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美丽?邴岐霞
摘 要:众所周知,关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国内外是图情界、档案界关注的热点领域,也是网络信息时代下三者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要想实现三者机构实体的融合,会涉及到诸多问题,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建设图书、情报、 档案一体化的必要性、 可行性,并就建设一体化体系的要点与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机构;问题;建议
1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1.1 有利于实现现代资源共享
众所周知,当前国内的图书、情报、档案部门各自为政,其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享的弊端日益凸显,逐渐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宣传,也成为了制约社会经济与效益发展的难题。现代网络时代中,三个机构之间横向联系较少,难以实现信息资源与数据平台的共享。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可建立起一个虚拟的信息中心,为大众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图书馆、情报研究所与档案馆三者可以打破传统部门之间的局限性,得以相互利用,实现资源合理共享。
1.2 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
一般来说,国家的图书、情报、档案部门都是以存储于传递信息为基本职能而设立的,其有以下几个相同点:(1)工作与服务对象相同;(2)依托的技术手段相同;(3)研究内容与方法相同;(4)依托的现代化设备基本相同。由于目前三个部门所购置的信息设备并不经济,难以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功用,也难以建立起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而依托于一体化模式,能够避免去重复处理与开发软件等环节造成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浪费。
1.3 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社会大众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人们有着对及时、迅速、准确的信息资源的需求,并且需要获得系统性、多层次性、多方位性的信息;既需要得到原始的档案资源,又需要相对系统的数据理论、资料,也要求掌握最新的行业内信息。而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能够融合了档案资源的原始性、依据性以及情报资源的可利用性、时效性以及图书资源的借鉴性、参考性等特点,将一些重要的信息集中存储于虚拟的信息平台中。当用户需要查询服务时,能够从数据库中调取信息,全面了解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而增强用户黏性,同时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4 有利于转变大众的传统观念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通常会主动去图书馆、情报研究所以及档案馆进行资料查询,而这些机构相对被动地等待用户上门再为其提供服务。这种滞后的思想早已被时代所遗弃,并且在传统模式中,这三个部门过于注重收藏、忽略利用功能,注重保管、忽略研究功能,对于大众需求研究内容较少,并且提供的信息资源难以符合部分用户需求,因此导致整体利用率较低。然而在实施一体化之后,三个部门需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通过定期调研来去深入了解到大众需要怎样的信息资源服务,哪个部门可以提供相关信息,进而将资源共享并提供给用户。
2 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2.1 图书、情报、档案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理论依据
纵观图书、情报、档案三者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其为同根所生,在古代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劳动分工现象的出现,三者逐渐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而正是由于三者“同出本源”,因此即便如今分离开来,图书、情报、档案依旧存在着明显的联系,而这恰恰符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提及的发展规律中“合-分-合”的“合-分”特点。尤其是在社会分工完善之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者在其分离状态基础上又呈现出融合的趋势,逐渐朝向“分-合”规律发展。而由于三者“同出本源”,因此使得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建设本身就具有坚实的基础。并且三者在其他方面还具有共通性,如图书、情报、档案都是依托于人们记录来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且依托于相同的载体可以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传承于后代,为后世研究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满足他们的研究需求。
2.2 部分国家地区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系统成功建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由于欧美部分国家科学技术较为发达,因此提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概念较早,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去满足社会大众的信息消费需求,以美国为首的诸多发达国家投入大量成本致力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研究工作。如在1994年,美国俄亥俄州政府拨出2000万美元的专项资金将本地区的18个最重要的图书、情报、档案机构网络建立起来,使该地区实现了自动化联网,进而方便了整个州的群众进行信息资源查询等,切实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相关部门开始尝试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理论的一次次探索与实践。在1983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中国第一次对于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建设的初步尝试。到了2003年,天津泰達图书馆的落成则标志着我国第一座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现代化图书馆诞生并投入使用,其中包括大量的图书报刊及视听资源、数据库资源以及档案资源。在2009年,江南大学图书馆与档案馆进行合并,实现二位一体模式的运行,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信息查询与使用的效率。
