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艳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今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建议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配套产业链,提高增值率,加强中西部合作,开拓营销渠道,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等方法,促使我国加工贸易良性循环发展。
关键词: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营销渠道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加工贸易这种国际合作生产方式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猛发展起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的加工贸易带来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1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
1.1 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主要贸易方式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最先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制造环节和成熟的技术转移到中国,为我国出口创汇、劳动就业、引进技术和生产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工贸易高附加值产品大大增多,进出口比重明显提升。从1981-2015年,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进出口中的占比从5.6%增长到31.5%,1998年占比最高达到53%。截止目前,外贸进口总额的1/4和出口总额的1/3仍来自于加工贸易。(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
1.2 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
优惠的贸易政策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来到中国,其进出口额也随之大幅提高。从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结构看,加工贸易占了大部分份额。加工贸易成为吸引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业来我国进行投资的主要方式。外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制造设备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低廉、资源丰富、政治稳定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到2015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10300亿美元,占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2.74%;国有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831亿美元,占同期加工贸易总额的6.68%;私营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1241亿美元,占同期加工贸易总额的9.97%;其他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76亿美元,占同期加工贸易总额的0.61%。(如图1)
1.3 加工贸易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的加工贸易最初是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的,这是因为当时制造业水平落后、劳动力成本低廉。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和技术逐步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加工贸易出口中所占比例已呈下降趋势,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逐渐上升,加工贸易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出口产品从初级制品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信息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比如微软、英特尔、IBM等知名公司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带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1.4 优惠的加工贸易政策
当前,我国对用于加工贸易的进口料件实行“保税”政策。这在增值税和关税较高的情况下,为企业节约了运营资金,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为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我国还先后兴建了多个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其中以出口加工区发展最为迅猛。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简化审批手续;入区企业享受一系列“保税”、“免税”政策,并可24小时快速通关。为企业实现零库存、减少资金占压、降低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2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转移不理想
尽管现阶段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的技术水平在飞速提高,但很多核心技术仍然由外方掌控。即使是跨国公司在技术上也不得不持续依赖外方,核心技术仍然要从国外引进。例如,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信息产品的液晶显示板、单片集成电路等大部分关键件依赖进口。在整个加工贸易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运输和服务等环节的价值链中,国内企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很少进入核心领域。因此产品增值率低,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的效果并不理想,加工贸易对于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2 区域分布不均衡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良机,在吸引外资方面捷足先登,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量最大的地区。该地区资源丰富,设施完备,劳动力素质较高,制造能力较强,为加工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近些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中西部地区兴建了多个出口加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促使加工贸易从沿海地区向西部蔓延。然而,由于人力资源、交通运输,规模效应等问题,尽管进出口增长速度有所提高,但进出口总额仍落后于东部地区。
2.3 利润分配不公平
不可否认,外资企业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飞速发展。但由于跨国公司从事加工贸易的配套环节主要在外资企业间进行,加工贸易的大部分利润被外资企业获得,内资企业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装配费用。且由加工貿易带动的巨额出口顺差,使其他国家对我国实施贸易壁垒,影响国内企业开展对外贸易。
2.4 政策存在漏洞
加工贸易的“保税”政策存在漏洞。少数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利用加工贸易进行走私犯罪活动。比如出口报多, 进口报少、高报损耗和单耗、串料,甚至利用虚假签名和单证等手段,从事走私行为,将保税料件在国内出售,获得非法收入,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3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方向及建议
3.1 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加工贸易良性发展
今后的发展,除保持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外,更应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贸易。引导和鼓励跨国公司在国内建立研发中心,使国内企业吸收更多的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外溢效果。
同时,有关部门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加工贸易与人口、资源、环境相统一,引导加工贸易良性发展。对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或能耗不达标和出现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禁止其开展加工贸易。
3.2 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提高增值率
关注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和产品的扩散、带动作用,提高我国产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包括:向产业链上游探索,提高产品的自主设计开发能力;在产业链中游,精选制造链增值大的环节;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积极开展国际物流业务;向产业链配套环节拓展,重点进入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制造业领域。
另外,相关部门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另一方面也要切实解决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人才緊缺、技术落后、资讯滞后等实际困难,使这些企业在参与加工贸易的过程中,带动相关领域的产品出口,延伸国内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
3.3 加强地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最初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与内地企业开展合作加工,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中西部地区也应借签东部地区的成功经验,利用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开拓附加值高的产品。同时,在西部大开发良好政策推动下,继续加强交通运输、通讯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鼓励高端复合型人才投入到西部建设中,为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中西部经济腾飞。
3.4 开拓营销渠道,保证自己的利润空间
目前,我国开展的加工贸易大多是外商在海外接单,国内企业只负责加工制造,不接触市场,没有掌控分销渠道,国际营销网络多被外方控制,利润也被外商压榨。所以,从事加工贸易的国内企业要注意培养综合能力强的营销人才,学习营销新知识,掌握营销新方式,利用跨境电商这种新兴的贸易方式,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紧扣客户需求,绕开中间商,变间接加工为直接贸易,以降低成本,增加国内企业利润。
3.5 积极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支持和鼓励我国在设备、技术上有较强优势的行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境外加工贸易是指我国企业以现有技术、设备投资,在境外以加工装配的形式,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出口的国际经贸合作方式。
近些年,我国部分产业和产品,如轻工、纺织、家用电器行业发展迅速,生产水平和规模不断扩大,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相关部门应引导和推动这些企业有步骤、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向国外转移我国的成熟产业和多余劳动力,利用比较优势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3.6 加强监管力度
当前利用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进行走私违法活动的行为日益凸显,有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和优势,加强监管力度,沉重打击走私行为。首先,应该健全加工贸易的监管体系,各部门全面联网,避免产生脱节,禁止利用伪报、瞒报、擅自内销、串料等手段的走私违法行为。其次,着重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区域转移,由海关对指定区域内的加工贸易实行保税监管,避免区外监管的漏洞。
4 结论
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招商引资、技术更新、劳动就业、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目前加工贸易中存在的不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鼓励更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加强内外资企业的联合开发与合作,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外溢,促进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提高增值率。面对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加工贸易为掩护从事的走私活动,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禁止加工贸易成为走私者的“摇篮”。引导加工贸易良性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腾飞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 多米尼克﹒萨尔瓦多(Dominick Salvatore):《国际经济学》第10版,杨冰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2] 叶菁婧:《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研究——与江苏加工贸易对比研究 》,河北,《经济论坛》,2007年第4期,第25-第27页
[3] 冷柏军:《国际贸易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