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尔特·戴维斯:20世纪美国艺术的灵魂

2016-11-17 18:42
读者欣赏 2016年11期
关键词:戴维斯艺术

他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也是美国城市文化最好的诠释者。他是波普艺术的先驱,把风靡欧洲的抽象立体派本土化。他的艺术作品里跳动着美国爵士时代的音符,歌唱着激进的政治主张,因此,他的作品被誉为20世纪美国艺术的灵魂,承载着几波浪潮,却万变不离其本。他就是斯图尔特·戴维斯(Stuart Davis)。

作为美国现代主义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戴维斯运用强烈的颜色与空间关系,将琐碎嘈杂的日常生活翻译成独特的艺术语言,把欧洲立体主义和野兽派的要素融合到美国的城市文化当中,霓虹灯、摩天大楼、城市街道、广告画这些蓬勃旺盛的美国元素在支离破碎的图案模块和拼贴中,演绎出先进自由的文化和高科技、商业化的都市色彩,为现代主义艺术运动注入了强烈的美式风格。

早期:融合现实与抽象

摆动的景观   布面油画  220.3×400cm  1938年  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斯图尔特·戴维斯于1892年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母皆从事文艺工作。受家庭的影响,戴维斯年幼时就开始接触艺术,高中没毕业就跟随实现“城市现实主义”的“垃圾箱画派”(Ash Can School)代表画家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学画。罗伯特·亨利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人物肖像画家,作为老师,他更重要的成就是他的艺术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一代画家。

罗伯特·亨利鼓励学生把视角投向社会底层,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受罗伯特·亨利以及当时美国整体的艺术氛围的影响,戴维斯的早期作品集中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色,他始终都认为艺术应当反映真实的日常和社会生活。

1910年,戴维斯来到纽约,曾一度为带有美国进步人士和左派立场的《哈波斯周报》画插图。这时,来自欧洲的现代艺术引起了他的兴趣。然而,1913年的军械库展,让戴维斯下定决心终身投入现代艺术的探求。

1913年2月17日,由美国画家与雕塑家协会组织的首届“国际现代艺术大展”在纽约曼哈顿莱克星顿大道的69团军械库举行。这个后来一直被称为“军械库艺术展”的展览,为当时已经习惯了欣赏写实主义艺术的美国观众带来了欧洲的前卫艺术,来自欧洲的最为激进的野兽派和立体主义左派在美国造成了全国性的影响,被视为美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在这次展览中,戴维斯是最年轻的参展艺术家。受到凡·高、高更、马蒂斯和毕加索绘画的启发,戴维斯面临着现实主义和纯粹抽象的选择。结果,戴维斯聪明地将新的形式和自己原本的现实主义手法结合起来,开始脱离单纯地从事物本身出发,而从主观意识的感受中去创造形体。他将抽象的图形与强烈的色彩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做到了既抽象又和现实生活接轨,解决了当时艺术家们所面临的难题。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化带来的产业升级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各种生活产品极大地丰富化和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鲜明的商业包装和爆炸性发展的广告行业。戴维斯的早期作品突出体现了这种社会发展状况。他认为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变化最能体现当时美国人民的生活现状,也是美国文化最鲜明的标志,所以他在作品中积极地引入了各种当时的流行文化,很多当时的广告和产品的图片都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例如香烟、漱口水、电灯泡等都是戴维斯当时艺术创作的主题。

Semé   布面油画  132×101.6cm  1953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戴维斯早期作品《Lucky Strike》(1921年)中,抽象主义的几何元素和波普艺术的鲜艳色彩已经融合在一起。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熟悉的物品以及标准化的文字生动地融入画布上,如同互不关联的音符被巧妙地谱写成了和谐的协奏曲。几抹红,几条蓝,几片绿,承载着各种字体的单词和符号,微妙地将常用在广告美术中的图形艺术和经典的抽象艺术编织在一起,调和出活灵活现的生命力。

戴维斯的作品从实质上可以看作是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急速改善,而戴维斯将这种喜悦的心情如实地反映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他始终认为艺术品应当具有社会价值,尤其应当体现当时生活中积极的一面。他坚信,即便生活中有众多琐碎嘈杂的部分,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和谐的规律与和谐,他称之为“视觉体验上的愉悦”。

