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泉 朱小明
内容提要作为责任媒体,如何“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本文站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以地方晚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切入点,从“组建团队、搭建平台、承办实体、发挥功能”四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职责使命 荆门晚报 公益事业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48字”方针中,“成风化人”是首次提出且意义深远。“成风”的内涵,应是树新风,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化人”的核心,则是强调新闻宣传激励人、鼓舞人、引导人、塑造人的教化功能。作为责任媒体,如何“成风化人,凝心聚力”?《荆门晚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切入点,展现媒体担当,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融入基层,增强了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
一、组建一个团队
《荆门晚报》2000年创刊以来,始终热心公益事业,长期开展公益活动。以2015年为例,《荆门晚报》独立或联合社会力量开展了38项公益活动:一是关注困难群众生活。如举办第七届“帮贫困家庭过暖冬”活动,在荆门城区和县市区四地同时举办爱心团年宴;联合团市委、飞扬地产,开展“免费接老乡回家过年”大型公益活动;“九助自强学子圆大学梦”,募集63万元善款,资助60名贫困学子。二是关心单身市民婚姻。《荆门晚报》牵手俱乐部共举办了6次相亲会,如情人节相亲会、花海阁相亲会、“漳河之约”相亲会等。三是组织市民从事公益活动。如开展“读者林”活动,征集出租车爱心助考,联合老年书画家协会开展“书画进社区”活动等。四是开展文体活动。如组织网友到神龙架滑雪,到漳河源探秘,至Ⅱ青林寨放风筝,举办社区达人秀和亲子运动会,开展摄影、散文大赛等等。
开展公益活动,需有团队执行。在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活动中,《荆门晚报》根据不同阶段组建了两类实施团队:一是探索阶段的动态团队,二是成熟阶段的固态团队。在开展社会公益事业的探索时期《荆门晚报》主要采取项目负责制的动态管理模式:提出一个公益策划,任命一个项目经理,组建一个执行团队,实施一个公益项目。这样运作公益项目,可以调动整个编辑部的力量,整合整个编辑部的资源,实现力量和资源的优化组合,最大限度保证公益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最大效益。经过10多年探索,总结出一套成熟的实施方案和运作机制。2013年,《荆门晚报》成立社区工作部,主要负责社会公益活动的策划和运营。2015年,社区工作部更名为社会事业部,进一步强化了公益职责。从此,公益项目有了专业团队的运作,逐渐走上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搭建两个平台
《荆门晚报》不仅开展公益活动,而且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唱好社会公益事业这台大戏,为此先后搭建了两个大型公益平台:一个是为组织搭建的公益平台——大爱荆门公益联盟,一个是为个人搭建的公益平台——荆门市志愿者联合会。
2014年,《荆门晚报》整合荆门市公益机构,发起成立了大爱荆门公益联盟。荆门市慈善总会、荆门市红十字会、荆门市义工联、荆门市圆梦爱心帮扶会等公益慈善机构积极响应,首期有12家公益组织加盟。大爱荆门公益联盟的成立,在荆门地区公益慈善界产生巨大反响,如今已有21家公益组织和13家企业成为会员,这其中包括在外地的、服务荆门人民的公益组织——北京长林公益基金会。
志愿者是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强大而高效的志愿者队伍,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将没有依托。为此,2016年初,《荆门晚报》联合荆门市文明办,成立了荆门市志愿者联合会。这一机构的成立,整合了荆门市的志愿者资源,并以社区、单位、企业为依托建起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队,对志愿者进行统一规范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志愿服务,支持晚报和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团体开展的大型公益活动,提升了荆门整体文明程度及对外形象。
大爱荆门公益联盟和荆门市志愿者联合会的成立,为荆门的公益组织和公益人士提供了沟通平台。实现了公益资源共享,加强了互动交流,提升了公益活力的频率和档次。这两个平台不仅是一个公益资源的整合器,也是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荆门晚报》为市内的公益机构提供了和外部发达地区公益机构对接的机会,提升了市内公益机构的能力建设。
三、承办三大实体
一是“大爱荆门”专版。2014年4月,《荆门晚报》推出第一期“大爱荆门”专版,宣传公益活动,传播公益文化,助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两年来,“大爱荆门”每周与读者见面,目前已出版120多期。在出版过程中,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已募集善款200多万元,直接资助500多名困难群众,间接帮扶1300个困难群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展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大爱荆门”专版得到中共荆门市委宣传部、荆门市慈善总会的肯定与支持,荆门市妇联、荆门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单位先后与“大爱荆门”合作开展了10多项公益活动。目前,“大爱荆门”专版已成为荆门知名公益品牌、公益平台。
