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行为与城乡流通的农民消费问题探讨

2016-11-16 11:43焦蒙蒙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城镇化

焦蒙蒙

内容摘要: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在“十三五”期间提升内需以及推动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实现该战略的顺利落地,既要从消费行为领域激发农民的内生消费动力,也需要从统筹城乡商贸流通方面实现对农民消费的外生带动。基于此,本文从消费行为的内生视角和统筹城乡流通的外生视角研究了农民消费的相关问题,并以之为逻辑,提出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消费行为学 流通经济学 农业经济 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消费行为与城乡流通文献综述

(一)消费行为

从消费行为角度来看,国外对于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集中于消费函数领域,学者倾向于利用收入来解释消费,从魁奈的重农主义消费政策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弗莱明和托宾的流动性约束理论,收入都在解释消费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世纪90年代后期,富勒等西方学者在补充研究消费经济理论时加入了社会和历史性因素,他们认可和继承了凯恩斯的消费经济发展思想,被归类于后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及研究观点以莫塔厄·侯赛因对于孟加拉国通过改变消费模式而拉动农村消费的研究最为典型。

国内对于消费行为的研究分为马克思消费经济理论学派和西方消费经济理论学派,前者以尹世杰教授为代表,填补了我国农村消费经济领域的很多空白。尹世杰教授认为,当前阶段我国农民消费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障碍,新中国成立以来基于收入差距导致农民消费力低下的现象已经得到缓解。在其著作《中国消费模式研究》、《中国消费结构研究》中,尹世杰教授将农民消费分为“郊区、沿海、农区、杂居、高原”五类模式,城乡居民的户口制度划分、消费市场制度划分以及区域经济制度划分天然形成了对于农民消费的抑制,“这是市场经济发展消费最需要破除的壁垒所在”。

(二)城乡流通

政治经济学对统筹城乡流通的论述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观点较为经典:“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的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亚当·斯密认为流通具有带动消费增长的作用,“个人、国家等消费不能全部由自己的劳动产品满足,通过交换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流通的扩大可以促进分工深化和生产率提升”;经济史学家理查德·摩尔认为“不能排除正是贸易在商人中间造就了拥有大量财产的人,又在领主阶层中间造成了豪阔消费的时尚”;赖斯认为“城市的分工水平由于交易效率的改善而得到提升,城市和乡村之间由于交易费用系数差异而在商业化方面出现差异”。

国内论述城乡流通与消费经济的文献众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则在流通经济领域著述颇多,他认为“排除制约城乡消费增长的非收入力量、化解购买力存量是增进城乡居民消费的要点,其中统筹城乡流通是重中之重”;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文启湘认为当前我国农村流通经济领域的典型发展弊端可以概括为“小、弱、旧、乱、高”,农村流通市场的开拓可以从经营农家店、发展农村连锁经营以及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等处发力;在实证方面,罗永华采用灰色关联和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论证流通业与农民消费关联度、流通业对农民消费的边际影响分别为0.714和0.271。

农民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消费水平

从表1数据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在2000-2015年家庭人均收入增长明显,人均年度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消费支出占收入比例逐年上升,农村地区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说明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对农村地区经济的提升效果非常明显。与此同时,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在消费总量、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等方面形成的差距也呈现逐年扩大趋势,以2015年为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1195元,是同期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的近三倍;城镇人均年度消费支出21392元,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223元,差距明显。农村居民消费总量提升及城乡收入与消费差距扩大现象同时存在。

(二)消费结构

表2数据显示2000-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从中可以发现农民消费支出的主要流向依然集中于食品和居住,其他领域支出明显少于基本生活支出。医疗支出环比增长速度基本保持恒定,实际增速为负,这与我国农村医疗的现状相吻合;交通和通讯类支出环比增速下降,显示农村地区的信息闭塞现象依然存在,农民走出去和外界资源走进农村依然是一个时期内“三农”经济的工作重点;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文教娱乐支出占据农民消费总支出的比例相对恒定,说明农民家庭设备购置及精神文化消费并未随可支配收入上升而同步上升,也在侧面反映了农村地区精神文化消费环境的匮乏。

(三)影响因素

从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分析中可看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地区消费呈现浓厚的制度制约色彩。在二元结构下,农户收入相对城镇居民收入在绝对量上的增长规模弱势限制了农村地区的消费总量;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机制的匮乏使农民在医疗、文教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实际呈负增长;农村地区精神文化消费环境的匮乏使农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例甚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尽管农村地区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然而食品及居住消费支出总量依然呈现逐年上升态势(见图1)。

