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尕那:今夜星光灿烂

2016-11-10 09:00:58龚永年
参花(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扎尕那弓箭队长

◎龚永年

扎尕那:今夜星光灿烂

◎龚永年

引子

这一生看到的最雄伟壮丽的山景,是位于甘肃迭部县的扎尕那的景色。这段穿越行程之艰险曲折、惊心动魄,不可言喻,只有走完全程的队员才能体会得到;即便是只走了半程的队友,也见证了扎尕那的辽阔、苍凉、壮丽、凄美。永远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山人队长,不停地挥动手中的红旗在前方召唤,队友们迈着或坚实、或飘忽的脚步,翻越过一个又一个垭口,一幅幅全新的山景就像舞台上不断开启的大幕,在我们眼前渐次打开:有时是一望无际、辽阔无垠的草场;有时是举步艰难的泥泞沼泽;有时遍地乱石如天上繁星洒落人间;有时满眼是地层陷落留下的断裂带和泥炭层;有时阴云密布,天色愁惨,山峰隐现,似有鬼哭神嚎;有时阳光灿烂,一马平川,天高地阔,令人豁然开朗……

这里神奇而诡异的山形地貌,又像在寓意着人生的不同阶段:从纯真无瑕、天真烂漫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时代,进入到开始初尝人世风雨但不失美好青春记忆的大学阶段,直至走上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人生恰似这漫长的旅途,或一路顺风渐入佳境,或屡遭挫折锲而不舍;或春风得意功成名就,或误入歧途坠入深渊……总之,可谓是喜怒哀乐,五味杂陈,令人心荡神驰,惊魂摄魄。高原旷野的左右两边,还忽远忽近不时出现或狰狞、或雄浑、或凶险、或祥和的奇特山景,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有人拍到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峰,在白色祥云的衬托下,活脱脱就是一位仰卧着的威严而又不失和蔼的山神形象,眉眼、鼻梁、嘴唇、头发无不惟妙惟肖。走出无人区后我们才感悟到,原来这里的每座山都有一个山神,每座玛尼堆都有一位神灵。一路上之所以有惊无险,平安顺利,正是有着诸多山神与神灵在冥冥之中不离不弃地守护、庇佑着我们。

尽管这一路走得格外艰辛,但带给我们更多的还是惊喜与感慨。扎尕那的险峻与至美融为一体,一路上不断激发起队友们探究秘境、奋力向前的勇气。原先相对集中的队伍,前后渐渐拉开几公里长的距离,大家全然忘了这里是海拔4000米的高原,更不知道已经进入一个当地藏民只在七八月间才偶尔到此放牧的原始地带,夜晚甚至还有嗜血成性的高原狼出没其间。事后有人总结说,大家之所以自我感觉良好而没有衰竭崩溃,很可能是高海拔造成的极度缺氧导致头脑高度亢奋,像吸了毒品一般飘飘然,这才会有后来难忘的迷途经历……

一、渐入佳境

2015年10月6日,上午8:30,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东哇村村口

一辆挂着“川AC”牌照的旅游中巴从迭部县城青年宾馆门口开出,向着西北方向疾驰。大约半个多小时后,中巴在县城西北28公里处的益哇乡东哇村村口公路边缓缓停下。30位来自东南沿海福州市、手拿各式数码相机的驴友,迫不及待地跳下车,举起相机对准前方的大山和迷人的藏族村寨连连拍照,拍了几张又继续向前奔跑,都想抢占最佳拍摄位置,赞叹惊呼声和“咔咔”的快门声响个不停。眼前是一片云雾缭绕的大山,随着晨雾渐渐消散,阳光从云缝间透射下来,巍然耸立的连绵山峰下,隐现出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山坡上除了层叠错落的藏族民居,还有藏传佛寺特有的金碧辉煌的金顶和洁白无瑕的转经塔。这便是闻名遐迩的扎尕那。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这是一座天然的石城,其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又似一座天然岩壁构筑的城堡,山势险峻,景色绝美,堪称一个至今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即使在全国各地大力开发旅游业的时代大潮下,这里也仅仅是初步开放,连门票都没有,只收取10元景区垃圾处理费。简陋的收费凭据的反面,印着扎尕那景区大致的旅游路线,一部分还是虚线,表示该段线路尚未开发。

早在100多年前,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委托,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来到中国,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科学考察探险活动。1876年至1928年间,来到中国西北地区的外国探险队多达42支,但深入到甘肃迭部山区的只有约瑟夫·洛克一人。在藏族向导的带领下,他深入到这片西方人从未涉足的神秘土地,探险寻秘,细致观察,写下了大量日记,拍摄了1000多张照片,至今仍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他在日记中感慨地写道:“迭部是如此令人惊叹,如果不把这绝佳的地方拍摄下来,我会感到是一种罪恶。”“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并且。他将迭部称作“植物金矿带”和“香巴拉世界”。但这里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荒原上,完好地保存着古代山谷冰川侵蚀地貌,强烈风化所形成的泥石滩以及冰斗、角峰、悬崖巍然耸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

让我们的视线回到这支共有30名队员的团队。在福州山野风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的“醉美川甘线:川北-青东-甘南13天环行”的这支临时团队里,既有驴龄长达20多年、当年是福建省登山协会会员的老驴友,也有刚刚加入这支队伍的“新驴”,这些“菜鸟”临行前仅参加过为这次远足而组织的几次“磨脚”(爬鼓岭、白云洞、北峰古道),有的人甚至未参加过一次“磨脚”。但是此刻,所有队员都被扎尕那天然、原始的绝美景色深深震惊了。经过前两天乘中巴从海拔500米的成都市一路爬升到海拔3800米的青海久治县,又经受了环绕海拔4000米的年宝玉则神山和仙女湖的18公里徒步跋涉的艰难考验,大家逐渐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环境,正处于渐入佳境之状态。不知为什么,有着20多年户外登山活动经历、经验丰富的山人队长,竟然要求大家轻装出发,自己也把抓绒衣、绳索、头灯等徒步穿越必备用品留在中巴车上,甚至连对讲机都没带,背包里只装着红旗、口哨、午餐干粮与水,就这样带着这支男女各半、年龄不一、驴龄新老不齐的队伍上了山。谁也不知道,一个不可知的巨大危险就从此刻开始渐渐向他们逼近。

2015年10月6日,上午9:00,扎尕那景区入口

沿着东哇村简陋的山区公路前行约半小时,就来到了进山口,开始踏上沙土上坡路。沿途尽是巍峨耸立的山崖、怪石嶙峋的荒坡、色彩缤纷的森林草场、潺潺流动又清澈见底的溪水、悠闲吃草的牦牛和犏牛……这让队员们眼花缭乱,兴奋不已。酷爱摄影的“弓箭”不时回望着身后来路,看到远处山岩在阵阵缥缈的云雾中若隐若现,陡峭锋利的山峰与柔曼飘动的云雾相得益彰,心中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拿起手中专为此行新购的高级数码单反,拍下了一幅又一幅美景,同时也用手机拍摄作为分享之用。队伍很快来到一处断崖边,脚下是一块巨大的球形石和汹涌奔腾的溪流。三分之二(人名)健步奔上巨石,手持绘有福州山野风俱乐部标志的红旗,摆出一个个潇洒的POSE拍照,其他队员见了也纷纷攀上巨石留影。

2015年10月6日,上午9:40,扎尕那景区老虎口

进山继续前行半个多小时,便到了导游图上的第一个景点——老虎口。这是一块高数十米、宽数百米的巨大红色砂岩断崖,形似猛虎,一个黑黝黝的天然岩洞酷似虎口,故名“老虎口”。越过老虎口之后,一重重气象万千的山势在众人眼前渐次展开:脚下是奔腾不息的溪水与千年不变的怪石,上方是红黄绿蓝层次分明的灌木与树林,再往上则是青白灰黑颜色各异、形状千奇百怪的山岩与断崖。其间云雾缭绕,气势磅礴,众多山峰有的像利剑直刺云霄,有的像天兵天将俯瞰大地,有的像雄鹰展翅鲲鹏腾云,有的像山精树怪张牙舞爪面目狰狞。

崎岖的山路上忽然响起了急遽的马蹄声,骑在两匹黑马背上的是两位肤色黝黑、剽悍精干的藏族青年。他们经过队员们身边时放慢了速度,热情地问大家要不要骑马上山,这自然被我们这群热爱徒步旅行的驴友谢绝了。随着青年骑手一声吆喝,两匹黑骏马迈开四蹄,矫健地奔上山坡,很快消失在队员们的视野中。

2015年10月6日,上午10:00,扎尕那景区一线天

在山人队长的召集下,原本拉成一条长蛇阵的队伍渐渐汇拢,到达了导游图上的第二处景点——一线天。这里实际上并不是以往常见的巨大山岩中裂开的一道狭缝,而是一条两座高山中夹着溪流的险峻小道。穿过一线天,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顶白色帐篷,帐篷上方飘着袅袅炊烟,一位面容和蔼的藏族老奶奶正在那里卖奶茶。走在前面的开路先锋和三分之二先品尝了一杯,兴奋地招呼后面的女队员:“喂,快过来,这奶茶5元一碗,味道很不错!”小林、疏影、如如、茉莉等女队友纷纷上前品尝,还端着奶茶碗摆出POSE欢乐地合影。

过了一线天,接下来的山路开始变得陡峭,队员们也逐渐放缓了步伐。队友中,老队员勇者的内弟小鱼是个阳刚帅气又快活的聋哑人,半路上不知从哪里寻得一根“金箍棒”。此时为了给大家鼓劲,他一路摆起了孙悟空金猴独立、手搭凉棚眺望前方的经典造型,把大家逗得哈哈直笑,一时忘记了高原登山的疲劳。队伍中不乏摄影爱好者,纷纷眼疾手快地用相机或手机拍下这些精彩的瞬间。

愈往上行山路愈难走,景色也愈发迷人。远处高耸入云的山峰,由远而近层层叠叠的山岩、树林、杂树、灌木,它们按照青灰、墨绿、翠绿、金黄、鲜红的层次,色彩鲜明地展现在驴友们面前。此时此刻如此美景,队员们已不再惊呼出声,而是在心中默默地惊叹这大自然的造化,不时停下脚步用相机拍下这绝美景色。尤其是第一次参加山野风俱乐部户外徒步活动的新队友,都深深感激山人队长经过大半年时间精心策划了这条路线,庆幸自己加入了这次无悔的旅程。

2015年10月6日,上午12:00,扎尕那景区神王庙

又经过1个多小时的徒步,队员们翻越过一座高峻的山头,沿途经过一处瀑布,即第三个景点小瀑布,再走不远就来到了第四处景点——神王庙。这是一处巨大空旷的山坳,在一大片平缓的草地和灌木中间,有几块天然巨石和碎石堆砌的巨大玛尼堆,五颜六色的经幡在玛尼堆上迎风飘扬,横跨两边高山的几条跨度极大的绳索上,五彩风马旗正猎猎舞动。队长让大家坐下休息,补充能量,同时聚拢落在后面的队员。队员们如释重负,纷纷放下背包找干净地方坐下,拿出食物和饮料开心地吃喝说笑起来。曾当过兵、有着丰富野外生存经验的队友橘子当即制止大家高声喧哗,说经幡之处有神灵,万万不可惊扰,以免带来不利。没想到他一语成谶。

大家吃饱喝足,准备起身出发。放眼对面山崖,左右展开的两爿山岩好似雄鹰张开的巨大翅膀,环绕四周,我们分明感到自己正处身在一座由巨大山岩构筑成的天然城堡中。大家以为这就是进山时垃圾费收费凭证导游图上标出的石林,经验丰富的山人队长说:“石林还在前边,石林前面还有石城。大家再加把劲儿,到达石林我们就回头。”回想起来,这也许就是队长上山时把对讲机、抓绒衣、绳索、头灯等徒步穿越必备用品留在中巴车上的原因吧。

