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Ben
从1992年开始,美国人在连续七届奥运会上都派出所谓的“梦之队”参赛。从1992年睥睨群雄的气势,到2000年险些阴沟翻船,再到2004年遭遇惨痛失利……美国人终于开始痛定思痛,他们在2008年重复失地,并且自此连续三届奥运会拿到冠军。最偶然的意外,也有必然性,不妨让我们听听当事人对于美国篮球的“生死”是怎么说的。
NO.1虽胜犹败
从美国在1992年派出“梦之队”参赛,他们在连续三届奥运会上未尝一败,但比分差距在逐渐缩小。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了许多具有NBA水准的天才球员,从这个角度来,美国的失败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只是什么时候发生而已。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已经显得招架不住了。在半决赛击败立陶宛的比赛中,贾斯科维休斯终场前的三分球弹筐而出,美国才逃过一劫。事后看来,这场侥幸的胜利已经昭示出后面发生的故事。
贾森·基德:立陶宛差一点就击败我们了。
文斯·卡特:当时比分交替领先,我们脑子里都想到了同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可不想输给他们。我们可不想成为第一支遭遇失利的‘梦之队。”这件事终究会发生,但我们不希望被我们赶上。
鲁迪·汤姆贾诺维奇(美国主教练):比赛到了最后时刻,比分一直很接近,我们开始执行罚球战术,但似乎我们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罚球手。当时我们落后1分,可是却判罚了一次三分投篮犯规。老天,我们真是很幸运,对方那个回合只是罚进去一个球。
萨鲁纳斯·贾斯科维休斯(立陶宛球员):我们当时还是一支年轻的球队,没人想到能以这样的方式扬名立万。但那场比赛结束之后,我们和其他所有人都意识到,美国是可以被击败的。
卡特:他(贾斯科维休斯)的投篮非常厉害,而且总是充满自信,所以由他来完成最后一投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都在祈祷那个球不进。
达柳斯·桑盖拉(立陶宛球员):小组赛对阵美国时,我们输了9分,半决赛我们只输了2分。你知道那天西斯考斯卡斯只罚中了一个或者两个球,而且我们也没有转换球权。如果我们抢到了罚球后的篮板球,那天就可能会是不一样的结果了。
贾斯科维修斯:我们控制了比赛,但是我们还是错过了三次终结比赛的机会,最后我们还是输掉了。
基德:我们甚至都探讨过,如果那场球输了,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总之,我们能看到世界篮球的水平在进步。
拉斯·格兰尼克(时任美国篮球主席):当时我和其他几位NBA的工作人员就坐在那里,大家已经开始争论如果此役美国输球会对国际篮球的发展有多大的好处。但问题是,我们根本就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发生。
NO.2醉生梦死
2002年男篮世锦赛在印第安那波利斯举行,美国在家门口遭遇三场败仗,最终仅名列第六。那支美国队在诞生之初就被认为是“B计划”,赛前许多明星球员都婉拒了征召,参赛几乎都是二流球星。到了2003年,美国希望一雪前耻,他们在美洲锦标赛,同时也是奥运会选拔赛上派出了强大的阵容并轻松夺冠。这种精彩的表现并没有持续到2004年——因为伤病以及出于安全的顾虑,有多达九个参加美锦赛的球员都没有参加雅典奥运会。
