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隆稳
2016年福建高考不再本省自主命题而采用全国卷,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高考政治全国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情境化。而全国卷的情境化有如下特点:
一、高考试题情境化的特点
1.背景材料情境化
例1 (2015年全国卷Ⅰ卷第22题)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①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③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的选择题,试题没有简单地列举几种不同的价值观让学生判断和选择,而是以“作者”针对日本方面要求修改教科书的态度为背景,向考生呈现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情境画面。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选择题的选项也更情境化。这样有利于考生暂时“忘记”高考的紧张而全身心地投入新情境中,更能够激活考生的想象等形象思维。
2.设问呈现方式情境化
例2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综合设问的呈现方式,问得非常自然,设问与背景材料自然结合,一气呵成,让背景材料得到升华,设问针对性强,注重思维过程。这样的设问,体现了命题老师高超的命题技巧。它能激发考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情境材料,展示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能让考生体会到答题的轻松与愉悦。
3.答案情境化
例3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全国卷主观题的答案字数不会很多,语言精练得近乎苛刻,但是在答案情境化方面,却不惜笔墨。所做答案对材料的依赖度高,反对学生一味地按照书本知识体系胡乱堆砌知识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逻辑对所学知识进行分解和重构,能灵活地把材料信息准确地转换为书本语言。
答案经常是通过逻辑推理,在思维过程中自然生成。
二、情境化试题的一般要求
第一,遵循正面导向,引领课堂教学。试题情境是考查教材相关知识、检验学生相关能力、审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高考命题选材有两大趋向;一是以教材外的信息为主,让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开阔胸襟、放飞心灵、丰厚积淀;二是选取主旋律材料,在烘托社会和时代主题的同时,引领学生扣对扣子,丰富智慧、锻造人格、提升品质。所以,试题情境的选取和创编,对学生成长应该遵循正面导向,对课堂教学应该加以积极长期引领。要认真、细致地研究学情,教学内容、价值导向等,找准情境材料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从积极健康,正面引导的角度编写情境,既要摆事实、讲道理,又要体现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价值取向。
第二,遵循生活逻辑,在选取和创编具体试题情境时,应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找准并围绕切入点,遵循生活逻辑,进行适当删减、增添和改编。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的特点,近几年高考政治学科的改革进入深化阶段,从题目的特点来看,由传统命题逐渐向新政治情境、时政热点情境命题过渡,特别是选择题更多地呈现新材料、新情境实现与新课标高考接轨;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看,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因此,试题情境的编写,既要有扎实的生活基础,亦要有较高的思维含量。
第三,遵循知识逻辑,力求精练简约。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情境的呈现形式一般有三种,以文字的形式、以图文的形式、以图像的形式,试题情境所呈现的多样与活泼、直观与真实、新颖与独特,对决战沙场的考生是一种关怀,既可减轻视觉和审美疲劳,又可提高获取、解读、描述、整合、阐释和论证信息的效率。编写试题前一定要弄清楚所考查知识的内在逻辑,然后据此选择情境素材,将知识的内在逻辑隐藏于具体试题情境的生活现象之中。
第四,情境化设问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为了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设问的情境化,创设的问题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1)存在型问题情境,就是将现存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2)发现式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由教师提供问题。(3)应用型问题情境,提出一些现实社会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或在“无疑”中设疑,将学生置于疑问的“徘徊路口”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4)创新型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做出新的探索,提出新的观点,展开新的想象。
第五,基于综合素养的情境化答案。主观题的答案是考生的得分所在,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在组织高考答案中,考生应特别注意从多方面调用已有知识和充分发挥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对已学知识要灵活运用,不仅要调用和迁移本学科知识,还要会运用跨学科知识来组织答案,调用得越好、越恰当,越符合情境化答案的要求。(2)对材料性语言的选用和概括,答案情境化不是要求我们照抄照搬材料,而是应根据设问要求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既保留情境材料中有代表性语言或文字,又把情境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3)融入时政语言或当前的新理论和新观点、新提法,这是情境化答案的内在要求,恰当融入时下语言既体现了社会时代、生活现实、知识信息的多元化、多样化,也反映了考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发散性和灵活性,还体现了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