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寄思 雪白血红
——雪岭与红雪冰雪诗赏析

2016-11-14 05:03:29
北极光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冰雪乡愁诗人

计 伟

大岭寄思 雪白血红
——雪岭与红雪冰雪诗赏析

计 伟

《北极光》绚丽着大兴安岭的乡土风情,《北极光》照亮了蓝莓故乡的幽幽情思,《北极光》吟唱出漫山遍野的绿色韵律,《北极光》更深情守望着那片白雪和那冻土地上长出的冰雪诗情,熏濡我一怀津津的墨香,无比坚强遒劲,是那么的豪迈、坦荡,独具魅力,令人痴迷陶醉!

红雪发表在贵刊的一组诗歌,题为《中国最冷小镇呼中纪事》。读后颇有感触,很是激动,因为多年没有读到这样酣畅致情的好诗了,让我又尝到了最爽的家乡味道,情不自禁地拌上几文小菜,就墨畅饮,一醉方休。诗兴于此,使我想起另一位写冰雪诗的大家,《冰雪呼中》诗集作者敖荣春先生,笔名雪岭。巧合的是两位诗人竟都是呼中人,都曾经在那里生活学习工作过,是家乡特有的环境养育了一方人。漫长的冬季给了呼中独具魅力的风景,银白色的世界给了诗人钟爱的冰雪情。两位诗人风格不同,语言迥异:雪岭千秋,古韵新语,墨点丹青,诗画并茂;红雪现代,诗意劲道,深香含蕴,嚼而不烂。他们的笔如刻刀,在中国最冷的小镇,将呼中这块璞玉,雕出冷的性格,雪的寒香,冰的晶莹。作者用不一样的感受,把诗的意象精准描摹,冷中有热,炽烈燃情,使人不感冰天雪地的畏惧,却有临其境之觉,而无临其境之寒,亦梦亦幻,令人向往中国最冷小镇的神奇,令人欲盼那片充满诱惑色彩的雪域。“素月芳宵/玉树银角/白浪连天破琼瑶/冰河静/山影倒/冷风有意唱空调/寒威无情吹白毛/冷/也逍遥/寒/也逍遥”雪岭诗(《逗寒戏冷》)。“天上掉下个节气/一罐一罐的糖/一袋一袋的面粉/一车一车的盐/一簇一簇的棉花/一行行的脚印/一群一群的小公主/大地接住个节气/打着呼哨的桦树/站起来的碑林/若隐若现的心事/粉刷工日夜忙碌/诗人们的叹息落入云朵/炊烟拱破了清晨”红雪诗(《雪落人间》)。两首诗同是写冬天的景象,却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一个是用山坡羊曲牌格式,长短句搭配工整,扬抑顿挫有致,语句凝练紧蹙 ,读之上口,念之顺畅;另一个是用现代诗歌语言,铺成一条幽经,沿着多雪的冬天,把多种意象连接起来,通向审美的驿站,带着很强的品味感。“素月芳宵,玉树银角。冷也逍遥,寒也逍遥”雪岭诗。这两句古风参半,大有意境,韵味十足。月夜里,北风吹起清雪飞扬,犹如夜来香散放出淡淡的幽怨,似乎有些凛冽微带沁味的寒芳,使人嗅到这就是寒冷的花香,弥漫着整个小镇,烈烈盛开。翘首望去,在彩灯的辉映下,聚成一簇簇火树银花,格外壮观耀眼。真是“冷也逍遥,寒也逍遥”。此句写出了大雪着彩日新月异的景象,写出了中国最冷小镇的独尊,写出了呼中美丽冻人的精气神。在看《雪落人间》红雪诗其中“若隐若现的心事,粉刷工日夜忙碌”两句,尤为赋予想象,不言而喻,大概有三种意象:一是实写环卫工人辛勤的劳动日夜不停;二是写意指画家用白雪做丹青涂抹着季节的变化;三是指书法家在雪地上尽情的挥毫,狂草着银装素裹的冬天,抒发浪漫的情怀。形象丰富,源于生活,不落窠臼,意染画面,形象地道出了“大地接住个节气”,崭新的一天即将开始“炊烟拱破了清晨”,一切是那么的递进自然。读来不朦朦胧胧,且感轻松惬意,笔触朴实无华,让人品出一种接地气的味道!

