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港区开放创新实验构想

2016-11-15 11:35钮钦李艳华
开放导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

钮钦 李艳华

[摘要] 航空港区对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国际航空港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创新驱动方面的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结合对郑州航空港区开展开放创新实验优势的分析,指出了通过开放创新实验构建国际航空港区开放创新体系的三条路径,最后给出了科学规划明确重点、营造开放创新的政策环境和集聚高端创新主体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开放经济 国际航空港区 临空开放创新体系 开放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F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6)05-0089-05

[基金项目] 中国民航运输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CAUCEMBA1404)。

[作者简介] 钮钦(1986 — ),山西天镇人,中国民航运输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基地研究实习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空间经济与创新管理;李艳华(1969 — ),女,河南汝南人,博士,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产业技术经济。

一、引 言

航空港区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名称和发展模式,如空港商务园、临空产业园、航空港经济区、临空经济区、空港新区和航空大都市等。这些概念,或重视交通枢纽对于周边商务贸易繁荣的直接作用,或强调航空港区域作为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或依托航空港对于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等。可见,航空港区实践层面的显著特征,主要体现在交通枢纽作为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作用方面,往往忽视了航空港区特别是国际航空港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创新驱动方面的重要功能。实践领域对国际航空港区创新功能的忽视,也折射出学界在该方面研究探讨的关注较少。国外关于临空港区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主要集中在临空经济、空港经济和航空大都市研究等方面(Haya El Nasser,2003;Karlsson,et al,2008;Appold, JD Kasarda,2013;Freestone R, Wiesel I, Freestone R, et al.,2014)。现有的文献还鲜有从区域开放式创新的角度,对国际航空港区域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的研究。

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区域的创新发展水平。在全球化和数字经济背景下,突破组织内部资源约束的开放式创新,正逐渐成为组织或区域创新的主导模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Henry Chesbrough教授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区域开放创新实践的探索最早始于2010年由德国、荷兰等欧盟成员国发起的欧洲合作和开放创新策略(简称EURIS)。2014 年 10 月,以开放式创新作为主题的第三届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出席。2015 年9 月,国务院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

在全球创新网络的条件下,国际航空港区具有开放包容和快捷联通的双重优势,是开展开放创新实验、构建区域开放创新体系的天然良港。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在运营的国际机场有近40个,已有70余个临空经济区正在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好国际航空港区在开发创新实验中的示范作用,对于形成提高区域开放创新竞争力,更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其货运航线已通达全球主要货运集散中心,初步构建起覆盖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郑州航空港区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全国首个以航空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实验区域。在此基础上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构建国际航空港区开放创新体系,既是基于航空港区开放创新的优越条件和基础,又有利于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推动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粗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拓展内陆地区对外对内开放的新空间和引领区,形成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新的战略支点。

二、郑州航空港区开展开放创新实验的优势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于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成立,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实验区规划批复面积415平方公里,是国内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区域。作为国家批准的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国家级新区与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其规划目标是成为一座联通全球,生态宜居、智慧创新的现代航空大都市。依托郑州航空港区开展开放创新实现的优势体现在:

(一)繁荣便捷的国际航空运输网络

郑州航空港区依托的新郑国际机场是国内八大枢纽机场之一,货邮运输总量稳居中部地区首位,是“十二五”期间全国唯一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数据显示,2014年新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1580.5万人次,增长20.3%;货邮吞吐37万吨,增长44.9%,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同比增幅位均居全国24个千万级大型机场首位。航线总数达到185条,通航城市97个。尤其是航空货运,其中全货运国际航线30条,继续领跑内陆,可通达上海、厦门、阿姆斯特丹、卢森堡等30多个城市,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全球主要口岸城市的航线网络。此外,中国民航局在航线开辟和航空公司入驻等方面给予郑州航空港区大量的扶持政策。目前,航空港区启动了“大枢纽”建设,2015年12月郑州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新建了3600米长4F级的第二跑道,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双跑道、双航站楼的重要枢纽机场,形成了一个汇集航空、城铁、地铁、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机场迈入双跑道双航站楼的时代后,扩宽了郑州航空港区接驳全球生产创新网络的通道,创新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地对接全球市场,全方位从事全球生产创新活动、从事国际产业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合作,建设“一带一路”上的航空港区开放创新体系。