2015年10月6日,下午13:00,扎尕那景区

沿着缓坡前行约1小时,队伍来到了一处山坡,路边出现一座石头堆砌的小玛尼堆,队员们纷纷上前照相留影。此处山势愈加险峻,锯齿般连绵不绝的山峰中,不时冒出一两座突兀的尖峰,似猛兽的獠牙,又似直刺天穹的利剑,不时惊起队友的感叹。这时天空忽然阴沉下来,紧接着下起了小雨,队友们纷纷打起雨伞或戴上帽子。几位队员看时间不早了,建议返回,队长看了看阴沉的天色也同意返回。可是刚回头走了没多远,碰到了走在后面的队友老关。他一向爱跟队长调侃打趣,此时见队长回头,便说:“怎么下点雨就不敢走了?你这胆小鬼!”老队员老理也走过来说:“山里天气就是这样,这雨一会儿就会停的。”队长正犹豫间,一路走在后边陪伴爱人的老队员勇者也跟上来了。他对队长说,昨晚在宾馆洗漱时,碰到几个从扎尕那游玩回来的人,他们说从前面的石林、石城、大峡谷下山,不走回头路,而且一路上风景更美,只是途中有几处45度的下坡,路比较难走。队长综合考虑了一下,对大家说:“那好,我们往前去石林,走到石林就回头或者绕一圈下山,走不动的人可从原路返回。”

队伍回头走了不一会儿,遇到一个10人左右的驴友团队,正蹲在路边围成一圈吃着热气腾腾的方便面。一位骑黑马的青年藏民经过他们身边,那匹大黑马闻到方便面的香味,怎么也不肯往前走了,伸长脖子低头想吃驴友手中的方便面。青年藏民拉紧缰绳,笑着对那伙吃方便面的驴友说:“你们吃什么这么香呀,连我的马也想吃呢。”

队长走上前,问青年藏民到石林怎么走,藏民答说:“还很远,前边路不好走,有岔路还有陡坡,要去的话我可以给你们带路。”队长问:“带路要多少钱?”藏民说要200元。队长觉得多了点,看看导游图,石林应该就在前边不远,于是决定自己走。队伍又继续前行,果然小雨很快就停了,大家的劲头又高涨起来。但谁也不会想到,队长刚才做出这个决定时又犯了一个错:不该因为200元带路费而不请藏民带路,尤其是对这一带地形完全不了解,又没带对讲机、头灯、干粮、御寒衣物等徒步必备用品的情况下,而且队伍中还有这么多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的新人。他始终认为,在他20多年户外登山经历中,这只是一个轻松的轻装徒步旅行,下午完全能够回到村口,顺利完成今天的旅程。

二、分道扬镳

2015年10月6日,下午14:00,扎尕那景区石林

山人队长尽管在这次川青甘藏区之旅出发前脚部受了伤,但在年宝玉则神山和扎尕那徒步旅行中始终一马当先。看着队长精神抖擞地在前面带路,不时回身挥舞着一面印着“福州山野风户外俱乐部”字样的红旗让大家跟上,多数队员的反应是精神一振,加快脚步。走过第四个景点神王庙后,有着20年登山经验的老队员老理隐约觉得不应该继续往前走了,但也说不出具体原因。因为原先就约定队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随时中途返回,他看时间已近下午两点,于是不再往前走,一人直接沿原路返回。路上看到几个美院师生在写生,他驻足看了一会儿,便一路边走边拍照地下山,大约5点就回到了村口。走在队伍后面的橘子、虹虹、山霞、三分之二、长河等几位队友,见富有登山经验的老理都回头下山,于是也决定返回。

半路上,弓箭看到一位50多岁的中年人往回去的方向走来,以为他是单身游客,一个人不敢继续前行,于是停下来邀请他加入我们的队伍,说荒野上多人同行比较安全。可是那人说他不想往前走了,他是美院教师,还有一些学生在后面路上写生。弓箭这才和他挥手告别,心想原来路上看到的那伙吃方便面的驴友是来此地写生创作的美院学生。

老关本是个有10多年户外登山经验的老驴友,虽说年近60,但在本单位工会组织的历次登山活动中都是一马当先,连身强力壮的小青年也不是他的对手,他还曾参加过野人户外俱乐部的重装徒步登山活动。可是这次,他却不太适应高原地区的低气压,第一天就出师不利,在海拔4000米的仙女湖畔几乎一步一喘,几步一歇,心脏狂跳,最终只走了一小段路就返回,直到吃了弓箭给的速效救心丸后才有所好转,成为大家调侃打趣的对象。但这天在扎尕那,他似乎逐渐适应了高原环境,一路跟在队伍后面慢悠悠地边走边拍照。大家终于看到远处的石林了,那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小山丘,山谷、山坡、山头上突兀地冒出上百根刺向青天的石柱,有的像人,有的像刀剑,有的像怪兽……队员们兴奋不已,纷纷把相机镜头对准石林,噼里啪啦拍了起来。可惜天公不作美,此时阴云密布,不见阳光,众多石柱、石峰灰蒙蒙的一片,缺少逆光下披着金边、“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效果。

队伍继续前行,按导游图上的路线,石林再往前便是石城,是环绕下山的路。可是走着走着,老关开始感到有点不对劲。只见脚下的路越来越难走,准确地说根本就没有路,全是大大小小的碎石和泥泞沼泽,还得经常在半干涸的河滩两边穿梭前行,似乎进入了无人区。他对同行的勇者说:“不对呀,怎么没有路了?这里像是无人区呀!我不走了,哪怕就我一人,我也要原路下山。”勇者也觉得老关说得有道理,他想与队长联系,可是前边远远看得见队长的身影,就是打不通手机,喊话更是不可能听见。于是他说:“你回去也好,后边还有4个人,都是体力比较弱的,你遇到他们,就把他们带下山吧。”老关答应了一声,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回头走了不远,老关便看到女队员雨霖和弟弟开路先锋,还有旺达鱼(人名)和茉莉4人艰难地走来。老关忙向他们说了前面的情况,说大家都没带干粮和御寒衣物,不能再走了,要赶紧回头。但茉莉说:“队长在前面招手,说明有路;我们要是现在回头,还要走6个小时才能出山。所以不能回头,只能跟队长往前走。”老关苦口婆心地说:“前面根本没路了,回头下山比上山快,原路返回不用6小时,最多只要4个小时。”但他们坚信队长经验丰富,不会有错,根本听不进老关的话。老关没办法,只好自己一人走了。茉莉等人丝毫没意识到,他们错过了最后一次机会。事实上,此时跟老关返回,只要不到3个小时就能回到东哇村口;而她们由于判断错误,不但后来挨饿受冻,露宿山头,而且整整多花了20个小时才回到县城青年宾馆。这算是后话。

荒原上气候瞬息万变,老关在返回路上又遇到下雨,并且阴云笼罩的茫茫旷野中看不见一个人影。他心里有点发虚,一路小跑快步下山,完全忘记了高原上不能奔跑的禁忌。尽管很快就雨过天晴,阳光把群峰照耀得格外美丽,他也没心思拍照,随便按了两下快门又匆匆赶路。直到跑到一线天附近,看见了卖酥油茶的藏族老奶奶和白色帐篷,还遇到4个江苏游客也往山下走,他才松了一口气。再往下走不远,他看到有一群美院学生和老师在路边写生,这才彻底放心了。于是他放慢脚步,一边拍照一边轻松下山,于6点15分左右到达村口,与正在中巴车上休息的橘子、虹虹、山霞、三分之二、老理、长河等人会合。橘子、老理、长河都是摄影发烧友,下山的路上正值傍晚,又是雨后天晴,空气通透,山色澄明,都拍到了不少日照金山的美景,此刻他们正在车上欣赏交流。

三、误入歧途

2015年10月6日,下午14:30,扎尕那深山无人区

到达石林附近时,走在队伍前面的队长远远看见前方有两个背着大容量登山包的重装徒步者,以为他们也是环绕这条路线出山,于是加快脚步赶上去,想等后面队友跟上来后,请他们帮忙拍张合影。可是高原上视野开阔,远远看得见却很难追上,他紧追了半个多小时才赶上他们,原来这是一对30来岁的中年男女。队长说明意图后,那两人却抱歉地说没时间等后面队伍,他们的计划路线是3天穿越扎尕那,从另一个村子出山,今晚要赶到前面的山口宿营。队长听了他们的话,才想到自己可能已经偏离了从石林走到石城,然后从大峡谷下山,再经通天洞、仙女滩返回东哇村的旅游线路。他赶紧招呼最先赶上来的侯哥和快乐,说了这个情况。侯哥也是个有着20年登山经验的老驴友,说:“没事,我看看能不能找条路从这里穿下去。”队长说:“那好,你到前面探路,我在这里收拢后面的队员。”原来他们以前登山时经常遇到这种事,走错了路就将错就错,不走回头路,原本预计一天的行程,早晨出发半夜到家是家常便饭。但这次情况完全不同,可以说他俩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因为此时是下午两点半,如果马上回头还不算晚,7点天黑前可以回到东哇村口。但是没有“如果”,大错就此铸成!因为没带对讲机,此地手机已经没信号,队长没法通知后面走不动的队员赶紧原路返回。

越过前方那座巨石,就将进入数百米深的大峡谷(弓箭摄)

勇者是个有10多年登山经验的老驴友,因为第一次带爱人和小舅子参加高原徒步活动,此行一路上都陪着爱人在后面慢慢走。老关回头下山后,他发现队伍越拉越长,前后足有几公里,而且相互无法联系,预感到可能会出事,心中隐隐不安。可是他跟前面的队长也联系不上,此时只能被动地跟在后面走。作为一个老队员,他深知自己的责任,于是叫过小舅子小鱼,打着手势表示:“我要照应后面的队员,不能照顾你姐了,你陪着你姐先走。”然后他又叫身强力壮的山侠跟他一起走,两人一块断后。小鱼果然没有辜负姐夫的重托,在后来最艰苦的行程中,不但出色地完成保护姐姐的任务,还像孙悟空当年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样,承担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重任,当队伍穿越溪涧时总是一马当先,往没有踏脚处的溪流中间扔大石块作为踏脚石,遇到水流湍急处干脆站在溪水中,一手撑棍一手扶人,全然不顾自己的鞋子湿透。弓箭对他伸出大拇指表示夸奖,他却不好意思地摇头,指着自己伸出小拇指。弓箭后来对侯哥说:“现在队伍里有两个猴哥了,一个是你侯哥,一个是小鱼。他是孙猴子的那个猴哥。”

2015年10月6日,下午16:30,扎尕那深山无人区

第一次参加户外徒步穿越活动的弓箭,是个有40多年“摄龄”的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此时刚好退休一年整。这次跟单位两位好友山侠、老关同行,还差点报不上名。为了这次出行,他提前一个月进行锻炼,每天坚持疾走,从5公里、10公里直到15公里,周末还到鼓岭“磨脚”。这种锻炼在这次高原徒步旅行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扎尕那的行程中,肩负背包徒步走在将近4000米的高海拔地带,尽管常常让人喘不过气来,但他感觉比前几天在同样海拔高度的年宝玉则神山和仙女湖畔轻松多了。面对平生所未见过的美景,他深深地陶醉在其中,一手拿相机一手持手机,一路拍个不停。感觉喘不过气时就停下脚步,拿起手机拍几张身前身后的景色和队友,既是留念又是休息;等气喘匀了,再用相机拍摄高原山地的风光美景。就凭着这个办法,不坐下休息,他居然走在了队伍最前面的几人中。走着走着,他也感觉有点不对劲:眼前是一座连一座形貌狰狞、几乎没有草木的高山,脚下根本就没有路,有时是一大片沼泽,有时是断崖必须绕行,有时则是雪水漫流的乱石滩,连前面一路上看到的牛粪都基本见不到了。他听有经验的驴友说过,有牛粪就有路。可是此地已不见牛粪,岂不是进入了荒无人烟的地区?此外,上午还基本走在一起的队伍,此时已稀稀拉拉地头尾长达几公里,身前身后除了远处看得见的一两名队员,没见到一个旅游者,而且时间已是下午4点多了,还看不到出山的路。最糟的是手机没信号,联系不上前面的队长等人,无法了解情况;如果自己此时返回,那前面的队员怎么办?……一连串的疑问让他感到有些心慌,但作为没有一点登山经验的一名新队员,他完全不知该怎么办,此时他只能相信经验丰富的队长,继续往前朝着队长指引的方向走。