克雷格·米勒(美国队首席媒体官):我们原计划是沿用2003年那支球队的阵容来出战雅典奥运会,但我记得那支球队中最终只有一个或者两个人留了下来。
克里斯·谢里丹(篮球记者):那是“911事件”后的第一届奥运会。赛前舆论都在说希腊人搞不定安保问题,所以球员们觉得去参加奥运会还是挺危险的。
理查德·杰弗森:我很荣幸成为那届美国国队最终留下来的几个人之一。不管那里发生什么,也不管我会遭遇到什么意外,我都会随队出征。
米勒:当你看到这支队伍中有詹姆斯、安东尼和韦德时,你心里会想:“他们怎么可能输球?”但你必须知道,当时这群家伙也就是18、19岁的样子。
谢里丹:主教练拉里·布朗并不喜欢这支临时拼凑的球队,他更信任老队员,但这支美国队中年纪最大的球员也才28岁。
卡梅隆·安东尼:我记得当时差不多到了最后一刻,我才得到通知,要去杰克逊维尔的训练营备战雅典奥运会。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如果我没有记错,我大概只有一周或者一周多的时间为奥运会做准备,接下来就得出发了。
谢里丹:不仅仅是队员,整个教练组都明白,这支球队需要经过磨合才能成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得飞去德国和塞尔维亚,还得去趟土耳其去打热身赛。这些球员看起来都不错,但他们从来没有在一起并肩作战过。等我们到了雅典,我们得像支球队那样共同进退。
安东尼:我们彼此曾经都是竞争对手,知道该如何竞争,大家都在各自的球队中为了打败对手而努力。我们尊重彼此,但在那时我们还真没有找到共同作战的感觉。
谢里丹:我们在热身赛击败塞尔维亚,但是球队已经出了状况。马布里找到我说:“布朗教练总是让我们按照‘正确的方式打球,但我们需要按照自己熟悉的打法才能有所表现。”那天晚上,我跟其他的记者,助理教练波波维奇和布朗教练一起在贝尔格莱德最好的酒店用餐,我告诉了他们我所了解的情况。布朗知道马布里所说的话后,立刻就起身离开了。他怒不可遏,并直接找到了美国篮球队的负责人,他想让马布里离开美国队。这是马布里和布朗决裂的真正开端。
斯蒂芬·马布里:在我看来,当时的情况很简单,就是他们选错了教练。
大卫·斯特恩(前NBA总裁):当时有很多关于艾弗森、马布里和教练不和的传闻,但我认为责任还是应当归咎于教练组。
马布里:虽然这支球队里全是明星球员,但是他(布朗)对待他们就像是对待自己执教的俱乐部一样。他总是告诫球员们要怎样以“正确”的方式打球,而不真正去关心我们应该怎样取胜,怎样赢得奥运金牌。
杰弗森:我记得在奥运选拔赛上,布朗告诉基德,“嘿,贾森,我知道你擅长推进快攻,但是我想你在罚球线那里就停下来,并用击地球传给跟进的侧翼球员。”他在告诉史上最好的控球后卫之一应该怎样传球?那个人的生涯助攻数可是在联盟历史排名第二。我想,这大概也是那支选拔队里有九人都不愿意参加奥运会的原因之一。
奥运会小组赛首战,美国便以73比92输给波多黎各。一个弹丸小国让美国人遭遇到奥运会历史上第三次输球,19分的分差也是美国篮球历史上遭受的最惨痛失败。布朗一直强调加强球员们的纪律性教育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可最终的结果表明他的心机算是枉费了。
卡洛斯·阿罗约(波多黎各球员):没人指望我们能赢下那场比赛,但上半场结束时,我们就领先了21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其实是22分,49比27)。当我们回到了更衣室,我们注视着彼此,就像是在说,“这不会是真的吧,我们要干掉美国队了?”
