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践行遵义精神

2016-11-15 01:25陈英
卷宗 2016年8期
关键词:黔北红色历史

摘 要:历史是鲜活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的精神气质,都需要被广大市民认知和宣扬。在新的历史起点,遵义提出要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怎样提高大家对遵义历史文化和遵义精神的认知度,怎样让广大遵义市民真正认识遵义,了解遵义,热爱遵义,怎样增强大家的自豪感,归宿感和凝聚力,为遵义的新一轮发展贡献力量?作为一个遵义人,对于这片承载了二千多年历史文化积淀,并滋养我们学习、成长、工作、生活的地方,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她的历史,去了解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祖辈传承的遵义精神。

关键词:黔北;历史;文化;红色;遵义精神

翻阅黔北大地的历史典籍,这片承载了二千多年历史文化积淀,滋养我们学习、工作、成长、生活的地方,传统和现代,自然和人文,喧嚣和寂静都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痕。但我们有多少人了解她的历史过往?了解她所走过的曲折沧桑?了解她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承受的苦难和作出的巨大牺牲?了解她曾经的灿烂、正在经历的高速发展和将要来临的辉煌?黔北对于贵州来说,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积淀深厚的主要区域,从全国来讲,黔北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要不哪有“开贵州教育先河”的尹珍,贵州进士“破荒冉家”的冉进、冉璞,更还有“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的沙滩文化,“天下第一府志”的《(道光)遵义府志》……历史的车轮已将我们带入了新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 回首她的历史星空,回味她的久远文化,回忆她的发展历程,她的优秀儿女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影像历历在目。

遵义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早在几万年前,这一地域就已拉开了古人类活动的辉煌序幕,董公寺镇的风帽山、南白镇境内的龙山,就发现过古人类头盖骨断片及部分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以及石器、骨器、陶片等等。从春秋时期的鳖国,秦朝时期的鄨县,隋朝时期的牂牁县,到唐朝时期的播州罗蒙县,漫长的岁月化作丰厚的文化积淀,记载了遵义县的前世过往,述说着那悠久的历史。

直到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朝廷为了皈依王化,遵循礼义,以“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陂,遵王之义”之名,将罗蒙县改为遵义县,遵义这个地名的运用自此开始,到如今已有1374年的历史。而此后的岁月,遵义历经时光的冲洗,朝代的更替,逐渐积淀并凝聚了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这也将是我们现代遵义人应该秉持的精神源泉,以及为实现遵义历史性跨越提供思想保证和动力支撑的精神高地。

遵义是一片文明的土地。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随着战争、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等的影响,民族迁移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春秋以前从西北迁入西南的氐羌民族,从长江中下游西上的苗瑶民族,秦汉时期由东南沿海一带北迁而来的百越民族,不仅使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裹挟而入,更因其历史和地域独特的原因,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独特的地方文化,在其文化的深刻内涵里,可以看到中原文化包容开放的大气、巴蜀文化睿智休闲的灵气和本土少数民族勤劳质朴、骁勇不屈的锐气。移民文化、古播文化、沙滩文化、长征文化與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现象。

正因于此,才催生了深受汉文化影响的、闻名贵州的“汉三贤”,西汉武帝时期任犍为郡文学卒史的舍人,向司马相如学赋的牂牁名士盛览,以及牂牁无地不称先师,先后远赴中原拜师求教,返乡后传播中原文化的尹珍,成为黔北以及贵州的文化先驱。而清朝时期的遵义禹门沙滩,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在这里耕耘墨砚,在文学、经学等领域研究探索,取得多方面的重大成就,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郑、莫、黎三家都是儒家正统思想的躬行实践者,刚强不屈,廉正贵贞,待人宽厚,成为“沙滩文化”的灵魂。正是诸如“汉三贤”、“清三儒”这样一批躬身践行传播文化的大家们,让身处崇山峻岭,被交通阻隔的遵义人民看到了文明的光辉,引导一大批有识之士投身教育,成就了丰富悠久的黔北文化。

遵义是一片奋发的土地。秦汉时期修“五尺道”支线通于鄨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始了对“西南夷”地区的经营,而修建“五尺道”及支线,就是构建交通要道,打通与西南的联系。 “五尺道”从今四川宜宾,经高县、筠连入云南又折入贵州毕节、再入云南宣威抵曲靖)。修建“南夷道”到夜郎(西汉武帝于公元前130年,命唐蒙“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修建从犍为郡僰道经夜郎到牂牁江的“南夷道”),都体现了遵义人民在穷山恶水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百折不挠的愚公精神。贫瘠,艰苦的自然条件塑造了遵义人民诙谐,风趣,硬朗,果敢的气质,在长期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中,锻造了遵义人民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

如今,遵义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遵义机场建成并通航25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3万人次,遵义至习水天然气支线管道全线贯通,桐梓火电厂、习水二郎电厂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全市电力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治理石漠化面积75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8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5%,率先在全省实现移动4G信号乡乡通,与贵阳,安顺实现通讯同城化。这样一些基础建设在贵州大山里得以顺利落成,是遵义人民不甘落后,励精图治的有力体现。

遵义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长征中最重要的历史转折——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遵义战役、苟坝会议等彪炳史册的政治军事活动,都发生在遵义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长征途中,红军在遭受围追堵截的极其艰难之际,遵义人民敲锣打鼓迎接红军入城。党中央和红军在遵义三进三出,停留时间最久,红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休整和补充,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就是长征期间经党中央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红军撤离时,几千遵义人随红军北上抗日,是长征途中补充兵源最多的地方。遵义记录了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到处留下了中央红军浴血奋战的足迹,期间留下的大量红军标语、漫画、歌曲,民间流传的红军歌谣、红军故事、红军花灯等等,不少成为红色记忆中的精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遵义这座可爱的城市,这座城市里的那些可亲可敬的人,为红军将士、为长征、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都源自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同时长征也成就和辉煌了遵义精神,所以这座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最大城市,把红色文化深深烙印在了自己的城市精神中,赋与了她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

抗日战争期间,在各个重要的抗日战场,都有遵义儿女参与浴血奋战,建立的不朽功勋。动员子弟从军抗战的陈铁将军,参加忻口战役以身报国、战死沙场的刘眉生团长,还有不怕牺牲,奔赴前线的10多万热血青年。八年抗战中,无论在华北、华中、华东和西北、西南地区,甚至在邻邦缅甸等各个战场,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都有遵义健儿的身影。在后方,支持内迁机构,接纳流亡同胞,节衣缩食,支援抗战等等,遵义人民都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全国人民一道,筑起了抵抗侵略的钢铁长城,保卫了大后方,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遵义精神经历了民族苦难和战火洗礼后得到了锻造和升华。

历史是鲜活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的精神气质,都需要被广大市民认知和宣扬。在新的历史起点,遵义提出要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怎样提高大家对遵义历史文化和遵义精神的认知度,怎样让广大遵义市民真正认识遵义,了解遵义,热爱遵义,怎样增强大家的自豪感,归宿感和凝聚力,为遵义的新一轮发展贡献力量?作为一个遵义人,对于这片承载了二千多年历史文化积淀,并滋养了我们学习、成长、工作、生活的地方,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她的历史,去了解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祖辈传承的遵义精神,并努力践行。

参考文献

[1]《遵义县文史资料》、《遵义史话》、《中央红军在遵义》、《历史的记忆》

作者简介

陈英(1975—),女,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建。

猜你喜欢
黔北红色历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新历史
黔北乡间——寻觅时光的味道
黔北煤田官田坝向斜煤层气赋存及潜力分析
黔北六县茶产业发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