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槟榔中学 游冬妮
初中数学提高学生思考力的方法
福建省厦门市槟榔中学 游冬妮
思考力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所谓思考力,是指个体为完成某种活动或任务时对各种要素进行分析、重组、整合的各种思维能力基本单元的综合,是后天学习引发产生的一种素质。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获取信息资源的多样化,素质教育的培养更需要体现在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提高学生的思考力。
作为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理论与观摩学习,实践经验的积累,我深深地感受到提高学生思考力的重要性,调动起学生的这项积极性,不仅是对自己的任教学科,还是学生所学的其他学科,乃至于学生课外知识及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对提高学生思考力的方法,总结如下: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一节课45分钟里面,如果能在前15分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为后续半个小时学生的连贯性学习打下基础,否则,一节课就是这么听之任之了。在数学教学中的前15分钟,主要是引入和第一道例题的设计。
1.引入,习惯分为情景引入、问题引入、复习引入。这三种方式是滚动使用的,细化到具体,还可以灵活改变。人教版教材中,在章节前或多或少都会附上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数学问题,然而有不少问题让学生就算是预习起来,也不是很好理解,更何况现在的初中生,很多都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作为教材的重整者和教学的设计者,应该要在引入中编制出学生预习不到的新鲜事,可以把教材中的背景改成角色是班级同学或老师的背景,可以介绍名人或者数学家的故事,在几何的学习中,还可以带着学生完成手工制作,抽象出具体的图形,寻找图形中的元素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这么一来,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学生定然会很有兴趣,产生想认真听讲、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从而得出答案。
2.第一道例题的设计。在15分钟之内的例题,主要是本节课重要概念或者定理的对应第一道例题的运用,因此,例题的设计不仅要事先考虑学生的学前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建立在尽可能地不戳伤学生自信心的前提下去设计例题,因此需要将教材中的例题分解成小题,首先出现的必须是地板题,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会的,进而变式1“换一个条件”,变式2“加一个或减一个条件”,变式3“条件、问题都变”,变式4“相同考点在不同的数学背景下的提问”……例如,在上“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这节内容时,我将例题设置为:已知正比例函数,当x=2时,y=3,求(1)k的值;(2)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原题是从数上来研究函数的解析式。往下是——变式1(从形上分析):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3),求(1)k的值;(2)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变式2: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2,2),(1)求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函数的图像还经过点B(m,1),求m的值。采用例题变式,可以让学生无须重新认识问题背景,理解题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在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程目标的论述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作为课堂教学技能之一的提问技能,其目的、功能、评价都应体现这种转变,需更加注重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新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数学课程对时代和人才培养要求的主动适应性。为了提高学生思考力课堂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提问的策略,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他们从数学角度出发的问题意识和提问习惯,提高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对高效课堂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思考力的研究方面,国外最早由美国学者史蒂文斯进行了实证研究。他认为,有效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教学的核心。也就是说,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思考力的有效环节,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例如,在研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教学中,有这样的问题设置“在同一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出正比例函数 y =2x 和y=-x 的图像。思考:对一般正比例函数y=kx,它的图像形状是什么?位置怎样?变化趋势如何?”在学生画出图像后,看着图形,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快速回答出问题,可改成“在同一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出正比例函数y =2x 和y =-x 的图像。思考:对一般正比例函数y=kx,当k>0时,(1)它的图像形状是什么?一定经过的点是什么?(2)经过的象限是什么?(3)从左到右的变化趋势如何?当k<0时,(1)它的图像形状是什么?一定经过的点是什么?(2)经过的象限是什么?(3)从左到右的变化趋势如何?”又如,在研究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问题时,首先应该先提问学生:“交点的意义是什么?”引导着学生能够分析出:“从形上看,交点代表着两个函数图像都经过的点;从数上看,交点坐标代入两个函数的解析式都成立,与方程组的解意义相同,进而学生就明确求两个函数的交点问题,就是联立两个函数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解。”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更明确的思考方向,而且能快速抓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函数图像应该研究的三方面特征,做出总结,为后续的函数图像及性质的研究提供类比的依据,一举多得。
如今市面上一些配套的练习册,有的题型重复太多,有的版面布局凌乱,有的难度跳跃太大,因此根据所任教年段学生的学情特点,编制符合学生练习水平的习题,才能有效达到扎实巩固知识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作业编排一般分为三大块: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像所谓的小题——“选择和填空”一般注重考查学生的本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或定理的理解,涉及的计算也主要是能够简便运算或者特殊值代入等一些技巧性的算法,如果需要烦琐的运算方法绝对是不可取的解法。小题在训练学生技巧的同时,也是在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像所谓的大题——“解答题”则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函数值y随x增大而________;图像从左到右________;
(2)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________;
(3)点(-2,a)和点(3,b)都在图像上,则a_____b(填“>”或“<”);
例2: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米/秒,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再过几秒它的速度为17米/秒?
(1)解法1:代数设元法 解法2:函数分析法
像这样的题目设计,不仅考查学生对函数解析式及图像特征的理解,也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用函数的观点来解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问题。
在每节课的铃声响之前,利用好四、五分钟的时间,教师可以提前进教室,一来可以了解学生课余活动内容,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切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于这个科目的学习就更加有主动性了;二来对于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对他们所做对的一些简单题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其树立信心,使他们对即将上的新课有兴趣,克服畏难情绪;再者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解决作业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与好生或中上生进行解题思路的探讨。利用好这课前时间,对提高学生思考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前两点主要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去调整方式,使学生掌握思考的方向和技巧,后两点则是从学生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变为主动思考。当然,一些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思考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总之,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在平时多学习、多发现、多实践,因为学生思考力的培养是一项无止境的任务。如何才能高效,智者见智,我们都要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