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优劣对比分析

2016-11-17 02:37阚永刚
中国新通信 2016年17期
关键词:无线通信稳定性安全性

阚永刚

【摘要】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是目前主要的两大信息传递方式。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过程,首先以有线通信开始,而近年来,无线通信发展迅速,并且有逐渐取代有线通信之势。本文分析有线通信和无线通讯当前的技术水平与应用,尝试进行优劣势对比,并且对于两种通信方式的未来应用趋势提出设想。

【关键词】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稳定性 安全性 速度

通信事业的发展,对现代化进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开始,通讯带来了电话和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活动,后来渐渐租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二十世纪末,无线通信技术出现,BB机以及对讲机,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近5年来,移动端通信技术发展迅猛又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可以说,通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是目前主要的两大信息传递方式。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过程,首先以有线通信开始,而近年来,无线通信发展迅速,并且有逐渐取代有线通信之势。本文分析有线通信和无线通讯当前的技术水平与应用,尝试进行优劣势对比,并且对于两种通信方式的未来应用趋势提出设想。

一、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基本概念

有线通信,顾名思义,就是有金属导线、光线、光缆等有形的媒介,进行信息传递,从而实现了远距离通信。而通信的内容,可以是光、信号、声音、图像、视频、语言、指令等。例如座机电话,有线宽带,以及闭路电视,都是利用有线通讯技术实现工作的。

无线通信,顾名思义,就是不借助实体的、有形的媒介,而是通过看不到摸不着的电波、磁波、光波,实现远程的信息传递。例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蓝牙、无线上网、手机、GPS,电报,对讲机,以及各类遥控玩具。

二、有线通信的优势与劣势

有线通信有以下优点:第一,受外界干扰比较小,可靠性强。因为有有形的媒介传递信息,而在建设中,这些有形的媒介,例如光线都得到了必要的保护。例如电话座机,只要架设好电话线,在任何环境下,几乎都可以用。比如雷雨天气,封闭的办公室,地下室,在断电的情况下,以及边远的地区,都是可以近乎无障碍的使用的。对于办公通信,军事通信来说,座机电话仍然有其必要性。第二,保密性与安全性好。因为信息传递是在做好防护的有形线缆之中,就不容易遭遇外界自然攻击和人为攻击。对于需要保密传递的信息,例如机密电话,网络视频,使用有线通信传递,更不容易被截取破获。闭路电视要保存大量视频,确保不遗漏,也需要有线通讯才能实现。

有线通信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铺设成本高,如果要覆盖我国全部乡村,对资源和资本都是巨大的消耗。第二,不能方便的进行空间移动,比如固定座机不能方便的随着用户移动。

三、无线通信的优势与劣势

无线通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造价低廉。无线通信的主要成本在于感知器和信号站,其造价要比有线通信便宜很多。无线通信的建造也工期较短,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竣工速度。2、较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当无线信号一旦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同时接人多台设备,不需要像有线一样接入设备还要进行布线工作。3、维护方便。当无线通讯发生故障时,只要对信号源以及接受设备进行检修,就能排查问题进行修复。而如果是有线通信发生故障,则需要全线检修。

但是,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便捷的无线网络也存在几点不足。第一,是信号不稳定,当多台设备同时接入时,会出现信号不稳定,频道拥挤的问题。在地下室等封闭环境内,也会有通信不畅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GPS信号经常在郊外或地下通道出现无信号情况。第二,是面临安全威胁,必然会无线信号和无线资源,例如频道,会被黑客偷袭,抢占资源。第三,信号延迟问题,也就是没有有线通讯迅速,例如,联通3G最小的延迟也要有150MS。“网速慢”成为无线通信的关键问题。

四、对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未来应用的预测

通信技术支撑着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与物联网发展。未来,无论是有线通讯还是无线通讯都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特别是无线技术。首先,无线通信容量、速度和稳定性,将得到提高,尽量缩短无线通信的速度与有线通讯的差距。频谱资源分布和利用更加合理和有效,是无线通信提高效率的基础。其次,有线通信,作为通信的基础,也会通过光线技术,大大提高其传输容量和速度。之后,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在终端将更加自由转换。

无线通信是在有限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发展标志着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无线通信的优势不是绝对的,有线通信的稳定性,安全性是无线所不能取代的,而有线通信的方便,快捷则是对无线通信的完善。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兼容,则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无线通信稳定性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电网稳定性预测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非线性多率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的稳定性
任意切换下的连续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分析
基于ZigBee的舱内人员巡检系统的应用研究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