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克同一理论角度解读“后窗文化”

2016-11-10 11:55王晓夏
现代交际 2016年18期

王晓夏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文化的快速发展,由车贴演绎而成的城市“后窗文化”应运而生。目前,人们对“后窗文化”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但在新修辞学领域中“后窗文化”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本文试图运用新修辞学领袖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同一理论中的内容同一对社会文化发展的新现象“后窗文化”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汽车车贴是如何使车主和受众达成同一的。

[关键词]“后窗文化” 同一理论 内容同一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07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文化现象层出不穷,由车贴演绎而成的城市“后窗文化”应运而生。“后窗文化”是指汽车上的种种标贴,多见于汽车后玻璃处。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多的车主利用车贴这一方式展开车际交流,推出种种个性车贴,闯入大众眼球,形成一种文化冲击波,成为新时代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后窗文化中的车贴语言十分具有策略性和技巧性,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目前对于“后窗文化”,仅有一些学者从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翻译学、社会心理学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在新修辞学领域中“后窗文化”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本文试图以肯尼斯·伯克新修辞理论的核心部分——同一理论为基础,旨在通过从内容同一的三个方面:同情同一、对立同一、误同,对“后窗文化”中的车贴语言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以便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探讨伯克的这些认同策略在“后窗文化”中是如何使车主和受众达成同一的。

一、伯克同一理论的概述

肯尼斯·伯克是新修辞学的领袖人物,他所提出的新修辞理论对西方文化与学术研究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1967年的演讲中,肯尼斯·伯克十分清楚地说明了新修辞学的核心理论——同一理论在新修辞学领域中的位置: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新修辞学与旧修辞学的不同,即旧修辞学的目的是“劝说”,内含说话者“有意”的因素;而新修辞学的目的是“同一”,内含说话者部分“无意识”的因素。因此,新修辞学并不等同于旧修辞学。在旧修辞学中,劝说是说话人的目的;而新修辞学中的同一是说话者运用修辞手法对自己和他人同时起到作用,以达成说话双方的同一或认同。以同一理论为基础,为探析“后窗文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分析工具。

伯克的同一理论认为你只有跟另外一个人具有同样的意念、态度和观点,只有把你的方式和他的“同一”起来,才能和别人达成同一。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包括内容同一和形式同一。其中,内容同一包括三个方面: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误同。其核心内容简介如下:

同情同一即旨在通过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来与听众建立一种亲近关系,以赢得听众的认同。比如,当你得知朋友考上名牌大学,对他说“很高兴,你考上名牌大学”,将自己的情感蕴含于话语中,从而和朋友达成认同。

对立同一是指话语双方即使在某个方面是对手,但因为具有共同的敌人从而达成同一。比如,二战期间相互对立的美国和俄国,因为共同的敌人——德国,从而达成了同一,形成了暂时的联盟。

误同的表现形式通常表现为人对自身所处处境的误同上。比如,广告的移情效应。化妆品广告利用精致的画面来展示用过化妆品之后的精美效果,会使女士们误认为自己用过之后也会有这样的效果,从而购买该产品。

在“后窗文化”中以车贴为载体的车际交流即车主之间话语互动的过程,车主说服受众的过程,车主之间彼此认同的过程。本文拟从内容同一的三个方面揭示其中蕴含的修辞动机,进而了解社会文化发展的新动向。伯克的同一理论为“后窗文化”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同一理论视角下“后窗文化”的解读

为了更好地解读“后窗文化”,该部分以伯克的同一理论为基础,从内容同一的三个角度——同情同一、对立同一、误同对汽车车贴极富策略性和技巧性的语言进行分析。

(一)同情同一

从同情同一角度看“后窗文化”中的新手帖,主题鲜明,表现出突出的同情特征,如:“新手初驾,擅长急刹”,“一档以上不会挂,熟练中”,“新手手潮,越催越面”,“奥特曼(噢,特慢)”,“移动障碍物,请绕行”等。这些新手贴均为新手自嘲车技不精、车速缓慢。这类车贴通过借助所有车主曾经共有的“新手”经历,引起人们对新手的宽容理解之情,从而获取受众车主的感情认同,达成对行车过程中“安全礼让”的同一。在新手车贴中,除了车主的自嘲,有些车贴还体现出自谦、示弱的姿态,如:“我是新手,向您学习”,“咱是新手,手潮,技差,胆小。熄火了,您别见怪;溜坡了,您别见笑;挡道了,您别见气”,“偶是新手,让让偶吧,您是好人”等。这类车贴车主通过自谦来赢得人们对新手的宽容和理解之情,从而获取受众对“安全礼让,文明行车”这一暗示的认同。

另外,性别与年龄也可以成为同情同一的因素,如:“女魔头(=女司机+磨合期+头一回)”,“有女出嫁(初驾)”,“女子无踩,便是德!”,“人老手潮,您多包涵”,“车新人老,离我远点”,“未来妈妈”,“BABY IN CAR”等,这类车贴通过性别因素以及唤醒人类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来引起受众车主的情感共鸣,使得人们对女性或年长驾驶员车技不精、应变能力稍差予以体谅。

