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公园声景研究*——以重庆市碧津公园为例

2016-11-12 07:48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声景声级城市公园

谢 辉 辛 尚

山地城市公园声景研究*——以重庆市碧津公园为例

谢 辉 辛 尚

在重庆市主城区选取了具有典型山地形态和丰富声景的碧津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声漫步方法对该山地公园的声景和视觉景观进行调查评价。结果表明,碧津公园的声景组成可分为人工声(65%)和自然声(35%)两大类;人们更偏爱流水声、鸟叫声等自然声;公园平均声压级为62.7dBA,远超过相关标准的限值;声景的舒适程度与声景类型、空间的围合程度都存在显著相关性;“近的—远的”、“单一的—复杂的”、“柔和的—刺耳的”、“无方向的—有方向的”等词组是描述山地公园声景最贴切的形容词。

山地城市;公园;声景;声漫步

谢辉, 辛尚. 山地城市公园声景研究——以重庆市碧津公园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 31(05): 92-97.

0 引 言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社交、游览等重要活动的空间,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人们对环境的感知不仅仅是通过视觉,听觉也会起到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1]。声景观(Soundscape)是相对于“视觉的景观”(landscape)而言的“听觉的景观”,其意义为“用双耳捕捉的景观”[2]。声景观的研究和设计旨在营造健康舒适的人居声环境,城市公园声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研究发现,城市开放空间声音相关的活动对人的行为和声学舒适性有所影响[4]。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在城市公园声景领域已取得了许多成果。葛坚等对城市公园声景的设计要素及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2],马蕙等研究了城市公园的声景要素并开展了实验室量化研究[5]。

图1 碧津公园声漫步路线Fig.1 soundwalk route in Bijin Park

山地城市公园指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备山地地形特征的城市公园绿地[6]。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3,约650万平方公里,约1/3的人口居住在山地[7]。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截止到2015年底主城区已有近200个公园(不含社区公园),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山地公园。现有山地城市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规划、景观设计及游客容量等方面[8-10],而山地城市公园公共空间多维,声环境更复杂[11-12],声景领域的相关研究尚未系统展开。

本文选取了重庆主城区内具有典型山地环境且声景丰富的碧津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声漫步方法进行声景调查,分析其声景构成及游客声喜好特点,结合实测结果对不同视觉景观条件下的声环境进行分析,并探讨声景与视觉景观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山地公园声景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山地城市往往受山体和水体的限制,空间呈横向纬度,即以山体与水岸为轴线展开,形成带状空间[13]。作者首先对重庆市主城10区的62个公园进行了初步调研,从声景多样性、视觉多样性、山地形态典型性、活动多样性等方面对各公园进行量化评价。从调研结果看,重庆主城区确实分布了大量具有山地地形特征的公园,但也有少数地势平坦的公园(如珊瑚公园、含笑公园等);各公园的面积大小、游客数量、活动情况、声景和视觉景观各有不同。最终选择了具有典型山地形态且声景、视觉景观都比较丰富的碧津公园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碧津公园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两路城中心,距重庆市区约19km,毗邻江北国际机场,规划总面积约133334km2,北侧有大型商业综合体,西侧、南侧、东侧都是居住区。公园山地形态比较明显,地形复杂,高程从410~449m,最低与最高处相差近40m;在公园南侧,公园整体下凹,标高低于城市用地,公园中部有山丘标高高于周边城市用地,北部地形相对平整与城市用地高差不大。

图2 各测点分布剖面,包括5min等效A声级及标志声Fig.2 cross sections of each measurement points, as well as sound levels (5min equivalent) and soundmarks

