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概观

2016-11-15 01:25贾鑫
卷宗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发展方向

摘 要:有学者指出,要增强文化软实力,不仅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还要体现文化的大众性和普及性;为核心价值体系“立目”,可以从寻求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以及大众文化三者的健康互动来进行,使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停留于意识形态的宣讲,而侧重于文化价值观方面的阐释,发扬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基本精神,通过三者互动来提升文化软实力,这可以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参考性思路。本文着重于大众文化这一项来描写,力图澄清它概念,以及它产生的基础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大众文化;发展基础;发展方向

1 大众文化概念分析

大众文化是个复杂且难以界定的概念。有学者指出,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化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反映衬会大众日常生活、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味并在社会大众中广泛流行,同高雅文化(精英文化)、主导文化(意识形态文化)不同的,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商业性特征的文化类型。[1]可以说,在当代文化体系中除了精英文化、主导文化、民间文化,其他文化形式都可以列入大众文化系统当中。研究电视文化的就以电视文化的特征来概括大众文化,研究通俗文学的就以通俗文学的特征来概括大众文化,而研究流行音乐的则提出了与前者差别极大的观点,这些研究者之间相互挑剔和指斥。[1]

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大众文化消费已成为中国普通百姓最重要的精神生活需求。从本质上说,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之下所产生的并与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形态,大众文化最早出现在西方,它的产生依赖于两大前提,城市的出现和现代化的科技传播手段。[2]

2 大众文化出现原因

有学者指出,全球资本主义时代使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进一步加剧。依据马克思的分析,商品拜物教的实质在于,“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现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这一本身“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3]不得不说,大众文化有负面效用,而这些负面效用跟商品经济的拜物实质有某种关系。综合几个角度来看,中国大众文化在上个世纪末繁荣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1、大众文化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建国后,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束缚之后,迎来了想解放运动,使得中国文化界焕发了活力,这使得大众文化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为大众文化的出现提供了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为大众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因素,为大众文化产生提供了素材与契机。

3、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文化的产生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条件。商品经济的繁荣,促使人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也促使人人们的需求层次发生变化。

4、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为大众文化产生提供了政治基础。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大众文化逐步获得了生存的文化领地、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宽松的政治环境。

5、电子技术和大众传媒系统的发展为大众文化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发展也需要技术的支持。电子化技术和大众传媒系统的发展为大众文化的生产、流通、消费、反馈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

3 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凭借现代传媒手段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凭其通俗性、娱乐性而广受人们欢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二是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三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既体现了当今时代精神,也是中国大众文化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4]

发展大众文化,坚持大众文化的先进性要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众文化中的主导作用。一是引导性作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整合性作用。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有益的人类文明成果,是人类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三是包容性作用。包容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特征,它不仅允许多元文化的存在,而且积极地去引导其他文化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博大胸怀和辩证思维,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在继承、借鉴和扬弃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以其包容性作用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才能在新世纪的文化激荡中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应当既引领人民大众的思想,又能够满足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必须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4]

要正确处理好“一元指导”和“层次需求”的关系。在大众文化的建设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首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形式上多样化、源头上多元化、主体上平民化的文化形态,必须把自身特质的广泛性和层次性与指导思想的一元性紧密地契合起来。主导思想上坚持一元的指导,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文化形式越是呈现多元、多样的发展,就越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确保人民群众中蕴藏和呈现的丰富文化内容拥有和谐共存的基础。[4]

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和谐文化”与“文化和谐”的关系。发展大众文化的最终价值导向是文化的和谐,进而建设和谐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大众文化内部各要素的和谐、各种文化形态的和谐以及和谐文化三者各不相同,又互相关联,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大众文化的发展和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全局性意义。[4]

参考文献

[1] 金民卿.大众文化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析[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 邹广文.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3,200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 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9页

[4] 罗剑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5,2007

作者简介

贾鑫(1983-),男,汉,籍贯:河北省唐山市,本科。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发展方向
近年来“传统”在大众文化中的“生长”——以“现象级”影视作品为探讨中心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性别化的中国城市大众文化——北美的中国性别史和城市大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