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传真
传统机器人主要由金属等硬质材料制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灵活性,尤其是在狭窄空间作业的能力。此前英国一些研究机构已开发出采用特殊设计的柔性手术机器人,可在人体内实现更灵活的伸缩操作,但它们本质上还是使用了硬质材料的传统机器人。日前,由美国哈佛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一个拥有8只手臂的章鱼仿生机器人。这是一个由硅橡胶制成的软体结构,高度不到2厘米,不仅包含内部控制系统且自带燃料,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主驱动,无需拖着大量外接管线。如果发展成熟,这类软体机器人可执行许多传统机器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院的艾德·莱茵和同事们绘出了迄今最完整的数字版人脑结构图谱。该院官网9月16日发布公告称,美国《比较神经学期刊》近日推出的350页专刊集中介绍了这一迄今最清晰脑部微观解剖学结构图谱,该脑部图谱可在艾伦研究院官网公开获取,将成为大脑研究人员的最新指南和“导航图”。虽然有人质疑这种来自某一个人的图谱能否类推到其他大脑,莱茵坚信:“我们通过5年研究一个大脑得出的新图谱,标志着我们在理解人脑解剖学方面的巨大飞跃。这个完整人脑图谱将为任何人研究大脑任何部分提供参考。”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简单的手持呼吸测试仪器,能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的酮类物质含量来检测糖尿病,未来有望替代传统的指尖采血检测方法。目前的样机有3个部件:一个空气取样包、一个传感器头和一个信号处理单元。研究人员说,他们正致力于把这3个部件压缩到一起,开发出类似于酒精呼吸测试仪的便携设备。这意味着糖尿病患者能随时随地进行检测。新设备除了具备测试速度快、测试准确度高等优点,还不含针头且测试过程无痛,也不会给患者带来其他风险。
废弃手机、电视和电脑的印制电路板在制作过程中都会使用到贵金属金。现有的废旧电子设备处理也会使用一些化学方法将印制电路板中所含的金分离出来,但往往非常低效,并且在处理过程中会用到氰化物等有毒化学物质,危害健康的同时也污染环境。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不久前在德国《应用化学》周刊上发表报告称,他们找到了一种化合物,可以作为“辅料”改善整个提炼过程。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将印制电路板浸泡在弱酸性液体中,让其中的金属部件溶解,然后将含有上述化合物的油性液体加进去,就能有选择性地将金从多种金属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预计通过这种方法每年可以从全世界淘汰的废旧电子产品中提炼出300吨黄金。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日前宣布,NASA宇航员凯特·鲁宾斯在国际空间站内成功完成微重力条件下的DNA测序,这标志着人类已迎来“能对太空活体生物进行基因测序”的全新时代。项目组将事先准备好的老鼠、病毒和细菌的DNA样本带到空间站,由鲁宾斯在太空进行检测,而地面成员同步对类似样本进行测序。比较后发现,太空和地球上的两种测序结果能完美匹配。有了在太空中测序DNA的方法,就能识别出国际空间站内的微生物是否威胁宇航员的健康,帮助地面科学家随时了解宇航员的生活环境,及时告知他们是否要做清洁或服用抗生素。太空DNA测序仪对需要长时间待在空间站的宇航员来说,是保护他们健康的重要工具。
随着“长江三峡9号”游轮9月18日通过三峡升船机从大坝上游到达下游,三峡工程“收官之作”、世界最大升船机——三峡升船机宣告进入试通航。三峡升船机全线总长约5000米,由上游引航道、上闸首、承船厢、下闸首、下游引航道组成,过船规模为3000吨级,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提升总重量为1.55万吨,承船厢长132米、宽23.4米、高10米。与通过三峡南北双线五级船闸“爬楼梯”耗时三四个小时相比,船舶通过三峡升船机“坐电梯”完成“翻坝”,全程只需约40分钟到1小时。投入运行后,三峡升船机将为客货轮和特种船舶提供快速过坝通道。
9月5日,在广东省惠州市罗浮山举行的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上,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介绍,屠呦呦及其团队近期工作成果显示,青蒿中还存在青蒿素之外的其他抗疟成分,有可能为疟疾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同时,屠呦呦团队加强了对青蒿素药效的研究,发现青蒿素中无抗疟活性的天然组分能够增强青蒿素的实验抗疟药效。青蒿内源多组分可以改变青蒿素的体内过程,提高生物利用度。同时,青蒿素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拓展,在抗疟之外,屠呦呦团队正在探索青蒿素类化合物对其他疾病的治疗。
由中国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的一款64核中央处理器(CPU)及其服务器样机不久前在硅谷首次公开亮相。这款名为FT-2000/64的处理器采用“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RM)架构,兼容64位指令集,集成64个飞腾公司自主设计的处理器核心,核心频率2.0千兆赫兹,浮点运算的峰值速度为每秒5120亿次,典型应用情形下的实测功耗为100瓦。这是中国企业自主设计的第一款64核通用处理器,也是现阶段全球性能最高的ARM架构服务器芯片。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9月7日宣布,该所研究员马衍伟团队成功研制出国际首根100米量级铁基超导长线。这是铁基超导材料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的新的里程碑。经测试,超导长线载流性能表现出良好的均匀性和较弱的磁场衰减特性,在10特斯拉高磁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超过12000安培每平方厘米。专家指出,这一重大突破表明我国已率先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基超导长线制备技术,奠定了铁基超导材料在工业、医学、国防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基础。目前,世界上美、日、欧等国家的铁基超导线制备还处于米级水平。
9月13日,被誉为“西南第一墩”的黄马高速公路工程第3标段浑水塘特大桥上跨南昆铁路立交转体T构桥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下,两台自动连续千斤顶牵引着1.87万吨重的转体T构桥顺时针旋转,在44.3米的高空转体79度,经过115分钟的平稳旋转,顺利到达设计桥位,成功跨越了南昆铁路,实现昆明国际新空港与环滇池城市群快速的交通联接。影响整个黄马高速建成通车的咽喉问题顺利解决,黄马高速建成通车指日可待。
日前,在“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公布了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外观设计构型。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于2020年实施,将一步实现“环绕、着陆、巡视”的目标。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这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时前所未有的,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据工程副总指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介绍,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不仅要实现环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还要突破火星进入、下降、着陆、巡视、远距离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从而真正走近火星揭开其神秘面纱。
