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善:从“台军少将”到“大陆博士”
刘以善的“亲民”、朴素曾让一位大陆驻台记者大为吃惊,对其退役后没有任何功利地去大陆苦读,攻下博士学位的事迹更是觉得传奇,他为此写了长篇报道,一时好评如潮。
刘以善和晶报驻台记者吃大排档。
刘以善的家族史与个人身世,与坎坷曲折中国的现代历史密切相关。
刘以善祖籍河南郾城,其父系中央军校的第十五期毕业。1949年初一家人随军逃到台湾。中原出生、幼年漂泊的艰难经历铸就了刘以善后来的性格与人生,他豁达开朗、乐于助人、重情义、凡事有定见、爱出风头走偏锋,心思缜密而与众不同,他后来军校毕业后在军队的从事政工工作,又增加了敢担当、善组织的能力。他曾透露与人打交道的诀窍:一般与生人打交道,他会先观察,只需三五分钟,就能搞清对方状况,知道如何处理。
刘以善在军校读的是影剧系,可毕业后,却去了一个令所有同学都大跌眼镜的特殊单位——陆军轻航空队,其人生轨迹发生转弯。飞行训练可不能偷奸耍滑,“那可是要自己的命啊”,有次训练太累,他躲到一边抽烟,被长官发现,粗暴的长官居然将一包烟揉碎,放到茶杯中,逼他喝下去。刘以善不服软,喝就喝,可是“那味道真是难,让人死的心都有了”。
在天上飞了14年后,年事较高,资历深了的刘以善不再亲自飞上天,转而成为军中的政工人员。从事政工,对于世情练达、擅长与人打交道的刘以善来说,更是如鱼得水。有次,他去乡下正赶上有个基层选举,就进了街边一个候选人的总部,他与在里面张罗的人用当地话热络地聊天。原来这附近曾是他的驻防区,以前做政工的,也要到地方辅选,所以他对当地的情况很熟。
刘以善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军官,但他尺寸拿捏得好,长官、同僚拿他没有办法。有段时间,他家上有老下有小,事情太多,恋家顾家的他常常“开小差”,有时连司令官召开的会议也敢迟到,得了个外号叫“刘到齐”,意思是开会时他总是最后到,他到了,人肯定齐了。
刘以善在军中的最后职务是某军团的政战部副主任,官拜少将,是军校同学中少数晋升将军“一颗星”的。同学既惊诧,也佩服,因为从影剧系的毕业生到陆军里的飞行员,再到政工系列的将军,每次都是华丽转身,刘以善走的路,总是不同寻常。
2000年,刘以善将军从军中退役,他选择了重进校园读书。他在54岁那年,考上了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他当即就决定考南京大学的博士班。
2003年,他在懵懵懂懂中第一次参加南京大学的海外博士生入学考试,甚至不知道考试过程是允许上厕所的,硬是在考场上憋了几个钟头,心里还暗骂“大陆的考试没人性”。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2006年,刘以善已是南京大学的博士生,他求学之路艰辛的程度常人难以承受。他每次上课要从台北飞到南京,在南京住宾馆,经济上都要一大笔开销。此外,他还要跟一帮从本科、硕士一路读上来的同学一起上课,有的同学比他孩子年龄还小,自然相当地吃力。不过,博士课程多是讨论课的形式,考核又是写小论文,以他生活在台湾的亲身经历、台湾学界的不同观点让其他同学大开眼界,他能说会道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所以除了英文之外,他都能对付。刘以善与擅长与各种人打交道。他与年轻的大陆同学在一起上课、聊学术、吃饭喝酒,没有任何的障碍,都成了学术上互相帮助的好朋友。
在写毕业论文时,他想到了1972年日本与台湾“断交”前后的台湾的民情与舆情,并打算研究写出篇博士论文。2012年8月,刘以善的博士论文进入答辩阶段。答辩按程序进行,委员们都了解眼前这位老学生的艰辛,在提问环节不忍提太尖锐的问题。不料刘以善似乎早有准备,反倒从前面的拘谨中解脱出来,借题发挥,侃侃而谈,解释得很有道理。
答辩委员会全票通过刘以善的博士论文,并建议授予他博士学位。经过8年苦读,刘以善终于修成正果,在66岁的时候成了南京大学的博士。
2013年3月,南京大学专门为刘以善这位将军学生举行仪式,授予其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亲自为他颁发博士学位证书。这是南大学位颁发史上少有的殊荣。
刘以善有着深厚的故乡情结,言谈中不经意就会说出几句正宗的河南话。父母从小给他讲故乡的乡土人情,到南京大学读博士后,他对大陆的感情,又都体现在对南京大学的关心与热爱。
他说过,年轻的时候在军队中,整天受的是“反攻大陆”的教育,后来,这个幻觉破灭了,没曾想现在用学生的身份回到大陆。他身体力行,为两岸的交流做了不少事情。还是在南京大学读博士期间,他就被有的老师邀请去办讲座,介绍台湾政局的变化。他也趁来往两岸之便,给南大同学带来所需要的台湾资料。而对赴台湾交流的南京大学领导与师生,他均倾力相助,从接飞机开始,到安排住宿、行程,送机场,无不亲历亲为。曾被戏称为“南京大学驻台湾办事处主任”。
还在读书期间,刘以善就留意在南大的台湾学生,逐渐将他们召集起来,以他的资历与热心,自然成了核心人物。
毕业之后,他立即组织了南京大学校友会,成为向有关部门备案的正规的社团,刘以善被选为首任会长。
此外,刘以善还竭力推荐台湾有志深造的朋友投考大陆的学校,并现身说法。
刘以善对大陆同胞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一天,在台北路上遇到位问路的大陆一家报纸驻台北的记者,他不仅告诉方向,还陪着人家走了一段,两人边走边聊,居然找到共同语言,还互留了电话。之后,两人相约吃饭,刘以善将自己家世经历,娓娓道来。大陆记者听得入迷,对一位台湾的退役将军如此“亲民”、朴素大为吃惊,对其退役后没有任何功利地去大陆苦读,攻下博士学位的事迹更是觉得传奇,便写了长篇报道《退役少将刘以善的普通人生活》,登在2013年4月5日的《晶报》上,一时好评如潮。
刘以善致力于两岸交流,主张和平发展。他在香港的《中国评论》网上开设了政论专栏,评点台湾时政,分析两岸关系趋势,讲道理透彻,文笔犀利,颇有些影响。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之后,他还到浙大蒋研中心作演讲,分析国民党惨败的原因及未来政局演变,让师生受益良多。
(澎湃新闻网201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