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分析

2016-11-17 20:15贾露露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梗塞护理效果

贾露露

【摘要】目的 对循证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影响的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护理效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梗塞;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1..02

在脑血管疾病当中,脑梗塞属于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对于老年人,脑梗塞的发病率较高。而有研究表明,造成脑梗塞的主要原因由于患者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说明患者脑部存在血栓或者血管硬化的现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脑梗塞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1]。就目前状况来看,通常情况下,脑梗塞患者在抢救之后均无生命危险,但很有可能会留下很多后遗症,例如半身不遂、智力下降、口齿不清等问题。这些后遗症的发生,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生活大不如前[2]。而有效的护理方式对于患者的恢复来说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参与护理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与满意度,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在参与研究前,均需要获得患者的同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1±2.5)岁,发病时间0.3~6 h,平均发病时间(3±0.7)h。实验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3±2.1)岁,发病时间0.5~6.8 h,平均发病时间(2.8±1.2)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为: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让患者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到所患疾病的相关内容,并且能够清楚的知道治疗过程,以此来增加对医护工作人员的信任。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尤其是对于留有后遗症的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减少患者内心不安、焦虑的情绪,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让患者以最好的状态进行恢复。还应当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护理。帮助患者制定良好的饮食表,杜绝患者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应多以清淡为主。

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而循证护理方法的开展是在完成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主要的护理内容有:第一,护理工作人员应当总结护理问题[3]。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在进行护理工作之前,通过查阅相关脑梗塞疾病文献,查看相关临床护理资料,通过资料对护理工作进行问题总结。例如,对于脑梗塞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急救的观察问题,如何降低脑梗塞患者疾病复发的问题等。这是循证护理的第一步,也是循证护理的根本所在。第二,证据的查询工作。护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相关脑梗塞疾病问题进行证据查询,例如通过查阅文献、查阅网络资料、查阅护理病理等。通过查阅不同的资料,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对脑梗塞疾病获得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第三,对结论的论证护理。当护理工作人员完成前两步的工作后,必定会对护理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在得出结论后,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方案的设计。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在脑梗塞患者入院后,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通过CT检查让患者能够进行溶血栓治疗,然后还应当对患者的病房环境进行调整,例如病房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同时,还应当确保病房的安静,以供患者静养。在患者入院后,还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情况,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其次,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功能性训练,例如吞咽食物训练等。最后,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沟通,来安抚患者不安、紧张的情绪,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能够对护理工作人员更加信任,提高护理疗效[4]。根据护理方案设计内容进行护理后,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每日护理工作的问题做出总结与归纳,找出每天护理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以此来提升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

在经过护理后,对照组15例患者的后遗症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能够保持心情愉快,提高了生活质量,评判为护理有效,21例患者的后遗症有所好转,心情基本愉快,偶尔有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评判为护理一般有效,9例患者的后遗症没有好转,并且伴有悲观、焦虑的情绪,对生活质量有很大负面影响,评判为护理无效,最终护理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27例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判为护理有效,16例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判为护理一般有效,有2例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判为护理无效,最终护理总有效率为95.6%。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14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21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一般满意,1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最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77.8%;实验组35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9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一般满意,1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最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8%。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脑梗塞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不仅降低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家庭也会产生很大的负担。因此,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恢复有极大的作用。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采用循证护理的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面对脑梗塞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 蔡 群,杜深星,梁美君.循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05(13):104-105.

[2] 尤东敏.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5(22):130-131.

[3] 熊媛媛,李淑玲.循证护理在脑梗塞5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8(21):141-142.

[4] 怀玉珍.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32):266-267.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脑梗塞护理效果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