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维,韩丽娟
2016年夏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刘 维,韩丽娟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2016年夏季(6-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第一高值,降水南北分布不均,涝灾重于旱灾,气象条件总体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主要特点为南方暴雨频繁,长江中下游入梅后洪涝连发,但影响不及1998年;北方出现区域性强降雨,突发性和极端性强;长江中下游7月下旬和8月中旬两段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高温对一季稻影响仅次于2003年和2013年。江淮江汉高温热害和洪涝灾害事件连续,范围重叠,对作物影响偏重;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地夏伏旱偏重。
夏季气候;夏收;强降水;高温;台风
2016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2.3℃,较2015年同期偏高0.7℃,较常年同期(1981-2010年30a均值)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值。从空间分布看,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正常或偏高,西北大部、内蒙古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偏高1~2℃,其中甘肃东南部和青海大部偏高2~4℃(图1a)。全国平均降水量428.1mm,接近常年同期(438.3mm)。从空间分布看,存在南北两条雨带,分别是新疆大部、内蒙古西部、华北降雨带和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降雨带,两条雨带上的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0%~80%(图1b),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大部地区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四川盆地较常年同期偏多30%~50%。综合来看,全国夏季涝灾重于旱灾,大部农区光温水条件良好,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长江中下游暴雨洪涝、高温热害突出,东北部分旱情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夏收期间,冬小麦产区大部晴雨相间,南方未出现明显连阴雨天气,麦收进展较为顺利;北方麦区以晴到多云或阵雨天气为主,各地抢晴集中机收,麦收进度总体较快。6月8-12日出现连续晴好天气,利于集中机收,麦收进度接近常年。黄淮东部和华北大部6月中下旬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麦收进度加快;仅13-14日出现明显降水过程,对麦收进度略有影响。西北地区中西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冬小麦提前3~7d成熟,收获进度快于常年。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等夏播区大部降水量有50~200mm,比常年同期偏多20%~200%,土壤墒情明显好于2015年同期,夏种进展快、质量高。
夏季全国热量充足,大部地区≥10℃积温比常年同期偏多50~200℃·d(图2a),日照适宜,光温条件对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有利。全国大部地区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其中内蒙古东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和西南地区东部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多50~234h(图2b),有利作物授粉结实和灌浆。全国大部地区夏季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北方大部农区降水明显,土壤墒情适宜,主要农区干旱影响偏轻。全国大部农区夏季光温水匹配总体较好,利于秋收作物营养生长、开花授粉和灌浆,其中,东北地区≥10℃积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南部偏多50~200℃·d,对春播作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有利;西北地区大部、华北、黄淮热量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夏收开展以及秋收作物生长。
江淮、黄淮西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及华北西南部雨日偏多,尤以5月31日-6月3日、6月5-7日的大范围较强降水过程,导致麦收短暂受阻,个别麦田出现穗芽或霉变现象,部分地区强对流天气造成小麦倒伏、脱粒。2016年夏季,南方地区先后出现14次较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间隔时间短,雨量大,其中6月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大到暴雨日数达5~8d。一季稻分蘖移栽和早稻抽穗扬花受到不利影响,部分早稻遭遇“大雨洗花”,蔬菜、烤烟、果树等受灾。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多次明显降水过程,降水日数普遍有10~18d,降水量有250~600mm,偏多1~4倍,其中大雨以上日数3~8d,低洼农田频繁处于积涝或渍水状态,不利于一季稻分蘖拔节和抽穗、棉花现蕾开花、春玉米开花吐丝和灌浆乳熟,部分地区早稻籽粒灌浆缓慢,成熟期延迟;同时,频繁强降水导致玉米、棉花等高秆作物出现倒伏,棉花蕾铃脱落,水稻秧苗、蔬菜、瓜果等遭雨水浸泡,部分减产甚至绝收。
2016年台风生成偏晚,7月以来影响中国的台风为“尼伯特”、“银河”、“妮妲”、“电母”以及“狮子山”,数量少于常年,影响也偏轻。7月8-11日,“尼伯特”造成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出现较强风雨,早稻、一季稻、蔬菜、水果等作物受灾。8月16-20日,“电母”给海南岛带来超强降水,全岛大部出现特大暴雨,海南岛西部和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雨量500~990mm,临高、儋州、昌江、白沙局地达1000~1083mm。8月底,“狮子山”影响东北地区,降水有利于缓解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等地旱情,但大风导致部分地区玉米倒伏受灾。
另外,频繁的降水以及适温高湿的田间环境导致江苏、安徽等地水稻病虫害偏重发生。
西北地区东南部7月下旬-8月中旬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部分灌溉条件偏差地区出现干旱,不利作物生长发育。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大部地区出现20~40d大范围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图3a),部分地区一季稻遭受轻至中度高温热害。其中6月下旬,江南和华南大部稻区出现5~10d大范围高温天气,出现时间较2015年偏早,部分进入灌浆期的早稻遭受轻至中度高温热害,影响产量形成。7月20日-8月2日以及8月11-25日,黄淮西部、江汉、江淮、江南北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出现两段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达40℃。江淮、江汉、江南地区2016年一季稻高温热害站数占全部站点数百分比仅次于2003年和2013年,为1990年以来的第三高值(图3b),导致安徽中部、湖北中南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一季稻遭受轻至中度、局地重度高温热害,造成水稻结实率降低;持续高温也不利于夏玉米抽雄吐丝,易导致长江流域棉花蕾铃脱落、蔬菜瓜果落花落果增多。
7月以来,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吉林西部降水量在100mm以下,其中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西部等地仅有10~50mm,较常年同期普遍偏少50%~80%。同期,上述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偏高2~4℃,尤其是8月以来,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南部出现阶段性持续高温天气,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西部、兴安盟东部等地日最高气温超过40℃。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土壤墒情下降,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等地农牧区出现轻到中度旱情,内蒙古东部部分牧区旱情较重,导致玉米等作物叶片出现枯萎,牧区牧草过早黄枯甚至死亡,产草量下降。
7月下旬以来,甘肃东南部、陕西关中、四川盆地东部、江西北部等地降水偏少50%~80%,8月中旬以来,上述地区出现5~10d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达38~40℃,持续高温导致甘肃东南部、陕西中南部、重庆等地土壤失墒加快,农田蒸散剧烈,蓄水不足、灌溉条件较差的农田旱情发展,影响玉米灌浆成熟,一季稻抽穗,马铃薯块茎膨大;棉花因旱造成棉铃脱落。
10.3969/j.issn.1000-6362.2016.05.013
2016-09-03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506001)“干旱气象科学研究——我国北方干旱致灾过程及机理”
刘维(1986-),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气象业务与科研工作。E-mail:rainvswindv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