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不仅深刻认识到史学应该为现实服务,而且在他一生的学术实践活动中始终贯穿了这一思想。这对于中国历史学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周谷城;历史;现实;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觉得史学现实感不强,因而认为它无用。史学受到了冷遇,跌入低谷,处境艰难,出现了所谓“危机”。其实,历史与现实是相联系的,现实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历史学从根本上说要服务于现实。史学工作者若株守自己的象牙宝塔,不食人间烟火的话,史学在人们的心目中将会越来越没有地位。史学只有紧跟时代,关注社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我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对史学为现实服务的问题认识特别深刻,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谷城相继在《文汇报》、《光明日报》、《复旦学报》、《学术月刊》等报刊杂志上分别发表了《史学如何为现实服务》、《历史与现实》、《历史发展与学术变迁》、《坚持古为今用》等文章,反对厚古薄今,反复强调历史要联系现实,要为现实服务,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观点。他说当时教历史课的,没有好好地为现实服务:上层建筑讲得多,经济基础讲得少;帝王将相的事迹讲得多,人民大众的活动讲得少;平铺直述的地方多,阶级斗争讲得少。写历史书的,也没有好好地为现实服务:出版的历史书,古代的多,现代的少;考证的多,解释的少;外国的多,中国的少;翻译的多,著作的少。他认为,今天无论什么学问,都要直接或间接好好地为现实服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认为史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现实服务:首先,教历史课的,或写历史书的要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讲个清楚,使听者或读者知道今日的祖国和今日的世界是怎样来的,今日的社会主义道路何以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其次,教历史课的,或写历史书的必须使听者或读者从听或读的过程之中获得阶级斗争的教育,提高自己的革命品质。再其次,今日研究历史的必须重写很多历史书,也必须新编很多历史书,以为祖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过去许多历史书是依旧观点写出,为旧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属于旧的上层建筑。今天经济基础完全变了,旧的上层建筑不仅不能为新的经济基础服务,而且成了它的障碍。因此有许多历史书非重新写过不可。与此同时,更须新编很多历史书。如近代现代工人运动史,农民运动史,农村经济变迁史,资本主义发展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等,都非赶快写出来不可。粉碎“四人帮”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周谷城随即于1979年在《中国史研究》第三期发表《继往开来的史学工作》一文,号召“在这继往开来的大转变时,中国的史学工作者也不能停滞不前,也要把工作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为中国自己的四个现代化服务。”周谷城认为运用史學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史学工作者一项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他不顾年事已高,又相继在《红旗》、《前进》、《文史知识》等杂志上发表了《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文章,认为无论是在中国史教学与科研工作中,还是在世界史教学与科研工作中,都可以大有作为。
周谷城不仅深刻认识到史学应该为现实服务,而且在他一生的学术实践活动中始终贯穿了这一思想。大革命时期,周谷城以“租谷”为突破口,揭露了封建剥削的实质,为农村大革命蓬勃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各阶级、各派别在社会史大论战中纷纷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有的说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已经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社会已是“资本主义社会”,借此反对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分析和主张。此时的周谷城作为一名革命的社会科学学者挺身而出,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中国社会史,写出了《中国社会之结构》、《中国社会之变化》、《中国社会之现状》,分别于1930年、1931年和1933年由新生命书店出版。他的写作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专从历史上下手,探寻历史上中国的真相,揭示中国社会转变的原因,以图改造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他又著《中国政治史》,194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书的重点是研究每一时代支配政治的主要社会势力,从而使人们清楚治乱兴衰的原因,特别是清楚当时社会昏乱、衰败的真正原因,明确今后社会的政治走向。他深信,时代越往后延,改造政治的运动愈被新阶级,即无产阶级和其他劳苦大众所支持,所推进。他也深信,社会政治愈发展,只能愈接近于民主而不是专制,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显然,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末,正值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镇压民主势力、推行一党专政之时,周谷城就是要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抨击国民党的反动专制独裁统治,使民众相信民主势力必胜。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国力很弱,国际地位不高;在欧美史家独霸世界史坛,而国内一些学者拜倒在西方文化面前,“言必称希腊”,甚至说“月亮也是外国的圆”的时候,周谷城于194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三卷本《世界通史》,这是我国解放前唯一的一部世界通史著作,这部书突破了欧洲中心论的籓篱,对崇洋媚外者是一个有力的打击。直到晚年,周谷城还在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与陈翰笙、于光远、贾南坡等人共同倡议于1984年1月发起成立了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并亲自担任会长和名誉会长,组织力量对太平洋区域史进行研究。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在国际范围内,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出现由大西洋区域向太平洋区域转移的趋势。中国是个环太平洋国家,太平洋区域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变化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对太平洋区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研究,对于我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重温周谷城重视史学为现实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中国历史学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邱少平(1963-),湖南沅江,汉族,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