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6-11-17 08:19
资源再生 2016年6期
关键词:企业家儿子企业

声音

现在大家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是,要让中国的经济继续往上,下一步该怎么办?中国最后大概会发展成什么样的国家?经济总量到最后应该是什么样的体量?这些问题可以从技术上去分析、或者做各种各样的国际比较分析,但是我想最后一条就是“人”,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怎么能够产生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带领中国、中国经济不断前行。事实上回想过去30多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不就是在一代一代创业者的带领下奋斗出来的吗?柳传志、马云这些当代优秀企业家,还有下一代正在不断涌现的新的企业家,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说到这儿,我在想一个问题——中国的企业家是怎么传承的?有什么规律?我想从个案里也许能抽出一些可能的共同规律,我来分享四个故事。

德国:传承企业

这周一我参加了一场中德企业家对话活动,这场活动是两国总理会谈的一部分。中方企业家里有一位女士——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德方也邀请了一位女士,很年轻。这个活动我参加了四年,这是德方第一次安排女士参加。出于好奇,茶歇时我与她交流,想知道她有什么本事。看到她的名字和她的企业名是一样的,我猜测她是传承了家族事业。

之后我证实了猜测。她的企业有110年的历史,是做农业机械的,在山东高密生产。她告诉我这次来中国特别想见中国的农民,农民见不着就要见中国农业部长,她说自己最喜欢跟农民谈,还说自己当过农民。

这个学习金融的女士当过农民——不一般吧。她父亲专门让她去当农民,因为她要传承爷爷办的企业,父亲是第二代,她第三代了。这位女士没学过机械,但是她说自己热爱农业,对这项事业非常有兴趣。为了适应各国农民经营的情况,她还在全世界各地都建了农场。

我总结德国企业家的传承方式是传承企业。一个企业能够实现一代一代人的传承,这里面既有文化因素,也有制度因素。这个故事极其有代表性,我见过很多德国企业家,大都有类似的情况。

在德国,上一代把企业传给下一代,如果下一代能经营十年不卖,遗产税是0%;如果下一代把企业卖了,遗产税是50%。这个制度能很好地保障企业家去传承企业,当然也有传承失败的例子。

美国:避父传承

一年前,我曾与美国华尔街一位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吃饭聊天,他非常高兴地告诉我们,他儿子凭借电影《模仿游戏》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之后我问他,你的儿子得了奥斯卡奖,赚不赚钱呢?他说太遗憾了,这个行当赚不了钱,顶多出名。那为什么儿子不愿意继承你的事业呢?这位企业家告诉我,他儿子坚决不愿意做投资行当。

另外,在美国你要问一位教授:你父亲是不是教授?这会让他非常生气。美国教授的儿子一般不愿意当教授、华尔街大佬的儿子们一般不愿意进华尔街,不愿意从父辈传承事业。哈佛商学院莫顿教授的父亲也是位教授,但是每次他都会强调父亲不是搞金融学的,是搞社会学。

美国人的心态,我称之为“避父传承”。为什么比尔盖茨把所有的钱捐出来?因为即使他留给女儿,他女儿也不会接掌他的事业。

中国:传承创业精神

中国人是怎么传承的呢?这个问题我也没答案,但是我给大家再讲一个十年前的故事。

十年前我的孩子还很小,那时候我碰到一位一起在清华经管学院读书、一起在美国读博士的同学。他没有像我一直在教书,而是去了华尔街,成了华尔街的大牛。

他的儿子和我儿子年纪相仿,我们两家一块出去玩时,我观察两个孩子的不同行为,很有意思。我儿子一出门就关心汽车,嘴上讲着各种车的牌子。他的儿子则不一样,看到漂亮的高楼会问这个楼的老板是谁,这个楼的老板和那个楼的老板是不是一家人;这家超市这么厉害,这个超市的主人是谁……你会发现,他在传承他父亲的一些商业理念、一些想法。

李嘉诚的二儿子李泽楷,在斯坦福大学没读完就下海了,当时创业的时候,没有得到李嘉诚一分钱支持。最近五年他的企业扩张,才得到李嘉诚的投资。虽然在此之前李嘉诚并没有有意识地或者直接地帮助李泽楷,但是李泽楷上了斯坦福没读完就去创业了,这个想法我相信跟他小时候观察他父亲怎么去搞投资、怎么去做企业,肯定分不开。

这两个故事好像告诉了我这么一个道理,中国的企业家有传承,但跟德国的“传承企业”或美国的“避父传承”不太一样,我们的传承似乎是一种创业精神的传承。父亲创业了,儿子也要创新,这个“业”不见得是像德国那样在同一个企业、同一个行当。这种创业精神的传承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那么创业精神的传承靠什么呢?靠的是氛围,靠的是潜移默化的大环境的影响。祝愿中国的企业传承,不仅能走得远,而且能产生丰硕的果实!

——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发表演讲,以上据演讲内容整理。

曾几何时,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被视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这种在100年前由以亨利 福特建立的以大批量、低成本为价值导向的生产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却遭遇了严重的挑战。一方面,市场需求端发生重大变化,个性化、差异化消费浪潮崛起,要求制造业能实现小批量、多品类、快速生产;另一方面,国内人工、土地、环保成本迅速上升,传统的低端制造难以为继。

在这种情况下,大批量、成本导向的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非洲转移产能势不可挡,唯一有可能把制造业留在中国本土的就是柔性化、快速生产的产能。这就要求对传统制造业的理念、设备、流程、管理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造

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倒逼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看到这一趋势,并开始采取行动。例如,阿里巴巴的“淘工厂”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柔性制造平台,它将淘宝平台的服装商家与产业集群的中小工厂连接起来,让这些工厂在互联网上承接生产订单。目前,淘工厂已经有1万家企业入驻,绝大多数具备“小多快”的生产能力。

广东共创供应链就是这样一家典型企业,由互联网精英跨界创办,专门瞄准服装电商“小批量、多品种、快速生产”需求,生产线经过精益生产、信息化改造,并通过互联网与淘宝前端需求端实时对接,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

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不仅仅是线上交易,更重要的是内在商业逻辑的根本性改变。互联网对传统产业改造的原动力来源于数字消费者变化,从营销端、零售端开始,一路向上倒逼至分销、生产、原材料和装备等环节。最终的产业形态将呈现碎片化、网络连接、高价值、高流动性的格局,这与工业经济下大批量、链式连接、低成本、低流动性的经济形态形成鲜明对比。

——阿里研究院资深专家游五洋

当前,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给中国经济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带来巨大挑战。我认为,当前产能过剩问题同时表现出周期性、体制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政府应坚持用市场化的手段应对当前阶段出现的产能过剩。

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从建立产能检测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为主要协调人的作用、设立专项职工安置基金等三方面,在稳定社会经济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

——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何帆

猜你喜欢
企业家儿子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打儿子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