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

2016-11-14 17:56陈亮
中国科技博览 2016年21期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

陈亮

[摘 要]当前,水资源存在严重短缺的现象,所以人们加大了对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力度,希望通过相关研究,实现对水文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在研究水文水资源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收集水文图像、资料和空间信息,然而由于数据量较大,所以导致水文水资源信息处理情况比较复杂。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其应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能够对水文勘测创造有利条件。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查询功能,因而对水文勘测提供支持,从而极大地提高水文实践工作精确度,对有效改善水文水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 信息化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95-02

1、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的重要性

水文水资源是一个十分主要的领域,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而且对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采用传统的手段开展水文工程勘测工作,造成勘测情况不准确,而且相关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将导致水文情况未能得到有效改善,长期下来会出现河道受冲淤和水面涨落等问题,从而不利于水文勘测工作的开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能够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水文的监测与研究,然后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文条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下,结合自动化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对区域内的水文予以实时监测。同时,对水文站设备及其运行情况进行观察,对不同时期的水文数据加以分析,确保数据的交互性和可比性。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能够直观的观察图像演示,并保证数据的检测更加准确,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利参考,最大限度的保护水文水资源。

2、水文领域主要使用的信息技术

2.1 RS技术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文水资源领域,对水文条件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RS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一种,RS技术即遥感技术,主要运用在水质检测、旱情检测与评估和洪涝灾害等水文领域。

2.2 GIS技术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其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而构成的空间信息系统,借助于GIS技术,能够对地球表层的地理分布情况观察,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算、管理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可以在系统的作用下,查询水文领域中的相关信息,然后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正确分析降水和洪峰流量等水文要素,从而为防汛减灾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依据。

2.3 GPS技术

GPS技术指的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具有高效性、自动化和精度高等特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水文水资源领域,GPS技术应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能够精确的对水利信息空间位置予以定位,而且对地形地貌进行准确的测量,当前,GPS技术被运用于水下地形测量和防汛减灾中,尤其对灾害定位和灾后指挥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利依据。

2.4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该系统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对地区表面空间地理的分布数据进行采集,然后通过分析、运算和描述等,将其应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对水土保持和防洪减灾起到了重要作用。

3、优化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管理体制

明确各水利部门和单位的职责,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度和管理审查制度,将相关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水利各部门和单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充分发挥其应具有的职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建立,对于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以及系统各环节功能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3.2 加强人才培养

对于现有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其的专业培训,并积极开展专业人才的招聘工作,加强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使之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应根据水利单位或部门的实际情况,完善奖励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极大地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将眼光局限于当前,而是应该以长远的、发展的视角,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加以贯彻和实施,充分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

3.3 合理利用管理类软件

资金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然而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也确实存在,并且较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成功软件和程序,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从而确保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稳步健康发展。通过利用管理类的软件,可以降低程序和软件的开发成本,减少人员开支,同时使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获得较为可靠的保障。对于节省下来的这部分资金,则可以加以充分的利用,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补充资金,从而推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3.4 加强资源开发力度

通过加强信息化管理资源开发力度及使用率,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以及统一发展。而对于地理信息资源,更应作为资源开发的重点,以GIS为工作平台,定期地进行测量和电子地图导航,对于机井站的定位、用水户的定位、气象站的定位、以及水位等各种信息综合考虑,以保证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更新和符合实际。

3.5 水质与旱情监测系统

通过在灌溉区域设置监测断面,有利于监测断面的水质情况,另外,还可以在系统中建立监测数据库,当水资源中存在污染物扩散时,利用系统实现模拟分析,有利于预测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旱情信息可通过土壤、气温、降水等体现,水文站可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了解到所在区域的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该地是否存在旱情,利用定位系统,能够直接找出旱情所在地。

4、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发展方向

4.1 完善水文水资源信息监测站点体系

充分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3S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新技术,在已建的信息采集点基础上,提升水文水资源信息自动采集站点的覆盖率。

4.2 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网络的全面互联互通

在已建水文水资源信息网络的基础上,依托智慧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使水文水资源的信息网络覆盖至所有基层站点,实现水文水资源电子政务内外网、水文水资源内部机构之间以及水文水资源与其他政务部门网络的全面互联互通。

4.3 充分实现水文水资源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

在数据中心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基础数据库、专用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推动全区各类基础信息的汇聚和整合。并且依托智慧云计算平台,构建水文水资源云数据中心。

4.4 加快实现水文水资源业务的综合监管和高效协同

在数据中心公共数据和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在已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平台的业务应用集成能力,实现全区业务的综合管理和面向各级部门的信息共享与高效业务协同,全面提升水文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4.5 逐步实现水文水资源的智能化辅助决策

充分利用水文水资源数据信息资源,依托大数据技术、仿真技术以及气象预测预报、洪水预测预报、旱情分析、水资源管理、水质、环境评估等专业模型技术,开展水文水资源大数据的开发、分析和挖掘,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及时接报和处置,为辅助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使水文水资源逐步由人工决策向智能化决策转变。

总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被广泛应用于水文水资源领域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GPS、GIS等都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能够对水下地形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对改善水文水资源情况。

参考文献:

[1]史超.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探讨[J].硅谷,2014,03:146+133.

[2]杨金霞.天津市水文水资源中心信息化建设[J].水文水资源信息化,2011,S1:13-15+29.

[3]崔炳玉,孙和平.山西省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9:227-228.

猜你喜欢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管理平台研究
水文水资源管理对防洪减灾的意义
关于水文水资源工作发展的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