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饮食行为的满族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以丰宁满族自治县为例

2016-11-15 03:45金日学张丽娜
重庆建筑 2016年9期
关键词:丰宁满族民居

金日学,张丽娜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基于饮食行为的满族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以丰宁满族自治县为例

金日学,张丽娜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该文主要以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分析满族的生活发展历程,从民居空间和居民的饮食行为角度入手,以住居学为理论来研究满族传统民居在饮食行为影响下的空间形态。

满族;住居学;饮食行为;民居;空间形态

我们的生活与各种各样的建筑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与我们最为密切的应该是与我们平凡生活息息相关的普通住宅。现在的住宅分为城市中的现代住宅和传统民居,而作为人类共同居住的空间二者共同构成了“住居”这一概念。二者的差异在于城市中的现代住宅更多地是在法律体制的约束中形成的,而民居则更多地是“自发”建造的,融入了居住者更多自己的生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中的住宅是规范某种空间然后去引导人们的生活,而民居则更多的是建造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需求来组织空间,相比较之下传统的民居比城市中的住宅更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因此要了解民居首先应该了解那里的民族、居民的文化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满族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居住形态,本文希望通过对其民居及人们生活的观察,了解其生活状态以及这种生活状态主导形成的空间形态。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方法

本文主要以丰宁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民居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满族民居的研究,而大部分研究大多停留在“房子”本身即房子的构造做法、建筑材料、装饰特点以及民族信仰等方面,这与建筑界的观察领域和研究领域的局限性有关。而对于居住建筑研究而言,我们很容易产生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生活的研究不属于建筑的研究范畴,把生活划分在专业之外,更是把住宅的研究看做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住宅本就来源于生活。如何把握居住行为与生活空间关系是住居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而探究居住生活应有的生活方式。以往对传统民居的研究大都以建筑师的立场来分析建筑,而住居学往往是跳出建筑学之外,以更大的领域和新的视角,研究居住行为和生活的演变,继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居住建筑[1]。如果把建筑的使用者和建造者看成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那住居学则更多的是以主体即“居住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人们在建造房子的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即生活轨迹渗透到居住空间当中;而人类的生活又由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行为构成,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对丰宁满族生活中饮食行为的研究来探讨其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

2 丰宁满族的历史背景

丰宁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1635年满族人迁入丰宁境内,到1674年,丰宁满族境内的人口急剧增加并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体民族。追溯丰宁满族的来源主要有关东满族和随旗满族两种,其中关东满族又有沈阳满族和长白满族两种[2],通过笔者的实地考察,一部分是随着清军入关,满族的大批士兵将领及其家眷随军而来,以及一部分满族民众来此寻亲,逐渐定居下来;他们多是居留在长白山或者盛京的旗民。另一部分是由于当时的统治政策为了解决兵丁生计,圈占开垦土地而来,当地居民称为“跑马占圈”,遂逐渐定居于此。其余的则是清军入关后来此驻防的清军,以及王公庄园和御马场的管事、差人及佐领等来此落户安家。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发源地,从丰宁满族的来源来看他们和东北地区的满族可以说是同宗同源。

3 饮食行为对满族传统民居空间的影响

3.1满族的生存发展与饮食行为

3.1.1以渔猎采集为主的游牧生活

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物质基础,所以人们的一切行为的发展演变都是基于食物的获取。满族从他的先民开始,主要经历了原始采集、渔猎、渔猎畜牧、渔猎种植混合、直到进入农耕时代的生存发展历程。满族的这种生存方式是建立在“食”这一行为的基础之上的,满族的先民长期处于渔猎经济阶段,其饮食行为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和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早期的满族先民需要常年迁移,他们的饮食方式是非常简单粗陋的,据《晋书·东夷传》记载:“无井灶,作瓦鬲,受四五升以食。坐则箕踞,以足挟肉而啖之,得冻肉,坐其上令暖。土无盐铁,烧木作灰,灌取汁而食之。”[3]由此可以推测当时由于迁移而居无定所,也就没有形成固定的饮食空间,一般采用在洞穴内或者露天的地方积柴燃火,烧食做饭。这一时期满族的居住方式主要是穴居和巢居的方式,穴居的形式类似于东北地区的“地窨子”(图1),据考古发现穴居的平面形式为长方形或方形,一般都是南向开门,火塘布置在中间,四周搭上木板或者用茅草铺垫;巢居的形式类似于“撮罗子”(图2),其建造方法是用三五根约碗口粗的木杆相互交合搭成上锥型骨架,然后再用30根左右木杆穿插在骨架之间捆绑固定,在南面(或东面)留出门,同样火塘也设在中间。从平面图可以看出两种居住形式都是以火塘为中心,这后来成为满族的一种空间意识。

图1 地窨子

图2 撮罗子

3.1.2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满族的生活方式逐渐从渔猎的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的农牧生活,居住方式开始由穴居、半穴居向地面居过渡,至约11世纪满族先民已经进入结庐而居的时代,满族民居的形制也逐渐走向定型,即后来的“口袋房”。口袋房一般有两种形式,其基本形制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一种入口位于东端第一间或者第二间,西端的居室则是两间或者三间(图3),一种是入口在中间,两侧是居室,入口一间称为“外屋”或者“灶间”是烧火做饭的地方,这种形式称为“对面屋”,从中可以看出此时形成了固定的饮食空间。经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观察,丰宁满族的传统民居基本为第二种形式(图4),农业化的生产方式使人们可以获得固定的生活资源,随之产生固定的生活行为,继而形成固定的空间。