正是由于视角不同,体验不同,感受不同,诸多的不同因素,才形成了诗人的主观意识,反映在诗中,便折射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这是因为外部环境所引发主观意识对诗的领悟,从而产生了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的不同,乃至在相同的环境、时间、地点,却写出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品味,不一样格调的作品。实际上,烂漫的花朵并不一定美丽,如果你在烂漫里写出芬芳,这枝花朵才具魅力。诗就是这样,人人会写,不足为奇,但若能把美丽写进人们的心灵里,那才叫美丽,并赋予了诗的内涵和实在意义,它就像标本一样,脱干了水分,也依然鲜艳,旧色如新。细品雪岭诗,总有那么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就像青花釉彩,虽历经千年,但仍沁渗出陈香,纹理清新,色泽隽秀,给人典雅庄重之感。而红雪诗,更象北方农家的土菜——猪肉炖粉条,肥而不腻,是关东汉子的口头福,让人吃得热血豪情,荡气回肠。“山不在高/惟大白山巍峨在心中/水不在深/惟呼玛河奔腾于血液”,“我们掬起一捧一捧的甘露/就着一把一把的乡愁/下酒”,“我是你沦落他乡的孩子/呼中/我翻山越岭回来/寻找你诗歌的远方/大雪弥漫的灯盏”,“今天/我将饮尽一生情感/一生的飘零/像诗友李白那样/醉上一回/干杯/喝下岁月的锈蚀斑斑”红雪诗《惟有饮者留其名》。北方最北是大兴安岭,大兴安岭特产大冰雪,大森林,大界江,滔滔的江水浩荡着五千年的龙脉,龙的子孙在这里不畏沧桑繁衍生息,走出荒蛮,踏平高寒,用他们一代一代的奉献,铸成了今天的大兴安岭精神。“呼中,我翻山越岭回来”,手捧一把乡愁,怎不叫游子心醉,谁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乡愁是燃不尽的薪,乡愁是抹不去的泪。儿时吃惯了妈妈嚼烂的红高粱 ,乡土味浓,这是乡愁酿就的冰酒啊!哪怕醉上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爹娘的养育之恩:“干杯,喝下岁月的锈蚀斑斑”,“寻找父亲走失的背影,白雪乌鸦的墓园”,为什么这样“我们频频举杯”,因为“我们没醉”。红雪诗《惟有饮者留其名》。多么真挚的情感,谁不为这样的诗去痛饮淋漓,酣畅犹尽!“一盖帘一盖帘的北方/味道十足/一串子一串子的关东/飞短流长/山扯严一条棉絮/被风录下酣眠的呼噜”(《雪后》)。是啊,我们都该睡了,睡满呼中小镇的巷子,用酣声烧热大火炕,点燃那久别的冰雪情,如痴如醉,睡得很香很沉。