这时又来到了一处垭口,这已是第3个明显的垭口。前面的山坡上有一块巨大的长方形岩石,队长站在那里指示大家往巨石后面下山。弓箭看到老队员哈哈也在焦急地催促后面的人赶紧跟上,不解地问她:“现在才4点多,这里要7点才天黑,为什么这么着急?你们以前登山不是经常走到晚上摸黑出山吗?”哈哈有些紧张地答道:“这里不一样,谁也不知道这深山里的情况,所以我们要赶紧集中队伍,抓紧下山。”弓箭听出了她的言外之音,也感到有些紧张。他把相机收进背包里,紧紧跟上走在前面的队友阿宝和土丘,加快脚步下山。

转过巨石,沿着灌木稀疏的陡坡直下一二百米,就进入了一个大峡谷。两边全是90度的陡峭山崖石壁,脚下是大大小小石块构成的乱石滩和溪流,仅在开阔处生长着一些小灌木。此时只有一条路,就是沿着溪水下山,但经常走着走着就遇到崖壁,必须越过溪水的另一边继续前行,有时还遇到断崖,得跳到下边的岩石上。看着这种连牛马都无法行走的地形,弓箭更加怀疑走错路了。他一再问走在前面的阿宝和土丘:“你们以前户外活动经常走这样的路吗?会不会走错了?”阿宝肯定地回答:“不会错,地上有侯哥留下的标记。”弓箭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河滩上果然不时出现登山杖划出的箭头和用树枝摆出的路标,阿宝也不时用登山杖加深箭头记号,或折下树枝增加新路标。眼看溪涧越来越险,随时有滑倒摔跤的可能,弓箭最后拍了几张大峡谷的照片,就收起手机,整理好背包,紧紧跟上阿宝和土丘。

走着走着,弓箭开始感到视线有些模糊。起初他以为是眼镜脏了,就停下来用手帕擦镜片,可是戴上后眼前还是一片模糊。他又想,是不是眼镜脚架角度不对,又摘下眼镜调整脚架,可是仍然没用。他不知道,这是人在疲劳到极点、体力接近虚脱时的自然生理反应,因为从早上到现在已走了整整10个小时,而且从午后就基本没有食物与饮水补充。但此时他什么也顾不得了,一心只想着不能掉队,必须竭尽全力跟上前面的队员,否则出现岔路找不到路标,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擦眼镜耽误了时间,此时阿宝二人已经走出他的视线,他只得加快脚步追赶。在越过一处溪水时,由于看不清溪中状况,他一脚踩翻了踏脚的石块,右脚鞋子马上进了水。他奋力一跃过溪后,立刻脱下鞋子倒出里面的水,拧干袜子重新穿上,然后继续紧追。走了不远,又遇到一处断崖,必须跳下一个一人高的岩石才能下到溪边。他蹲下身子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没想到踩到的竟是一块活动的石头,右脚顿时踏空,整个人侧身摔倒在岩石上。他先是一惊,随后冷静下来。此时想喊前面的阿宝他们,可他们已经听不见了,只能想法自救。他首先小心地活动了一下右脚踝,发现不疼,说明没有受伤。然后想翻身起来,可是右脚被卡在岩石缝隙中,上面还压着石块,整个身体动弹不得。于是他慢慢地用右脚去蹬压在上面的石块,用力蹬了几下,真是万幸,终于把石块蹬开了,否则只好等后面的队员来营救了。右脚踏空而没有受伤,应该说多亏了出行前女儿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双坚固厚实的优质登山鞋。他翻身爬起来,继续追赶,终于追上了阿宝和土丘,此时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四、深山遇险

2015年10月6日,傍晚18:30,扎尕那东哇村村口

中巴上的7位队友和2位司机一边休息,一边耐心地等着队长和其余队员出山。时近黄昏,还不见一个人影。老关只有队长和弓箭的手机号,可是都打不通。他感觉很不好,对其他几个人说:“这时候怎么还不回来,看样子今晚可能会出事。”老理说:“别瞎说,再看看吧。”虹虹、长河等人也有点紧张,不停地拨打结伴出来的队友的手机,想知道大家现在走到哪里了,可是都没有回应。眼看天色渐黑,正在着急时,傍晚6点41分,长河与山霞的手机接连收到了女队友小林发出的求救短信:“我们在山里迷路!”

突如其来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把车上的7人全惊呆了。年龄稍长的山霞很快镇定下来,连续回复两条短信:“你们原路返回”,“你们有指南针吗?”长河也回短信:“朝阳光方向返回。”老队员老理马上给小林打电话询问具体情况,小林在慌乱中没听到手机铃声,后来看到来电显示,打过去告诉老理:她和前后队员失去联系,一个人独自走了10多分钟,都不知道走到哪里了,已经迷路了。她说的情况更让大家担心不已。此时已近天黑,孤身一人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迷路,其后果大家都十分清楚,而且还不知道其他20多人是什么情况。此刻大家心中都万分焦急,只能寄希望于她赶紧找到其他队员,与大部队会合。将近7点,小林又打来电话,说已经和苗红相遇,目前只有她们两个人在一起。这时大家才稍感安慰,心想幸亏她的手机还能联系上。

老理心想,这里是景区,不知景区与村委会是什么关系,应当找他们帮助。他和长河等人下了车,首先找到路边饭店的老板,问明村委会和景区管委会是一回事后,就要去村长家找村长。没想到,村长正好在这家饭店的小房间里喝酒,他走出来听了情况后,不慌不忙地说:“你们放心,没问题的。今天4个进山的江苏游客已经回来一个了,还有3个已联系上,很快也会回来的。”然后就问:“你们住在哪里?”老理答说,住在县城青年宾馆。村长说:“你们不要住城里,今晚就住我们村里,我们会解决好,我们这里从来没出过事。”老理心想,村长可能是想让大家住他家的客栈,就说:“我们今晚就在汽车上等,但是请你们派村民帮助找人,我们会付酬劳的。”村长听了又进了小房间,继续和几个人喝酒,一边商量怎么办,但一直没有行动。

时间飞快地流逝,又过了半小时。老理听小林说除了苗红还没有看到其他人,于是果断决定报警。晚上7点34分,他给当地110打电话,说福建一个旅游团在扎尕那山中迷路,请求帮助。110民警答复:会马上向上级汇报,但因为没有GPS设备,晚上无法搜山。村长在里间听到老理报警后,不高兴地走出来说:“我刚才说过我们会解决的,你们为什么要报警?就是警察来了也要找我。这事我不管了,你找警察吧。”说着气呼呼地又进里屋喝酒去了。

再说老理报警后,虹虹、老关、橘子、长河、三分之二、山霞6人去山坡上另一家饭店吃饭。他们跟饭店老板说团队在山里迷路,请他帮忙找两个村民进山找人。热情的老板马上找来两个年轻藏族村民。村民问迷路的人大概在什么位置,老关赶紧拿出照相机回放照片,说是在石林分手之后往前走迷路的。他们和村民谈好连夜进山,每人400元报酬,但两位村民没拿钱就立即骑上一辆摩托摸黑上山了。这是第一拨进山搜救的队伍,此时将近晚上8点。

吃了饭,大家回到车上继续焦急地等待山上的消息。7点54分时,小林再次发来短信,告知滞留山中的23人都联系上了,正在找路。说不用担心,我们没事,你们先去吃饭。并交代千万不要在微信群里说,免得队员的家人担心。老理于是又打电话给110民警,说山上人员已找到,要求撤销报警。110民警说可以撤销,但要他留下身份证以便结案。

不久小林发来短信:“我们找到路,正在往山上走,不知道几点会到。”大家看到这消息才松了一口气。因为只要人员到齐,20多人在一起,还有队长等经验丰富的老队员,这样队员的安全基本就有保障了。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所谓找到路,并不是下山的路,而是在山上暂避一晚的路。这是山顶上的侯哥、阿宝、弓箭等人为了给他们鼓劲才这样说的。

时间已是晚上8点,天已全黑,伸手不见五指。溪涧中的18人中,仅有几人带有头灯或手电,勉强照应着前后的人,更多的人只能借助手机微弱的光亮照着脚下,大家相互搀扶着,在溪涧和山岩夹缝中艰难地沿溪而下。遇到溪涧断崖,一些女队员胆怯心慌,不敢跳下来,只能由老队员在下面半抱半架着下来。个别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的女队员早已筋疲力尽,想到今夜不可预知的前景,抑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泪。但此时此刻,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已经没有退路,就是千难万险,也只能跟着队长向前。

2015年10月6日,晚上19:30,扎尕那深山峡谷

溪涧左前方的一座小山头上,一直在前面探路的老队友侯哥和女队员快乐正焦急地等待后面的队友。傍晚6点钟左右,侯哥走到溪涧的一处断崖时,已经感觉到此时时间和路况还有这批队友的体质都不可能在今夜顺利出山了,必须尽快为大家找到一处安全的过夜之处。山沟旁边肯定不宜露营,除了不够宽阔,容纳不下这么多人,更是因为要防备可能突然发生的暴雨山洪。于是他认真看了一下周围地形,带着年纪虽轻但也有六七年驴龄的女队员快乐,爬上了位于山沟左上方的这处小山头,并告诉还在山沟中的阿宝他们也上来。

两次遇险落在后面的弓箭终于赶上了阿宝和土丘。阿宝说:“侯哥和快乐就在前面山上,他们已经找到路,等下大家一起到山上集中。”说着带头往溪流对面的小山上爬。

这时天色已渐渐黑下来,面前的小山虽不高,但是根本没有路,是一处70度左右的陡坡,全是塌方形成的碎石区,每走一步就会蹬下几块石头,危及到下方的人员。阿宝和土丘都是老队员,叮嘱弓箭要从边上有泥土的地方找路走,尽量不要走碎石中间。好在此时陡坡下面没有其他人,他们手脚并用,拼尽最后的力气艰难地爬上了小山。此刻时间已是晚上7点30分,3个人筋疲力尽,坐在一株被雷电劈断树梢的大云杉树下喘气休息。

在山上,阿宝、土丘、弓箭并没有看到侯哥与快乐,更糟的是阿宝、土丘都没有带头灯或手电。弓箭说:“我包里有一个手电,等下我们一起走。”阿宝站在原地大喊了几声:“侯哥,你在哪里?”好一会儿才听到侯哥在更高的一处山顶上答话,喊大家上去。原来这处山头地势陡峭,容不了几个人,待阿宝3人朝山上爬后,他们又继续攀登到另一个更高的山头,终于找到一处可以容纳20多人的平台,并招呼阿宝等人上来。

阿宝喊话问侯哥上面是什么情况,侯哥说已找到路,还有一块较大的空地,可以容纳二三十人。但是此刻阿宝3人已经筋疲力尽,没有力气继续往上爬了,同时也需要他们留在这处可以看得见下方溪涧的地方,接应后面的队员。于是他们决定继续留在原地等待。

