企业性质的财务任何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

3.双重财务信息

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表现形式与企业也有着一定的差距,其财务信息也具有双重性。事业单位在出具财务报告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真实的反应财务信息,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国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报出形式的统一要求,最终实现既能准确的报出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能满足国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特殊要求。

三、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在转企改革后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不科学

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首先,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的时间成本非常大,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单位的经营成本,对于事业单位长期稳定的发展不利。其次,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不全面,经常出现漏项的情况,这就影响了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对于事业单位在以后利用财务预算进行财务管理不利。再次,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的实用性较差,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人员大多都是根据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来编制下一会计年度的预算,这种完全脱离了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预算数据准确性较差,不利于预算数据的进一步的应用。

2.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中资产核算方式不合理

传统的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中,不对资产计提折旧与摊销,当资产进入事业单位后,单位财务人员直接按照入账价值计算资产价值,自资产入账以后不再进行会计处理,只有等到资产出售或者报废的时候才进行账务处理,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最终导致事业单位的报表数据的失真,对于事业单位管理者做出准确的决策非常不利,失真的财务报表很可能误导报表使用人员进行错误的投资,不利于监管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

3.职工的利益难以保障

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后,单位职工各方面的福利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首先,事业单位的工资机制以及效益考核指标会改变,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后一般都实行统一的考核指标,对于职工的工作进行考核,这就让事业单位的老员工很难从心里以及行动上接受。事业单位的老员工受传统思想束缚,认为事业单位工作属于“铁饭碗”,单位转企改革后,事业单位的性质变为企业性质,这就相当于砸了他们的“铁饭碗”,职工的利益受到损害。其次,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后会制定全新的用人政策以及人员管理模式,单位财务部门对于员工绩效以及工资的发放标准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很可能侵害到一部分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的稳定性,对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4.成本核算不准确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中,经营性事业单位对于成本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则采用权责发生制,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核算标准不统一,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对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不利。除此之外,在事业单位采用两种会计核算方法也使得单位的费用不能合理的进行分配,不能把费用准确的分摊致相关的期间,影响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的效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低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对于国家财产安全也会造成一种不利的影响,国家资产一旦流失很难通过财务核算与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四、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有效适应转企改革

1.强化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于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针对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解决。首先,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创新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事业单位提升财务预算编著的效率。其次,尽量保证财务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只有全面的预算才能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各个方面的因素,从而提高财务预算的可靠性。再次,事业单位要提高财务预算的实用性,在财务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数据进行有效的编制,从而提高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实用性与有效性。

2.统一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企业化以后,应该设立与企业统一的会计科目,一方面这样有利于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对比,另一方面,企业会计科目更加适合事业单位转企后的业务需求。统一的会计科目应该主要依据企业会计科目,例如: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应该设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对固定资产进行精确核算,缩小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距,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对于那些在事业单位中非常重要的科目,在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后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二级科目进行会计处理,保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特殊性。

3.落实事业单位的配套政策

针对于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后可能为职工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我国政府部门应该落实事业单位改革相关的配套政策,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首先,政府应该充分的了解事业单位转企改革中存在的影响职工福利的因素有哪些,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不同的政策。落实好职工的个人需要。其次,事业单位在制定新的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尊重职工的利益,必要的时候应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了解职工的想法,采纳职工的意见,在满足职工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再次,对于国有资产的处置决定,事业单位一定要先通知国家资产管理机构,经国家资产管理机构同意后才能对相关的国有资产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事业单位更好的管理资产做好准备。最后,事业单位在做出一些重大决定前,应该召开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只有集大众之智才能让事业单位的改革之路走的更加的顺畅。

4.创新成本核算模式

针对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事业单位应该积极的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更加符合单位的需求。对于怎样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先从会计计量基础这个方面出发,事业单位转企后依然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成本管理模式,但是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财务核算也应该与成本管理模式统一,一致采取权责发生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与管理中的特殊性,在创新成本核算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兼顾国家资金的利用效率,争取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帮助事业单位实现其社会价值。在事业单位企改初期的会计核算中,事业单位应该以企业的财务准则为主,事业单位的财务准则为辅的策略。另外,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让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尽快适应转企后的财务事务,有效避免由于转企带来的财务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水平。

五、总结

总之,随着我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革已经成为了历史发展的一大趋势了。作为事业单位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改变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中的问题,积极的采用转企后的财务管理方式,让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增加事业单位财务的透明度,强化社会公众对于事业单位经营情况的了解,让更多的人关注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帮助与促进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雪飞.试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的财务管理问题[J].时代金融,2012,(8):209-211.

[2]范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再思考[J].中国外资,2011,(02):34-35.

[3]鄢奋.现代西方公共产品理论的借鉴与批判[J].当代经济研究,2012(10).

[4]李强.试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J].地方财务研究,2013(1).

猜你喜欢
财务核算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浅析“营改增”政策对电力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
论煤电企业财务核算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