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6-11-14 22:10李仁富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疗效

李仁富

【摘要】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1.0.0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心脏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前的一个进展过程,如果没有及时有效治疗,则患者就有极大的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与猝死,从而大大提高病死率[1]。从病因分析的角度来看,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原因主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等,因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要点为缓解症状、抗凝[2]。目前,临床中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比较多,但是其中的很多药物在抗凝方面效果不佳,或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良反应。为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探讨氯吡格雷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6.73±7.47)岁;病程14天~10年,平均病程(3.11±1.58)年;合并高血脂症13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糖尿病 1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7.46±7.51)岁;病程10天~11年,平均病程(3.23±1.34)年;合并高血脂症12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排除:年龄为18岁以下、75岁以上的患者;收缩压为180 mmHg及以上,舒张压为

100 mmHg及以上的患者;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药物过敏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吸氧,以及钙离子拮抗剂、改善心律失常的药物。同时,针对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分别给予其降脂、降压、降糖等治疗手段。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进行治疗:口服,50 mg/次,1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或全部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减少80%以上,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减少50%以上,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时间、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没有得到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0例(58.82%),有效11例(32.35%),无效3例(8.82%),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显效17例(50%),有效6例(17.65%),无效11例(32.35%),总有效率为67.6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5.7566)。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4.71%,具体分布如下:消化不良1例,腹泻2例,皮疹1例,反身性心动过速1例。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20.59%,具体分布情况为:面部潮红2例,四肢无力1例,头痛2例,头晕2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x2=0.4048)。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关键在于改善疾病的转归,防止心肌梗死的形成,从而降低猝死率[3]。而根据临床医学研究,要想阻止此症的恶化,除了改善心绞痛症状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抗血小板聚集,因为血小板聚集是此症的重要病因。本次研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以及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疗效做分析,而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但是在不良反应方面则没有较大的差异性。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抑制剂,它对二磷酸腺苷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能够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从而起到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4]。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不如氯吡格雷+常规治疗,说明单一的药物治疗并非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最佳治疗方式,所以临床中可综合多种治疗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另外,研究中的两种治疗方式的不良反应没有较大的差异性,并且偏低,则说明氯吡格雷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史瑞娜,杨富强,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00例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22(04):701-702.

[2] 莫 兰.氯吡格雷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内科,2012,6(01):14-15.

[3] 卢国栋.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7(11):48-49.

[4] 岳 文.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40(34):4796-4797.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猜你喜欢
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银杏达莫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