1.2 声景调查方法

采用声漫步(Soundwalk)的方法对碧津公园进行声景实地调查和测试。早在20世纪70年代,声漫步就被作为声景研究的一种常见方法[14],在声景研究中广泛应用[15-17]。声漫步方法要求研究者对声景有比较专业的理解,同时对现场实地环境比较熟悉,有时还需要对调研人员作相应的培训,所以样本量一般不大。本次漫步调查对象由老师、博士生、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共15人,其中男性9人、女性6人。调查时间在2016年4月春季,非节假日的晴天下午,共选择了声景和视觉景观都具有代表性的10个测点组成声漫步调查路线,各测点平面分布及漫步路线如图1所示,并按照地形及各测点的相对位置关系绘制出分布剖面示意图(图2)。调查问卷采用9级量表,对相关问题进行1~9分的评分。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声景和视觉景观在舒适性、多样性、类型等方面的评价。研究人员被要求选出测点位置的主要视觉景观、人群活动类型,并写出标志声、喜欢和讨厌的声音。此外,使用SD法即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要求研究人员从18对形容词词组中,选择对所在位置声景描述最贴切的词组,并作整体评价。SD法运用语义学中“言语”为尺度对测试者进行心理感受测评,通过对各种既定尺度的分析得到测试者感受的定量化数据,是连接测听者在语言和心理两个层面上对城市声景感知的适当方法[18]。声漫步过程中要求每个研究者在10个测点进行10min的环境体验评价,同时使用I级声级计进行5min的等效A声级测试,并用手机对周围环境作相应拍摄记录。

2 声漫步研究结果

2.1 公园声景构成及声喜好分析

对碧津公园声景中的各种声源按性质进行归类(表1),主要分为自然声和人工声2大类:自然声包含动物声、植物声、水声和自然现象声;人工声主要分为生活声、交通工具声和机械声。公园声景构成中人工声比重较大,人工声约占总声源数量的65%,自然声仅有35%。自然声以“流水声”和“动物声”为主,其中动物声多为“鸟叫声”。表2的声喜好统计结果显示,测试者“最喜欢”的声音有“鸟叫声”和“水声”(包括流水声和喷泉声)。“鸟叫声”和“水声”更偏向自然,并且比较稳定,更容易融于公园环境,让人们感到舒适,乐于被人们所接受。

表1 碧津公园声景构成Tab.1 soundscape components in Bijin park

表2 各测点实测结果、声景和视觉景观评价及声音喜好结果对比Tab.2 field measurement results,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soundscape and visual environment, and sound preference at each point

公园人工声中“生活声”占46%,“交通工具声”和“机械声”分别占36%和18%。公园的生活声种类众多,尤其是“娱乐活动声”,来自唱歌、跳舞等诸多娱乐活动,情况比较复杂。对于娱乐活动声,由于审美及个人喜好的差异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歌声”在测点3、5、6被选为喜欢的声音,但同时也有部分测试者将其选为“讨厌的”声音。

公园临近交通干道,附近有轨道交通通过,并且毗邻机场,交通噪声也占有不小的比重(23%)。“飞机噪声”、“交通噪声”和“机械声”都被认为是“最讨厌的”声音。尤其是“飞机噪声”,在多个测点都被选为“讨厌”的声音;而“交通噪声”因为有树木和山体的遮蔽,对园区的影响相对较小。“机械声”除了园区内修剪花草树木的“电锯声”和“剪草机声”,其余的“施工声”主要是来自周边居住区的“装修声”。 这些被“讨厌”的声音多数都是公园外部声源,“飞机声”甚至多次被选为公园的“标志声”。

图3 各测点1/3倍频程频谱与测点标高关系Fig.3 1/3 octave spectrum and elevation for each measurement point

2.2 各测点声景和视觉景观评价及测试结果

各测点1/3倍频程频谱曲线及标高变化如图3所示,结合图2各测点分布剖面和表2实测以及声景和视觉景观的评价结果,对不同测点位置的空间环境、声景观及视觉景观特征作如下分析:

测点1:入口广场。碧津公园东大门外是城市主干道,车辆较多,交通繁杂,进入大门便面对山丘,正前方有水景,流水声对交通噪声有一定的掩蔽作用,广场上游客众多,来来往往,有歌舞表演,交通噪声和水声构成了较高的背景声,声景多样性是各测点中最高的(7.4),A声级随时间的变化并不明显,频段差异也相对较小,LAeq=68.6dBA。