安东尼:当时我们一度落后差不多40分吧。我看了看观众席,人们挥舞着所有跟波多黎各有关的旗帜,吹着胜利的号角。我们被打得溃不成军的时候,球迷也在羞辱我们。那场比赛至今仍然会触动到我,要知道,它可是一场改变了美国篮球历史的比赛。
格兰尼克:你得知道,这可是那届奥运会的第一场比赛。他们是有2-3名NBA球员,但波多黎各队还不是公认的强队。因此你可以想到,如果我们能输给波多黎各,那么我们可能还会输掉更多的比赛。
在第二场比赛中,美国以微弱的优势(77比71)战胜了东道主希腊。第三场比赛,我们也仅以10分的优势战胜了澳大利亚。接着美国碰到了立陶宛,一支在2000年险些击败美国的强队。果然,立陶宛人赢得梦寐以求的胜利,比分是94比91。
贾斯科维休斯:这一次我们都相信美国是可以战胜的了,但我们也知道要打出非常好的表现才能做到这点。
谢里丹:那场比赛堪称是贾斯科维修斯的救赎之战,因为上一届奥运会上他在最后时刻投丢了制胜的压哨球,这导致立陶宛输球。所以他这场比赛来势汹汹,一个人就得到了28分。
贾斯科维修斯:那场比赛我从一开始就感觉非常好。
唐尼·尼尔森(时任立陶宛助理教练):国际比赛非常短暂,每个半场只有20分钟。每当你回过神来,半场比赛就要结束了。你不能一时疏忽,因为时间并不多。
桑盖拉:我们来自一个对篮球抱着极大的热情的小国家,并且我们是代表自己的祖国出战奥运会,当所有的事情综合在一起,我们就有了足够的争胜理由。
美国队在接下来的一场比赛中迎来了反弹,他们以大比分击败了弱旅安哥拉队。最终美国仅取得了小组第四,他们不得不在四分之一淘汰赛面对另一个组的头名,由年仅24岁的保罗·加索尔领衔的西班牙,“斗牛士”军团在小组赛五战全胜。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马布里打出了的极致表现,他得到31分,创造了当时美国队的奥运会得分纪录,帮助美国102比94击败西班牙。美国人在接下来遇到另一个强大的对手,拥有马努·吉诺比利和路易斯·斯科拉率领的阿根廷。这一次没有马布里式的英雄主义,美国遭遇到一场完败。
法布里西奥·奥贝托(阿根廷球员):我们赢下了四分之一决赛后,我记得诺奇奥尼回到更衣室后几乎不能自已,大声叫喊着,敲打着更衣室内的物品,“我们就要挑战美国队了!”
安德雷斯·诺奇奥尼(阿根廷球员):在我看来,我们整场都控制着比赛的局面。我们放给他们一些外线机会,但他们似乎并不擅长这种进攻方式,于是我们加强了篮板,并趁机加快比赛的节奏。
奥贝托:我们就是迫使他们在错误的时机出手,或者造成他们失误。我们不能仅仅赢下一局比赛,我们得赢下整整40分钟,而那天我们全场比赛都表现得极为出色。
谢里丹:阿根廷队给我们上了一课,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挡拆反跑,打到后来我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
杰弗森:在九个月前奥运选拔赛上的那支美国队,我们比阿根廷队更加流畅和出色。当时两队相遇时,我们半场就领先了40分。时间过了九个月,他们还是那套阵容,而我们却更换了九名队员,这一次我们的配合就像是灾难。
路易斯·斯科拉(阿根廷球员):我们大概从15或16岁开始就一起打球了。我们在不同梯队的国家队中一同战斗,最终我们赢得了冠军。说实话,如果在五年前,也就是1999年的时候,有人要说在五年后我们会夺得奥运会金牌,肯定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杰弗森:在前往奥运会前几周,我是第一次跟詹姆斯一起打球,同阿玛尔和韦德也是如此。他们也是第一次与拉里·布朗合作。什么样的球队能在这样仓促的时间组建成功?没错,你们想说的是1992年的梦之队,但在2004年,这行不通了。因为像西班牙或阿根廷这样的球队,他们每年都在一起打球。
谢里丹:在半决赛败给阿根廷队之后,美国队里有不少人都这么说,“这场惨败是从第一天开始就注定会发生的。”
安东尼:是的,但我知道我们必须至少得到一枚奖牌,然后赶紧逃离那里。
在铜牌争夺战上,美国以104比96击败了立陶宛,他们最终带着铜牌回到了家乡。更重要的是,美国得到了失利的教训,他们派出一支有明显缺陷的球队出征雅典,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杰弗森: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意味着失败。银牌是失败,铜牌也是。
肖恩·福特(美国男篮总监):直到现在,球队的工作人员都不愿意回忆当时的情景,但是能在那种情形下迅速恢复,并夺得一枚奖牌也是值得褒奖。在我看来,我们能拿到一枚铜牌也确实是一种成就。
