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
似乎只有在童年时代,我们才能光明正大地喜欢和相信童话。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因为读过《小王子》,所以相信夜空中总有那么一颗星星,代表着那个自己怀念的、已经离开人世的人。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小时候读过的童话,长大后很少会再去重读。即使有重读的想法,也会觉得不太好意思,因为怕别人认为自己幼稚。
《小王子》极简单却又极深刻。这部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法国童话,已经成为无数读者心中不朽的经典,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因此,当听说它要被改编成电影的时候,作为忠实读者的我,是既期待又担忧的。
毕竟,经过编剧和导演的二次创作,电影版《小王子》最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谁也不知道。一方面,我期待电影能有所创新;另一方面,又担心原著中的美好会被损坏。
《小王子》中的小王子,瘦小、天真、善良、孤独,坚持并寻找自我。书中的故事,在小王子凭借蛇的帮助,从地球回到自己的星球的时候就结束了。谁也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电影版的《小王子》,是以一个人生完全被规划好的小女孩,以及她的邻居老飞行员的视角和故事为基础展开的。小王子的故事,在老飞行员给小女孩的讲述中慢慢展开。回忆与现实交织,两代人都在追寻梦想和自我。这是电影的创新之处。电影后半段的情节更是出现了创新性的改编,让人眼前一亮——小王子已经长大,变成了一个为商人工作的保洁员,他遗忘了自己的过去。然而,在与小女孩相处的过程中,他最终醒悟过来,回到自己的星球,重新开始。
在电影中,小王子的故事展现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更多是以小女孩具有反叛意味的“冒险”故事为主。这种对童话的“现代演绎”,算得上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因为,这样一来,童话也具有了一些现实指导意义。
十来岁时,读了《小王子》之后,我十分心疼小王子。他没有家人,没有朋友。他所在的星球很小,小到只能放下一把椅子。他坐在椅子上,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就可以看一次日落。甚至有那么一天,小王子看了44次日落。小王子一个人打扫用来做饭的火山口,一个人清理猴面包树的树苗,一个人看日落。他是那么的孤单而忧伤。
也许,跟小王子一样,每一个不被理解的小孩子,都曾孤单而忧伤地“居住”在自己的“星球”上。
然而,正如同书中的小王子需要告别玫瑰,离开自己的星球去旅行那样,我们也需要经历和成长。电影版《小王子》给了小王子成长的机会,也给了他回归自我的机会。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小孩,也都会长大。我们唯一能做的、要做的,就是不要遗忘。
然而,经过“现代演绎”之后的《小王子》,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教科书”的意味。电影想教会我们不忘初心,想教会我们为了自我和梦想而奋斗。其实,并不是每一个童话都需要圆满的结局,以及令人深思的意义。比如《海的女儿》,那种失去的遗憾,也是一种美,不是吗?书中的小王子没有长大,他离开了地球,但住进了每一个心怀美好回忆的人的心中。
从电影院回到家之后,我从书架上拿起《小王子》,擦去封面上的灰尘,翻开并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无比想念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男孩儿。我仿佛能看见,他就站在那里,脖子上那条棕黄色的长围巾被风轻轻吹起,脸上的神情十分忧伤。我是多么想要抱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