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级汉语听力语音教学难点及对策

2016-11-14 22:13冯雨靓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韵母声母发音

冯雨靓

语音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也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因此,汉语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但同时,由于汉语语音的发音特点以及音节结构特点,在听力教学中语音的理解相对较难。本文通过分析初级留学生在汉语听力语音部分存在的难点,剖析了出现难点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学习汉语不仅是对汉语知识的习得,也是对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全面培养和锻炼。在语言的学习中,“听”和“说”是教学的关键,“听”又是“说”的前提,如果听不懂,就很难说得出,因此,听力课程的设置必不可少。胡波在《汉语听力课教学法》中这样阐述了听力课程设置的目的,“听力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训练学生听觉器官的灵敏度,能够快速准确地辨析语言信号;帮助学生吸收尽可能多的语言要素,并且作为经验成分储存在大脑记忆库中;通过大量和反复输入语言信号,训练聆听理解微技能,提高接收解码的熟练程度,激活听觉语言中枢”。但由于教学形式和课型本身的特点,听力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零基础”或者基础薄弱的初级汉语学习者来说,听力更是难中之难。语音,是听力练习中的词汇、句子、对话、短文等各个部分的基础,不论是在学生学习中,还是在教师教学上,都是难点,所以提出并使用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对初级汉语听力语音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初级听力语音难点

语音之所以难,是因为汉语的语音具有许多印欧语系没有的特点。汉语语音中没有复辅音、音节结构比较整齐、元音占优势,但有声调高低的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在听力理解中,语音存在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声母、韵母,音变和声调的发音及辨别。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听力语音教学的难点。

(一)声母、韵母发音难辨易混淆

在语音教学中,最初采用的是单个声母、韵母的教学。但是在初级听力的语音教学中,采用的是将声母、单韵母拼合在一起进行练习的方法。不论哪一种语音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声母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声母教学的难点

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声母教学中存在一些让留学生难以辨别的音,如以下几组:

“b、p”和“d、t”:在以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小语种为母语的留学生中,这两组声母的辨别是最大的难点。在西班牙语中,它们的区别在于清音浊音,西语中没有送气音,这两组读音都发不送气音,故只有汉语“b”、“d”的发音,没有“p”、“t”的发音,所以他们在汉语语音辨别时往往会混淆语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我趴着呢”会由于母语的负迁移而想到“我扒着呢”,虽然仅是一个声母的发音不同,但表达的是两个动作,这就会让学生在听力中出现理解偏误。

“f”和“h”:在日语和韩语中,没有“f”的发音,所以以日语和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经常会将汉语唇齿音“f”的发音与舌面后音“h”进行混淆,不论是听还是说,这都是他们学习的难点,比如:在听力理解中,他们将“生发”理解成了“生化”,语义有很大差别,影响他们对语料的整体联系和理解。

“j、zh、z”、“q、ch、c”和“x、sh、s”这三组可以算是所有留学生在语音学习中的难点,尤其是“j、q、x”,在其他语言中没有这三个发音,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与“zh、z”和“ch、c”这两组进行混淆,出现理解的偏差,比如:“只有”一词,他们会误读成“几有”,虽然是语音上的偏误,但却影响听力的理解。

2.韵母教学的难点

汉语的韵母比较复杂,有些复合韵母又比较相似,因此留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偏误。

前后鼻音的混淆:在听说的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是前后鼻音,如:“in、ing”、“an、ang”、“en、eng”等,留学生会将“帮”误听为“搬”,将“零食”误听为“临时”,将“蹦”误听为“笨”。这些听力的偏误都会影响留学生在听力中的理解,导致不能正确地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

“a、ai”:留学生在辨音时,最常出现错误的地方在于“a、ai”上,首先因为“a”和“ai”的发音十分相似,与声母拼合后更是不容易区分,所以留学生很难辨别。比如:“白”和“拔”、“排”和“爬”、“埋”和“麻”、“乃”和“哪”等,这些字的读音留学生在听力练习的时候都会经常误听、错听,从而误解听力材料的真实意义。

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是语音中最初学习的内容,所以常见的难点也比较多,在听力的语音教学中,声母、韵母的辨别作为重点和难点不容忽视,也更待深入的探讨。

(二)声调较难掌握,阳上难辨

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的声调用来区别意义,同时也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但声调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一大难点,常常出现“阳平上不去、上声转不好、去声下不来”的现象。在语音的声调教学中,学生难以辨别的是阳平和上声。在听力理解时也是一样,阳平和上声的辨别是学生最大的难点,比如:“停”和“挺”,在句子中,如果学生将这两个声调混淆,将“他停慢了”听成“他挺慢了”,意思就大相径庭,会导致听力理解失败。

所以在汉语听力语音的的教学中,要注意声调引起的偏误,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音材料的真正意思。

(三)音变产生理解困难

汉语的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儿化等,这些音变现象都会影响留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不同的音变形式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的理解障碍。在变调上,汉语的变调有很多种,“一”的变调、“不”的变调、“上声与上声在一起”的变调等,一般最容易出现理解偏误的是“上声上声”的变调,比如:“扭脚”和“牛角”,听起来发音相同,但实际意义相差甚远;在轻声上,汉语存在许多轻声现象,留学生如果不理解轻声,会影响他们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比如:“包子”,如果不知道“子”是轻声,就会给他们的理解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在儿化音上,汉语中的儿化音十分常见,但却是留学生发音的难点,在他们用汉语交流时很少能听见他们发儿化音,所以在听的时候也会出现儿化音的难点,比如:“花儿都开了”中的“花儿”,发音由他们平时习惯的“hua”变成了“huar”就会让他们无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以上三个方面就是听力教学中语音的难点,针对于这些难点,本文又分析了它们出现的原因。