测点2:碧津塔。碧津塔是公园内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小山丘上,塔下有大片草地,空间比较开阔,周围绿树成荫,塔内广播在播放音乐,可以听到来自大门口的流水声,背景声相对较低,是各测点中视觉景观舒适性最高的点(7.8),LAeq=59.7dBA,低频为主。

测点3:湖边长廊。在碧津湖边,背靠碧津塔,景观视线良好,尽览湖光山色,入口处的流水声和交通声已被山体遮蔽,多人聚集在此,同时此处也是移动音箱和迷你KTV的聚集地,异常喧闹,是声景舒适程度评价最低的一点(2.7)。LAeq=78.6dBA,最大A声级高达87dBA,频段差异也较大,有歌声时其等效A声级均高于70dBA,中频占主导。

测点4:茶坊。位于荷花池旁,山坳地势掩蔽了周围大部分的声音,环境比较安静,视觉景观良好,可以清晰的听见鸟叫声,漫步过程中远处有修剪树枝的电锯声,不时也有飞机声干扰,此处被认为是视觉景观类型最接近自然的地方(7.4),以低频声为主,LAeq=58.9dBA。

测点5:休闲广场。位于山坡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可看到山坡下大片草地、鲜花绿树还有过往的人群,此处也是游人常会停留的地点,因为这里也常有人在此唱歌表演。测试时演唱者有意控制了音量,除了歌声外几乎听不到其他声音,这里被认为是声音多样程度最低的点,得分只有2.5,测试结果显示,LAeq=64.2dBA,A声级随时间有一定变化,中低频占主导。

测点6:山顶广场。位于公园中部,是整个公园的最高点,绿树成荫,植被丰富,视线多被树木遮挡不算开阔,分散布置了休闲座椅,顶部的棋牌桌处常有人唱歌,由于位置较高歌声很远都能听到,不远处的小平台也常有人跳舞,此处的视觉景观多样程度(3.8)、声景舒适程度(2.7)、声景类型的自然程度(1.5)等多项评价都是最低分。LAeq=55.7dBA,低频声占主导地位。

测点7:民俗博物馆。位于公园南部山麓,旁边有民俗博物馆、节孝牌坊,人文气息浓厚,一边树木茂盛,另一边则比较开阔,可看到园外不远处的轻轨经过,也可清晰地听见园外公路洒水车的音乐声,还有飞机起降的轰鸣声,此处的背景声较低,声景舒适程度(6.9)得到了较好的评价,A声级随时间的变化相对明显,以中低频为主,LAeq=68.5dBA。

测点8:观音庙。观音庙位于半山腰,走过台阶和门房进入被建筑围合的院内,便可听见院内扬声器里传出的佛乐声,时而也传来鸟叫声,还有来自山顶的歌声,此处是全园最为安静的地方,LAeq=53.8dBA,最低A声级只有47.6dBA,此处是所有测点空间围合程度最高(2.6)、视觉景观类型人工程度最高(2.6)的一点,A声级的时间变化不显著,各频段均处在相对低的值。

测点9:叠水广场。跌水广场位于观音庙下方,是一个沟谷地带,两边都是山体,山林茂密,中间有一条缓缓下行的步道,沿途可听见滋滋的流水声,步道旁即是跌水广场,步道上常有人行走、交谈,一旁的空地上偶有人打太极拳,水声是此处主要的标志声,此处的声景舒适程度(7.5)、声景类型的自然程度(6.8)评价都是各点里面最高的。LAeq=55.7dBA,A声级随时间变化相对稳定。

测点10:湖边平台。位于公园南部下沉区域的龙舌湖畔,是公园的最低处,虽然被周围山体和山上的居民楼环绕,但是距离较远,空间围合程度评分得到最高的7.1,被认为是各点之中最为开敞的;其声景类型也比较自然,龙舌湖中有巨大的喷泉,发出阵阵水声,但时而也有装修施工的声音从居民楼内传来,喷泉声构成了主要的背景声,A声级随时间变化不大,LAeq=59.9dBA,频率分布相对均匀。