时间飞快地过去,天色完全暗下来。在山顶和村口两拨队员的焦急等待中,晚上8点05分,落在后面的队员陆续到达小山下的溪谷。小林收到村口山霞的短信,得知他们已找了两个村民上山当向导,马上告诉队长。这个信息犹如及时雨,给正在山谷中艰难穿行的队员们增添了许多勇气。这时山上的弓箭也看见了下面漆黑山谷中闪现的头灯亮光,他兴奋地大喊:“喂——我们在这里!你们过溪后往对面山上走,我们已找到路了。”同时不停地挥舞手电指示方位。阿宝和土丘也高声呼喊,给溪涧中的队员鼓劲。山下队员们听闻此声,顿时激动得欢呼起来:“好的,我们就上来。”并用头灯和手电光呼应。看着溪涧中星星点点移动的亮光逐渐增多,弓箭知道越来越多的队员已经到达山下,他高兴不已,声音都快喊哑了。因为他刚刚体验过爬上山的艰难,想到下面还有许多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新队员,其中不少还是女队员,她们要在筋疲力尽的情况下,摸黑爬上陡峭又滑坡的山坡,更是千难万难。他想,此刻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她们鼓劲,也多亏了天黑,她们看不清上山的路究竟有多险,无形中会减少几分心理压力。于是他现搬现卖阿宝传授的知识,告诉下面队员沿着两边有泥土的地方走,避免塌方碎石滚下伤人。下面不时有队员喊:“上面到底有没有路?没路我们就不上去了,下边好像也有路。”因为大家都走怕了,生怕爬上山后没有路又得下来,那就更惨了。弓箭已经知道侯哥并没找到下山的路,只是想让大家在此过夜,但为了不让他们失望泄气,他仍然对下面大声喊:“放心,已经找到路了,还有牛粪,快加把劲上来吧!”

8点30分,老将烛光和女队员哈哈首先爬上小山头,接着如如(人名)带着疏影几位女队员,也借助一台手机微弱的光亮,摸黑踩着塌方碎石艰难地爬了上来。10月1日是烛光64岁生日,他不但在这支队伍里年纪最大,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但他情绪乐观,坚持锻炼,是个老驴友,一路上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不停地给大家拍照,并照顾体弱的女队员。此时弓箭、阿宝看到他们高兴极了,忙问他们山下的队员有多少人,已出山多少人?他们说山下共18人,出山7人。大家一算,加上山上5人,滞留山中的23名队员全部到齐,并且无人受伤。“三军过后尽开颜”,此刻弓箭心中真有一种战友会师、酣畅淋漓的感觉,他觉得今晚能爬上山的这23名队员个个都是好样的。此时他的喉咙快喊干了,手电的电池也耗得差不多了,加上侯哥又在山顶呼喊,于是他把接应下面队员的任务移交给戴着头灯的烛光,和阿宝、土丘一起向侯哥和快乐所在的山顶方向攀登。可是微弱的手电光在漆黑的山上根本看不清他们的位置,加上极度疲劳,怎么也找不到上山顶的路。最后还是侯哥下来,把他们带到了山顶。

到达山顶后,已看不见溪谷中的灯光,但看得到刚才小山头的位置,烛光正在那里用头灯继续指引溪谷里和山坡上的队员上山。为了给他们鼓劲,弓箭继续在山顶上向已到达小山头的队员喊话,说已经与探路的侯哥会合,上面有空地,并且找到道路,请大家再加一把劲到上面会合。看着队员一批批地上来,大家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

五、报警求援

2015年10月6日,晚上20:00,扎尕那东哇村村口

在已下山的7人中,女队友虹虹是特别要提到的一个人。她和哈哈、苗红在同一单位,本次活动中负责提前联系落实一路上住宿的宾馆,为团队顺利出行出了不少力。因为她是第一次参加这种高原徒步穿越活动,十分小心谨慎,在扎尕那的半路上觉得体力不支,便果断放弃了环绕石城下山的计划,与山霞等队友原路返回。

得知上山队友迷路后,虹虹心中万分焦急,不但因为这是同行的团队,其中还有她的两位老同事兼好朋友。老理向当地110报警后,110民警答复说没有GPS设备无法搜山,她非常担心山中迷路队友的安危,悄悄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动用自己的熟人关系,联系甘肃省的有关方面,告知我们旅行团在扎尕那深山迷路的情况,请求救援。除了当地公安局按正常程序向上级汇报有关情况,准备救援外,她的求助电话也起了重要作用。迭部县委、县政府立即召集当地公安、消防、旅游、卫生等部门以及相关乡镇领导连夜开会,组成联动搜救指挥部,不事声张地紧急开展搜救工作。

2015年10月6日,晚上20:30,扎尕那深山小山头

已有10多年驴龄的老队员三张,一路上不断用手机查海拔高度。到达山顶后他告诉大家,下午经过的地方最高海拔3950米,此刻所在山头位置3840米,附近山顶的海拔全部超过4000米。此时他首先想到了用GPS卫星定位向外界求援,他的小米手机很快就查到大家所在的位置:北纬34.14.30,东经103.15.25。他把GPS定位数据念给小林,8点43分,小林将该数据发短信给扎尕那村口的领队司机唐师傅,告知他:“手机信号不好,我们在原地等待,请帮忙报警。”唐师傅随后通过短信告诉她一个手机号码,说:“这是已经进山搜救村民的手机,快与他们联系,实在不行就在安全的情况下烧堆火。”但此时山上手机信号极差,时有时无,根本联系不上进山的村民。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半,这两位在荒野深山中找了几乎整整一夜的勇敢的村民,才在溪谷里找到正在艰难下山的迷路队员。

晚上8点45分,一路负责断后的勇者和山侠,带着最后一批队员爬上山顶,23人全部到齐。从早上8点半到现在,大家已走了整整12个小时,这时才知道,按目前处境,当晚走出深山已不可能,只能在山上过夜。小林立刻给长河发短信:“我们23人都在一起。”8点55分,老理再次和小林短信联系,询问是否要报警。小林问队长,队长本不想报警,因为以前山野风俱乐部组织户外活动时,在野外露营过夜是常有的事,他自信明天一定能够带领大家安全出山;而一旦报警,必然要惊动许多人,给当地领导和公安带来许多麻烦,还可能给俱乐部带来不利影响。但他又想,这次情况不同:一是不熟悉这里的情况,二是队伍里有那么多新队员,身为队长,必须对全体队员负责,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同意让老理报警。老理于是马上再次打110报警,随后又把山上发来的GPS卫星定位数据发给110民警。

晚上9点33分,老理接到当地110民警回的短信:“你好,李先生,我是今天的110值班民警。我已经将你们的求助信息上报给局长、政委,我单位正组织寻找。”9点52分,民警再次发短信:“我们已经将警情上报给县领导,领导很重视,正全力组织搜寻事宜。请你们注意安全,随时联系我们。”并要求再提供几个山上队员的手机号码,以便联络。可是民警查对了GPS数据所在位置后,对山上队员提供的卫星定位数据有疑问,说迷路队员不可能在这个位置,因为这已经不是扎尕那所在的益哇乡,而是在迭部县电尕镇范围,一定是搞错了,要求山上队员重新定位。可是队友三张再次用手机进行GPS定位后,仍然是这个数据。第二天队伍出山后才知道,三张在山上的卫星定位数据没错,这是因为迷途队伍当时已经远远走出了扎尕那景区范围,来到电尕镇沙拉村附近的深山中。按照行前队长制订的行程计划,预计本次扎尕那之行穿越距离为16公里,而我们此行已走了三四十公里。

六、原地坚持

2015年10月6日,晚上21:00,扎尕那深山小山头

晚上9点,23名队员全部安全到达山顶,四下一片漆黑,为了节省电池,只开了一盏头灯。大家这时才勉强看清,大家所处的位置是在一个小山头上,四周环绕着黑黢黢的高耸山崖。这是老队员侯哥在今晚走不出深山的情况下,临时为大家找的一处避风山坳中的宿营地。由于在山顶,所谓空地也就是仅能容纳二十几人的一小块坡地。大家把半米高的荆棘压倒,就地坐下,紧紧地挤在一起相互取暖。队长陪着小林一直在与山下紧张地联系,此时上来,几乎没有空间可以落脚。大家相互挤了挤,又腾出一些空间,才让他俩坐下。有人在分发所剩无几的食品和水,为几乎虚脱的身体补充能量。从傍晚起一直在队伍后面跟着勇者断后的山侠站起来大方地说:“我这里还有热茶,有没有人要喝?”说完,又拿出仅剩的两条巧克力,分给身边队友每人一小块,6个人一起分享了这份珍贵的美食。

在小林和山下短信联系的间隙,大家从最初的恐慌状态逐渐安定下来。这时有人开始埋怨起来:“这是什么鬼地方!下次请我来我也不来了!”旁边马上有人应道:“就是,以后我再也不来了!”还有人怒气冲冲地说:“队长怎么把大家带到这种鬼地方?要是发生问题,他要负全部责任!”更有人提出:“应该马上派人下山探路,找到一条路把大家带出去,绝对不能在山上过夜……”埋怨、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可是队长因为自己粗心大意带错了路而深深自责,始终没说话。许多老队员怕争论起来会引起混乱,也都沉默不语。

面对这乱纷纷的局面,第一次出行就碰到这种事的弓箭心里也十分着急。平时他在单位不爱说话,行事低调,可这时他想,现在必须有人出面讲几句话,尽快统一思想,不然的话,队伍一乱就无法收拾局面了。于是他不再犹豫,站起来说:“大家静一下,听我说几句。我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徒步活动,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今晚能在这里是一种缘分。大家都是成年人,参加这种活动应该预见到会有一定风险,既然大家都是自愿参加的,事情发生了就要有勇气承担后果。现在不是我们追究责任的时候,等到以后再去总结教训,而且我相信今后也不会再发生这种事。我们今天应该说是非常幸运的,23个人全部到齐,没有一个掉队,也没有人受伤生病。只要我们在这里再坚持几小时,等天亮后队长就可以带大家下山。如果现在摸黑下山,万一有人摔伤或者发生其他情况,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后面的行程也全都要受影响。我建议大家原地不动,克服困难,再坚持几个小时,等天明后一起下山。”弓箭一口气说完这么一大篇话,队长也站起来说:“我同意弓箭老师的意见。今天发生的事责任在我,错全在我一个人。今晚我们就原地坚持,明天天亮后,我一定能把大家平安带出山。”队员们这才暂时安静下来。

可是没过多久,又有人开始喊:“好冷啊!我冷死了!冷死了!”上午上山时,大家为了轻装,把羽绒衣、抓绒衣、毛衣全放在车上,此时身上基本上就是内衣加冲锋衣,腿上只有两条单裤。加上摸黑过溪时不少人滑到溪里,鞋袜、裤脚全湿了。有个女队员缺乏户外活动常识,到了山上干脆脱下湿透的鞋袜,此时更是冻得浑身发抖。弓箭对她说:“你还是要把鞋袜拧干穿上,这样可防止脚上热气散失,比没穿鞋暖和。我就是这样,现在脚并不冷。”旁边有个女队员也递给她一个遮阳帽,说:“这帽子给你包脚,你把脚伸过来,我给你捂着,就不冷了。”队员们互助的情景十分感人,可是毕竟处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中,内心的恐惧与焦虑还是使得喊冷声此起彼伏。

