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上市公司大部分卖房的直接理由是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其实暗含的理由是保壳、保业绩,手头紧的选择卖房保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8月中旬至9月30日,A股共有76家上市公司轰轰烈烈“组团”去干了件大事——卖房。上市公司为何纷纷加入卖房大军,其买房卖房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玄机?
从买房资金来源的角度来看,将上市时的募集资金改变用途或用超募资金买房,成为上市公司加入买房大军的主要形式。另外,将上市公司资金投向房地产私募基金,这也就意味着上市公司间接参与了“炒房”。
在今年房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购置房产和土地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在核心一二线城市,买房成为上市公司改善办公条件、资产配置的方向。
据统计,今年年初至今,沪深两市共披露了近60宗上市公司花费超千万元购买土地和房产的计划或方案,总金额达到93亿元,大部分公司将投资瞄准了商业办公和公寓项目。其中,55亿元资金以改善办公环境、购置新的办公场所等名义,购买了商业办公项目、商住两用项目以及停车位。在地点的选择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买房买地成为上市公司的特别偏好。
上市公司买房后受益匪浅。从房地产市场趋势来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楼市进入上行通道,今年以来更是出现了异常火爆的局面。房价持续上涨,再加上“地王”的频出,“地王”再推动房价上涨预期。至此,楼市进入量价齐升和“买涨不买跌”的状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苏州、南京等核心热点城市楼市“日光盘”频现,投资客也开始在这些热点城市“兴风作浪”,引领市场进入“全民炒房”时代。因此,在本轮楼市上行期,上市公司买房的资产价值快速上升。
然而,楼市也是瞬息万变。从今年三季度末楼市趋势来看,楼市热度已经达到本轮周期的高峰,随着国庆期间核心一二线城市“限购限贷”调控政策的频发,预计2017年下半年楼市将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
对于上市公司的资产来讲,未来一两年内有可能会面临资产价值缩水的风险。从资产保值的角度考虑,一部分上市公司开始抛售资产,保证资产价值不受楼市调整期的影响。
此外,这轮上市公司大部分卖房的直接理由是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其实暗含的理由是保壳、保业绩,手头紧的选择卖房保命。
近两年来,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实业企业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状态如履薄冰,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风控较为严格,对于经营业绩压力较大甚至亏损的企业不予贷款,导致这些企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这时恰逢房价快速上涨,手头持有的资产正在升值。为了改善财务报表,甚至为了保壳,部分上市公司开始抛售资产,平衡资金的收支,保证自己的上市公司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