中期:抛弃“视觉焦点”

虽然美国发展迅速,但当时的世界中心还是欧洲。为了筹集巴黎艺术之旅的资金,戴维斯将自己的部分作品出售给现纽约惠特尼美术馆的创始人惠特尼女士。在巴黎居住的那段时间,对戴维斯来说意义非凡。由于直接受到立体派和野兽派的影响,戴维斯开始使用大量棱角分明的几何图形来描述在巴黎的生活,描述巴黎的大街小巷。如《Brasserie Lipp》(1928年)描绘的是戴维斯在巴黎经常光顾的啤酒屋。作品结合了街道场景和静物,是戴维斯一人坐在餐厅二楼喝着苦艾酒看着广场建筑物的视角。

当戴维斯结束自己的法国之旅重新回到美国时,他深深地被美国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所震惊。为了体现这种信息的多元化和爆炸性,戴维斯开始尝试将更多的信息融合在同一幅绘画中,用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品,之后又将不同的角度有机和谐地组合在一起。

戴维斯的画风焕然一新。画面上糅合了各种形体、图案、色块和异想天开的艺术字体,宛如跳跃的爵士节奏。1927年至1928年,戴维斯创作了系列作品《打蛋机》。在这些作品中,他试图彻底排除对自然界的幻想残余,反复描绘打蛋器、电扇和橡胶手套,直到这些东西在绘画中只留下色彩、线条和形状的关系为止。例如,在《打蛋机1号》(1927年)的画面上看不到具体的物体,有的只是抽象的线条和几何形。

1929年,戴维斯回到美国不久,美国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给美国的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处于艺术市场中的艺术家们也在劫难逃,他们进入收入不稳定的窘迫境况。为改善艺术家的经济状况和倡导艺术自由,戴维斯开始在多个重要艺术组织中担任要职,繁忙的活动几乎占据了他大量的艺术创作时间。

Owh! in San Pao   布面油画  132.6×106.7cm  1951年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藏

20世纪30年代,戴维斯已经是一名著名的美国画家,其作品一直在探索写实与抽象之间的描绘。例如创作于1931年的《房屋与街道》,完美地传递出戴维斯对美国城市生活的理解。这是一幅采用分割式构图方法来完成的作品,左右画面采用不同的视点,仿佛是两张动画片的连续。作品将两幅并置的不同视觉和连续视觉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具有几何抽象结构的物体的相互关系,如果把左右两个画面分开,都有它们各自的明确意义。在这幅作品中,方方正正的布局勾勒出遍布画卷的楼房和店面,缤纷的色块抽象出日常的景观,预示了30年后风靡全球的波普艺术的重要元素。然而,这些作品和后期安迪·沃霍尔的丝网印刷画实际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戴维斯的作品不像宣传海报一样散发着浓浓的印刷厂的墨汁味,相反,戴维斯总在规规整整的画卷上刻意流露出画笔的痕迹,他的画布总是营造出手工和机械的综合体,例如几何图案中稍有弯曲的线条,某个角落凹凸不平的质地和偶尔溢出边界的颜料。这种量身定做的有机气息和工业化的现代元素,强有力地展现出戴维斯的艺术穿透力和延展性。

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新政府在大力恢复经济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扶助艺术的重要政策,如公共工程艺术计划和联邦艺术计划。为了保障艺术家群体的收入,政府增加了大量为公共建筑物创作壁画的工作。戴维斯是第一批申请联邦艺术计划的艺术家。因此,这一时期戴维斯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建筑物壁画。有别于其他艺术家的现实主义壁画,戴维斯所创作的绘画充满了现代主义气息。他将绚丽的颜色填充于墙上的空白,并将各种图案交叠形成碎片化的图样,从而将现实主义清晰的叙事性、现代主义简化的形式和浅层的空间结合在了一起。