弓箭只得再次大声说:“大家都不要喊冷了。今晚在这里的人都一样冷,你喊冷只会让大家感觉更冷。”有人小声嘀咕说:“不喊冷也不会热起来。”弓箭耐心地说:“不喊冷是不会热起来,但至少不会让大家感到更冷。大家相互靠在一起,抱团取暖,坚持到天亮就好了。”大家这时纷纷采取措施,有的两个人前胸贴后背紧抱着,有的背起双肩包抵御身后的风寒,有的抱着身边队友取暖,有的把雨衣穿在身上或包在膝盖和腿上,所有的雨伞也都撑在头顶挡风。阿宝上山时没穿冲锋衣,早就冷得不行了,可他是个老队员,一直忍着没开口。烛光见他直发抖,主动拿出雨衣叫他穿上,旁边队员也和他紧贴着抱团取暖……这样果然好多了,没人再喊冷了。

弓箭坐在队员的最外圈,紧贴着山侠,也冷得浑身发抖。山侠感觉到他在打抖,想起包里还有一件薄毛衣,于是取出来递给他,紧紧围在他的脖子上,自己又戴上手套,伸出手臂搂着两边队员的肩膀。可是弓箭还是感觉冷,左手紧紧抱住山侠的腿。山侠想起自己以前曾经想调到弓箭所在的部门工作,但因一些原因没能如愿,此时正好调侃他一下,便开玩笑说:“哇!领导都来抱我大腿了!”弓箭也想活跃一下悲观沉闷的气氛,看到山侠左边也紧贴着一位女队员,于是调侃他说:“看来今晚最幸福的人就是山侠了!你们看,一边是领导抱他大腿,另一边是美女抱他大腿,看来他马上要时来运转、交桃花运了!”大家顿时乐起来,也纷纷拿身边的队友打趣。这时忽听女队友如如大喝一声:“谁的手在我腿上乱摸?!”大家一惊:难道队伍里真有色狼,这时候还敢伸咸猪手揩油?真是太过分了!可是马上又听她说:“哦,是你呀!没事没事。”原来是一位女队员找东西摸错了地方,惹来大家一阵哄笑。很快又有人发现,年纪最大的烛光正被一位女队员抱在怀里,于是立马检举揭发:“哇!烛光你好幸福,还有美女拥抱!”烛光赶紧不好意思地解释:“我的屁股底下是斜坡,随时可能掉下去,所以……”在大家的哄笑声中,寒意似乎减弱了许多。

七、紧急出动

2015年10月6日,晚上21:45,扎尕那东哇村村口

夜晚9点45分,寂静的扎尕那东哇村突然热闹起来,一辆辆小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先后呼啸而来,在村边公路上排起了长龙。首先到达的是县消防大队长率领的10多名消防官兵,他们一下车就向村长、老理等人了解情况,要求派人带路进山。但村长对老理报警有情绪,认为是小题大做,因此有些爱理不理。消防官兵又向老理等人问迷路队员的大概方位,老关告诉他们位置在石林下面。消防官兵说需要人带路,老关、老理、三分之二都愿意去。虹虹说不能都去,万一大家意见不统一,会影响搜救。最后决定由经验丰富的老理带路进山。

老理建议消防官兵先开车上山,到了山口再走路,这样可节省一些体力和时间。但身强力壮的消防官兵说:“不用,你走不动我们架着你走。”老理赶紧去买了3瓶矿泉水带上,10多个消防官兵每人带着一个手电、一瓶水,跟着他快速上山。这时大约还不到10点。走了半个多小时,来到了山口,老理已累得不行,连喝了两瓶矿泉水。

正走着,上山的消防队员突然接到指挥部电话,要求停止前进,原地待命。不久又接到第二个电话,叫消防官兵撤回来。原来这时县里的公安、旅游、卫生、乡镇干部等各路人马全都到齐了,要集中商量如何组织搜救。老理和消防队官兵返回后,几方面领导一起开会商量搜救方案。村长也积极行动起来,很快找来几个年轻村民参入搜救队。迭部县的干部有一个特点:办事不咋呼,轻声细语研究商量,做出决定后马上悄悄行动。他们很快商量决定,由10多位公安、消防、村干部和村民组成联合搜救队,分为4组,带着矿泉水和手电连夜上山,遇到岔路分开搜索,最后在石林前方会合。搜救队于凌晨0点30分出发,老理立即将搜救队已上山的信息通过短信告知困在山中的队员们。

与此同时,民警和长河通过短信不停地与小林联系,要求她把队员们在山上的情况和位置告知指挥部。夜里11点09分,民警给小林发短信:“我是当地派出所李警官,报告一下你们的人员、食物、被装情况,尽力准备柴火,准备发明火信号。”11点10分又发短信:“请你们不要担心,我们正在集合人员搜救你们。”小林根据队长意见,连续答复:“我们在山顶上,希望你们用灯光往山顶照。因为我们所在的山上周边有很多干草,不方便点火,你们用哨子吹、喇叭喊、打灯光做信号吧。”“我们一共23个人,食物还有一点儿,就是很冷。”半夜两点过后,手机忽然有了微弱的信号,于是和民警接通了。弓箭想起一件事,对小林和队长说:“一定要告诉他们,我们是从山口一块长方形大石头处下到峡谷的,不然他们不知道我们从哪里下山,是找不到我们的。”队长干脆让小林把手机给弓箭,让他直接和民警说。由于紧张和激动,弓箭喘着粗气、声音发颤地向民警说了队伍下山时的地形情况。小林担心手机信号不好听不清,又用短信把这些情况告知长河并请他转告民警,同时用彩信发了几张昨晚天黑前在峡谷中拍的照片。但信号太弱,彩信都没发送成功。

八、星光灿烂

2015年10月6日,凌晨24:00,扎尕那深山小山头

老天爷似乎对我们这些迷途者格外垂青,在这海拔3840米的高山山顶上,大家平生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什么叫做“今夜星光灿烂”:头顶上深蓝色的夜幕里,是一片灿烂无比的星空,或明或暗、不可胜数的繁星,组构成各种奇异的星座、星团、星云、星河、星海,展示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此时此刻,大家心中都在暗自遗憾,平时没有多了解一些关于星座与星空的知识,以至于此时叫不出这些美丽星座中哪怕其中一个的名称,平日耳熟能详的狮子座、金牛座、天秤座、处女座,还有大熊座、小熊座分别对应的北斗七星、南斗六星,此时却一个星座、一颗星也认不出。在这美丽的星空下,每个人都静静地想着各自的心事:或许是亲情、爱情、友情;或许是生活、工作、事业;或许是想说还没来得及说的话,想做还没来得及做的事……但有一件事是所有人心中共同想着的,就是:坚持到底,熬过今夜就是胜利!山上队员中,有那么多摄影发烧友,那么多高级数码相机,竟然没有一个人拿出相机把这异常美丽的星空拍下来。即使如此,这美丽的星空和难忘的一夜,已经永远铭刻在了每个人的脑海中。

队员们在险峻的山涧深谷中互相扶助、艰难前行(勇者摄)

夜色深沉,寒意和睡意一阵阵袭来,山顶上饥寒交迫的23名队员,咬着牙蜷缩在一起,苦苦坚持着,静静地听着小林不时汇报与山下人联系的情况。在这深山中,多数人的手机不是没电便是没信号,唯独小林的手机一直断断续续地和山外保持着联系。弓箭问小林用的是什么手机,小林自豪地说是华为荣耀,并且如数家珍地介绍说这款手机有待机时间长、信号强等诸多优点。她也许没意识到,自己在这深山中给国产手机做了一个效果极佳的免费广告,大家都牢牢记住了“华为”这两个字。但再好的手机也有电量耗尽的时候,小林只好向大家求援。多亏队友旺达鱼背包里带了移动电源,马上找出来让身边队员传递给她,为她这部唯一能与山下保持联系的手机提供了宝贵的电量。

小林不断接到长河和民警发来的短信,要求山上队员在空旷地方生火取暖,同时也可以给搜救队发出信号,并要求把山上地形拍照,用彩信发给山下,让村民辨认。但此时四下一片漆黑,只有天上微弱的星光,根本不可能拍照,即使闪光灯也不可能照亮对面山头。这时气温越来越低,许多人因为过溪时在水里滑倒,鞋袜裤子全湿了,尽管紧紧地挤在一起,还是冷得发抖。生火似乎是一个好主意,小林问队长怎么办?队长还没答话,有人马上抢着说:“对,生火!”许多人当即踊跃响应,但几个老队员依然一语不发。队长耐心地对大家说:“不能生火,我们没有带工具,这里都是干燥的灌木,地方又这么小,生火烧到人怎么办?到时是救人还是救火?”弓箭担心队员和队长争执起来引起混乱,便说:“我同意队长的意见,绝对不能生火。这里地形不具备生火的条件,正如队长说的,万一烧起来,是救人还是救火?现在秋季气候干燥,万一发生火灾,把扎尕那风景区烧了,我们就是罪人,要去坐牢的。”可是还有个别人反对,说公安、消防、村民都叫我们生火,即使发生了火灾,也不是我们的责任。有人坚持说,火光传得远,只有生火,进山的搜救队才看得到。也有人说,我们只要生一小堆火,不会发生火灾,就算出了事,我们自己负责。还有人说,要不我们几个人到下面山沟里生火,不会烧到山林……要求生火的呼声越来越大,眼看局面就要控制不住了。

弓箭这下可真急了,他用力拍打身边队员让他闭嘴,再次站起来大声说:“大家都是成年人,都用头脑好好想一想!生火发信号在这深山里根本没用,转个弯就看不见了。下山生火也不可行,刚才上山已千难万难,现在再摸黑下去,万一摔伤怎么办?如果搜救队到了山下,我们用头灯和手电给他们发信号,就可以联系上。除非是烧起大火,远处的人才可能看到。可是我们没带工具,不可能开辟防火道,而且这地方这么小,无处可退,万一火势蔓延,我们是救人还是救火?怎么救?人员摔伤、烧伤怎么办?至于说发生火灾我们没责任更是不可能,虽然公安和村民都叫我们生火,但万一发生山林大火,最后坐牢的一定是我们而不会是他们。我们出来旅游是来寻找快乐的,难道有人想后半辈子在监牢中度过吗?有人说后果个人负责,你怎么负责?谁真的要生火,就拿纸写下姓名和‘责任自负’4个字交给队长,谁写的谁承担后果!”队伍里没人吱声了,可是一会儿又有人说:“可是我们就是冷怎么办?现在都到零度了。”弓箭说:“不可能到零度,到零度手脚、耳朵会冻僵,现在山上温度应该有四五度,也没什么风,应该可以坚持到天亮。”队长也坚决地说:“我同意弓箭老师的意见,不要生火,也不要下山,大家就在这里再坚持一下,天亮后下山,明天中午一定能出山。”可是这时山下又发来短信,还是要求山里队员在空旷处生火。弓箭担心还会有人起哄要生火而引起混乱,干脆对小林说:“你答复他们,要是再提生火的事,我们就不要救援了,天亮后我们自己能走出去。”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他又和缓语气对大家说:“大家今晚克服一下,明天出山后一定会非常高兴,因为我们有今晚难忘的经历,会记住一辈子。这种人生经历可遇不可求,以后永远不会有了。”生火的事这才彻底平息了。

在深山老林的夜晚中苦熬,时间似乎过得格外慢。小林的华为手机充电后还在顽强地坚持工作,不断与外界联系。有人不时问她几点了,于是小林又承担起报时员的工作:“现在是12点30分”“现在是半夜1点05分”,每隔半小时报一次。大家听到她的声音,似乎听到了希望,漫漫长夜终将会过去,每一次报时都离天亮越来越近了。

小林先前在山上发短信给福州的一位摄影朋友豆豆,说她在山里迷路了。谁知豆豆认识队友哈哈的老公山哈的嫂子,马上告诉她,山哈嫂子又马上转告山哈。山哈一听老婆迷路困在山中,顿时急坏了,马上打电话询问情况,可是哈哈的手机怎么也打不通。他也算有本事,竟然打到了小林手机上。哈哈苦笑着接过小林的手机,对老公谎称夜深已睡觉,叫他不要吵。山哈知道老婆是敷衍自己不肯说真话,担心得不行,又不停地打电话给山下的长河等队员,询问搜救进展情况。长河等人自然不能如实相告,但对执著的山哈也无可奈何,只能再三请他放心,说一切都没事,天亮后哈哈自然就会和他联系的。

