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婵娟,班秋艳,张明利
(1.北林区气象局,黑龙江绥化152000;2.绥化市气象局,黑龙江绥化152000)
大风雪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郝婵娟1,班秋艳2,张明利1
(1.北林区气象局,黑龙江绥化152000;2.绥化市气象局,黑龙江绥化152000)
2007年1月29-31日,绥化市出现了一次大风降雪天气过程,降雪中心在绥化市的北林区降雪量为10 mm。望奎、庆安、绥棱降雪量为8-9 mm,其余县(市)降雪量为4-5 mm,全市平均降雪量为7 mm。
此次大风降雪天气是一次常见的过程,但是由于这是绥化市入冬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雪,给道路交通和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对春季保墒却十分有利。因此,对这次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对积累预报经验,提高预报水平,在对外服务中具有重要意义。
图1 1月29日08时500 hPa高度场和温度场
本次过程主要是由于高空冷涡的东移发展使冷空气影响绥化市并且与暖空气相交而造成的。在2007年1月27日08时500 hPa图上,高纬地区为明显的两槽一脊,绥化市受暖脊影响,贝加尔湖附近有一明显的低槽,乌拉尔山地区为强高压脊,随着高压脊的发展东移,到29日08时500 hPa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图1),低槽已经发展切涡,其中心在50°N, 100°E附近,中心强度516 hPa,冷中心-40℃。绥化市在暖区控制中,到29日绥化市自西向东开始降雪。在1月30日08时500 hPa高度场中(图2),可以看到,在乌拉尔山强高压脊的推动下冷涡继续加强东移,中心位于47°N,125°E附近,绥化市在冷涡的控制下,降雪增强。从1月31日08时500 hPa高度场上看,冷涡中心已经移出绥化市到达黑龙江省东南,随着冷涡的移出,降雪逐渐减弱、停止,雪后降温。
图2 1月30日08时500 hPa高度场和温度场
图3 1月30日08时850 hPa高度场和温度场
可以从1月30日08时850 hPa温度场上(图3)看出产生这次降雪的有利条件,冷区在西南,而暖区在东北,形成倒暖平流,在绥化市附近有一很明显的切变线,在切变线附近冷暖空气交汇明显,所以这次降雪在30日达到最大。
本次过程地面对应的系统是蒙古气旋。29日08时,低压中心在黑龙江省与内蒙、吉林交界处,强度为1015 hPa,随后增强并向东北方向移动,30日08时,低压中心移动到黑龙江省东南,中心强度1017.5 hPa。31日08时,低压中心已经移出黑龙江省。受地面低压冷锋影响1月29日绥化市自西向东降雪开始,直至31日白天,随着低压的东移,绥化市各市县均有降水产生。
在2007年1月29日17时红外卫星云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此次降水过程开始时是低压前的暖锋降水,此次过程降水主要集中在29日上午到31日上午。在降水开始时间的预报上,红外卫星云图资料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预报产品的准确性提供有力预报依据,为服务用户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收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
速度图中零速度线呈“S”型,为东北西南走向。负速度中心值大于正速度中心值,且负速度区面积明显大于正速度区面积,说明入流明显大于出流,辐合大于辐散;负速度区出现明显模糊现象,有利于水汽输送和上升运动增强,为降雪提供充分的水汽和动力条件,从而使降雪增强并维持。
本次天气过程使用了T213、GRAPES、MM5、欧洲ECMWF、日本FEAS数值预报产品等多家数值预报。欧洲ECMWF对此次过程的预报较好,在2007年1月28日20时850 hPa风场48 h预报图上,可以看出30日20时绥化市附近有一明显东西向切变线,与30日20时的实况极为相似,30日夜间绥化市附近有明显的切变线,这也是降雪的主要时段,这就为预报员的预报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T213数值产品29日20时24 h850 hPa温度场预报与实况也很吻合;日本FEAS产品对大陆东岸暖脊的影响考虑的不够;GRAPES、MM5中尺度模式在降水落区上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但在降水时段的预报上与实况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大部分的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过程的形势分析都是准确的,能为预报提供很好的依据。但其中也有差异,这就需要预报人员对这些预报产品进行分析,找到最接近实况的预报产品,以便做出更加准确的预报。
(1)高空槽的东移发展以及蒙古低压加强、北上是形成此次降水过程的机制,降雪开始为低压前部的暖锋降雪,到30日转为切变线降雪,到过程收尾时为冷锋降雪。
(2)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和雷达资料的应用为准确及时的预报出降水开始的时间提供了可靠的预报依据。
(3)此次过程中数值产品的应用,尤其是欧洲ECMWF数值产品在这次过程中的预报为准确及时的预报出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1002-252X(2016)03-0016-01
2016-6-1
郝婵娟(1981-),女,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