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杰
春游、秋游与远足是孩子们的渴望,“我们一同去远足,我们一起去研学旅行”,这个让全世界孩子都兴奋不已的活动课程,十多年来,在中国孩子心中几乎成了奢望。于是出现“学生盼春游,学校怕春游”“纠结的春游”“春暖花开该不该带学生出游”等媒体报道。由于安全责任问题各地市、县教育局也纷纷出台地方规定“学生集体外出活动要报教育局批准”,制定了严格的审批制度,其用意就是“学校尽量不组织学生外出活动”,于是,怕担责任的学校就不再组织学生校外实践活动,远足、春游、秋游渐渐地远离孩子们。学生成了校园和家庭里圈养的小鸟。
2012年4月3日新华社时评: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拥抱春天,报道了山东枣庄十五中开展学生远足课程实施情况。2014年4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记者娄辰的文章《学生盼春游 学校怕春游》再次报道了枣庄十五中联合家委会组织学生春游远足的经验。本人作为十五中一名生物教师和分管学生远足活动的副校长,很荣幸能和家长、老师一起陪学生参加远足活动。当然,我的任务是参与组织并负责活动课程中的生物学知识指导。无论是春游、秋游、远足和外地游学旅行,在活动课程的目标中一定含有生物学知识教育,让学生接受生态教育、认识动植物、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生物学素养。本人就如何在春游、秋游与远足课程中实施生物学教育方面谈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大自然是实施生物学教育的最佳课堂形式
为什么国家倡导远足、春游等研学旅行活动。为什么各类学校要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和困难去组织远足、春游等研学旅行活动?因为大自然是最美、最真的大课堂,研学旅行和远足是孩子们纯真而美好的梦。这个课堂能锻炼学生身心,培养其性格与品德,是拓展知识与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践与体验生物学知识的最佳教学方法。
研学旅行已被纳入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2014年3月4日印发《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通知》。通知指出,研学旅行要落实“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活动内容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要落实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接近自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部王定华司长接受《人民教育》记者专访:研学旅行也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为什么这么重视研学旅行?王定华司长说:研学旅行是学校倡导的以开阔学生眼界、砥砺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集体远足或异地参观活动。开展研学旅行工作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研学旅行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要明确研学旅行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规范,将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情况适当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春游、秋游与远足课程中的生物学教育要点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在远足与研学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生物学素养需要得到哪方面发展与提高,需要明确活动课程中哪些生物学目标。为此,可以在以下内容中选择活动主题:
1.生物学知识方面
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促进人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观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3.安排生物资源考察内容
在春游、秋游、远足等研学旅行活动中考察当地动植物资源,如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农作物基地、林果木基地、蔬菜大棚基地、花卉苗圃、动物饲养场等。通过考察使学生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养殖、种植、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实践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4.安排地理资源考察
在春游、秋游、远足等研学旅行活动中考察研究地理资源,如丘陵平原、江河湖泊、土壤矿石、气候地貌等都是可考察的内容。可以选择当地的名山,主要河流湖泊进行考察,也可选择矿产资源进行考察。通过考察活动加深学生对家乡地理资源的了解,提高学生改造和保护地理资源、开发利用地理资源的科学思维和意识。通过考察,可给地方政府提供保护或开发的建议,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例如,2016年3月17日下午,枣庄十五中七年级25班的同学们在班级家委会的组织下,学生、家长、老师一行86人,肩扛着树苗与铁锨步行10余公里来到市中区永安乡开展“绿色生活”为主题的远足实践活动。一路上,歌声和田间返青的麦苗伴随着学生和家长,大家一起挖坑、培土、浇水,种下了一棵棵小树苗,据统计这次活动种下树苗300多棵,该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并且通过广大青少年学生带动家庭、社区,让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能关注自然,保护环境,传播绿色文明,倡导绿色生活。
此外,七年级12班“远足后观山,看望守山人”、七年级6班“兰陵生态园,绿色文明行”、七年级9班“济南明泉考察,大明湖风光游记”、七年级8班“韩国上官学校考察交流活动”等,所有班级的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教育。
三、春游、秋游与远足课程中的生物学教育落实途径
各班级成立春游、秋游、远足等研学旅行课程生物科技活动小组,愿参加活动的同学自愿报名,每个小组6~10名同学,并承担研究性学习内容。可设立动物考察组、环境调查组、生态考察组、昆虫观察组、标本采集组、青春期心理研究组、人体运动生理研究组、森林观察组,卫生健康组等。确立活动课题,如化石调查,植被状况调查、生态环境考察、动物种类调查等。
在活动中要突出实践性、创新性、灵活性、趣味性、安全性的特点。每次活动开展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和论证,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使活动有充分的保障。邀请生物学老师或地理老师做辅导员,同时聘请有农业、园林、医学方面特长的家长做辅导员。为每个活动小组安排两名家长辅导员,负责安全保护和指导学生活动。家委会还可以聘请社会专业人士参加活动。活动要争取班主任和家长的支持,让家长、老师陪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究生物学奥秘。
每次春游、秋游与远足活动在明确研学主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提前进行资料查询,了解研学目的地的生物资源状况。比如,“革命圣地之旅,登上井冈山”,要求学生了解井冈山高大的乔木有哪些,灌木以什么树种为主,低矮的草本植物有哪些,红军当年在山上曾以什么植物为食物,井冈山红叶是什么植物,井冈山有什么动物等,另外要给学生布置作业:每人采集10种植物叶片,写一篇“我最喜爱的井冈山树种”。
四、春游、秋游与远足课程中的生物学教育的收获与体会
通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也因此培养了一批生物学小博士、小名士、生物实践小能手。在中考中,枣庄十五中连续多年生物、地理合格率与优秀率位居全市前列。
研学旅行课程中的生物学教育落实,改变传统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只关注活动中看到的景观、景色,人文遗址、游戏活动,只关注吃、住、玩为内容的理念。
实践证明:研学旅行活动是培育学生、家长、教师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物学知识的有效途径。能使学生增强体质,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培养团队精神,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发展意识、健康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2011.
2.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通知,2014.3.4.
3.人民日报,2014.4.2.
4.新华网:新华时评,2012.4.3.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