2015年10月7日,凌晨0:30,扎尕那东哇村村口

半夜里联合搜救队出发后,山下几位女队员实在熬不住了,到村里旅馆休息,老理等男队员和司机唐师傅等继续守在中巴车上,希望搜救队能带回好消息。这时,忽然村口公路上又开来一辆小车,车上下来一个人。老理赶紧下车迎上去,想看看是什么情况。来人晃了晃手电,问老理是什么人?老理说是福州山野风旅游团的,那人忙说:“我是青年宾馆的老板,给你们送点干粮来,不知你们队员都下来没有?”原来宾馆老板昨天傍晚早就准备好丰盛的送行晚餐,可是迟迟不见大家回来吃饭,十分着急,与司机电话联系后,才知道队员们在山里迷路还没出山。他放心不下,于是赶紧蒸了一大堆馒头,连夜送到扎尕那。老理和车上众人都非常感动。虽然大家晚上在饭店吃了点东西,但此时也又冷又饿,带着余温的馒头无异是雪中送炭。这时宾馆老板又到附近藏民家拿来两瓶开水,大家谢过老板,抓起馒头就着热水匆匆吃进肚子。老理请宾馆老板先回县城宾馆休息,一有消息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他。但他怎么也不肯走,非要留下来一起等,一直等到早上6点多天亮后才开车回去,并再三交代一有消息马上通知他,他好提前准备饭菜。

2015年10月7日,凌晨2:00,扎尕那深山小山头

凌晨两点多,不知哪位队员首先喊起来:“快看!对面山头好像有亮光!”大家顿时全都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兴奋异常。有的喊:“拿手电照,给他们发信号!”有的喊:“把手电光交叉打到天上去,这样他们才看得到。”还有的说:“我们一起大声喊,他们才会听到。”于是有人发令:“一、二、三!”大家同时放开嗓门大声喊:“哦——”最搞笑的是,以前练过声乐的烛光中气特别足,别人的“哦”声停了,他还像一只火鸡在“哦——”个不停。可是这时谁都没心思笑,只想着怎么把信息传递出去。对面山上的亮光一会儿就熄灭了,大家心里不由一阵失望。可是不多久,右边山上又亮起了星星点点的亮光。队员们再次兴奋起来,手电光、呼喊声此起彼伏……当然最后还是一场空欢喜。大家开始怀疑,有人说那亮光是天上星光的反射,有人说是野兽的眼睛,还有人说是萤火虫……说来奇怪,山上的23个人确实都看到了正前方和右面山上的亮光,有时两三点,有时四五点,而且在移动。按照常识推断,那不可能是野兽,因为野兽眼睛只会发出反射光,也没有那么亮,而且两只眼睛应该靠得很近;也不可能是萤火虫,这个季节,这种山上,不会有萤火虫。因此最可能的只能是天上星星的反光,但这些亮光又会上下或左右移动,令人不可思议。

三番五次地出现亮光,三番五次地打手电呼喊,可是大家一次次由希望到失望,由兴奋到疲乏,止不住的困意一阵阵袭来。这时已接近凌晨3点,气温越来越低。有经验的老驴友都知道,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能睡着,睡着了很容易着凉感冒,而在高原上感冒就可能引发肺炎、肺气肿,甚至有生命危险。老队员勇者于是大声提醒大家不要睡觉,之后他干脆开始点名:“所有人一个接一个报数:1、2、3、4……”少数老队员报数大声干脆,多数人则是有气无力,就这样隔一阵子再来一轮。报了几次大家都没劲了,女队友如如又想了一招。她打开手机播放音乐,自己带头唱起来。那些歌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老歌,有《洪湖赤卫队》《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梦驼铃》《闪闪的红星》《映山红》《我的中国心》《让我们荡起双桨》《轻轻地告诉你》《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其中那首《映山红》,似乎身临其境,最贴切地反映出了大家此刻的心声:“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满山开遍哟映山红,满山开遍哟映山红……”一曲曲亲切的老歌深深感染了众人,烛光、阿宝和疏影等女队员也跟着唱起来。如如毫无倦意地领唱了一个多小时,嗓音依然清亮,对大家提振精神、避免瞌睡起了重要作用。

小林仍然每半小时左右报一次时间。当她报告“现在是早上6点钟”时,大家一下子都从半昏睡中苏醒过来。尽管天还是那么暗,但天空已不再是深蓝色,繁星也不再耀眼夺目,四下朦朦胧胧罩着一层薄雾。再过半小时天就要放亮了,大家都努力振作起来,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2015年10月7日,凌晨4:00,扎尕那景区

当夜联合搜救队上山后,由于山上岔路多,遇到岔路,队员们便分组搜索,最后于凌晨4点左右在自然风团队下峡谷的山口附近会合。经过近4个小时的搜寻,队员们也十分疲劳。经请示领导后,认为深夜下峡谷搜救看不清脚印痕迹,同时搜救队员自身也可能发生危险,于是决定暂停搜救工作,就地生火休息,待天明后再行动。

2015年10月7日,上午6:30,扎尕那东哇村村口

天色逐渐放亮,联合搜救指挥部再次联系小林,要求拍几张山上的照片发来。小林用手机翻拍了昨天弓箭手机拍的下峡谷前的地形照片,又拍了四周山头的照片发过去。这次彩信发送成功了,公安民警和老理马上把照片拿给在村口售门票的村民辨认。正好遇上一位村民骑着摩托牵着一匹马过来,卖票的村民忙招呼他过来帮助辨认。这位村民二话没说便跳下摩托走过来,听说要请他上山帮助找人,他立即又叫了一位骑马的村民来。这两位村民都认出照片上的位置是另一条山沟,是导游图上石林后面出山口之后的又一个垭口。老理等人和他们说好每人200元辛苦费,每匹马300元,共1000元,麻烦他们上山给迷路队员带路。两位村民一口答应下来,钱也没拿,连摩托车都没有上锁,就翻身上马飞奔而去。细心的老理想到山上队员早就饿坏了,应该给他们带些干粮去。他赶紧到饭店里买了两袋馒头和面饼,找了个面粉袋装进去。一旁的民警看见了,主动过来付钱,让他赶紧去追那两个村民。可是俩村民已骑着马跑远了。老理灵机一动,请卖票的村民骑上路边那辆没有上锁的摩托车,自己拿着馒头点心跨上后座去追赶。可是摩托车没开多远,遇到上坡就开不动了。卖票的村民让老理下来,他把面粉袋里两袋馒头点心拿出一袋叼在嘴上,一手提面粉袋,一手握车把,再次发动摩托车去追前面骑马上山的村民。老理站在路边看着这一幕,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此时联合搜救指挥部根据山里队员提供的卫星定位数据和发来的周边地形照片,判断他们的位置已超出扎尕那景区范围,深入到了电尕镇沙拉村附近的深山中。于是指挥部紧急联系电尕镇领导,指示沙拉村村委会尽快组织村民上山搜救。沙拉村3位干部和村民顾不上吃早饭,立即沿着每年七八月间村民上山放牛的小道上山搜寻。

九、胜利出山

2015年10月7日,上午6:30,扎尕那深山小山头

天终于开始放亮了,蒙蒙薄雾中,大家纷纷站起来活动双脚。窝了一夜,每个人的双脚都麻木了。弓箭的鞋子昨天进了水,又一晚上坐着没动,此时双腿几乎僵硬了。他扶着山侠艰难地站起来,使劲在原地跺脚,担心双脚会不会就此废了,等下下山能否走得了路。其实许多人也和他一样,天黑过溪涧时滑落水里,鞋袜都湿透了,双脚僵硬得迈不开步。这时大家才有机会看清所处的环境:正前方是险峻的绝壁,大家前一晚就是从崖壁下的溪谷里往上爬,经过一片危险的滑坡区才爬上这个小山头的。现在看了才感到后怕,要是当时看见这样险要的地形,估计都没勇气爬上来了。

大家环顾左右和身后,不禁哑然失笑。三面同样是高耸陡峭的山崖,光滑的石壁上连山羊都站不住,更不用说是人在上面行走了。所以昨夜大家在黑暗中看到亮光,以为是搜救队来了,只是当时环境下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再看脚下,23个人昨夜挤在一处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山顶上,周围根本没有生火时必须留出的防火道的位置。地上到处长着带刺的一米多高的灌木,难怪许多人的屁股、大腿和手臂都被扎得够呛。正因为地势很陡,大家坐在地上,屁股止不住地要往下滑,没几分钟就要挪动一下,稍不留意就可能滑下山谷。好在这山头四面山崖环抱,形成一处天然的避风港,队员们昨晚才没有饱受寒风侵袭之苦。大家心中都默默地感激昨天傍晚在前边探路的侯哥和快乐,选了这么一块绝无仅有的风水宝地。

队员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活动手脚,整理行装。女队友雨霖一路上经常给队友们分发各种小点心,被称为最受欢迎的人。此时她又像变魔术一般拿出一小袋鱿鱼丝,慷慨地分给身边的队友每人一小撮。大家分吃了背包里搜出的最后一点干粮和水,背起行装,打起精神,准备下山。

2015年10月7日,上午7:00,扎尕那深山峡谷

7点钟时,天终于大亮了。山人队长语气坚定地对大家说:“请大家放心,我和勇者、侯哥这些老队员一定能够把大家安全带下山,最迟中午就可以出山。”他指着前方的山下说:“那里是个山口,好像有一座独木桥,从树林形态看,那里一定有出山的路。”勇者拿出单反相机,把镜头调到长焦端,拍了一张照片,但还是太远太小,看不清楚。烛光说:“用我的300mm长焦拍一张看看。”300mm镜头在APS-C机身上相当于450mm超长焦,他拍了一张,打开浏览,这下看清楚了:溪边有一间小木屋,还有一座牛栏,连地上一坨坨牛粪都清晰可见。队长彻底放心了,高声说:“那就是下山的路。下面我安排一下:我和侯哥先下去探路,以哨子为号,听到两声哨子就可以下来。阿宝、土丘跟在我后面,然后是弓箭。其他人员排成一排,女的、弱的在前,男的、强的在后,一个跟一个,不要掉队。勇者跟山侠还是负责断后。”大家听了他的话,心中都充满了希望。

下山更比上山难,还必须经过那处70度左右的陡坡。大家小心翼翼地按照队长探的路,一个接一个互相照应,鱼贯而下。弓箭从路边捡起一根树枝,折去枝桠,正好当拐杖,下山再也不怕路滑了。将近8点,队伍终于下到山涧里,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纷纷取出相机,回头拍下昨夜的露营位置留作纪念。弓箭也取出相机,将镜头调到广角端,将溪流、礁岩、断崖、山坳、绝壁和行进中的队员一并收入镜头,永远定格。

继续前行了20分钟,趟过几处溪涧,终于看到了此前烛光的相机长焦镜头拍到的牛栏。队长和弓箭提议大家停下,在此处合影留念。兴奋激动中,大家乱纷纷地拍了几张合影纪念照。

