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雯
从系统耦合理论角度看,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耦合的要求与趋势,目前两者处于中级协调发展社会养老保险主导型阶段。社会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的有效融合,为医养结合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我们应该加强观念更新、政策支持、人才培育,以实现社会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更高层次上的融合与协调发展,进而推进医养结合模式更有效地实施。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颐养天年”是老年群体的生存需求和美好愿望,但在慢性病患病现象日益普遍的压力下,绝大多数老年人不得不面对带病生存的痛苦。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12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其中生活不能自理者高达1877万,到2020年将超过2000万。带病生存必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与生命质量。此外,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空巢老人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在城市有54%的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另外,随着农村进城工人数的增加,近几年农村空巢老人比例也已接近半数。因此,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护质量并不高,而且养老负担也比较沉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供给结构性失衡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老龄化趋势加重和多种慢性病困扰的双重压力下,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实施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医养结合”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有效对策。
本文从社会保险的角度,对“医养结合”模式的可行性、发展性进行研究。文章对社会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研究二者的耦合机理,为“医养结合”模式提供新理论依据,并提出相关建议。促进社会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的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风险,能够实现服务、制度与资源的功能整合,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养老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基金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所面临的压力。
文献综述
耦合虽是物理学中的概念,但已有不少学者将耦合理论应用到保险领域。赵湘莲、田月红(2015)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与金融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和评价[1];杨亮、丁金宏、郭永昌(2014)在建立社会保障与经济研究发展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角度对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研究,系统论述了两者的区域差异;吕志勇、王霞(2013)论述了商业健康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有效融合机制,并对两者间的耦合发展情况进行了定量测评[2]。
关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可行性与发展性分析,不少学者也已做了深入研究:王绪英(2016)提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在不断加速和深化,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空巢老人增多带来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困难亟待解决,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成为了空巢老人的最佳选择。张霄艳、孙晓伟(2015)指出,推进医养结合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任务,更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必要条件;区慧琼(2015)分析了“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和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医疗服务的基本现状,认为向社会化养老过渡,引入“医养结合”机构模式,将医疗与养老功能相结合,是应对我国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新思路[3]。
但上述研究只是对“医养结合”模式进行定性分析,而本文将借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通过建构社会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耦合发展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医养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发展性进行定量研究。
社会医疗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社会医疗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耦合分析
首先,基于主要特征进行分析:从性质上看,社会医疗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都属于依法实施的政府行为,体现了社会的互济性、补偿性;从保障目的上看,两者都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保障水平上看,两者为被保险人提供的保障都是最基本的,保障程度较低;从给付原则上看,两者都强调“社会公平”原则。
其次,基于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特色的“三横三纵”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两者均为多层次的保险体系。
最后,基于保障意义进行分析:社会医疗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都具有互助性的特点,都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耦合发展评价模型
耦合度函数。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而耦合度就用于度量程序结构中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
为深入探讨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构造了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表示为:
式中:C表示耦合度,U1、U2分别代表社会养老保险系统和社会医疗保险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函数。C取值为[0,1],C值越大,代表耦合性越好。当0 耦合协调度函数。耦合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内部要素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构造的耦合协调度公式: 其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P表示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反映两者整体发展水平对协调度的贡献,且;α、β为待定系数,分别为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水平权重、社会医疗保险发展水平权重,本文中取α=β=0.5。 耦合发展类型评判标准。社会养老保险综合指数、社会医疗保险综合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的不同组合,代表了社会养老保险系统与社会医疗保险系统耦合关系的不同类型,具体情况如表3-1所示。
社会医疗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耦合的实证分析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选取了2006年~2014年的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原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保监会网站、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等。根据上述一系列公式,以及运用软件SPSS21.0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出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发展水平U1、社会医疗保险综合发展水平U2、两系统间耦合度C及耦合协调度D,如表3-2所示。
由表3-2可知,06-09年,社会养老保险系统与医疗保险系统发展水平均为负值,所以计算出的耦合度并没有实际意义。10-14年,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耦合协调度的值越来越高,说明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间的协调发展情况越来越好。具体来说,2012年,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间耦合协调度为0.5188,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综合发展水平之比为1.03,处于轻度失调发展磨合型。2013年,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间耦合协调度为0.6496,社会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综合发展水平之比为1.21,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社会医疗保险滞后型。2014年,社会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耦合协调度为0.7223,社会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综合发展水平之比为1.44,说明处于中级协调发展社会养老保险主导型。
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现阶段我国对社会医疗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融合的探讨与试行尚不成熟,为了更科学地建立两者间的有效融合与协调发展机制,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首先是观念更新。“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老年人养老现状,让他们晚年拥有体面、稳定和安全的医养环境。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通过科普宣传、政策解读和示范引领等多种方式,促进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于一体的养老氛围和消费习惯,让“医养结合”成为政府倾力推进、社会普遍认可、老年人及其家属积极响应的社会共识。
其次是政策支撑。本文已经为社会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数据支持,但进一步地落地实施却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套支撑。医疗、养老和社保三家机构分属相对独立和自成系统的政府部门,如何实现三者之间的资源互补、职能融合和部门协调,需要政策调度的顶层设计。
最后是人才培育。让“医养结合”及早成为现实,需要建设一支满足社会需要、掌握护理技能和深受老年人欢迎的合格人才队伍,而当下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都是亟待补齐的短板。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比普通养老机构要求智慧更高,只懂得一般性护理,显得难以胜任。制定相应的资质门槛和行业标准,加快人才培养,完善专业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职称评定及薪酬待遇等,已成为践行“医养结合”不可回避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