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浅析

2016-11-17 20:09孙倩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给传统金融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金融的一种创新路径,互联网金融能够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但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特点及主要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马云认为,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即传统金融包括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利用互联网开展自身的业务;而互联网金融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服务、组织、产品、监管体系等。从内容上来看,互联网金融的范围比金融互联网要广泛得多,除包括金融互联网外,还包括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网贷等业务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具有广泛意义的互联网金融。

2.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与传统金融业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特点:(1)包容度高。传统金融业无法或不愿提供“小微”业务,将小微客户隔绝在外;而互联网金融包容度高,可以向小微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2)信息透明,交易成本低。资金供求双方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降低或不需要中介费。(3)跨时空,方便快捷。通过互联网,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顺利进行,而且业务处理速度快。(4)监管弱,风险大。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监管较弱,相关法律不完善,违约成本低,风险大。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第三方支付,包括支付宝、银联支付、微信支付、快钱支付、易宝支付、汇付天下等规模较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系统允许客户运用电子支付方式完成资金支付和结算。目前,第三方支付中的用户信息安全和转账安全存在明显漏洞。一些平台只需要输入用户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和支付密码,安全性很低。

众筹,指个人或团队通过众筹平台展示自己的项目策划,向公众筹集资金援助的融资模式。众筹平台可以分为债券众筹、股权众筹、回报众筹和捐赠众筹四类。众筹模式下,投资者对所投资金缺乏监管,很难掌握资金的使用动向,无法确保资金安全。

P2P网贷,又称为人人贷,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融资模式。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互联网平台进行融资。P2P网贷平台如拍拍贷、红岭创投、宜信、易搜贷等。P2P网贷平台必须拥有中间资金账户,但目前我国网贷平台中间资金账户普遍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容易出现跑路和诈骗事件。

大数据金融。指以云计算为基础,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对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掌握客户的全方位信息来开展金融服务。大数据金融能带来更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但也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金融两个行业结合的产物,所以自然包括了互联网和金融两个行业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利率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这些传统金融行业的风险同样存在于互联网金融交易中。然而,互联网金融因掺入了互联网特性,又会产生一些新的风险,其风险具有传播速度快、交叉传播、影响范围广、监管难度大等新的特性。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业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1.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问题也会给互联网金融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由于加密技术不完善、密钥管理及TCP/IP协议安全性差等,互联网金融数据在传送过程中很容易遭受黑客攻击,从而引发隐私泄露和资金损失;互联网金融信息化操作很容易出现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快速扩散和传播,一旦某个程序感染病毒,整台电脑甚至整个交易系统都可能受到病毒威胁;互联网金融平台会因技术缺陷无法应对短时间内大规模交易,比如“七夕”“双十一”“圣诞节”等促销日,短时间内突发的大规模交易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无法打开页面、服务器故障等问题。

2.业务风险

第一,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的绝大部分业务程序都需要交易主体依靠计算机完成,若交易主体对业务操作规范和流程不熟悉,操作过程中某一程序出现问题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自身的系统设计缺陷,包括账户授权使用、风险管理系统等,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操作风险。第二,信息风险。大数据为互联网金融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增加了筛选、分析信息的成本,使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而在信息不对称时,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和“道德风险”问题。第三,声誉风险。与传统金融行业的有形市场交易相比,互联网金融的声誉更加脆弱。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负面报道、舆论的负面影响会导致客户流失和资金来源减少等问题,甚至会出现经营瘫痪等现象,并且这种声誉风险一旦发生,要将客户的信心重新培养起来,需要花费很大的心血与很长的时间。

3.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单独完善的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虽然近年来相继出台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但仅仅作为指引性文件,并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资金监管、交易者身份信息、客户信息维护、电子合同真实有效性确认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为交易双方的权责不明埋下隐患,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

四、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考

面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的新风险,本文有以下几点思考:第一,我们不能一味地效仿欧美国家实行宽松型监管,而应该坚持严格但不过度的外部监管原则,防止金融风险爆发。第二,应该倡导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第三,必须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防止非法集资、欺诈跑路等事件发生。在此基础上,尽快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体系,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2]陈仲毅.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

[3]郑舰.互联网金融态势分析与政府监管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4]李淼焱.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J].财经纵横,2014.

[5]张雪.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6]刘越.互联网金融缘起、风险及其监管[J].社会科学研究,2014.

[7]张玉喜.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02.

作者简介:孙倩(1988- ),女,陕西渭南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师,助教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