从测试结果来看,各测点的声压级变化比较明显,各点声级平均为62.7dBA,单点最高达到87dBA,大大超过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1类标准适用区域要求的55dBA(昼间)。从声景和视觉景观的评价来看,碧津公园空间变化丰富,各点的空间围合程度评分变化明显;公园视觉景观良好,各点视觉景观舒适性的评分一直较高,平均分达到6.7,最低得分也有5.9;声景舒适性、多样性以及视觉景观的多样性、类型等评价指标在各点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表3 山地公园声景与视觉景观评价的相关性统计分析Tab.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soundscape and visual landscape assessments in mountainous park

2.3 声景与视觉景观评价的相关性

声音和视觉是有相互作用的,尤其当声音与景物有联系时,给人以陷入其中的感觉,人感觉更加舒适[19]。为进一步探讨山地城市公园的声景和视觉景观的相互关系,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声景”和“视觉景观”两方面的评价进行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空间围合程度与声景的舒适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验证了刘江等对城市公园声景与景观的关系的结论——景观开敞空间对声景感知影响比较明显[20];同时,声景的舒适程度也与声景类型有显著相关,即环境中的自然声成分越高则声舒适度越强。山地城市公园空间变化丰富,不能只凭经验来做一些简单的景观处理,应当适当融入因地制宜的声景设计,充分注重空间的自然性和特殊性,营造环境多样的山地城市公园。此外,也应当从公园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合理地加入自然声元素,促进听觉和视觉、甚至嗅觉的相互作用,从而营造更为健康舒适的山地城市公园声环境。

图5 在各测点选择频次均高于平均值的三对词组在各测点的平均得分Fig.5 the average scores of 3 pairs of words that are selected more than the average values at each point

图4 描述山地公园声景的18对形容词词组的总选择次数Fig.4 18 pairs of adjectives in terms of total number ofchoices to depict the soundscape in mountains park

2.4 SD法评价结果

从相关声景研究文献[5,18-19]中初选了18对描述声景的形容词词组用于SD法(语义差异法)评价,要求研究者从中选出对所在位置声景描述最为贴切的词组,并给予相应评分。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被选择频次最多的几组形容词分别是:“近的—远的”、“单一的—复杂的”、“柔和的—刺耳的”、“无方向的—有方向的”和“不稳定的—稳定的”,它们的选择次数都超过了70次,是描述山地城市公园声景最贴切的形容词词组。

从单个测试点的统计来看,研究者在各测点对形容词组的选择趋于一致,且与总体选择结果相照应,其中“近的—远的”、“单一的—复杂的”、“无方向的—有方向”3对词组在各个测点的选择频次都均远超平均值。图5显示了3对词组在各测点的评价得分情况,可见各点得分波动明显,公园的声景有明显远近变化;声景的方向性较强(各点平均分均在5以上,均值为6.4);不同位置的声景复杂程度有较大差异,如测点1处比较复杂(平均得分为7.5),测点5则比较单一(得分只有2.6)。

3 结 论

基于声漫步方法,对重庆市碧津公园的声景观进行了调查,公园里人工声占有比重(65%)大于自然声(35%),自然声和优美柔和的音乐得到普遍的青睐,而飞机声、交通噪声等令人讨厌。公园平均声压级62.7dBA,大大超过相关标准。声景的舒适程度,与声景类型、空间的围合程度都存在显著相关性。“近的—远的”、“单一的—复杂的”、“柔和的—刺耳的”、“无方向的—有方向的”、“不稳定的—稳定的”等词组得到了最多的选择,是描述山地城市公园声景最贴切的形容词词组。山地城市公园环境复杂、空间多变,声景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声音、空间、人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来将选择更多的山地城市公园开展深入研究,为山地公园声景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1]CARLES J L, BARRIO I L, LUCIO J V. Sound influence on landscape values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Planning,1999(43): 191-200.