(二)利于开放创新实验的政策与市场环境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上升到国家战略层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其核心区域的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也是中部地区第一个获批,业务量处在全国第二位的综合保税区,是开放层次高、政策优惠、功能齐全的特定经济功能区域。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是继中关村技术转移集聚区之后,国家批复的第二个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科技部门支持中心先行先试,集聚、整合和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打造全链条、全方位、高端化、前瞻性的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为枢纽的跨区域、跨领域、跨机构的技术流通与创新服务网络,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通过持续加强开放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战略高地,航空港实验区建设运行良好。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的落户为其打开了对接全球生产网络的窗口,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和上下游厂商的集聚,对于航空港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实施,跨境E贸易日处理量目前已达百万包,郑州航空口岸已完成跨境电商平台部署并开办业务,累计通关商品达15.5万件。电子口岸正式上线运行,国际陆港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形成集通关、物流、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大通关信息平台,可实现与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多个部门的互联,为推动口岸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通关效率奠定了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撑,实现了由单一空港向陆空衔接的立体开放格局转变,明显提升了港区的对外开放水平。综合国家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综合保税港区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政策环境优势和良好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等经济市场环境,航空港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开展航空港区开放创新实验的创新环境格局。endprint

三、国际航空港区开展开放创新实验,

构建开放创新体系的路径

在开放经济背景下,国际航空港区开展开放创新实验构建的开放创新体系,是由航空港区内各个与开放式创新相关的主体要素,借助依托互联互通的航空运输网络,高效汇聚整合全球人才、知识、资金和技术等创新资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通过知识共享创造,信息传播加工,技术合作、转移、扩散及应用,技术和管理协同创新,形成的有机、有序的开放创新网络体系。借助于发达的航空网络,创新主体可以快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相比一般的区域开放创新体系,国际航空港区开放创新体系的开放程度更高,创新效率也更高;但航空港区往往地处远郊又缺少部分创新主体,如研究型高等院校和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水平科研机构。

自1994年北京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成立算起,我国的航空港区建设发展实践已经走过了20多年。国际航空港区开展开放创新实验打造开放创新体系,是发挥航空网络互连互通优势,航空港区内各创新主体的交互和创新活动范围国际化,和产业组织网络、创新资源配置和管理制度创新全球化关联互动的产物。从传统的航空港经济体系,到国际航空港区开放创新体系存在一定的演化规律,航空港区开展开放创新实验,构建开放创新体系存在诸多潜在推进路径。从开放和创新的先后次序来看,可供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有三条:

创新驱动型演化路径。该实验推进路径的特征,是从“弱创新-低开放”到“强创新-低开放”再到“强创新-高开放”三步走,即首先强调国际航空港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注重国际创新竞争环境的监测,待到港区创新能力足够强大,可以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时,利用便捷的航空网络和口岸优势,再逐步对外开放,面向全球整合创新资源,建立创新网络。目前,国内的一些航空港区多冠以“临空经济区”之名,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沿袭过去的开发区模式,忽视临空产业甄别和选择,不利于开展开放创新实验,培育构建创新体系。

开放引领型推进路径。该路径的特征是从“弱创新-低开放”到“弱创新-高开放”再到“强创新-高开放”三步走,即首先进行对外开放,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创新网络,以此带动本土创新能力提升。对于创新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这一路径吸收外部知识,引进国际技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效果明显。以郑州航空港区为例,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的落户为其打开了对接全球生产网络的窗口,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和上下游厂商的集聚,对于国际航空港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该推进路径看似短平快,却也蕴藏着较大风险。因经济效益明显易产生依赖性和懈怠性,在创新活动方面,可能长期集中在技术链的末端且以模仿创新居多。

协同互动型推进路线。国内的典型是“天津自贸区(机场片)”。即从“弱创新-低开放”到“强创新-高开放”的演进路径,创新与开放两者齐头并进,协同互动,从而较快形成高水平高层次的国际航空港区开放创新体系。选择交互影响型发展路径,这是以天津自贸区(机场片)为代表的航空港区正在尝试的推进路径。通过对前面两条路径的分析可以看出,该路径是最好的演化捷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是最有难度的路径。以天津空港经济区为例,通过中央政府的协调努力,空客A320总装线引进落户,天津的航空产业发展从无到有,融入到了全球航空制造网络。此后,中航工业直升机总部也落户空港经济区。目前,全区已引进50多个航空项目,航空产业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正从价值链的制造生产部分向高附加价值的研发设计与后期服务端延伸。随着天津自贸区和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立,空港经济区的开放创新环境更加优化。

四、推进国际航空港区开展

开放创新实验的政策建议

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各地把握科技革命和创新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紧扣开放型经济发展主题,深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追求开放链、创新链、产业链、城市链的融合发展。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速度型经济的前沿区域,国际航空港区是开展开放式创新实验的天然沃土,选择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先行区的郑州航空港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更好地参与国际商业和科技竞争合作,建设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制度优化、合作共赢的郑州航空港区开放创新体系,对于开放型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意义深远。