杰弗森:我明白外界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包括我们自己也是。但我们真的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即便最终只得到了铜牌,我们也为此付出全部。
贾斯科维休斯: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球队里有内部问题,但显然他们没有为那届的赛事做出认真的准备。我不知道,反正他们不像是在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篮球比赛做准备。
杰弗森:当然,我们输掉奥运会将是我们职业生涯的污点,因为这项运动是我们发明的,我们应该一直是这项运动中最具统治力的球队。
汤姆贾诺维奇:虽然这些球员们不再会提起这届比赛,但是在他们的脑海深处,这次失利永远也挥之不去。因为我们派出NBA球员组成的阵容从来没输过,除了2004年奥运会。
安东尼:我们知道,那年之后我们将重新建起一支更强大的美国队。
NO.3建立球队文化
在经历了雅典奥运会的失利之后,美国人终于意识到,他们不可能再随便派来12个明星球员凑成一支球队,就能轻易地击败对手。对此美国篮协制定了“国家队计划”,任命克朗杰罗为球队主管,“K教练”担任主帅。计划的核心就是与篮协圈定的NBA球星签订协议,解决临时集中、短期集训造成的球队磨合问题。协议期限是三年时间,目标直指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2006年世锦赛则是崭新的美国国家队第一块试验田。虽然和2004年一样,美国最终只排名第三,但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支球队正处在正确的轨道上。
杰克逊:在雅典奥运会之后,所有的事情都被仔仔细细研究了一遍。所有的事情都有待改进。
格兰尼克:我们给美国篮球委员会的人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能改变从1992年沿袭至今的规则,找到一些深谙篮球之道,能够像球队的总经理那样掌控全局的人来执掌球队,至少在挑选球员时能享有主导权。
斯特恩:当时我脑海里闪现出的最合适人选就是杰里·克朗杰罗。
杰克逊:杰里是一个非常有标志性的NBA人物—他是一个非常棒的领袖,非常睿智,具有创造力,而且对美国篮球事业抱有极大的激情。
斯特恩:我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杰里,我突然冒出了个好主意,你觉得怎么样?”我不记得当时他立刻就答应了还是没答应,但最终他肯定会接受邀请,因为这个位子看上去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克朗杰罗:大卫给我打了电话。他说,“我们打算重新启动美国队的国际比赛项目,你愿意接管这个项目吗?”我当时的回答是,“好的,我可以接手,但我有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我必须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包括选择教练和球员等,他当时就答应了,“没问题,那么第二个条件呢?”我说就是“我不想听到你跟我讨价还价。”
福特:2005年3月,我来到了杰里位于菲尼克斯的办公室。我们聊了一整天,他想彻底了解我们之前到底是怎么组建球队的?这意味着什么?哪里做对了?哪里又有问题?从中得到了什么经验?他就是想了解一切,学习一切。
克朗杰罗:我认为我们或许需要从头来过,从球队的文化开始改变。我发起了一个会议,召集到从1960年开始执教美国队的所有教练,只有两个人没能到场。我还找来了那些代表国家队打球的球员们,包括迈克尔·乔丹、拉里·伯德和杰里·韦斯特。
福特:韦斯特给大家讲述了代表国家队效力对他有多重要,他这样所说:“我家中惟一悬挂起来的运动服就是我在美国队的战袍。”
克朗杰罗:我跟他们每个人都聊过关于参加奥运会的经验,听取了他们的所见所闻。我记得当时的一个难忘瞬间,迪恩·史密斯这样说:“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大学教练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而且他也配得上这份盛名,那就是K教练。”要知道,K教练一直是史密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