诚然,不同的诗给人不同的感悟,这与每个人生活的际遇分不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红雪离家在外打拼多年,至今父母还在呼中定居,家乡的情是父母给的,终身难忘。所以他的诗不免带着怀旧、沉思的特性。而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站在大岭之上看呼中,看得真实透彻,别致新颖,且又能不拘一格地写出自己的感受。笔随心动,一触即发,妙语连珠,笔笔生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那么,雪岭诗更有一番风味,尽其言,难尽其意。他沿袭着古体诗的创作方法,用字简练考究,很注重中国美学中的神、趣、味,以少胜多,语言干净利落,以“境”传情,韵味幽深回香。他的诗宛如绿色冻土带上一枚晶莹剔透的红豆,在风雪中绽放无眠的相思,把寒夜依偎成温馨的眷恋,而这种眷恋是有根的,它能顶破冻土,蓬勃出顽强的生命力,是那样的坚韧不拔,充满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诗固然离不开生活的乳汁,没有生活的源泉,它的脉管就滋补不到鲜红的血液,若成长得不到所需要的养分,那么它的羽翼就无法丰满,思想没有翅膀怎能高飞远翔呢?所以说,一首好诗就像一面镜子,从里边折射出的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只不过是诗人用语言艺术,把它更形象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头顶蓝天/脚踏荒芜/风餐露宿不知苦/战林海/破冻土/敢叫日月换新天/身在禁区绘蓝图/苦/战禁区/乐/绘蓝图”(《乐在呼中》)。世界上只有回忆是真实的记录,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回忆总是美好的。在分分秒秒的时间里,回忆无不留下历史的烙印,哪怕是最痛之楚,最爱之恨,都难以磨灭。正因为回忆是美好的,才令人牵肠挂肚,才让人们在幽思中,寻找那片美丽的风景和过往的时光。苦尽甘来:战林海,破冰土,绘蓝图。这种破冰土,斗严寒,绘蓝图的精神,已成为当今兴安人的宝贵财富。雪岭的许多诗,都可作为历史的教课书,珍惜现在,不忘过去:“几块玻璃/几根铁钉/莫忘当年住帐篷/青纱帐/雪窝棚/筑路先行铺彩虹/到处都有它身影/住/也帐篷/忆/也帐篷”(《忆帐篷》)。爬冰卧雪,餐风饮露,与高寒抗争,其乐无穷。雪岭是扛着高寒,从峥嵘岁月走进春天的人,他的许多冰雪诗,都是在汗水被冻成了倒悬的冰锥后,蘸着炽热的情感写成的,直率坦荡,朴实无华,从中让人领会到,什么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写这种诗,如果没有可读性,也就失去了教育意义。以上两首诗写的是呼中的过去,那么今天的呼中又是怎样呢?“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呼中神州第一冷/飘雪花/悬红灯/冻土带上皆仙境/看/雪花白/瞧/柳枝红”(《呼中冷艳》)。冻土带上皆仙境,这是诗人久久的期盼,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叹。大白山这个巍峨的名字,在偃松的簇拥下,仰望着白云、蓝天、红日;呼中小镇这个最冷的名字,在白雪的怀抱里,守望着和谐、吉祥、快乐;雪岭、红雪这两位诗人的名字,在岁月的轮回中,殷切地期盼着呼中明天更美好!正如诗人雪岭所说的那样:敢叫日月换新天,乐在禁区绘蓝图。“塔吊入云/装扮缤纷/几日不见起楼群/安广厦/慰民心/未来蓝图已画好/打造山城日日新/塔/吊白云/楼/色缤纷”(《建设呼中》)。

诗是感情的抒发,诗是心灵的表达,诗是阅览的图画。两位诗人的起跑点,都是站在高纬度的雪线上。他们是破折号——只会一往直前,痴心不改,他们挺拔的身躯,又犹如一笔惊叹号,倚着白山黑水,把傲然耸立的诗峰,站成大兴安岭的高度,他们是诗人的艺术家,集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用神奇的想象美丽出大兴安岭的万种风情,他们的文墨色彩斑斓,把八万里家园点缀得新美如画。“有兴安岭垫脚/他把诗歌从雪中拔出/又在雪中点燃/他用力站稳/为忘却的中国现代诗歌/安家/有呼玛河洗尘/他把书法的水势泼洒/又在平横竖直中/打捞汗青的底色/文房四宝有了居所/在一刀宣纸中渲染/筋骨/有白桦林静谧/他用刻刀木中取火/又在水墨中妖娆/每一棵树木都是他的孩子/每一株山珍都是他的族人”红雪诗(《群山之巅》)。诗写的开阔情深,俊逸傲然,用三个“有”字领首全篇(有兴安岭垫脚、有呼玛河洗尘、有白桦林静谧),把诗的主题思想层层递进,力道的情绪化太诱人了!驰骋的想象非常具有张力和磁性,令读者随着他的墨迹无羁浪漫,最终“站在北方之北,冷中之冷,峭拔于群山”之巅,等待着黎明把白雪染红。

