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公共艺术这个泊来词不断刷新大众眼球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在公共空间中造型艺术的又一次空前创造。材料成为空间造型的承载是必然的,该文主要阐述了在公共空间造型艺术中陶瓷材料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以及陶瓷材料的基本运用形式与原则,最终看到陶瓷材料在当代公共艺术语境下所拥有的巨大生命力。
[关键词]公共艺术 陶瓷材料 公共属性 形式原则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124-02
当代公共艺术语境下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就造型艺术而言,艺术造型本身大多已经完全成为在环境中的依附物。在这样的情况下创新依然是最永久的主题,时代要求造型本身要在形式、内容、材料等诸多方面有创新,当我们去面对这些创新的时候无不思考着一个问题,就是能够承载这些传统材料的当代化、时代化。在当代创作的语境下,往往在传统思维里面的若干改变就可以衍生出完全当代的艺术形式,陶瓷作为传统造型材料,能够通过变幻表现形式、突出文化内涵等等方式在空间艺术造型中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一、当代公共艺术与材料
(一)当代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是当代空间艺术领域的新名词,实际上也是泊来词汇,它是一种观念性的艺术语境,并不代表某种具体的艺术样式。我们所指的公共艺术, 是指以“人”为研究核心,以城市公共视觉艺术传播、公共环境、公共设施为主要对象,运用综合艺术手段,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的艺术设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公共艺术的研究核心是与“人”生存空间相关联的,用视觉造型和视觉设计等综合手段来提供舒适的空间,能够让人的生活变得艺术化,艺术变得生活化,成为公共艺术最核新的理念。[1]这样的公共艺术是能够依靠多种表现形式、多种材料加以表现的现代艺术,进而可以理解为材料和艺术形式在当代语境下的一次爆发性创作行为,材料语言和传统材料当代价值的挖掘成为其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材料在公共空间造型中的作用
材料语言之所以能够运用“语言”二字是因为它在实体空间造型中具有着特殊的地位。首先,它是实体造型语言的具体承载对象,如果没有材料的参与,在空间中任何的表现都是虚拟的,都不足以称为空间造型;其次,在空间中材料的特性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它是表现艺术家想法的重要手段,也是艺术呈现在大众面前的一种状态;再次,材料本身也有一种固有的美,材料的加工手段不同所展现出来的面貌便截然不同,它有一种独立的美感,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材料的选定与展现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材料本身就能够展现一种语言,它固有的这种材料质感与给人的不同感受都足以满足多种创作需要。在公共空间造型中材料能够起到巨大的承载作用,它不仅承载着艺术家的创造性想法,也能通过材料表达形式展现出自己固有的材质美感。
二、陶艺在空间中的公共属性
(一)天然的大众属性
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中,制陶与壁画被公认为是人类早期带有艺术创作性的活动,其中制陶是人类早期活动中和日常生活结合最为紧密的活动之一。陶瓷由生活中的实用到艺术上美观最后到独立的艺术创作可以说几乎跨越了人类的整个文明历史,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用着传统的一些陶瓷思维去思考当代的艺术问题。陶瓷制作是最普通的劳动者去从事的一种创作,是来自人类共同拥有的文明成果之一。因此,它能够代表大众审美,公共艺术中的很大一部分作品有着这样的特征,就是代表大众审美,陶瓷材料的这种天然属性在这里与公共艺术属性高度契合。
(二)固有的文化属性
公共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化特征,在公共艺术语境下的造型创作强调文化特征,尤其是具有唯一性的地域文化属性。公共艺术造型能够在公共空间中不断发展创新和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这种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属性变得尤为重要,有时这样的属性可以定性一个地区的文化价值,也可以成为该区域的文化名片。因此,公共艺术造型成为了空间中承载、传承这种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陶瓷材料的公共艺术品具有文化属性。陶瓷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各地均有能够代表陶瓷文化的地域,在陶瓷文化集中区的当代公共空间艺术造型中出现以陶瓷材料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作就是文化巨人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对地域文化价值的高度承认。因此,这样语境下的陶瓷材料造型艺术具有固有的文化属性。
(三)很强的公众参与性
陶瓷自从出生之日,就带有广泛的公众参与性,这是由陶瓷成为一种传统生产生活的一部分来决定的,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生活上的需要,还在精神和审美层次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当代陶瓷艺术形式的各种表现形式也都参杂着大量人的参与,公众对陶瓷的认同感和陶瓷本身对每个公民的内心所激发的强烈参与意识都决定着这种公众的参与性是更深层次的共鸣。公共艺术空间造型中对参与性的界定并不清晰,无论是大众走近实体的艺术品去用手触碰、用心灵去感知或是共同从事一种活动等等,陶瓷材料所展现的形式都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不难看出这种公众的参与性是深层次、全面的。
(四)多样的创新性
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中,陶瓷材料也不断的适应需要在创新。在不断探索新表现方法的前提下也在不断向传统中挖掘新时代的审美诉求,带有泥土味道的现代陶艺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使之成为高端社会形态和人群审美追逐的焦点,可以说这样的一种带有原始的粗犷美成为一种创新;同时对陶瓷在当代空间中的使用也不断地发展、创新,从简单的构筑物到能够具有时代特征和环境相协调的审美构成,再从简单小尺寸装饰构件到能够独立撑起空间形态的主题构筑物等,都带有多样的创新。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越是带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在时代中越带有多样化的创新能力,也越有生命力。
(五)与环境的协调性