3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路径探索
在网络环境下,必须要合情合理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进行建设,而这也符合当前信息时代下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然而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困难与问题,例如图书管理在科学技术水平、传输能力、传播速度等方面比情报、档案略胜一筹;且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必然会对三方利益有一定的影响,如员工岗位缩减、三方部门权力的争夺等,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三个部门之间的矛盾;另外,实现一体化建设还需要较多专业性人才以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因此,要想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建设目标,就必须要从宏观上的多方面进行考虑,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
3.1 加强三者的分工合作,构建单一的联合体系
笔者认为,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三位一体模式必然使得三者的界限逐渐消除,而三个部门合并为一个部门之后,必然导致大量人员难以被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使其难以相互配合工作。针对此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引入市场机制,明确三个机构之间的权利与责任,针对具体工作来合理安排多余的人员,构建出合情合理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并且在构建单一的联合体过程中,可以设置三方主要负责人作为联合体的管理层,针对于整个联合体实施统筹管理,加强三者之间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在实践经验总结中摸索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以减少岗位之间不必要的摩擦与矛盾;规范多部门的标准化办公,构建符合国情的信息网络资源联合体系。
3.2 依托于现有网络资源平台,实现三方的有效动态链接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打破了传统条件下的地域、行业以及时间的限制,能够让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得以实现,但是这并不代表拥有网络就可以全方位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就目前来说,笔者认为网络型信息共享是资源共享最为理想的模式。
具体来说,针对于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必须要以统一的规范与标准为基础,以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为底层,还要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作为资源支撑,依托于现代化智能检索技术,以宽带高速网络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而将多元化的数字信息资源提供给用户。例外,除了包括将数字信息平台服务提供给大众外,三位一体模式还包括信息资源平台的形成、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管、保护、利用、鉴定、统计等环节,其具体功能有以下五项内容:(1)多种载体数字化模式;(2)数据资源的接收、存储以及管理;(3)组织对数据信息有效访问与查询工作;(4)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上传及传输;(5)平台系统的管理与安全维护工作。
3.3 培养复合型人才
眾所周知,人是万物的基础。在传统的三方模式中,各个部门的人员只需要具备自己专业的技能即可,但是在如今的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工作岗位培训时,不但需要加强人员的专业素养教育,并且也要针对人员实际情况来进行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培养工作,如先培训后入岗,完善网络环境下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等。而图书、情报、档案部门人员也需要努力提升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树立起超前、创新意识,为未来一体化平台建设储备力量。另外,三部门还需要定期选派自己部门人才进行专业培训,强化部门能力;同时要进行跨学科学术交流,相互汲取经验,进而确保三位一体模式具有坚实的人才基础。
3.4 转变传统服务理念,提高三方机构的社会化信息管理意识
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中,图书、情报、档案三方部门以自身所具有的信息资源为核心服务功能,将承载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大众,这样的情况下,使用者处于被动的局面。而信息网络环境下,三方机构则需要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即用户需要什么,三位一体服务就提供什么,使用户处在主动位置。并且在三位一体模式下,图书、情报、档案机构需要笼络充足的社会资源,树立起合作共赢的观念,结合实际去集中调配好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和资金等方面资源的运行秩序并优化配置;同时在面对复杂艰巨的任务时,图书、情报、档案机构一体化可将三方独有优势分别发挥,联合起来攻关;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构建起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检索以及分类、保存一体化的全新网络资源体系。
5 结语
总而言之,图书、情报、档案机构三者一直以来相对独立地为社会群众提供了不同的信息服务。然而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若继续沿用传统服务模式终将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因此可以说图书、情报、档案三位一体建设已经是大势所趋。面对三者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仍需要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以促进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徐跃慧. 网络环境下书目信息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7).
[2]钟丽萍. 基于情报研究流程缺陷分析的“理想化情报研究流程模型”构建[J].情报杂志.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