城乡流通与农民消费关系分析

(一)流通是实现消费的前提

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组成的线性社会经济发展流程中,流通属于交换和分配环节,位于消费环节之前,流通是实现消费的前提。我国农村地区的天然地理格局决定了其要素资源禀赋在进出环节的地位不对称现象,农村地区粮食、蔬菜、林木、畜牧、渔业资源不断向外界输出,农村市场却因购买力等原因较难实现商品和货物向本地的回流,在G-W-G的第二个节点则出现农民有钱无处花的现象,乏善可陈的可选商品和服务阻塞了农民扩大消费的供给端,一方面压抑了农民的潜在消费购买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现实购买力的质量。搞活城乡流通的农村市场供给端是城乡流通与农民消费关系的第一个结合点。

(二)专业流通降低交易费用

观察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流程,流通连接着生产和最终消费环节,该部分成本大小、增值与否同时关系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我国农村地区作为自然作物的供给市场,农业增值率低,农作物价值大量被流通环节攫取;我国城镇地区物价水平高于农村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商品和服务进入农村同样需要流通环节作为通道,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能够被农民接受就必须严格限制流通环节费用。因此,连接城镇和农村的流通市场发展规模、流通市场结构以及要素资源构成都直接或间接对农民消费产生影响,建立城乡统一流通市场就有了存在的必要。

(三)流通业发展为农民增收

最了解农村市场的是农民,最适合做农村地区商品和服务流通业务的也是农民,流通业作为先导行业在吸引就业方面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在现阶段的农业流通工作中,农资配送、农技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服务、疫病防控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和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服务都需要专业农业人才。通过在城乡一体化工作中搞活流通市场,再通过搞活流通市场来加强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并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民消费规模扩大是以流通为蓝本而实现了经济链式反应,农业劳动力在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实现了本地消化。

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路径选择

(一)基于消费行为的内生路径

1.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力量已经不是收入的绝对匮乏,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才是形成城乡消费差距的主要力量,即城镇与农村的边际消费率已经相差较小。要想进一步扩大农民消费规模,就要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着手,通过农民收入增长和边际消费率的倍乘效应来扩大农民消费总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适度提升农产品价格、鼓励农民创业、促进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等,这些都是基于消费行为学而内生刺激农民消费的有效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是从根本上扭转城乡消费差距的重心所在。

2.加强社会保障,完善农村消费环境。目前,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不完善,农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依然存在经济顾虑,农民养老保障机制也尚未在广大农村地区全面推行。这就使得农民的消费支出长期受到压抑,预防性收入在全部收入中占据比例过高,投机性收入比例极低,交易性收入占据比例相对较低,错位的收入配置结构需要通过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来得到扭转,消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为农民搭建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扩大农民消费的必由之路。

(二)基于城乡流通的外生路径

1.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强农民消费供给。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起草和推行初衷是改善城乡间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同时开拓农村这一经济第二增长极。现阶段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和城乡流通市场存在供给和需求错位匹配的现象,农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意愿和农村地区乏善可陈的商品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农村在地理上以自然村落聚集的格局加大了城乡物质集聚流通的难度,全国范围内成规模的城乡流通批发商尚未出现,农村商品供给以农户自发式向外界采购较多,效率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扩大农民消费数量和质量要从商品流通领域的供给端发力,纠正农民消费需求和有效供给之间的错位矛盾。

2.提升流通就业,刺激农民消费需求。流通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熟悉农村地区自然风俗和民情的流通业人才。通过转移农村地区劳动力、实现农民本地化就业为城乡流通业的农业人才需求难题提供了答案。农民转型作为农业经济服务人员一方面可以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地活跃城乡贸易经济,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获得相对农业劳作更高的收入来刺激消费,从需求端增加农民的消费意愿,提升农民的消费质量,使得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提升内需战略能够实现有机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吴学品.流通业发展对农村消费影响的动态演化[J].财贸经济,2012(12)

2.赵晓飞.农产品流通领域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动因与路径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6)

3.赵文靓.吉林省农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

4.徐诗梦.基于社会认同视角的被拆迁农民炫耀性消费行为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4

5.张阳阳.扩大农民消费支出的财政政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城镇化
我国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概述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方法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