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东临青岛和烟台,西与淄博、东营两市接壤,南与日照、临沂两市相连,北濒渤海莱州湾,是著名的“国际风筝都”。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5万人,辖4区6市2县,共有254处乡镇(街办)。全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山区和丘陵,中部是平原,北部是沿海滩涂,分别占总面积的28.7%、57.7%和13.6%,海岸线长113公里,总耕地面积1054万亩。全境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3 摄氏度,无霜期200天左右,年积温4700 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以上,自然条件良好。
经过农机人多年的不懈努力,潍坊市的农机化各项指标水平快速发展,农机化发展已进入高级阶段,下一步将进入转方式、调结构和启动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认真做好“十二五”时期农机化发展情况的调研,对于科学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制订农机化十三五规划,实现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十二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潍坊市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成就辉煌。确定的农机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十二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809亿元。到2015年底,全市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8.3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2.5万台。小麦生产已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达93%以上,其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其中:马铃薯、胡萝卜生产已经实现全程機械化,其他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开始起步,机械化采棉实现突破,烟草生产机械化程度国内领先,设施农业已经开启物联网时代;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84%、89.6%、81.4%,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7%,农机化发展水平已经进入高级阶段,机械化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现代农业整体机械化发展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
1.农机化综合发展水平再创佳绩。
粮食作物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到2015年,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2.5万台。其中,小麦收获机保有量达1.4万,玉米收获机保有量1.1万台。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
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市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推广示范基地已达到56个,我市花生播种机达1.1万台,花生收获机达6072台,其中联合收获机451台;薯类播种机达967台,薯类收获机达3175台;大蒜收获机达247台;大姜收获机达2288台。棉花、花生“三辣”蔬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快速推进。
设施农业及技术装备得到较快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483.42万亩,占全国设施农业总面积的近1/10,其中连栋温室208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42万个,拱棚29万个。工程技术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到2015年底,全市电动卷帘机达到 27.5万台,微喷灌设备6.1万余套,二氧化碳发生器1万台,微耕机械3.5万台,智能微机控制系统17个,育苗设备4356套,温控设备6320套;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达220余万人。
2. 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和农机规模化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快速发展。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531家,位居全省首位,达到了每镇(街办)平均3家的目标。全市农机合作社经营人员达1万人,年度总收入4.68亿元,作业覆盖面达到750万亩。二是培育扶持产业型龙头农机大户发展壮大。到2015年,全市农机总值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达到1733个,承担了全市近40%的农机作业量。
3.一批农机新技术、新装备得到推广应用。
玉米联合收获机得到全面应用,由2010年的7569台,发展到2015年的1.1万台,并基本淘汰了背负机,转为以带扒皮功能的自走式机型为主;小麦免耕播种机、玉米精量播种机实现更新换代,粮食烘干机开始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发展到13架,并在高密市宏基农机合作社建立起了我市第一家航空植保作业服务队。经济作物方面花生联合收获机、马铃薯、大葱种植和收获机械已经引进和开发出多种成熟机型,能适应不同地域的需要。胡萝卜生产全程机械化机具已经配套;大葱全程机械化机具和作业模式初步成型;臭氧水防治土壤病虫害技术装备开始推广应用;山药收获机已经研制成功并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4. 创新完善了农机化发展管理服务模式。一是“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目前,全市已有8个部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55个省级农机安全示范乡镇,15个省级示范合作社。开展了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演练、平安农机集中整治活动、承办了山东省农机事故警示教育片制作等。二是创新实施了《潍坊市特邀农机技术推广员制度》,有效地解决了镇村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缺乏问题。我市共聘任特邀农机技术推广员287名,达到了每个镇街至少有一名特邀农机技术推广员。三是农机维修管理实现新突破。“十二五”期间,全市创建一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217 家,二、三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38个,四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25个,五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4个,建立农机维修示范点11个,为7560人办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四是农机培训实现社会化。农机培训机制不断创新,社会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6万人,其中:新训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获机驾驶员3.2万人。
5.“中国农机城”品牌建设不断加强。一是“中国农机城—潍坊”知名度不断提高。以中国(山东)农业机械展示会为龙头,潍坊农机城地位更加巩固、知名度不断提高。二是围绕推进中国农机城建设和中国农业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注重做好“服务、推进、推广”三篇文章,使全市的农机企业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涌现出以福田雷沃、科乐收为代表的农机生产大型核心企业。三是加强了“智慧农机”等农机资讯平台建设,为宣传潍坊的农机企业和产品,实现政府、企业和机手的全方位互联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时期潍坊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矛盾一方面是“三农”对农机化的全面需求与现有经济、物质、技术条件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高质、高效的农机装备所需要的规模经营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之间的矛盾。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平衡。地域之间的不平衡,如平原地区农机化发展速度快质量好,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速度慢质量差;领域之间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粮食作物农机化发展速度快质量好,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林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还在探索中。从目前发展情况看,高水平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较少,而分布在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使用水平低,农机经营总体效益差。特别是农机更新换代加快,农机户从事农机作业竞争的加剧,使经营农机致富变难。三是农机科研、推广、培训满足不了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推广培训手段、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与当前农业生产对农机化的需求不匹配。同时,农机装备迅速增加与农机新人培训要求也不够协调,需求的不足和农机事业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机推广、监理、维修和培训工作的开展。四是农机安全生产法规工具、监管手段与任务不匹配。造成农机安全隐患大量存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3 找准目标,重点突破,特色发展
“十二五”时期,农机化发展积累的有利条件,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十三五期间,潍坊市要紧紧围绕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业机械化提出的任务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支持,加快农机化发展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农机现代化的转变:立足“一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市粮食作物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以上,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突出解决好 “三大重点”,就是突出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的全面提升;突出经济作物机械化难点的破解;突出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着力抓好“五大工程”,就是区域农业机械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工程;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工程;机械化秸秆沃土工程;粮食烘干机械推广示范工程;农业机械管理使用信息化装备工程。
作者简介
满毅(1982-),女,山东枣庄,本科,毕业于潍坊学院,助理档案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