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爱菊集团:融入“一带一路” 加速转型升级
2016年3月26日上午10:35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装载着2000吨哈萨克斯坦油脂的首趟“长安号”国际货运回程班列缓缓驶入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标志着哈萨克斯坦首次向中国内陆出口的大宗商品顺利完成运输旅程,中哈产能合作,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的合作迈出了新的步伐。此次首趟“长安号”回程班列是西安国际港务区入区企业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的油脂专列,装载着2000吨哈萨克斯坦无污染、非转基因的高品质油脂。
2015年5月以来,爱菊集团主动作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带一路”战略,达成了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粮油种植和油脂加工意向,并于12月13日正式签署了合作文件。该项目作为我国唯一一项粮油加工型农业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中哈52个产能合作项目清单”。通过该项目建设,实现粮油原料国外种植、国外初加工、国内精深加工销售的“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运作模式。6月1日,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投在建设的占地200亩、年产食用油16万吨、年产面粉20万吨的加工厂破土动工,计划于12月建成投产。截至目前,集团已在哈萨克斯坦实际投资7500万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差异较大,有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目标国金融服务、商贸通关、税收政策、投资审批等法律法规缺乏足够了解,再加上与当地政府沟通不畅,存在着投资限制、外来务工限制和外汇管制等多重障碍,导致很多重大项目落地困难。而爱菊集团通过利益共享、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实现了项目的顺利推进。据爱菊集团董事长贾合义介绍,他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寻求政府支持。项目论证初期,爱菊集团主动邀请哈萨克斯坦贸易投资部和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主要负责人来爱菊集团实地参观,使他们充分了解企业实力和实施该项目的意义。同时,积极与国家发展委、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等部门联系,及时汇报项目计划和进度,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二是大力推进高效运作。派出专门工作组,多方协调,每个环节都跟紧落实。项目从论证到最终落地,仅用不到一年时间,是中哈产能合作以来落地最快的项目。三是以互利共赢理念寻求当地民众的支持。针对当地农民反对修订法律延长外国投资者租赁土地期限的问题,改“租地种植”为“订单农业”,既帮助解决了当地民众就业,又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目前,哈萨克斯坦政府将该项目作为当地农业示范工程来进行推进。
爱菊集团的“走出去”分了四步。第一步是调入原料。在项目的初期阶段,以原料采购的方式从哈萨克斯坦调入优质食用油和面粉原料满足企业国内加工需求。第二步是当地加工。建立一个日处理1000吨(年加工量20万吨)小麦加工厂、一个日处理1000吨(年加工量16万吨)油脂加工厂。在哈萨克斯坦逐步建立种植基地(短期200万亩,长期S00万亩),计划用3至5年实现国外规模种植,产地初加工后运回国内精深加工和销售,形成粮油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跨国产业链。第三步是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农业产业园区。在哈萨克斯坦以油脂厂、面粉厂为依托,吸收牛羊肉、乳制品、蜂蜜等当地特色优质农副产品及各类小食品加工企业入驻,构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园区。第四步是国内产品输出。依托逐渐摸索成熟的进出口方式,出口陕西省乃至全国知名特色产品,并逐步在当地建立豆芽厂、豆制品厂和主食品厂,将陕西特色美食和国内成熟生产工艺推向哈萨克斯坦。
在“走出去”过程中,爱菊集团充分尊重哈萨克斯坦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始终重视传递好开放包容的中国精神和文明友好的中国形象,积极寻找企业在国内形成的企业文化与当地风俗及价值观的契合点,真正变“走出去”为“融进去”。他们聘请了当地熟知两国习俗和相关业务的专业人员,加强双方沟通。在前期对当地的文化和民俗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对外派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教育培训,对待当地职工和自己的职工一视同仁,避免了因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差异而造成矛盾,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投资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