图3 口袋房平面图

图4 丰宁满族民居平面图

3.2饮食餐制的变化对满族传统民居空间的影响

满族先民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在满族入主中原之前一直都是以采集渔猎为主的游牧生活,满族先民的生活有明显的以冬夏两个季节为主的生活特征,并且在这种渔猎游牧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形成了以野餐或者每日两餐为主的饮食习惯。通过笔者实地考察发现丰宁地区的满族继承了这种饮食餐制,实行二餐制和三餐制,一般夏季农忙的季节食三餐,冬季农闲时食两餐。这种带有季节性特点的餐制在丰宁满族传统民居中形成了不同的饮食空间,由于夏季炎热,当地的满族会选择在院落内做饭,当地称为“夏凉灶”(图5),以减少室内由于烧柴而产生的热量,冬季则在室内即“外屋”做饭,同时可以起到增加室内温度的作用,位于房子的前边设有一口水井,当地称其为“洋井”以方便室内室外做饭(图6)。可见虽然丰宁与东北地区的满族地处不同的地域,但依然能够看出丰宁满族继承了祖先的这种由游牧生活而形成的饮食习俗,即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餐制,从而形成室内和室外两种饮食空间。

图5 室外夏凉灶

图6 洋井

3.3饮食行为主导的中心空间

3.3.1以灶间为中心的民居空间

满族先民最初的居住方式为穴居和巢居的形式,据考古发现穴居时人们将火塘置于洞穴的中间,当时主要是从取暖的需要考虑,后来人们也在火上烧烤猎取的食物,后来满族先民的居住形式由穴居向半穴居、地面居的形式发展,在逐渐演变的过程中,这种以火塘为中心的空间意识也一并继承下来,满族民居逐渐形成定制,即“口袋房”。从“口袋房”和“对面屋”的满族传统民居形式可以看出,传统满族民居无论哪种形式都只开一个房门且必设在灶间,然后从灶间两侧的墙中间开门进入卧室。丰宁满族的传统民居多以三间的“对面屋”形式为主,有的大户也有五间的布局,一般没有偶数间,据当地说法为“四六不上线”,一般只在东侧或者西侧接一间耳房作为储物空间[4]。从这种布局形式可以看出,人们根据居住需要在灶间两侧扩大居住空间,即居住空间是以灶间为中心呈线性发散状态来组织空间的,人们进出室内都要先经过灶间,从空间角度来看人们的行为流线在这里的交叉最集中频繁(图7),因此这里也就成为家人团聚交流的主要场所,从空间构成角度和人们的心里角度来看这里成了住宅的中心。

图7 灶间两侧居住空间

3.3.2以洋井为中心的院落空间

由于不同季节不同餐制,丰宁满族形成了室内和室外两种饮食空间,而连接这两个空间的是位于两者之间的压水井,即“洋井”。从实地调研发现洋井一般位于灶间和菜园围墙之间的院落内,大部分的居民室内并没有水井,而是在灶间放置几口水缸作为储水设施,由此可以推测最初人们并没有在室内安置水井,一方面可能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兼顾在室外做饭方便取水。“夏凉灶”一般位于院落入口方向靠近院墙和住宅前的菜园围墙同齐的位置,每到夏季人们会在这里烧火做饭,从生活行为流线角度分析,居民做饭烧的柴火需要从院落外或者从作为储物间的耳房获取,做饭用的水则通过洋井获得,饭做好后需要将饭菜端回屋里,夏凉灶正好位于这些行为流线的交叉点上,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智慧。从满族先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可以看出对水源的依赖,满族定居以后水源作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空间角度分析,洋井大约位于院落正中的垂直线上,洋井、夏凉灶和室内灶间无形地围合出的空间部分称为邻里经常交流的场所;从功能角度看,洋井主要为室内灶间、室外“夏凉灶”以及菜园供给水源,成为人们饮食生活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图8),这样就形成了以“洋井”为中心的院落空间。

图8 丰宁满族民居院落布局

4 结论

本文以丰宁满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饮食行为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满族传统民居空间的影响。

(1)满族先民的生存方式由游牧转向农业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行为,人们的居住方式也由游牧过渡到定居,丰宁地区的满族继承了东北满族传统的饮食行为习惯并形成了自己的居住空间形态。

(2)丰宁满族由于不同季节不同的饮食餐制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行为,丰宁满族民居形成了以灶间为中心的室内空间和以洋井为中心的院落空间,体现了生活行为对居住空间形态的影响。

[1]胡惠琴.住居学的研究视角——日本住居学先驱性研究成果和方法解析[J].建筑学报,2008(4):5-9.

[2]《丰宁满族自治县概括》编写组.丰宁满族自治县概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5-32.

[3](唐)房玄龄.晋书:列传第六十七·四夷[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李景瑞,铁男.承德满族民俗探源[J].满族研究,1998(4):63-67.

责任编辑:孙苏,李红

Special Form of Traditional Diet Behavior-based Dwellings of Manchu Minori-

With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of Fengni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as the study object,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lif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anchu,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welling space and diet behavior it studies with inhabitation theory the spatial form of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of Manchu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et behavior.

Manchu;inhabitation theory;diet behavior;folk dwellings;spatial form

TU244

A

1671-9107(2016)09-0005-03

10.3969/j.issn.1671-9107.2016.09.005

2016-05-23

金日学(1978-),男,吉林磐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张丽娜(1988-),女,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丰宁满族民居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北京科委精准帮扶河北丰宁奶牛养殖业
辽宁满族民间故事的教育作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浅论丰宁—隆化一带深断裂对成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