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红英 刘 静
(河南省郸城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 郸城 477150)
85例小儿疝气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邢红英 刘 静
(河南省郸城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 郸城 477150)
目的 对85例疝气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5例疝气患儿为本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入室一级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用药剂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疝气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能够提高患儿配合度,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应用量,并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使患儿尽早康复。
小儿疝气;围手术期护理;整体护理;康复
近年来,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以人为本、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主要将现代护理观念作为指导,将护理程序作为框架,依据患儿身心发展需求,为患儿提供最佳护理[1]。本组研究对我院43例疝气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获得满意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5例疝气患儿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其中,40例男性患儿,45例女性患儿,年龄最小2岁,最大15岁,平均年龄(5.2±0.3)岁,体质量14~26 kg,平均体质量(16.2±1.2)kg;住院时间最短2 d,最长6 d,平均住院时间(0.5 ±0.2)d;25例左斜疝,58例右斜疝,2例双斜疝;术前所有患儿经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分类数值均处于正常范围,排除术前伴有严重传染疾病的患儿;平均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经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住院时间以及疝气种类等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围手术期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对患儿术前进行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二便、凝血四项等检查,并指导患儿家属做好保暖措施,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应用整体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术前6~8 h嘱咐患儿家属对患儿禁食、禁水,能够防止麻醉、手术时出现呕吐等情况,并避免呕吐物反流入气管内导致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前对患儿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指导患儿加强休息,能够避免发生咳嗽、感冒等;协助患儿家属对患儿洗澡、勤擦洗手术部位,进而能够降低术后感染率;对患儿及家属实施心理护理,消除恐惧、焦虑情绪;术前患儿家属要陪伴、安抚患儿,满足患儿心理需求,大大缓解恐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使患儿保持安静,应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告知患儿手术治疗目的,提高配合积极性;患儿对家人有依附心理,要求患儿家属给予足够照顾、陪伴。
1.2.2术中护理:术中,适当控制室内温度,护理人员严格根据查对制度认真执行,热情接待患儿,给予患儿及家属安全感;患儿入室后,对患儿实施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儿摆好手术体位,取患儿平卧位,将术野充分暴露出来,并陪伴至患儿身旁;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另外,注意保持室内安静,避免高声喧哗、窃窃私语,最大程度减少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刺激。
1.2.3术后护理:伤口护理:告知患儿家属加强看护患儿,防止患儿抓掉覆盖在伤口上的纱布,避免大小便弄脏纱布,进而防止伤口化脓、感染;睡觉时,嘱咐患儿侧身睡,并将软、棉质尿布折成长条状放置患儿会阴部;如行右侧手术,则取患儿左侧卧位,这样能够避免患儿尿到纱布上给伤口造成污染;术后患儿阴囊可能出现不同程度肿胀现象,一般经过2~3 d后即可消退,如肿胀未消退,甚至出现发硬症状,则可能存在淤血,医护人员要认真检查、处理;如肿胀、发硬停止发展,则淤血会缓慢被吸收;术后麻醉药物作用消失后,患儿伤口会不同程度出现疼痛感,为此,要求医护人员要转移患儿注意力并安抚患儿,避免患儿大哭大闹;如患儿哭闹不止,则指导其口服镇静药物或者为其注射镇静药,使患儿安静入睡。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儿入室配合程度、麻醉药物应用剂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指标。其中,入室配合程度评定分级标准[2]:一级:患儿能够较好配合护士完成输液;二级:可以完成麻醉;三级:患儿需要在家人配合下完成麻醉。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描述计量资料,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表明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儿入室配合程度对比:观察组:26例一级,占60.5%,15例二级,占34.9%,2例三级,占4.6%;对照组:15例一级,占35.7%,13例二级,占31.0%,14例三级,占33.3%;观察组患儿入室一级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儿麻醉用药剂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儿麻醉用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2 两组患儿麻醉用药剂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儿麻醉用药剂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麻醉用药剂量(mg)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3 80.1±10.2 89.1±9.2 3.0±0.4对照组 42 122.3±14.2 112.9±12.5 5.8±0.9 P - <0.05 <0.05 <0.05
小儿疝气为小儿普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由于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约有80%的患儿发生于出生3个月后,主要包括腹股沟斜疝与直疝,斜疝为其中较为常见的种类,直疝较为少见。近年来,小儿疝气发病率在不断提高。对患儿进行护理时,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普遍为3~8岁儿童,受到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素影响,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较困难,不能达到预计效果[3]。疝气围手术期护理具有牵涉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术前,护理人员要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后要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本组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入室一级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麻醉用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通过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加强医护之间、病房与手术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并显著改善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术前了解患者病情,加强访视,做好准备工作,能够加强术中密切配合,改善医护关系,缩短手术时间。整个护理过程中,不仅将“以患儿为中心”理念体现出来,而且还将整体护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体现出来[4]。综上所述,对疝气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提高患儿配合度,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应用量,并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1]马玉霞,韩琳,闫惠婷,等.疝气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工作负荷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0):1132-1134.
[2]朱海云,王云.系统健康教育对腹腔镜疝气儿童家长影响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0(15):2170-2172.
[3]兰小米,张倩.术前亲情护理在小儿疝气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2):117-118.
[4]高晔,王东.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136-137.
R473.72
B
1671-8194(2016)27-02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