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词意象分类研究

2016-11-14 21:09邱丽婷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10期

摘 要:参照屈光《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对意象的分类方法,根据意象的存在形态,将意象分为单象意象、组合意象、多象意象和意象群四种类型。冯延巳词以多象意象为主,以单象意象和组合意象为辅,构建词作的意境;冯词多用自然景物和室内外建筑、物品构成多象意象,渲染周遭环境氛围。

关键词:冯延巳词 单象意象 组合意象 多象意象

根据意象的存在形态,将意象分为单象意象、组合意象、多象意象和意象群四种类型。

“单象意象是说象只是一句诗中的一个词或短语,寄托一个不依赖于上下文其他象的完整内意,就像化学中的单质。”[1]“如果几个相对独立的单象意象都有各自的内意,而又组合成一个整体意象,寄托一个整体内意,就称为组合意象。”[2]“一个片断中任何一个词或短语都是一个象,但都不能单独体现内意。这几个象组合以后才能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意象,表达一个内意。其中这些象不能分割,所以称为多象意象,就像化学中的化合物。”[3]“意象群是指全诗存在一个由许多意象组成的意象群,构成一个意象体系,古代诗论称为比体诗。”[4]

冯延巳111首有效词作(《阳春集》共112首,其中有1首不完整)都运用了多象意象,其中有3首杂用了单象意象,5首杂用了组合意象。意象群这种类型并没有出现在冯词中。

一、单象意象

冯词仅有三首杂用单象意象。如《采桑子》中的夜合枝:

西风半夜帘栊冷,远梦初归。梦过金扉,花谢窗前夜合枝。 昭阳殿里新翻曲,未有人知。偷取笙吹,惊觉寒虫到晓啼。

“花谢窗前夜合枝”,是说窗前夜合枝花谢了。夜合枝即为合欢枝。合欢花可使人消除怨怼,然而花谢了,暗喻不能合欢。此处夜合枝寄托一个完整的内意,内意不依赖于上下文其他象。思妇思念所欢,梦中似乎已捐弃前嫌,然而现实的分离却让人心寒。无奈之情无从倾诉,只好偷取笙吹,以慰藉寂寞愁怀。

再如《浣溪沙》: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在汉民族文化语境中,此处出低墙的“一梢红杏”并不单指自然界春意盎然的红杏,而暗喻怀春的女子,寄托着一个完整的内意,其内意不依赖于上下文其他意象。正因游子离家久不归,思妇空闺独守,才感到“闺中红日奈何长”。

冯词还从情人信物着手构建单象意象,如《鹊踏枝》:

叵耐为人情太薄,几度思量,真拟浑抛却。新结同心香未落,怎生负得当初约。

休向尊前情索莫,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莫作等闲相斗作,与君保取长欢乐。

“同心结即为用锦带编织成菱形连环回文式的结,象喻彼此永结同心,恩深情长。”[5]然而同心结刚打成余香犹存,对方却已然变心负约。此处的同心结作为寄托一个完整内意的单象意象,时时从反向刺痛女子的心。

可见,冯词中的单象意象均出现在上阕,都不依赖上下文的其他意象,分别寄托完整的内意。单象意象的设置构建了对比鲜明的画面,更能加强思妇内心的哀伤和怨愤。

二、组合意象

冯词有五首杂用组合意象。词人用几个相对独立的单象意象组成组合意象,表达思妇对所欢的思念或凸显自己被李璟赏重却被同僚所忌的郁闷与凄苦。组合意象多出现于上阕,象征、寄托整体意义。它们在结构上一脉相承,具有连贯性。

冯词运用组合意象表达相思之情。如《鹊踏枝》: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行云飘游不定,忘记归来,喻指丈夫像行云般行止无定、冶游不归;百草千花暗喻招蜂引蝶的女子;“香车系在谁家树”承接“何处去”,暗示了丈夫的行踪。行云、百草千花、香车、谁家树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象意象,按照情感发展的脉络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写出丈夫在外寻花问柳、冶游不归,而思妇含泪凝眸,期待陌上相逢,痴情之至。

冯词还运用组合意象抒发词人的君臣之思和家国之忧。如在上阕运用组合意象的《金错刀》:

双玉斗,百琼壶,佳人欢饮笑喧呼。麒麟欲画时难偶,鸥鹭何猜兴不孤。

歌宛转,醉模糊,高烧银烛卧流苏。只销几觉懵懂睡,身外功名任有无。

酒席上觥筹交错,热闹非凡。然而词人内心却充满烦恼。“麒麟欲画时难偶”意为一心希望建功立业画图麒麟阁却生不逢时。麒麟阁专为陈列当朝功臣画像而建,如今想画图麒麟阁却感叹生不逢时,暗喻才能无法施展。在汉民族文化中,“鸥喻指归隐江湖之士,鹭喻指在朝官僚”[6]。麒麟阁、鸥、鹭都是具有相对独立内意的单象意象,共同组合表达“一心希望建功立业却遭受朝野同僚猜忌、身不逢时”[7]的哀伤苦闷。

下阕运用组合意象的如《采桑子》:

寒蝉欲报三秋候,寂静幽斋。叶落闲阶,月透帘栊远梦回。

昭阳旧恨依前在,休说当时。玉笛才吹,满袖猩猩血又垂。

昭阳是赵飞燕专宠时所居的殿名。昭阳旧恨暗喻同僚勾心斗角,数居柄位的词人成为众矢之的。其内心惶恐,转而吹玉笛。吹玉笛暗喻倾诉爱慕之意。下阕叠加昭阳旧恨、玉笛、猩猩血等单象意象组合出“宦海升沉,宠辱骤变,纵有爱君之忧却只能暗自哭泣”的完整内意。

三、多象意象

冯词均有运用多象意象。多象意象的设置将意象联结在同一条线上,使全词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纵观《阳春集》,构成多象意象的多为自然景物或室内外建筑、物品,并夹杂使用色彩词汇。

(一)以自然景物组成多象意象

冯词的主要自然景物频数详见下表:

表1:冯词主要自然景物数量一览表

自然景物 风 花 月 雨 云 草 烟 山 燕 水 梅

频数(次) 51 39 38 25 20 19 18 16 14 14 13

冯词将迷人的自然景物组合成多象意象以呈现色彩斑斓的图景。如《金错刀》中“日融融,草芊芊,黄莺求友啼林前。柳条袅袅拖金线,花蕊茸茸簇锦毡。 鸠逐妇,燕穿帘,狂蜂浪蝶相翩翩。”全景式地展现阳春景象,到处充满青春的活力。作者拈取日、草、黄莺、林、柳、花蕊、鸠、燕、蜂、蝶这些自然景物描绘出一幅迷人的春色图。词中每种自然景物并不具有独立的内意,组合后共同展现生机盎然的春色图景。

冯词还善于将萧瑟的秋天景物组合成多象意象以渲染离愁别恨。如《鹊踏枝》:

秋入蛮蕉风半裂,狼藉池塘,雨打疏荷折。绕砌蛩声芳草歇,愁肠学尽丁香结。

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历历前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

风中半裂的蛮蕉、雨打疏荷、枯歇的芳草,词人采用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将这些均不能单独体现内意的意象组合成多象意象,再与丁香结、孤雁组成具有完整内意的秋色图景,表达思妇触景怀人的愁绪。

(二)以室内外建筑、装饰物品组成多象意象

冯词的主要室内外建筑、装饰物品频数详见下表:

表2:冯词主要室内外建筑、装饰物品数量一览表

室内外建筑、装饰物品 帘 楼 窗 阑干 屏 烛 灯 枕 庭 画堂 池 画阁

频数(次) 27 25 19 16 15 12 11 11 11 10 9 8

运用室内外建筑、物品组成多象意象的词作一般以闺阁为背景。室内建筑、物品主要起到装饰和衬托作用。如《菩萨蛮》:

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

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残月尚弯环,玉筝和泪弹。

思妇终日愁眉满面,无处销愁。周围没有可倾诉的人,终日陪伴自己的只是闺中物品。词中的“绣帘、朱门、锁、枕、金炉、烛、纱窗、玉筝”不单单是室内的装饰,它们与酒、泪组合成多象意象,衬托出思妇独守空闺,借酒消愁,夜不能寐,百无聊赖的孤寂。

冯词还将室内、室外的建筑物和装饰物品组合成多象意象。如: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清平乐》)

《清平乐》从室外的新池、院、小阁、朱阑、砌写到室内的画帘。室内和室外建筑物、物品的交织组合成具有内意的多象意象。

(三)以色彩点染多象意象

陈秋帆曾指出:“温庭筠喜欢用金、玉等字,如‘手里金鹦鹉‘双双金鹧鸪等。《阳春》亦善用之。”[8]冯以色彩点染多象意象,“如古蕃锦,如周、秦宝鼎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9]

冯词的主要色彩词频数详见下表:

表3:冯词主要色彩词数量一览表

色彩词 金 红 朱 绿 碧 青 翠 黄 银 粉 白 紫

频数(次) 24 22 13 13 12 10 7 6 5 4 4 1

由表可见,《阳春集》多用金、红色彩,少用粉、白、紫色彩。“冯常常采用对感官具有强烈刺激和浓艳绚丽的颜色,时而幽冷透骨,时而绚丽夺目,于浓丽中透着若许寒冽,在璀璨豪艳中渗着凄凉。”[10]

金、绿、青、翠、银、黄、红、碧等冷、暖色彩点染多象意象,使冯词在金玉的绚丽中透露出苍凉。如“翠阁银屏回首,已天涯”“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冷、暖色调的组合,透露出一种奇特的幽冷;再如“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碧波帘幕垂朱户,帘下莺莺语”,自然界的风景越是姹紫嫣红,就越发反衬出独守空闺思妇内心的凄凉。鲜艳浓丽的色彩词在艳丽中发散着寒冽和幽冷的气息,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冯延巳词以多象意象为主,以单象意象和组合意象为辅,构建词作的意境;冯词多用自然景物和室内外建筑、物品构成多象意象,渲染周遭环境氛围。单象意象、组合意象和多象意象的使用,使冯词“思深辞丽,笔触细腻,写情曲折深婉;不事雕琢,用语清丽秀美”[11],“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12]。

注释:

[1][2][3][4]屈光:《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版。

[5][6][7]黄进德:《冯延巳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年版,第15页,第176页,第176页。

[8]陈秋帆:《阳春集笺》,南京:南京书店,1933年版。

[9]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卷四),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版。

[10]严雷:《寻声律以定墨,窥意象而运斤——冯延巳词意象特质及组合方式》,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3页。

[11]陈如江:《唐宋五十名家词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

(邱丽婷 广东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