二是《大爱荆门》杂志。2016年,《荆门晚报》与荆门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办《大爱荆门》杂志,双月刊,致力宣传慈善工作,推介爱心人物,传播公益文化。每期发行5000份,发行对象为荆门市“四大家”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公益组织、在外地的荆门籍爱心人士,提升了荆门公益慈善形象,成为荆门对外宣传的一方阵地。
三是“大爱荆门”新媒体。201s年,《荆门晚报》将大爱荆门专版和杂志嫁接到新媒体上,开通了“大爱荆门”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运用新媒体平台,每周推送,传播公益活动,弘扬慈善文化,凝聚公益人士,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四、发挥四大功能
《荆门晚报》15年的社会公益探索与实践,在参与社会建设、策划公益活动、探索社会企业发展路径、连接内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参与社会建设。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荆门晚报》组织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不断输送社会正能量,促进了市民道德素质的养成。20]3年夏天,荆门城区的天鹅湖连续发生s起市民游泳溺水身亡事件,《荆门晚报》第一时间发出号召,组织举办了天鹅湖公益喊水活动,喊水活动持续了一个夏天,吸引了100多名志愿者参与喊水。自从嘁水活动开展后,天鹅湖再没有发生市民溺亡事故,这一活动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方面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201s年,荆门城区竹园路南端路口8个月机动车违法左转10367起,平均每天50起。为此,《荆门晚报》紧急招募10名志愿者义务劝导,提升了市民的文明交通素质,违法左转与以往相比下降了六成。
二是策划公益活动。经过15年的培育,《荆门晚报》诞生了一批公益品牌,如寻缘相亲、助自强学子圆大学梦、艺术品公益拍卖、爱心团年宴、爱心中转站等等。2014年、2015年,《荆门晚报》连续举办两届艺术品公益拍卖会,共拍卖出84件艺术品,筹集善款12万元,分别资助了20名贫困学生和3名草根创业者。《荆门晚报》创刊后,一直致力于资助贫困大学生,2013年成立社区工作部,开办“大爱荆门”专版后,这一工作更加系统和规范,社会效果和影响力也显著提升,两年共筹集善款120多万元,资助了153名贫困大学生,善款数量和资助规模是之前7年的总和。每年举办的“暖冬行动”,主要是帮助城乡贫困户过温暖年,从2014年开始,同时在县市区开展“暖冬行动”,两年共为130多名困难户找到了资助人,吸引了一大批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扩大了社会影响。《荆门晚报》“爱心中转站”则立足于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现已成为荆门市旧衣物的集散中心,两年共收集l万余件旧衣物,为200多个家庭提供了帮助。晚报不仅自己组织开展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而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报道大爱荆门公益联盟和志愿者联合会开展的系列活动,并聚合公益组织的力量,参与党委、政府开展的公益活动,传播信息,放大爱心,播撒社会正能量,营造了积极健康、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探索社会企业发展路径。近年来,《荆门晚报》致力探索社会企业的发展,以组织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弥补政府管理与服务的空白,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2015年初,荆门市内第一家民办社会企业——荆门市圆梦残疾人庇护工场挂牌运营。《荆门晚报》大爱荆门公益联盟一直参与工场建设,利用媒体资源,为工场建设寻求了大量的社会捐赠,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同时,在运营管理上,晚报也参与其中,为工场找到两家提供加工服务的企业,教残疾人做假花和渔网,让残疾人通过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荆门市圆梦残疾人庇护工场运营一年多来,为2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庇护场所,他们在工场里免费吃住,并通过劳动养活了自己。
四是连接内外,走向全国。《荆门晚报》系列品牌公益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不仅辐射荆门市内,还扩散到全国,得到兄弟媒体的点赞。2015年8月,受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烟台日报社的邀请,《荆门晚报》公益活动负责人赴山东烟台参加了首届全国都市报公益研讨会,全国30多家都市报总编及公益项目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媒体公益新思路,并成立了全国都市报公益联盟。研讨会上,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所有参会媒体共同发起了寻找“最美家乡人”大型公益活动。当年,荆门寻找到的“最美家乡人”孟丽华被评为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获得1万元正能量奖金。2015年9月,《荆门晚报》受邀参加在深圳举办的第五届慈善展会。2015年底,“大爱荆门”专版负责人被推举为全国公益记者,获得全国十佳公益记者提名奖。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是媒体职责,也是媒体使命。作为一家地市级媒体,在开展公益活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荆门晚报》将一直走下去。(作者分别是《荆门晚报》副总编辑、社会事业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