此外,流行娱乐元素也是车贴中使用同情同一策略的一种,如:“哥开的不是车,是寂寞!”,“大龄剩女,追尾必嫁”,“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人生可短暂了,油门一踩一松一辈子就过去了,嚎~”等融合了网络热词、名人名言、流行小品等话语形式,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和受众达成同一。此类车贴很受青睐,它的语言风格吻合新潮一族的个性特点;同时,在车辆滞留的漫漫长路上,此类车贴能够让人感到趣味盎然,更有效地缓解了车主们在行车过程中的焦躁情绪,减少不必要的冲突,让车主和受众通过情感的认同而达成同一。

(二)对立同一

从对立同一角度看,“后窗文化”中所谓的“共同敌人”富有喜剧色彩和反讽色彩,如:“别惹我,我爸是李刚”,“关系到了位,撞了无所谓”,“上联:恨爹不成刚;下联:怨爸不双江;横批:投胎姓李”,“买的证,租的车,您看着办”,“本车是三无产品:无保险、无刹车、无驾照”,“我的驾照,找熟人办滴”,“9后驾车,让车飞一会”,“喝醉了我谁也不服,我就服墙”等。此类车贴绝对不是车主的真实情况来张扬自己如何横行霸道,而恰恰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警戒,告诫众人不可仗势欺人,目无法制,明知故犯。因此,这里的“公敌”就是车贴者与受众的公敌,其目的在于呼吁车友们一起联手抵制扰乱交通秩序恶行,远离驾驶安全隐患。在“后窗文化”中,车主通过蓄意模仿那些横行霸道、目无法度等危害交通安全的车贴来呼吁车友们联合抵制扰乱交通秩序的恶意行为,远离驾驶安全隐患。因此,这种“另类”车贴便很好地使车主与受众车主之间达成同一,从而安全行车、文明礼让。

(三)误同

从误同角度看,这种无意识认同经常通过某些词语、图片等象征手段引诱受众进入车主的行列,如:“哥们儿,别跟我较真儿”,“师傅,离我远点,别碰着您”,“队长,是我,别开枪”。虽然车贴主人与受众素不相识,但车主以“哥们儿”“师傅”“队长”等称呼来拉近与受众车主之间的距离,“引诱”受众车主进入“我们”行列,使他们在不自觉中产生共鸣,把此类车贴车主当成自己的代言人,从而不自觉地对其观点加以认同和支持,使得受众与其形成共同体。

误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车主诱使受众进入自己所设计的境地,如:“看清楚这几行字,你就追尾了”,“驾校才毕业,教练气吐血”,“想给我换个新保险杠么?那就来吧”,“恭喜!你将是此车的第一百零一位撞击者”,“大修没钱,欢迎追尾”等。显然,两车尚未发生碰撞,但这类霸道车贴使受众车主意识到一旦发生事故,受众车主将处于下风。这使得受众车主防患于未然,自觉与车主拉开车距,安全行车。

最后,还有一些没有语言只有图片的车贴,别出心裁的图画就让受众车主浮想联翩。如后窗一幅蜘蛛网的图片,好像在说:“嘿,别再靠近啦,不然就陷进蜘蛛网了!”众所周知,蜘蛛网即被困、危险的代名词。因此,受众车主看到此类车贴便会安全文明行车。由此可见,车贴中采用误同策略比起直白的劝说告诫,含有更多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动机,更容易使受众推导出车主的原本意图,从而充分体现出误同的修辞效果。

三、结束语

正如布迪厄所说,语言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言语交际双方通过互动达到一定目的。作为一种新兴现象的“后窗文化”,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尤其在车主之间的车际交流互动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力量。本文主要通过新修辞学领袖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来解读“后窗文化”,旨在探索其蕴含的修辞动机和修辞效果,进而了解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分析发现,“后窗文化”通过借助于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在车际交流中很好地达到了车主与受众同一的效果,从而使得受众车主在行车过程中与车主保持安全距离,文明行车。同时,伯克的同一理论更为“后窗文化”的探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及更深入的理论支撑。此外,同一理论还可以应用到其他语篇分析中,如广告语、旅游宣传语、教学写作等,能够为我们更好地解读各类语篇提供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车贴语.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FDwG1uWsXvaWDN_BcnCMpvrxo9lrfAxpoxECOmhoXayyjjX0xUUyk78h8xYNsIDURL8m1ulV2Brcut3Jh3GoIK.

[2]常昌富(译).修辞情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邓志勇.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关于修辞学泰斗肯尼斯·伯克的研究[M].学林出版社,2011.

[4]李鑫华.伯克新修辞学认同说初探[J].外语学刊,2001.

[5]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孙湉.从伯克的“认同论”再探“后窗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1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culture, car stickers on private vehicles are a new trend known as “rear window culture”. Car stickers have been researched from many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ut in the field of New Rhetoric, it has not drawn enough attention. Hence, this paper uses Kenneth Burke s Identification Theory via content identification to analyze the tendency of socio-cultural development “rear window culture”. It aims to explore how to make car owners and the addressee identify with each other by adopting Identification Theory.

Key Words: Rear Window Culture; Identification Theory; Content Identification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