当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作品置身于空间环境中后都必须要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与环境的协调性。在公共空间中的环境要求艺术作品有与之协调的形式感、色彩、尺度等,让作品与该环境有着几乎是唯一性的选择,就像老百姓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陶瓷材料在与环境相协调上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因为陶瓷材料有着多种的表达手段,同时有着和建筑天然合一的结合能力和丰富的形式色彩感,这些都为作品环境协调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陶瓷这种材料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在公共艺术语境下它具有的大众属性、文化属性、公众参与属性、形式多样性和与环境的协调性都能够说明它具有着强烈的公共属性,能够成为当代公共空间造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形式与原则
(一)基本运用形式方法
1.浮雕与壁画
在当代公共空间造型中不乏传统的造型手段。浮雕可采用陶瓷手段,形式可以采用各色陶土素烧成型,也可简单施釉等等多种方法最终成型;壁画采用的形式则多以磁片手段绘制。这几类表现手段在今天依然在使用,当然在表现的内容上与在空间的存在形式上有着不断的创新,有的还辅之以功能性,使之成为公共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镶嵌
镶嵌这种手段产生于西方的教堂建筑,当代扩大到景观建筑设计等设计领域上面。因为其表现有着很强的色彩变化并带有神秘的色彩气氛,在当代的公共环境使用中多用于和水有关的整体环境中,一种是在建筑本身进行镶嵌,一种是带有艺术性的造型镶嵌,还有些地面铺装也采用这样的形式,这种形式也在使用中不断创新。在海洋馆、广场和亲水景观设计中多见,瓷片的切割镶嵌造价不高,效果却很好,很适合这样类似的环境使用。
3.构筑物、装置与其它
这一类的材料使用在近年公共空间造型中较多,是采用陶瓷的肌理效果、色彩效果表达一些带有抽象意义的造型。陶瓷造型和其他材料相结合,成为现代景观装置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成为空间中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陶瓷材料在新时代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审美价值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表达形式的多种多样,可以在创作中不断地探索。随着中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陶瓷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但在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风格、特色上产生多方面的追求取向,而且在其表现的内在精神上,亦能承载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2]偶然与必然在陶瓷材料使用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就给陶瓷本身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变化可能。
(二)设计的原则
1.根据材料特性设计的原则
陶瓷艺术的创作正伴随着整个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而发展,即适应发展的审美要求,在更大程度地利用和把握陶瓷媒介特性的基础上,创造出比传统陶艺更具审美表现力和激发力的、丰富而新颖的形象。[3]这时材料的使用可以说是艺术家在创作思维过程中不断推敲的问题,在这样的思维中材料特性就是考虑的关键。陶在当代空间造型中多表现出一种粗犷的外表,带有着一种泥土芬芳,有着强烈的多种肌理效果,简单的施釉更能有一种朴素的美感。这样的材料多表现在较为现代的环境中,有着较强的反差,又带有着很强的文化气息。瓷的使用就显得更为广阔,如果说陶的使用多数在于肌理,那么瓷的使用就多为亮丽变化的釉色上,各种釉色烧成后有着色彩斑斓的空间视觉效果,很容易结合环境,也很容易成为环境中的亮点。要进行创作就一定要认识这样的材料特性,才能在设计中不断地体会与创新,因此要根据材料的特性来设计创作,才能展现出材料的材质美感。
2.与环境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陶瓷材料本身有着沉甸甸的文化内涵,使用这种带有较强文化内涵的材料要考虑到造型本身与环境文化的契合度,这种文化契合度不是简单地与环境色彩、尺度、基本形式的结合,而是与环境人文历史的结合与共鸣,称之为与环境的深度和谐。只有这样才可以说作品本身与环境结合在一起,形式、色彩、尺度、表现方法最终要服务于内容。
材料本身的美在于正确地发现使用这种材料性,要求艺术家深刻理解体会这种美感。材料的基本特征与材料的外延特征都必须要服从与环境深度契合的本质要求,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说这样的材料使用符合使用的原则。
四、总结
当代公共艺术造型领域的材料多种多样,陶瓷材料不断挖掘自身审美潜能,适应着当代艺术的发展,我们看到传统材料仅仅依靠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在公共空间中占有重要地位。陶瓷材料作为古老材料的一种,也能够在不断创新中焕发着新的活力,在公共艺术的语境下它具有着很强的公共属性与多样的表达手段,在设计使用的过程中,材料特性和环境属性决定着造型本身。
【参考文献】
[1]付振宇.对应用型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专业及专业课程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102-103.
[2]吴天麟.论中国陶瓷艺术的装饰色彩[J].中国陶瓷,2007,43(04):66-67.
[3]王忠.浅析装饰与陶瓷艺术美[J].中国陶瓷,2002,38(01):56-57.
Abstract: When the words of public art have to brush the mass eyeball, we see the plastic art in the public space is another unprecedented creation. Materials become necessary space model of bearing,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public space art ceramic material has a strong public attribute and ceramic material basic application forms and principles, eventually to see the enormous vitality of ceramic materials have in contemporary public art context.
Keywords: Public Art;Ceramic Materials;Public Property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