二、出现语音难点的原因

初级汉语听力语音课程难,不仅仅是因为汉语语音本体知识难,还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可以从教师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本身的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的进行虽然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但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根据听力这一课型本身来讲,是一门不容易调动课堂氛围的课程,所以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除了教师本身性格外,还要求教师有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在听力课上因为无聊而昏昏欲睡,毫无兴趣。其次,教师的发音、语速和个别发音频率也很重要,听力课的首要任务是锻炼学生听的能力,教师的发音必须字正腔圆,若教师的发音不能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存在一定问题,就会给学生带来误导和理解的困扰;教师的语速也很重要,应快慢适中,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而改变语速的快慢,注意语速快慢的交替,清楚而自然,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学生语音上的理解;对于个别发音,如变音、儿化音、轻声,它们使用频率也会影响初级学生对听力语音的学习,若教师对这些发音的使用频率过低,不利于学生自然习得这些语音。

(二)教学中的影响因素

1.教学模式单一

听力课课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常规的听力语音教学过程都是: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朗读、听音辨音,这样按部就班的学习模式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并且乏味,久而久之失去了对听力课的兴趣,产生反感的情绪,学生失去了练习听力的主观能动性。

2.教材使用不合理

教材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定,选择适合他们,又能吸引他们学习兴趣的教材十分关键。教师可能不能决定学校规定给学生的教材,所以有些教材会出现偏难的现象,这让学生在学习听力语音时产生了畏难情绪,从而无法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和锻炼。一些教材在语音阶段的练习也比较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3.训练方法不得当

很多听力课都采用统一的训练方法,造成学生存在很多问题。一般的听力课只是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后进行回答,由于教师设置的问题单一,学生很容易失去练习的兴趣,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听力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或者由于教师设置的问题过难,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语音的理解问题,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语音问题,就很难达到训练的效果,使听力训练事倍功半。

初级学生一般都是“零基础”或者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积极性较高,但存在的偏误也较多,然而一旦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他们就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打消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大量的消极影响。所以他们学习中产生难点的原因不容忽视,同时针对于这些难点,要提出正确有效的教学对策,从而有效地帮助初级留学生解决在语音学习上的困难。

三、初级听力语音教学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言语的交际能力,语音做为语言教学的基础,要夯实基础就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针对初级学生的听力语音学习难点而言,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发音习惯及发音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法,做到因材施教,可适当地更改教材中的知识顺序。比如,在汉语声母的教学中,教中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声母时,是按照“b、p、m、f、d、t、n、l”的顺序,但教外国留学生时,我们可以根据外国留学生的发音习惯改变教学顺序,按照“b、d、g、k、p、t”的顺序,让发音形成对比,从而提高留学生习得汉语声母的效果。

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较易回避的语音,提高个别音的发音频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音的音变。比如,可常常使用“玩儿”、“门儿”、“歌儿”、“学生”、“孩子”等这些词,加深学生对音变现象的印象,从而达到自然习得的效果,在潜移默化的交流中习得,让他们习惯使用儿化音和轻声等。

在辨音的教学上,教师应将学生易混淆的相似词语音节列举出来,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能分辨出他们的不同,从而有助于日后的听力理解。比如,“肚子”和“兔子”、“看管”和“宽广”、“站前”和“攒钱”等。教师可利用媒介语给学生解释词的意思,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辨并理解汉语的发音。

(二)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教授语音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很重要,语音的学习重点在于学生的准确模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行之有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较夸张的发音,反复给学生进行演示,学生通过看到了教师形象而直观的口型变化,能更好地理解发音方法。教师也可以采用高强度、快节奏的模仿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可以单个模仿或集体模仿,让学生在模仿联系中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从而为听音辨音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还可以在示范中选取发音相似但意义完全不同的音节,让学生在模仿中理解汉语语音的辨义功能。比如,“跑”和“饱”、“走”和“左”、“七”和“吃”等。如果模仿发音这一教学过程较为枯燥,教师可设置相应的课堂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操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能力和理解学习的程度,教师要变换多种教学方法,改变听力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比如,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图片法、情景法、交际法、视听法、听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使用纸条演示法带领学生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可以采用图片法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到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区别;可采用情景法和交际法将简单易学的语音形成简单对话,进行反复练习。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搭配,可以使原本生硬死板的听力语音教学变得灵活有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从听入手,全面锻炼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综上所述,可见听力语音的学习既基础又存在一定困难,通过对初级留学生听力语音难点出现原因的分析,对症下药,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但是这些教学对策不能够完全解决听力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丰富初级汉语听力语音教学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胡波.汉语听力课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丁艳.对外汉语教学中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及对策[J].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004(2).

[4]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5]鲁健骥.关于听力理解训练的几点思考[J].海外华文教育,2010,(4).

[6]杨惠元.听力训练81法[M].北京:现代出版社,1988.

[7]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8]张立敏.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5 .

猜你喜欢
韵母声母发音
I’m a Little Teapot
声母韵母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