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毕伟大 吴素舫
[摘要]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提高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开设了“探究实践式”的图书馆应用实践课程,经过四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一套系统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课程基本可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探究实践式 图书馆 用户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134-02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中心,承担着开展用户教育的任务。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图书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以下简称我馆教研室),以申请学院教研课题为契机,开设“探究实践式”教学模式的图书馆应用实践课程。本课程经过四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系统流程,并且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配套教材《图书馆应用实践教程》。[1]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究实践式”图书馆应用实践课程基本可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课程介绍
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的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口耳相传,不需要自己查阅资料,也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图书馆,因此,多数同学在接受入馆教育前认为图书馆是只是借、还图书的地方。[2]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模式转变为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索,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质。另外,目前各高校普遍意识到现行的大学课程体系理论知识为主的不足,也主动开设旨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
我馆教研室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顺应重视实践教学的潮流,新开设了图书馆应用实践课程。该课程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所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区别在于不仅着眼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更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本课程性质定义为选修课,全院学生均可选,课程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提升学习能力、实务应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服务实践教育。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更可以学习到个人知识管理和文献阅读、馆藏布局和排架、图书加工流程、电子图书平台、空间导识、流动图书馆等方面知识。这些知识加上课程所采用的“探究实践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很大裨益。
二、“探究实践式”教学模式内容及实施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图书馆不断提升用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文献检索课程为例,熊菊敏,喻华林提出的“探究-发现-创造”教学模式[3]、刘颖,吉永明等提出的“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4],等等,这些受到建构主义启发提出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我馆教研室提出的“探究实践式”教学模式,也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团队协作,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构建。同时,“探究实践式”教学模式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观察者和资源提供者。[5]
图书馆应用实践课程所采用的“探究实践”模式,其具体内容是:课堂包括两个环节,理论探究+应用实践,理论探究在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对理论的探究如果不够引人入胜,就容易陷入枯燥、乏味,因此理论探究的部分要多引用实例,多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理论探究,掌握知识。应用实践在后,应用实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通过应用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应用实践中要同小组成员沟通、协作,无形中会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报刊管理”章节为例,理论探究的部分:首先了解连续出版物,引入期刊和报纸,分别讲述期刊和报纸的定义、起源、特点、分类、区别及排架特点,由报纸引入剪报,最终确定应用实践环节的内容:剪报。在讲述期刊知识时,可以介绍几种国内和国际的著名期刊,以学生了解、图书馆也订阅的期刊为主,例如国内的《中国国家地理》《三联生活周刊》《读者》《瑞丽》等,国际的《福布斯》《时代周刊》《科学》《ELLE》,等等,介绍创刊情况、杂志特点,尽量配上图片展示。讲述剪报时,强调剪报不仅是个人怡情的工具,剪报更是将报纸中有效信息加以提取进行二次利用的信息产品,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可以以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从散见于我国报刊中有关大庆油田的只言片语中,找到了我国处于保密阶段的大庆油田的信息,得出中国需要进口炼油设备的结论,向中国成功推销炼油设备为例。
应用实践的部分:教师提供报纸、剪刀、绘画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设计一副有特色的剪报,完成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答辩,阐述设计理念。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设计图、答辩效果综合考量给小组打分,小组成绩即学生个人成绩。
图书馆应用实践课程的考核如下:
每堂课均有应用实践,应用实践的成绩组成学生的平时成绩,约占总成绩的60%—70%。最终考核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由小组制作一个跟图书馆相关的视频,也可以每个学生制作PPT并且在课堂上演示,也可以考核某一堂课程的实践项目,例如图书上架,由老师自行选择,最终考核占总成绩的30%—40%。平时成绩加考试成绩就是这门课程的成绩。
三、课程评价
为了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课程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45份,回收问卷145份,有效问卷145份。
(一)课程模式评价
问卷设置“您认为本门课程所采用的‘教学+实践模式是否更有助于您理解相关内容?”一题,回答结果统计见表1:
问卷设置“《图书馆应用实践》课程的课堂上,哪个环节更让您印象深刻?”一题,回答结果统计见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实践操作环节印象更深刻。
问卷设置主观题目“您觉得,与传统的以讲座为主的选修课相比,本门课程的优势在哪里?”,有83位学生的回答中提及了“实践”,占到了问卷总数的57.4%。
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本门课程所采用的“探究实践式”教学模式的确比传统的讲座式授课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先进行理论探究,让学生对本节知识有系统的理解,对图书馆的了解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应用实践,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获得实践经验,获得的实践经验也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和更持久的记忆。
(二)课程效果评价
1.对于“您认为本门课程内容是否包含了你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回答结果统计见表3:
对于“您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您今后利用图书馆资源有帮助吗?”的回答结果统计见表4:
通过问卷,可以看出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他们利用图书馆是有帮助的,不但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解答他们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会介绍一些图书情报学科的知识和有助于终身学习的知识。
2.对于“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您有没有发现自己在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上具有以前没有发现的优点或不足?”的回答结果统计见表5:
对于“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您有没有发现小组成员在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上具有以前没有发现的优点或不足?”的回答结果统计见表6:
通过表5和表6可以看出超过八成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对比会关注自己的动手能力,也会关注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关注了才会改善和提高。
对于“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项目之后,您有没有发现自己与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加深了?”的回答结果统计见表7:
通过表7可以看出84.8%的学生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践项目中加深了了解,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小组成员中有新结识的同学,也有老同学,在过程中有沟通和协作,项目完成的过程也是团队协作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本门课程在开设之初为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向学生介绍图书馆,增进学生对图书馆的了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努力基本可以实现。
四、小结
我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开设的图书馆应用实践课程,采用“探究实践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图书馆,在应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四年的实践,已经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体系。希望本课程对其他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提供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淑娥,景娜.图书馆应用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张欢,赵媛.也论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以四川大学新生入馆教育为例[J].图书馆界,2011(04):57-60.
[3]熊菊敏,喻华林.“探究-发现-创造”教学模式与文献检索与利用课[J].图书馆杂志,2008(02):67-72.
[4]刘颖,吉永明等.“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学生适应性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文献检索》课程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4(09):54-59.
[5]张于之.完全学分制与《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J].图书馆建设,2007(04):110-112.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