队伍继续沿溪涧下山,两边山势逐渐开阔,早晨的阳光照得山岩顶峰一片金黄,与山坡上高低错落、色彩鲜明的树林灌木相得益彰,景色迷人。可是露宿深山、一夜未眠的队员们早已归心似箭,只顾盯着脚下,急急赶路,根本无心欣赏拍照。8点40分,队伍来到一处漫长的塌方区,山谷两边巨大的山岩冲天而起,气势磅礴,一大片碎石坡成30度角向下方延伸。拉成一条线的队员们战战兢兢地穿行在碎石坡上,按队长的吩咐快步通过,只有走在最后的有心人勇者拍下了这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在随后持续不断的沿溪穿越中,队友小鱼再次扮演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孙悟空角色,不时抱起大石投入溪中当踏脚石,老将烛光则像吃苦耐劳又忠厚老实的沙僧,俩人与队长和其他老队员一起站在溪流中间与两旁,保护其他队员安全通过。负责断后的勇者不时举起相机,一路记录队友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感人画面。

2015年10月7日,上午9:30,扎尕那深山峡谷

上午9点过后,下山队伍正在小心翼翼地沿溪涧下行时,小林的手机收到长河、山霞发来的一连串短信:“指挥部意见,呆在原地,等待救援。”“如果记得原路,请原路返回。”“指挥部最终决定,请你们原路返回。”“省市级公安消防医疗联动在这儿指挥救援,你们要配合,返回原地不动。昨晚派出的救援队和今早的马队已会合了,你们别乱走了。”但这时大家从山上沿着溪涧下来,走了这么远的路,已经不可能再回头了。又走了半个多小时,正在艰难跋涉中,忽然听到后面有人惊喜地喊道:“救援队来了!”只见两个年轻村民灵活地在溪涧中跳跃穿行,迅速来到队员们面前,大家纷纷欢呼起来。弓箭惊奇地问其中一个精干的年轻人说:“你们是怎么找到我们的?”他答说:“是跟着你们的脚印来的。”弓箭看他的衣着相貌,猜测地问他是不是村干部,他点了点头。弓箭想,他们可能是昨晚8点左右第一拨出发的扎尕那村民,又问:“那你们昨晚是怎么度过的?”他答说:“我们走到半夜,在山沟里休息了几小时,天一亮又继续找下来。”听了他的话,大家都非常感动。如果说早上大家对于山人队长所说的中午就能出山还没有十足的信心,而此刻已是百分之百充满了信心。大家跟着这两位勇敢的村民继续沿溪涧下山,没想到刚走了十几分钟,又听到身后传来喊声,说是第二拨搜救队也到了,让大家立即回头,向上方集中,准备原路返回。

山侠一路跟着勇者在队伍后面断后,最先看到了他们。第二拨搜救队共3人,正是一早接到指挥部通知紧急上山搜救的电尕镇沙拉村村民。领头的村干部看到他,第一句话就说:“这山上有狼,有很多狼,你们昨晚为什么不生火?”大家一听这才明白,原来搜救队和民警一再让我们生火,本意并不是为了联络,而是为了防狼。但他们又不能直接说出来,那样将导致大家恐慌混乱,更容易出事。队员们都深深感激搜救队的一片苦心,同时不由得感到后怕和庆幸。

可是听说要回头原路返回的消息,人人都面露难色。因为经过昨天一天的艰难跋涉,加上从昨天下午到今天上午将近一整天没吃没喝没睡,大家体力已基本耗尽,如何能够爬上溪岩再走10多小时山路返回?但不管怎么说,总得集中一下商量如何出山,于是大家又艰难地回头向上爬。但有几位队员坐在原地怎么也不肯起身,说是实在走不动了。要返回的这段百多米长的山涧中,有一处极为险要,通过时必须全身紧贴90度直角的崖壁,脚下仅有一条二三寸宽的路,下面半米深才有踩脚的地方,再往下一米就是溪面。这崖壁极为光滑,没有抓手,必须抓住前后树枝才能保持身体稳定地向前移动,但许多人无法同时抓住前后树枝,这时只能放手让身体滑落,落到半尺宽的下层地面,然后继续往下。不少人在前面和下面的几位老队员的双重保护下通过了这段险路,但此时又要重新返回,都面露愁容。弓箭第一次通过时就只得冒险松手从石壁上落下来,此时无法再按老办法通过,于是采取爬上溪中大石的办法,在一位队员的帮助下好不容易爬了上去。他走到第二拨搜救队员面前,反映说大家都没有力气走回头路了,是否能继续沿着溪流下山?山人队长也不同意原路返回,说那样时间太长,队员们体力吃不消。但那位村干部说,下面的山沟没有人走过,我们都不熟悉,很危险,只有返回才能保证安全。同时他说不用走回到扎尕那,只要走到刚才牛栏的上方,再翻一座山就可以到达村庄。队长问他,往上走和往下走哪条路花费的时间长?他说当然是往上走的时间长。于是双方又僵持起来。这时,第一拨来的两位扎尕那村民也上来了,5个人商量了几句,让队员们就地休息,他们先下去探路,如果有路就继续向下走。大家听了又觉得有了希望,就地坐下眼巴巴地等着,一心盼望他们能找到下山的路。

队员们此前在溪涧中穿行了两个小时,早已口渴难耐,但是怕溪水不干净,谁也没想过要喝溪水解渴。一夜滴水未进的弓箭,此时口中干得似乎已把上下颌黏住,连润喉咙的口水也没了。他想起当年插队当知青时口渴了就直接喝田水的经历,于是从背包中拿出保温水壶,先用杯盖连喝了两杯溪水,然后灌了满满一壶。他想等会儿一定有更多人忍不住要喝水,那时这壶水就派上用场了。土丘也用水壶接了一壶水,但没喝,说要带回宾馆烧开后泡茶。

探路的村民很快就返回了,说可以沿溪下山。大家高兴得再次欢呼起来。女队员疏影以前只参加过轻松的一日游,昨天上午因为轻装没多带东西,到中午干粮就基本吃完了。她饿了两顿又一夜没睡,刚才在溪边已经两次战战兢兢地贴着崖壁爬下爬上,这时又听说要从原路下溪,不由心中发慌,脚发软。第三次过崖壁时,她一不小心掉入溪中,崴伤了左脚,脚踝顿时肿起一个大包,疼得她说不出话来。她成为这支队伍中受伤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但这时已经没有退路,女队友如如马上接过她肩上的背包,另一位女队友快乐取下魔术头巾,帮她包扎好伤口。在队长和一位村民两边的搀扶下,她咬着牙步步艰难地下山。

2015年10月7日,上午10:30,扎尕那东哇村村口

在扎尕那东哇村村口度过这个不眠之夜的,还有迭部县的公安、消防、旅游、卫生、乡镇等部门的领导和官兵,他们也在各自的车上熬了一夜。当天上午,县人大主任也赶到扎尕那东哇村,和大家一起焦急地等待搜救队的消息。10点30分,当听到山上搜救队员打来的电话,报告说已找到迷路团队,全体人员安然无恙时,县人大主任、公安局政委、旅游局局长、益哇乡长以及现场公安、消防官兵与旅游、卫生局干部、乡干部和旁边围观的藏族村民,全都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起来。这消息实在太令人高兴了!后来得知,迭部县委、县政府已经做出决定:如果到中午12点还找不到迷路团队,就要请求当地部队协助,全面搜山营救。

老理在高兴之余,想到应当向这些可爱可敬的人表达一下谢意,于是他问明当地人平时都爱吸什么烟,马上到小饭店买了几包“兰州”烟,分给在场的各方领导、干警和村民。他们也不客气,每人接过一支烟高兴地吸起来。这时大家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上午11点,搜救队报告说,迷路旅游团队不在扎尕那景区,而在电尕镇范围,出山位置就在沙拉村。于是联合搜救指挥部决定:旅游团中巴和各部门车辆全部返回迭部县城,根据山上迷路团队和搜救队人数,重新调集车辆,直接开往电尕镇沙拉村村口待命。

2015年10月7日,上午11:30,电尕镇沙拉村山坡

身心俱疲的队员们终于走出深山,沿着平缓的山坡下山,来到藏民的村外。这里是一片开阔的山坡草场,还有一块块耕地,10多只憨态可掬的牦牛在山边悠闲自在地吃草,不时瞪大眼睛看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队员们又来了劲头,纷纷取出相机拍摄这些可爱的生灵。在搜救队村干部的提议下,陆续到达的队员们在一处藏民搭的小木棚前停下休息。这是一片几十平方米的草地,还有晾晒庄稼的木杆。大家或躺或坐,彻底放松下来。小木屋的主人是一位带着孩子的藏族妇女,队员们问她有没有开水,她说热的没有,有凉的。村干部解释说,凉水就是刚从溪里接的溪水,村民平时都是这样直接喝溪水,没问题的。大家听了这才放心,纷纷跑到溪边舀水喝,总算解决了口渴脱水的问题。有个队员渴坏了,尽情喝了一肚皮溪水,肚子马上疼起来。大家听说后,赶紧相互转告说只能小口润喉解渴,再也不敢放开肚皮猛喝了。

时近中午,小林坐在草地上,给长河、老理发短信:“我们已出来,到最上边村庄,有村干部在一起。”大家在草地上坐了半个钟头,烈日当空,晒得人十分难受。疲劳再次袭上每个人的身子,许多人昏昏欲睡。但5位同时下来的村干部和村民始终半躺在地上休息,并没有要走的意思。弓箭心想,他们可能是在等民警到来后问话做笔录,可是此时大家已将近一天没吃没喝没睡,又累又饿,极度疲乏,不能再这么一直等下去。于是他上前对那位村干部说:“我们在这里要等什么呢?大家没吃没喝,又累又困,能不能打电话叫中巴车开过来,让大家先回宾馆休息,民警要是有什么话要问,等到了宾馆再问也不迟。”村干部解释说:“我们是在等昨晚参加搜救的民警、消防和村民,会合后一起走。县里有关领导和小车已经从扎尕那回到县城了,等下就和中巴车一起开过来。”一些队员听了,担心等下民警来了,可能会严肃批评我们迷路闯祸,害得县里动用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来搜救。弓箭安慰大家说,我们是到旅游区来旅游的,不是乱闯禁区;再说户外徒步活动也是政府鼓励的,一个国家总不能人人都是小绵羊吧。山人队长十分赞同,说:“到时我就说,我们是按导游图进山旅游的,因为走错路迷失方向,才报警求援。”他还做好了心理准备,万一民警要扣人,他就自己一个人留下来,让队员们继续完成原先计划的行程。

2015年10月7日,上午11:50,电尕镇沙拉村山道

过了一会儿,4位消防队员先到了,其中一人也扭伤了脚。大家心里十分感激,纷纷上前和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年轻消防官兵合影留念。弓箭问一位消防队员:“你们也是看路上脚印找下来的吗?”消防队员说:“是呀!你看,我还捡到了这个。”弓箭一看,是个镜头盖,马上想起一件事:昨晚队友山侠告诉他,过溪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把相机镜头盖摔丢了。他赶紧招呼山侠过来,拿出相机,把镜头盖往镜头上一套,果然不错。山侠喜出望外,连声向消防队员道谢。弓箭问一旁的村干部:“以前这里是否有旅游团在山中迷路?”村干部答道:“你们是第一支从扎尕那进山、从沙拉村出山的旅游团,也是第一支迷路的队伍。”

不一会儿,几位公安干警也下来了,但他们并没有提出要问话做笔录。山人队长提议:“我们全体人员一起合个影作纪念吧!”队员们欣然响应,村干部和村民也笑着加入其中。公安和消防官兵让弓箭帮他们用各自的数码相机拍一张,作为这次搜救行动的资料。这时已近中午12点,大家收拾行装起身,向村口前行。没想到,休息的地方离村口还有好几公里的距离,先是一段漫长的村道,然后是一段坡度很陡的下坡路。这段沙土路对于没有登山杖的队员真是一步一滑,对于崴了脚的疏影来说,更是寸步难行,即使有人在两边搀扶,仍然举步维艰。多亏扎尕那东哇村那位村干部主动背起她,一溜小跑地冲下坡,一直走到平坦小道上才放下。由于他跑得太快,谁也来不及拿起相机拍照,就这样错失了一张精彩的照片。后来,疏影和他交谈才得知,原来他是一位大学生村官。

