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松++高冰++蔺静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用药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各64例。对照组进行标准化治疗,实验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2%,显著高于实验组的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能够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疗效。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阿托伐他汀;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1.0.02
目前,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在公众不良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影响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不断增加[1]。而大量研究证实血脂异常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能降低患者血浆胆固醇及低脂蛋白水平,调节血脂,联合心血管药物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用药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各64例。所有患者都符合WHO《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2]。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58.34±2.45)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7.32±1.24)年。实验组男47例,女31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59.25±2.52)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7.41±1.2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标准化方案治疗。包括:(1)抗凝。低分子肝素4500 U,2次/d,皮下注射;(2)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100~300 mg/次,1次/d,口服;(3)扩张冠状动脉。单硝酸异山梨酯40 mg,1次/d,静脉滴注;(4)改善心肌缺血。丹红注射液40 mL,1次/d,静脉滴注。研究组在标准化治疗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80 mg,1次/d,口服。出院后第1个月维持剂量为40 mg/d,第2个月的维持剂量是20 mg/d,1次/d。疗程为8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
1.3 疗效判断标准
从治疗之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变化及硝酸甘油服用量变化上对疗效进行分析。显效:发作次数及用药量比用药前减少≥80%;有效:发作次数及用药量比用药前减少50%~80%;无效:未达到上面标准。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进行记录,并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血脂情况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2%,显著高于实验组的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人们当前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下,人们血脂显著提高。而血脂的提高加重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3]。因此要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必须要降脂。他汀类降脂药属于3-羟3-甲基戊乙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阻止胆固醇在肝脏之中合成,且可以发馈性调节胆固醇还有低密度脂蛋白的活性,在这些作用下将血浆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清除,降低两者在血浆中的浓度,并影响三酰甘油产生,稳定并缩小斑块,降低斑块破裂风险,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4]。
胆固醇为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中的一个必需原料,他汀类药物作用人体后,可以让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并通过降低胆固醇的水平让肝脏中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量得以减少,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分解,降低其在血浆中浓度。因极低密度脂蛋白同胆固醇合成、三酰甘油转运都密切相关,因极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其余血脂指标也会显著降低。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且治疗后TG、TC、HDL-C、LDL-C的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通过对内皮功能改善,让血管内膜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增殖得到有效抑制,从而让血管壁扩张能力及血流变特征得到改善,患者心肌灌注及凝血功能都会得到明显改善,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有积极意义。本次治疗中,对照组出现急性血栓事件1例,心绞痛复发2例,心肌梗死复发1例,出现心源性猝死2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2%;研究组出现心绞痛复发仅有1例,心肌梗死复发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仅为2.56%。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联合他汀类药物共同治疗,可改善血脂水平,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情稳定,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薛文鑫,李 静,张藜莉.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肾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5,(2):
49-53.
[2] 李 君.60例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分析[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6):40.
[3] 张 宁.浅谈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3,(33):169-170.
[4] 周建国.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5,(3):89-90.
本文编辑:孙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