[2]葛坚, 卜菁华. 关于城市公园声景观及其设计的探讨[J]. 建筑学报, 2003(09): 59-60.

[3]KANG J. Sound environment and resilience in the human settlements [J].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 2015(S1): 10-16.

[4]MENG Q, KANG J.Effect of soundrelated activities on human behaviours and acoustic comfort in urban open space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573, 2016,481-493.

[5]马蕙, 王丹丹. 城市公园声景观要素及其初步定量化分析[J]. 噪声与振动控制,2012(01): 81-85.

[6]郝美彬, 陈东田, 周君著. 从古典园林到山地公园规划设计[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5(23): 331-334.

[7]陈玮. 对我国山地城市概念的辨析[J]. 华中建筑. 2001(03): 55-58.

[8]廖娟. 山地城市综合公园活动场地设计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4.

[9]刘林炼. 重庆市山地城市公园景观墙体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5.

[10]胥曦. 重庆山地城市公园游人容量量化模型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5.

[11]LI H, XIE H, KANG J. The Urban Park Soundscape in Mountainous Cities:A case study in Chongqing[C]//43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Exposition on 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INTERNOISE), 2014.

[12]郭岸, 谢辉, 李亨, 等. 山地城市公园声环境调查——以重庆市烟灯山公园为例[C]//北京国建信文化发展中心. 2015年全国声学设计与噪声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5: 140-143.

[13]谢辉, 李亨, 康建. 山地城市传统历史街区声景观初探——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J]. 新建筑, 2014(05): 52-55.

[14]SCHAFER R M. Tuning of the world[M]. Rochester: Destiny books, 1993.

[15]SEMIDOR C. Listening to a City With the Soundwalk Method[J]. Acta Acustica united with Acustica, 2006, 92(06):959-964.

[16]JEON J Y, HONG J Y, LEE P J. Soundwalk approach to identify urban soundscapes individually [J].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3,134(01): 803-812.

[17]BROWN L, KANG J, GJESTLAND T. Towards standardization in soundscape preference assessment[J]. Applied Acoustics, 2011, 72(06): 387-392.

[18]KANG J, ZHANG M. Semantic differential analysis of the soundscape in urban open public spaces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0(45):150-157.

[19]KANG J. Urban Sound Environment [M]. London: Taylor&Francis lncorporating Spon, 2006.

[20]LIU J, KANG J, BEHM H, et al. Effects of landscape on soundscape perception:Soundwalks in city parks [J]. Landscape & Urban Planning, 2014, 123(01): 30-40.

图表来源:

图1:作者拍摄整理

图2:作者拍摄整理绘制

图3-5:作者绘制

表1-3:作者绘制

(编辑:申钰文)

Soundscape in Mountainous Urban Parks—A Case Study of Bijin Park in Chongqing

XIE Hui, XIN Shang

Bijin Park, a typical mountainous park with rich soundscape resources, was selected in the main urban districts of Chongqing, as the case study site in the paper. The soundwalk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soundscape and visual landscape in this park. It has been shown that artificial sound (65%) and the natural sound (35%)comprise the whole soundscape, and water sounds and birdsongs were preferred. The average sound level in this park was measured as 62.7dBA, far more than the guided values of relevant standard. The comfort levels of soundscap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both the types of soundscape, and the degrees of spatial enclosure. In addition, “close-far”,“single- varied”, “gentle-harsh” and “everywhere-directional”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adjectives to depict the soundscape of mountainous park.

Mountainous City; Urban Park; Soundscape; Soundwalk

X121

B

2095-6304(2016)05-0092-06

10.13791/j.cnki.hsfwest.201605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56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赞助(2014T70583);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2015ZB15)

谢 辉: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yanshencun@hotmail.com

辛 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6-09-01

猜你喜欢
声景声级城市公园
一种等效40 h声级的计算方法探讨
轨道交通噪声监测方法探讨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当代城市声景研究进展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基于分析软件“CiteSpace”的声景研究英文文献知识图谱分析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当代“声景”中的“学者型作曲家”
——旅美作曲家梁雷音乐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