12点左右,小林接到长河的短信:“有好几部车进去接你们,有公安局局长、消防大队长、旅游局局长等。”因为村里路窄,还有一段路正在修,小车开不进来,一位村干部骑着摩托车在村子里外联络。他半路上看到疏影脚受伤走不了路,马上停下让她坐上摩托,一直把她送到停在前边修路处的警车上。弓箭下山后便丢掉了那根当拐杖用的树枝,此时在这段陡坡上一连滑了几下,差点儿摔倒。忽然旁边有人主动递过来一根登山杖,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山人队长,不禁感激地接过,这才安全走下坡。队员们尽管筋疲力尽,但之后的一路上,还是为沙拉村这个藏族小山村的美丽景色而感叹,不时拿起相机拍照。

2015年10月7日,中午12:45,电尕镇沙拉村村口

越接近村口,大家的脚步走得越慢,队伍越拉越长。实在走不动的人便坐村民的摩托出村,价格再高此时也顾不得了。弓箭沿途不停地拍照,早已忘了疲劳,远远看到山侠跟上来,便问他渴不渴。山侠早已渴坏了,两人于是分着喝光了弓箭水壶中的溪水,坚持着走到村口。这段不算长的村道,整整走了一个小时。

辛苦了一夜的公安、消防官兵和搜救的村民依然精神抖擞,健步如飞,走出很远一段路后,才在阴凉处坐下休息一阵,然后又起身赶路。在村口接应的公安局领导在小饭馆里准备了两桌简单的饭菜,让辛苦了一夜的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和搜救村民吃饭,还招呼我们队员一起吃。但大家都感到不好意思,婉言谢绝了,说回到宾馆再吃。这时大家才看到,村口路上一字长龙停着7辆小车和1部小巴,每辆车上都有一位司机和一位公安。原来迭步县乡村公路极窄,中巴车都开不进来,搜救指挥部根据迷途队员和搜救队人数调用了这些小车,又租了一辆小巴。人员到齐后,队员们和公安干警、消防官兵、搜救村民分别登车,一道出发。半路上车队忽然停下来,原来是电尕镇书记在路旁等候,他走上前亲切地对每辆车、每位队员表示慰问。汽车再次开动了,大家都累得几乎崩溃,一路昏昏欲睡。

2015年10月7日,下午14:30,迭部县城青年宾馆

一个多小时后,车队终于到达县城青年宾馆。队员们从昏睡中醒来,满怀欣喜地跳下车。县公安局、旅游局领导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热情地迎上来与队员们亲切交谈,并且一起在宾馆门口合影留念。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精壮沉稳的公安局赵政委、一表人才的旅游局毛局长热情地向大家表示慰问,只字未提做笔录的事,连一句批评的话也没有,让队员们既意外又感动,再三向他们表示感激之情。山人队长说了在景区看不到路标而迷路的事,旅游局毛局长肯定地说:“你们明年再来,一切就都有了,不会再迷路了。”

送走公安局、旅游局的领导和干警,青年宾馆的老板和老板娘亲切地招呼大家先进房间放下背包,然后到餐厅吃饭。宾馆老板自从上午11点多得知队员们安全下山后,马上安排餐厅准备午饭。主食是稀粥,还有青椒牛肉和青菜等。大家又饥又渴,接近脱水,进房间后首先是猛喝开水,补充水分。简单洗漱后就来到餐厅,此时大家都感到稀粥是世上最好吃的食物,喝了一碗又一碗,桌上的青菜也吃得精光,鲜美的牛肉却剩了大半盘。吃饭时阿宝坐在弓箭旁边,竖起大拇指悄悄说:“昨晚多亏了你把大家镇住,我们老队员都不敢说话,怕意见不一致引起混乱。事实证明在山上坚持是对的。”弓箭说:“我也没经验,只怕在山上出乱子,所以才说了那些话。”

吃饭时,老板娘关切地问大家昨晚在山上是怎么度过的,还说那山里确实有野狼,她娘家的牛群每年都会被野狼咬死七八只,你们这次没出事真是万幸,山神保佑。老板也过来慰问,说:“你们受惊了,多吃点儿,等下好好休息,晚上给你们喝酒加菜。”大家免不了感激一番。

按照计划,7日上午团队本来要出发前往下一站松潘,游览若尔盖草原上著名的花湖和松潘牟泥沟。但许多女队员反映实在太累走不动了,希望能在原地休息一晚,明天再出发。队长当即决定退掉松潘酒店预订的住房,宁可多付一天房费,让大家下午好好休息,晚上在宾馆餐厅补上昨晚的牛羊肉大餐,明天早晨再出发。回到房间,许多人这才上洗手间,拉出了自从昨天一早出发到此时超过30个小时的第一泡小便。

2015年10月7日,傍晚18:30,迭部县城青年宾馆餐厅

睡了几小时,队员们不同程度地恢复了体力和精神,6点30分准时齐聚餐厅。这顿晚餐格外丰盛,有手抓羊排、辣味牦牛肉、红烧猪肉、苦瓜、青菜等,摆满了一大桌。青年宾馆老板再次请大家喝青稞酒,给大家压惊。这晚的青稞酒特别好喝,比头一晚更甜更香更浓烈。山人队长首先端起酒杯,轮流到每一桌向队员们检讨,说自己昨天不知怎么搞的,吃了老鼠药,把队伍带到无人区,害得大家吃苦受罪,担惊受怕。有几个队员毫不留情地批评队长不负责,胡乱带队,把新队员当老队员对待,这次荒野迷路深山过夜没出事,实属万幸,以后再也不能有这种冒险行动了!席间老队员勇者也过来严肃地对队长说,昨天的事你是有责任的,作为队长,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错误。但更多队员则是“感谢”队长带错路,让大家在荒无人迹的深山宿营过夜,留下一段终身难忘的记忆。在一片碰杯声中,大家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感慨,所有昨夜在山下和在山上的队员都感到扎尕那之夜永生难忘。这是因为,有了这次经历,今后山野风俱乐部出行再也不会这样轻率大意了,而且以后也不可能再有这次的好运气了。大家发自内心地感谢队长,感谢俱乐部,感谢保佑我们的扎尕那山神……

酒桌上,弓箭想起昨晚不让大家生火的事,问身边的侯哥:“你认为昨晚该不该生火?”侯哥说:“照理野外过夜应该生火,但是昨晚的地形情况绝对不能生火。”弓箭又问勇者等老队员,大家的意见也和侯哥一样。弓箭想起昨晚好像是一位女队友坚持要生火,于是又问她:“你现在还是认为昨晚应该生火吗?”她说:“我认为应该生火,因为实在太冷了。我们可以围成一圈,点一小堆火……”看来当时是否该生火的事还不能统一意见,估计以后还会有争议,但值得庆幸的是大家全都平安回来了。

大家开心地相互敬酒,并向宾馆老板和老板娘敬酒致谢。队长、勇者、侯哥、阿宝、如如、小林等人纷纷来向弓箭敬酒,说幸亏你昨晚挺身而出说了那些话,把一些要生火和下山的意见压下去,不然真要出大事。弓箭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没经验,只是为了大家安全才瞎说一气,说过头的了请大家谅解……”通过这一夜的事,原本不善言谈的弓箭又交了几个好朋友,大家交换手机号并互加微信。老理精辟生动地分析说:“我就感到奇怪,昨天经验丰富的队长和那些老队员怎么也会迷路,估计是海拔4000米的高原低气压,让大家大脑严重缺氧,精神亢奋,意识不清,像吸了毒品一样。”许多人也回忆说,确实奇怪,昨天下午大家似乎都感到体能和精神状态格外好,都想多走路,考验和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更多的人说,我们多亏山神保佑,一夜无风无雨无野兽无冰雪。老队员土丘在手机微信群上发了一张照片,说是他在扎尕那廖无人烟的荒原上拍的,连绵起伏的山峰就像一位仰卧的惟妙惟肖的山神,看来确实是扎尕那山神在冥冥中保佑着我们……

大家正开心地喝酒聊天,老理忽然想起一件事:应该给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写封感谢信。于是他马上在手机上起草了一条短信,又让弓箭修改了一下措辞,拿给山人队长看后,当场发给益哇乡派出所民警:“民警同志您好!这次我们团队进山迷路,得到迭部县委、县政府、公安、消防、旅游、卫生、乡政府及当地藏族村民无私、全力的帮助,平安出山。为此我们全体队员由衷的感激,并请您代转我们对全体参加救援人员的感激之情!我们将永远记住这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回去后要大力宣传迭部县扎尕那的美丽风光和藏族同胞的美好情谊,让更多亲人朋友同事来此观光旅游。”很快民警便发回一条短信:“我是益哇派出所民警,今天在宾馆接你们并讲话的是我们赵政委。你们平安返回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大家传看着手机上民警的回复,和队长商量,回到福州后一定要多做几面锦旗,寄给当地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表达我们的谢意,上面就写8个大字:“快速救援,执政为民”。全体队员都格外开心,美酒喝了一杯又一杯,话儿怎么也说不完,大家度过了又一个难忘之夜……

尾声

扎尕那的风光确实奇特,山清水秀,辽阔壮丽,苍凉凄美,震撼神奇,险峻莫测,惊心动魄,爱恨交加,终生难忘……许许多多想得出的形容词,似乎都不能完整道出扎尕那的独特与美丽,即使亲眼见过,亲身走过,亲自感受过,也只能体会到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于是,我们这些曾经在扎尕那山中和山下度过了一个刻骨铭心的不眠之夜的队员,各自留下了自己零星片段的深刻感受:

“团队合作,激励自我,挑战极限。”

“焦急万分,感触良多,一句话真不知如何表述。”

“队长判断失误,负有重责!”

“经历风雨见彩虹。”

“奇幻美景与受困焦虑并存。”

“所有语言都苍白无力,唯有云白风清,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人生一辈子,难得有些事情可以一辈子都记得,也是旅途中美好的回忆。”

“人生无常。一些事,不一定再经历;一些人,不一定再遇到;一些路,不一定再重走。时刻提醒自己,珍爱一切,心怀感恩与慈悲走在人生的路上。”

“感谢队长的精心策划与大意误导,让我们有了这次终身难忘的经历!”

“扎尕那之夜让我知道珍惜生命,珍爱美好的一切!”

“扎尕那之行刻骨铭心,人生必须有一次!”

“扎尕那,我爱你!我还会回来看你的!”

附记:中央电视台2016年3月7日晚间新闻、3月8日新闻联播连续报道,甘肃迭部县发生两起森林火灾:大火从3月2日晚11时50分发生,过火面积数百公顷,全省4000多名森林警察、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地方专业队、林业职工和干部群众奋力扑救,多架直升机全力配合,历经9个昼夜,至3月11日明火才被全部扑灭。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为此特向火灾扑救前线指挥部发去慰问电。经查,这两起火灾原因都是因偷伐林木者在山中生火而引起。

在此谨向甘肃省英勇的消防官兵、公安干警致敬!

衷心祝愿美丽的扎尕那青山永在、绿水长流!

注:本文内容为作者真实经历,但其中户外俱乐部名称与人名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责任编辑 肖英奎)

龚永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现为福建省图书馆研究馆员,《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常务副主编,系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多篇。

猜你喜欢
扎尕那弓箭队长
惊弓之鸟
扎尕那少年
人文天下(2022年3期)2022-06-14 03:47:22
弓箭风波
Captain Marvel 惊奇队长
弓箭告急!请求支援
扎尕那(外一首)
扎尕那印象(摄影)
甘肃农业(2017年4期)2017-04-22 08:21:44
这样的队长大家很服气
论阿勒泰乌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中国式好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