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宇超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贴吧、各种社会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发表言论、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传播将传统的信息单向传播改变为双向传播,人们在网络上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而且可以成为信息的评论者和发布者。”高校网络评论员在高校网络舆情控制、舆论引导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变得至关重要。网络评论员对舆论有较大的影响力。高校学生大多属于90后群体,他们接受新生事物,思想活跃,但是也容易受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 组建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网络评论员队伍是做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
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已经引起了几乎是所有高校以及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许多在第一线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仁们也在进行着这一类问题的思考和总结,更是有很多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方面有了一些经验总结。而高校网络评论员队的伍建设与工作机制的研究正是近几年各大高校针对网络舆情管理研究的新着手点。
在中国内地,“网络评论员”最早出现在南京大学官方BBS——南京大学BBS上。南京大学遴选部分热心上进的学生会干部为“网评员”, 这些“网评员”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发帖发布正面信息,跟帖回应、抵制、消除负面信息。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此后,作为新生事物,网络评论员在各个高校迅速发展。在国内,从CNKI上的搜索数据显示,最早明确的的关于“高校网络评论员”探索和研究源于2007年浙江江工业大学姚鹏在文教资料上发表的《加强高校BBS引导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红色马甲”,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一文。此后,陆续各大高校都在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然而截至2010年先关的文章也只是在10篇以下,主要的论点也只是停留在强调建设“高校网络评论员”的重要性,对这支队伍怎么建设、建立怎样的工作机制研究甚少。近两年,陆续有一些文章做这一命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如发表在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二期30卷胡雪艳《试析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一文;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34卷张颖《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一文等都是在原有论述“网络评论员重要性的基础上更近了一步,提到了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所以说,虽然从2007年开始各大高校就将目光投射到了这一“新事物”,但几年下来的成果参考性确实非常的浅薄,这也与网络的独特性质,不可控、更新速度快不无关系,如2007年大家的关注重点还是校园BBS、贴吧,而2015年大家的关注重点却又早已向新媒体做了转移。
以我所在学校为例,现有的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尚不成熟,也还没有成立相应的部门来监管网络舆情。在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开展中,形成了一些盲区,不利于第一时间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搭建网络评论员队伍要从三个层次入手,学校属于战略层次,所有的党政机构、行政办公室及各院系属于管理层次,而具体从事网络评论工作的人员则为技术层次。三个层次之间要做到既总体目标一致,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也就是从广义来说,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是高校网络管理者的集合體,包括高校的全体党员、干部、教师等;从狭义来说,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指受党组织委托专门从事高校网络管理者组成的群体,他们主要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中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快速反应能力、热心维护学校良好形象、熟悉电脑上网操作和网络语言的机关干部、思政教师以及具有较好素质的在校大学生组成。
1 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由职业化”与“泛化”两部分组成
1.“职业化”的高校网络评论员。所谓“职业化”的网络评论员即明确功能、职责、属性的老师及学生群体。选拔形式采取双向选择,以约谈、推荐、自荐等形式选拔成员,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拥有确定的工作目标。
2.“泛化”的高校网络评论员。“泛化”的网络评论员即“职业化”外的教师群体、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骨干以及素质较高的大学生群体。这部分群体主要采取的是半开放式管理模式,以引导信念教育为主,同时也作为“职业化”网络评论员队伍工作弧的补充和选拔来源之一。
2 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工作机制的研究
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要实行规范化管理,尤其要采用动态管理的方法。对工作积极,发表评论员文章质量高、数量多、影响效应积极,并取得实际成效的,要进行及时表彰。对工作不积极、不负责的,甚至在网络平台中对一些偏离事实、不负责任的牢骚进行附和而不能积极引导的,要根据情况,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取消其网络评论员资格。因此,为提高这支网络评论员队伍成员的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和实效性,就必须要建立适合其发展的工作机制。
1.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管理制度。
首先要确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根据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工作特点也要考虑使用弹性的考核方式。同时针对“职业”和“泛化”高校网络评论员的不同的工作区域要实施分层次分类别的奖励措施。其次,要增强这支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在队伍中培养具有优秀信息收集、归类、提炼的专业人员,可以为网络舆情的预判提供宝贵的素材。同时,要把队伍建设重心放在如何正确的舆情干预。由于网络舆情的经验尚处于初级摸石探路阶段,利用每一次实际经验加强整支队伍在舆情干预方面的尺度把握、发展方向预判具有很高的价值。最后要制定公平、公正的责任制度。
2.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保障机制。
为了充分调动这支队伍的活力,要制定合理的保障机制,为日常工作提供充足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主要包括必备的后勤补给服务工作、设备技术支持工作和人力资源平台服务工作。同时要注重人文关怀,网路评论员的工作常常是辛苦与工作效果不成正比的,因此,要加强对这支队伍凝聚力的同时,更要注意保留住骨干、精英的战斗活力。
3.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奖惩机制。
好的奖惩机制是刺激队伍主观能动性最有力的武器,因此要制定详细准确的奖惩机制。首先,要根据队伍的组成和工作目标制定奖惩制度。任何制度的制定都是为目标服务的。其次要设置专门人员负责操作奖惩制度,并能够确保制度操作的公平、公正。同时,要将奖惩制度和人员考核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各项制度的高度配合,才能确保队伍机制的顺利联动。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根据网络评论员成员的身份给予不同的奖励措施。如引用勤工岗位系统、党员实践活动、教师的课时工作量、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数等,争取做到奖励的双向选择,最大发挥奖惩机制在队伍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