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颜宁就是传说中“别人的老师”:眉清目秀,课讲得极好,写论文堪称神速,团队科研水平世界一流。她进入大众视野,是因为一项出色的科研成果:2014年,颜宁带领团队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成果,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描绘出GLUT1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三维结构。这项研究被描述为“饿死癌细胞”。
她从小成绩优异,1996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大三暑假,她进入饶子和教授的实验室接受了初步的结构生物学训练,并申请出国留学。
颜宁给施一公写了一封英文信,言简意赅地列举出自己的成绩,结尾说:“我在各方面都很出色……申请出国很浪费时间,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可能是这封牛气冲天的信“震”住了施一公,他从普林斯顿打电话面试了颜宁,颜宁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
2007年初,清华大学医学院邀请她回母校任教。她欣然答应,成为清华大学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
聚
焦
颜宁曾表示,成功的背后是正确的选择和艰辛的努力:“第一是因为我数学不好,第二是我性子很急不太适合做发育方面的研究,第三我觉的我的分析能力很强。”在充分分析了自己的优缺点之后,颜宁选择了结构生物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师从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刚进实验室的时候,面对繁重的科研压力,她积极努力,没有退缩,每天只睡6个小时,做梦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实验,与别人谈话的内容也是关于实验的,几乎要到了着魔的地步。唯有这样,才能取得现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