(一)以科学规划明确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和战略重点

国际航空港区开展开放创新实验存在一定的推进规律和潜在发展路径。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区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利用富士康等国际化程度高的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创新网络,以此带动了本土创新能力提升,选择了适合港区实际的以开放促创新的开放引领型的发展路径。当前的发展路径虽然对于解决劳动力就业,吸收外部知识,引进国际技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效果明显,却也蕴藏着较大风险。因经济效益明显而易产生依赖性和懈怠性,在创新活动方面,可能长期集中在创新链的末端且以模仿创新居多。因此,在推进开放引领型创新发展时需做好科学规划,明确其战略重点是在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基础上,突破现有的封闭创新体系,强化体系内外部知识和技术的流动,要注意克服创新发展中的路径依赖和惰性,强调开放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提升,抵御来自外部的市场冲击和技术风险,形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中亟需的创新资源配置规划能力、创新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创新机制体制的不断完善。

(二)以更为开放的创新政策环境释放创新活力

以体制创新和区域发展为动力,开展郑州航空港区开放创新实验,并提升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需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打造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以此为航空港区开放创新试验区发展释放创新活力。一是要整合利用好现有的国家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郑州综合保税区等政策,争取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支持,编制航空港开放创新实验区发展的总体方案,就打造航空港区开放创新体系,促进中部地区开放创新发展达成战略共识;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优势,提高包括专利合作、自由贸易、技术国际收支、市场准入、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等维度的技术政策开放性,由此深化航空港区开放创新体系的开放性;二是在航空港区范围内全面推广上海自贸区的可复制经验,积极围绕投资管理改革、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政府职能转变等重要领域,构建科技同产业、金融和创新服务的对接,并引入第三方评估;促进航空港区的营商环境不断向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迈进,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努力建成中原地区协同开放创新的引领区和先行先试区,为申报内陆自贸区创造条件。endprint

(三)以高端创新主体的集聚增进创新的内生动力

各创新主体的强大创新力量以及技术溢出效应,会为当地知识技术型产业的发展提供创新网络支撑,是推动临空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郑州航空港区应以产业创新发展为导向,以引进集聚高端创新机构和人才、促进技术转移转化作为打造航空港区开放创新体系的重要着力点。一方面应努力承接重点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落户,将郑州航空大都市研究院成为实验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的重要平台。深化与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院校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资源和技术、人才力量雄厚的优势,在引进或共同建设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共建产业创新发展平台、试验示范推广、战略决策咨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引进等方面加强合作;另一方面要以郑州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郑州台湾科技园)、中部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等科技产业园区为平台,积极吸引大型跨国企业、国际知名实验室设立研发机构,突破技术封锁,加强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与交流,努力打造创新要素汇集的区域高地。

五、结 语

开放经济背景下的国际航空港区依托互联互通的航空运输网络带来的创新资源的快速流动开展开放创新实验,构建临空开放创新体系是航空港区发展的新路径。本文从开放创新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出发,提出了国际航空港区开展开放创新实验的优势和演进路径,并以郑州航空港为例给出了政策建议。目前,全国各地依托航空港已规划建设了70余个港区,各地的区位条件、对外开放和创新资源的情况各不相同,需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开放创新实验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毛磊. 开放式理论下跨区域协同交互式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24):25-28.

[2] 王焕祥, 孙斐, 段学民.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特征及动力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12):44-47.

[3] 赖永剑. 贸易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动态非线性影响——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J]. 软科学, 2015, (5):50-54.

[4] 严建援, 杨银厂. 基于区域层次的开放创新体系研究:行为主体功能要素框架模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3):37-45.

[5] 邵希, 邢小强, 仝允桓. 包容性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 中国人口 . 资源与环境, 2011, 21(6):24-30.

[6] 赖永剑. 贸易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动态非线性影响——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J]. 软科学, 2015, (5):50-54.

Abstract: The role of air por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but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air port as a window for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has not yet attracted enough attention. The paper analyses of the advantages of carrying out open innovative experiment in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ic area. Subsequent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ree typical evolution paths that from the airport economic system to the airport open innovation system.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a strategic vision of building Zhengzhou airport open innovation system,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such as scientific plan,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for open innovation and amass high-end innovation elements are given.

Keywords: Open economy; International Airport area; Airport open innovation system;Open innovation

(收稿日期:2016-07-19 责任编辑:垠 喜)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放式创新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海尔公司的平台战略研究
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作用、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研究
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的比较研究
企业风险投资(CVC)对于开放式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结盟能力与开放式创新模式耦合机制研究
开放式创新下的专用性知识获取
吸收能力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作用的产业差异性
你会“开放式创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