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郝杰
高新技术培育纺织业新增长极
本刊记者_郝杰
除了各展商展出各自创新产品外,第五届中国国际非织造布会议、非织造布行业圆桌会议,以及各种技术交流论坛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6年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CINTE)圆满落幕
为期三天的2016年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CINTE)于10月14日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展会规格之高、产品技术含量之高、展会国际化程度之高、专业化程度之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展会首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老主要领导和各行业、各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组成强大阵容参观了展会。在每个走过的展位,领导们都认真听取产品情况介绍,对行业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赞叹和欣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王天凯一行参观路线从海外馆开始,德国、意大利、韩国等企业的产品给王天凯留下了深刻印象。意大利一家企业专做强力工业丝,主要用于医疗血液过滤,这种产品用量少,但利润极高。这家已有100多年历史的企业从做丝绸起家,后来转做化纤。当王天凯了解到,目前国内还生产不了这种工业丝、基本依靠进口的时候,他沉思了良久并说道,我们要加强和国外发达国家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沟通交流,尽快提升自己。
韩国是第一次组团参展,他们在功能性防护、绳缆等领域有很强的实力。一家公司把光纤技术应用于面料中,使运动者晚上可以被识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高勇认为,信息技术和纺织跨界融合是一个趋势,在国外展会中,功能性已经被归类到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值得关注。
在领导们看来,CINTE中海外企业占到总参展企业数的1/3,这是纺织大展中最具国际化的展会。虽然我国是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生产大国,但从消费看,占比还很少,特别是在医疗、养老、环保领域还有很大的潜力,这也正是海外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比重已经由2000年的20%,提高到2015年的25%,这其中反映了科技进步的步伐在加快。全碳纤维电动汽车、高强力大幅面国旗、天宫二号玻璃纤维电池板、高温滤袋、火箭用发动机尾气喷管、舒适型消防服、智能土工布……这些“十二五”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产品在展会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天宫二号玻璃纤维电池板实物现场总是围着不少人,开发者东华大学教授陈南梁在现场为大家做着介绍。该项目研制的玻璃纤维经编网格材料作为半刚性电池帆板的关键创新材料,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天宫一号”、“天宫二号”航天器,该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航天器发电量,而且大大地降低了电池翼重量。陈南梁介绍说,目前美国也没有这样的技术,该产品将进一步应用到我国大型空间飞行器中,任务已经排到了2030年,“天宫三号”也将有新的应用。
还记得去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那面直升机吊挂的国旗吗?值得一提的是,这面国旗也出现在展会现场。“飞机飞行速度180公里/小时,一般纺织面料均难以抵御高空强大的气流冲击。”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该国旗采用最新开发的伞衣面料,经特殊涂层处理,通过数码喷绘热转移印花工艺制成。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还亲自在现场为观众介绍采用碳/碳复合材料制造的火箭用发动机尾气喷管,令人们为纺织业对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感到无比骄傲。
现场点评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 王天凯:
从本届展览中可以看出,产业用纺织品变化无穷,产品深入到国民经济诸多领域。科技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动力,产业用更是高新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攻克的难关很多,这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展会,我们要多与世界发达国家进行产业交流,跟踪关注先进技术和产品,“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将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 杜钰洲:
纺织行业技术进步十分明显,高新技术的发展渗透到传统纺织行业之中已成为趋势,同时也是纺织工业产业提升的主要动力。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解决现代生活、工业等领域的各种问题,提供健康、安全的体验与防护。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
科技创新的魅力在于让奢侈品变成生产生活必需品。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工业中科技集成、跨领域集成最明显的。这在本届展会中有很好的体现。希望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在终端用途上深下功夫,提升自身产品的高附加值,另一方面,希望展会更多通过产品体验来增加专业展会的趣味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 高勇:
“十二五”以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规模逐年扩大,产品水平也逐年提高,品种更加丰富。虽然这次来了不少国外企业,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国外企业到中国展示先进技术和产品。“十三五”期间,我们在加大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在拓展应用领域上下功夫。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 李陵申: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进入发展深水区的关键阶段。产业用纺织品需求多样化和小批量的特点,需要与下游应用行业打破市场分割障碍,形成功能设计、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和工程服务一体化的新价值链,创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