K教练:在那种时候得到了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的推荐,对任何人的职业生涯来讲都是再棒不过的体验了。任何时候,有人那样信任你都是一件特别棒的事儿。
汤姆贾诺维奇:当我带过两届美国国家队之后,我想让所有人都明白一点,你根本没法带上你想要的队员。
克朗杰罗:我的任务就是和每一个球员交谈,要和他们说明我们究竟是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我们需要他所扮演的角色。随着工作的开展,我们就这样建立起了雅典之后的第一支美国队。
安东尼:当时我是在华盛顿打客场比赛,他(克朗杰罗)飞了过来,我们就在酒店里聊起来。他谈到美国篮球的复兴计划,也谈到了如何把所有人都聚集起来。
基德:他告诉了我他的计划,以及他所预见到的,我在这支球队中的地位。杰里的一大优点在于他总是直来直去的,而且他总是相信眼见为实。
麦克·布林(NBC奥运会解说员):我想克朗杰罗的所作所为已经正式向世界宣布,美国队上上下下都开始正视奥运金牌的重要性了,他们已经变得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开始重视这份荣誉了。
谢里丹:克朗杰罗刚上任就夸下海口,他说,“我们要赢下2006年世锦赛,把我们失去的统统都夺回来。”而根据我们之前的经验,我们知道这没有那么简单。
安东尼:2006年,我们还是输掉了男篮锦标赛,这对于美国的球员们就像是雪上加霜。
米勒:尽管我们没在那届世锦赛中夺得冠军,但球员们已经深刻理解了美国队目前的球队文化。
斯特恩:让我们想想明白,如果你背负的是整个国家的荣誉,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何等的骄傲。K教练和杰里让球员们和军队之间互相比较。军人们代表了自己的国家,他们将为国出征。而我们的球员们也将以一种另一种方式为国效力。
NO.4自我救赎
2008年奥运会是美国男篮没法再输的赛事,出现在北京在这支球队被形象地称呼为“救赎之队”。美国阵中有四人曾经出战过2004年奥运会:安东尼、詹姆斯、韦德和布泽尔,此时的他们已经成长为巨星。基德也再次回归,踏上了他的第二次奥运之旅。保罗,波什和霍华德,都处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也加入了这支美国队。但那支球队最大的补充还来自于科比的加入,这是他职业生涯首次代表国家队出战。纵观北京奥运会全部八场比赛,美国场均净胜对手27.9分,他们只在决赛中遭遇西班牙的顽强挑战。在国际篮球整体发展、美国男篮连续三届和世界大赛冠军无缘的情况下,这算是“王者归来”的印证。
谢里丹:整个奥运上他们所寻求的就是一场救赎之路。
米勒:我认为2008年奥运会之所以会成为传奇,是因为他们在决赛中遇到了像西班牙这样强大的对手。我记得科比的几个关键球,还有勒布朗和韦德也打出精彩绝伦的现象级表现。与此同时,西班牙队也与美国针锋相对,丝毫不落下风。
基德:我想“救赎之队”的称号非常适合我们,尤其是我们想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我们能以胜利的姿态重新回到世人面前,而且我们还能展现出很高的水准。
米勒:这支球队的态度更加认真——我并不认为2004年的那支球队就不认真,但这次我能感受到他们从心底迸发出对于胜利的渴望。
基德:我们想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赢得比赛,并告诉整个世界,我们不是围绕某个球星临时拼凑出来的阵容,我们是一支球队。
谢里丹:这一次他们获得了最大的安慰和快乐,获得了纯粹的骄傲和自豪。
安东尼:当你知道我们组成一支球队的方式,你就会因为位列其中而感到自豪,因为队里每个球员都非常出色。
科比:我想从那次以后,我们真正意识到了我们是一支球队,这比那块金牌还要重要。这支球队代表着我们的国家,而且是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我知道K教练和克朗杰罗为美国队的文化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基德:我们为彼此感到高兴,我们为了共同的胜利而欢呼。
安东尼:此前我们正处在低谷期,其他的国家已经追赶上来了。所以我们在2008年全力出击,能够赢得冠军,并且完成了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