相反,雪岭的诗则别具品味,他从古典诗歌中汲取精华,集百家之长,补其之短。他能娴熟地掌握和运用好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多种句式,且能充分利用好双音节、单音节语言转换的关系,使句式间发生顿挫的变化,带有很强的节奏感。他诗中蕴有曲调之音、新词之声、古风之韵,这些明显的特征都被他的诗突出地表现出来,使诗大大地增强了可读性。“轻纱飘玉/淡烟落英/铁马冰河水无声/疏林静/倒影横/冷天冰雪封大岭/寒鸦争巢待晓明/冷/也有情/寒/也有情/”(《寒冷有情》)。诗写得很美,似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他把轻飞的雪花形容成飘玉,落英缤纷,一切是那么的幽雅若然,冰河无声,万籁俱静的样子。其实不然,反倒是诗中的动多于静,而切是非常的“静”,简直把“动”都写静了。原本寒鸦争巢是有声的,可在这里我们竟然却听不到,因为他把寒鸦的叫声留给了明天,画面上只剩下飘渺安谧,和那种轻盈曼舞的动感,就像雪花在跳着没有音乐的天鹅舞,漫天欢喜,笑语静谧,静谧在读者的心里。赏其诗,领其意,那就是:冷也动情,寒也动情。情是人间扯不断的乡愁,喝不干的老酒,点点滴滴都醉在心头。“火冷灯稀/雪送晚凉/小城新月皓如霜/游子梦/泪成双/一纸家书痛断肠/长夜无眠望寒窗/梦/也思乡/泪/也思乡”(《夜思呼中》)。这是一首思乡诗,诗中写出了那种灯稀晚凉的惆怅,惆怅得连火都冷了,可知乡愁有多愁,愁白了人间的烟火,愁白了大白山的青发,愁白了小城如霜的月色。大凡思乡的人都离不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影子。然而,这个影子千年未化,都倒映在作者的白雪地上,把家乡的背影越思越长,越来越迷恋那山、那水、那家、那乡。这就是呼中人的性格,要爱就爱它个热血沸腾,冰雪飞扬;这就是浓浓的乡愁,愁得呼中小镇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漂亮!

呼中这块圣水宝地,它不仅盛产冰雪,也养育了冰雪诗的繁荣。雪岭、红雪这两位诗人,这是出自当地的特产,让广大诗歌爱好者一饱眼福,尽情采摘冰雪诗的特色。“岁月的风寒/灌满妈妈的腿/一副老花镜/追问时间的景深”(《陪妈妈散步》),“有雾淞晶莹/他把镜头加长聚焦/又在群山中猎豹/定格了铁马冰河/给清风立此存照/一根一根生烟的白发/令光圈无比寥廓”(《群山之巅》)红雪诗。诗中虽然没有颜色却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色彩,是那样的深遂远望,令光圈都感到无比寥廓。如果你踏雪而去,就能走进那红白奇景的六月:“雪一样白/血一样红/红白奇景六月中/迎寒放/漫大岭/雪掩杜鹃白一半/杜鹃傲血一半红/红/也分明/白/也分明/”雪岭诗(《呼中雪鹃》)。生烟的白发,“这是北方冬天的颜色,无边的白遮盖着往昔”红雪诗《最冷小镇的冬天》,与血一样的殷红,“一岭白雪风流去,满坡杜鹃别样红”雪岭诗(《呼中杜鹃》)。红白相映,色差跌宕,好一派诗情流韵,墨濡寒香,为八万里兴安大写一幅雄浑壮美的画卷。真心祝愿两位诗人共捧一把白雪,搓亮红豆的相思,并把这枚相思叠成放飞的千纸鹤,在风花雪月里捎去对大岭的寄思,带着兴安人的厚望,雪花的情意,将这里春天的信息播洒在爱的土地上,隆起一个高高的名字雪白血红,那就是我爱你——永远不化的诗情,美丽神奇的大兴安岭!

本栏编辑 韩学会

猜你喜欢
冰雪乡愁诗人
逐梦的“冰雪一代”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14
拥抱冰雪向未来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02
点燃“冰雪”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00
永远的乡愁
心声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28
乡愁
科教新报(2021年24期)2021-08-25 02:37:19
九月的乡愁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6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诗人猫
回头一望是乡愁
戏剧之家(2017年1期)2017-02-05 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