这一时期,戴维斯也有一些卡通人物简笔画,生动流畅又寓意深刻。在《美国绘画(American Painting)》(1942-1954年)中,单词、语句、涂鸦、简笔画、卡通人像、几何图形、小面积色块以及艺术家本人的签名等各类元素碰撞在一起,激活了时刻能量涌动的动感。如同此幅作品,戴维斯的中期作品总是隐藏着画布表层之外更深一层的含义,时而展现出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绝望,时而透露着对马克思主义的隐晦支持,时而呈现出对其私人生活状态的影射。

1940年,戴维斯停止了政治运动,重新回归到艺术创作中,创作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由色彩艳丽、形状相似的图案组成的。这种创作手法完全打破了传统艺术中描述主体的手法,使用色彩和碎小的图案,引导观众的视线不停地在作品上移动。这种在当时看来极其激进的艺术创作手法抛弃了当时立体主义中心物体的概念,使用无主次、无等级的手法来进行创作,开创了一种“无视觉焦点”的画法。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现代艺术大师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发明的滴彩画法,与戴维斯此时的艺术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戴维斯的突破在时间上要早于波洛克。

《来自罗克波特的报告》和《柔美的垫》可算作戴维斯绘画试验的高潮。《来自罗克波特的报告》虽然比其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更为抽象,但仍然可以看出一些物体结构,如建筑物和气泵。色彩和直线透视使这幅画具有一种强烈的深度感,但错综复杂的抽象色块和线条使画面扭曲变形,给人一种动荡不安之感。

后期:简化元素

到了后期,戴维斯作品中的图案不断被简化,甚至在画面中只使用文字。戴维斯的早期作品已经重视文字的运用,但他早期主要是从广告图案上直接截取文字,后期的戴维斯开始探索将文字作为独特的艺术元素。戴维斯发现,文字不仅仅是一种图案,而且代表着更深层的内在意义。这些文字的引用使他的作品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能量。

帕斯德洛普   布面油画  92.4×73.7cm  1928年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藏

在《大型的大静物》(1950年)中,单词构成了整幅画面。戴维斯作品中的艺术字元素有些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牌,有些则来自于他自己的艺术概念,但他从来不会使用词语的字面含义来直白阐述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在油画《在拉帕波特的狂喜》(1952年)中,呓语性的标题占据画面的显要位置,不连贯的字母像一条新闻公告在画面下部闪现,深绿色的底色衬托出红、蓝、黑、白等大片色块,色彩对比强烈,鲜明夺目。此外,画中还描绘了一系列富于象征性的符号,显得非常活跃。这些符号有S形和8字形,有白色圆形和矩形,也有+号和x号,它们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冲击力量,使作品具有一种整体感。

1954年,戴维斯完成了一幅简练而强有力的构图油画《殖民地的立体主义》。这幅画只用了红、灰、黑、白4种颜色,但交错重叠的图案彼此对立,相互推拉,使画面形成一种紧张的关系。除了一些不规则的圆形和签名笔迹外,所有的色块都具有一种棱角分明的直线规律。可以看出,戴维斯在这幅画中重新思考了立体主义的某些信条,并从立体主义要素中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世界。

20世纪60年代,当美国主流的艺术家和评论家都将注意力离开抽象主义,迎面而来的是波普艺术和极简风潮铺天盖地的突袭,戴维斯依然坚守着他几十年不断优化的风格,依然致力于发展多彩的颜色和日常生活的抽象化,竭尽全力融合机械的图形和精妙的手工技术,诠释着他对国家的热爱。直至生命的最后,戴维斯依然在他的画布中透漏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信仰。他在名为《Fin》(1962-1964年)的作品中,表现出对自己生命终结的清晰预感,并用大写的“FIN”代表“FINISH(结束)”,直白地将纯正的黑色字符书写在画面的左上方,积极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

直至今日,戴维斯在美国被公认为20世纪初期一流的抽象主义画家。戴维斯用精湛经典的技巧刻画出了年轻又蓬勃发展的美国,他的作品深入美国大街小巷,他的名字也至今响亮在全世界的艺术名人榜上。

猜你喜欢
戴维斯艺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加菲猫
一个当“心”的当铺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