英国《自然》杂志9月8日在线刊发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取得的一项成果,揭示了杂交稻杂种优势的基因组结构特征。这是我国在水稻基础理论和应用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水稻中杂种优势的表现正是由这些基因位点所决定。在杂交配组中,这些成群的基因位点又产生了全新的基因型组合,在杂交一代中高效地实现了对水稻花期、株型、产量等各要素的理想搭配,如同在出行时配备了“导航仪”。此项研究成果阐明了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对推动杂交稻和常规稻的精准分子设计育种实践有重大意义。
日前,科大讯飞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的“基于语音的门诊病历采集系统”正式展开试点,在全国率先将语音与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门诊语音电子病历系统使用专门定制的医学麦克风设备全程录音,医生只要以口述的方式记录病历内容,经后台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处理,就可在医生工作站实时展现医患交流内容、自动生成结构化的电子病历。随后,医生只需对电子病历内容进行简单修改确认,即可打印提供给患者,并完成电子档保存。如此一来,就能做到更快、更准确、更方便地记录病人信息,高效完成门诊电子病历的制作。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一上海科技大学超强激光光源联合实验室科研团队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SULF)上,成功实现了5拍瓦激光脉冲输出,这是世界上成功输出瞬时功率的最高值,瞬间爆发的功率相当于全世界电网平均功率的2000多倍,对应的极端物理条件通常只有在恒星内部或黑洞边缘才能产生,标志我国在该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超强超短激光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多个国家投入巨资大力研发,竞争非常激烈。SULF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10拍瓦激光输出。
全球首台常温常压储氢·氢能汽车工程样车“泰歌号”9月17日在武汉扬子江汽车厂区奔跑起来,这标志着我国在“常温常压储氢技术”上取得突破。常温常压储氢技术具备储氢密度大、运输成本低、方便快捷、安全稳定等优势。可充分利用现有加油站等基础设施,储氢材料可多次循环使用,成本优势明显。据介绍,该车还具有零污染、无噪音、加氢速度快、巡航里程长、使用寿命长等突出优点。氢能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趋势,随着欧美日韩氢能汽车相继发布,氢能汽车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泰歌号”的研制将极大推动氢能在汽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进程,助力传统汽车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湖南省知识产权局9月13日称,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致函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南省为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和《湖南省建设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并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支持方向。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函中表示,湖南省应建立健全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协同推进,制定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做好监督评估和总结推广,把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加强战略对接、措施协同、政策衔接,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持续监测评价试点建设进展情况,加强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及时总结经验并予以推广。(据潇湘晨报)
我国自主北斗系统如何实现“安全可控”?如何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下推动它从科研走向应用?日前,我国首个北斗信息安全领域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成立。目标是力争三到五年成为立足长沙、服务北斗、根基国内、走向世界的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北斗产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该院将通过对接政府、专家、科研和资本四大资源,紧密围绕北斗信息安全领域相关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打造集高端人才聚集、专业人才培养、军民融合发展、技术协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以及创新成果产业孵化等于一体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据科技日报)
不久前,长沙万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长沙市高新区发布了百变工匠装修机器人——“达芬奇1号”。这款机器人可替代传统墙面造型施工作业,如丝网印刷、手工彩绘等传统工艺,且不限墙面材料,可根据业主个性化定制需要快速地在墙壁上施工出任意造型,施工成本仅为人工的1/4。(据长沙晚报)
9月20日,湖南科技重大专项“燃气轮机传动系统研制和产业化”在株洲通过了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综合验收。该专项完成了燃气轮机传动系统样机研制,研究攻克了高速、重载传动系统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成熟度的传动核心技术。成果不仅可应用于燃气轮机传动系统,还可延伸至风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海洋船舶等领域的传动系统,为提升湖南传动装备制造业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湖南省科技厅供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对孵化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刚刚结束的湖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管理人员培训班上,200多名受训学员参加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统一备案建档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据介绍,目前湖南省已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共48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5家。(据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