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功夫

2016-11-10 03:17陈辰
中华手工 2016年9期
关键词:珐琅机芯匠人

陈辰

腕表凝聚刹那光阴,传统手艺留存匠人心血。当腕表遇见手艺,匠人的耐心、专注、情怀、信念集于方寸之间,无异于一场光阴的凝练。

表面功夫,即腕表表盘的功夫。

或刺绣,或雕刻,或镶嵌,或漆艺。似乎专于某项技艺的匠人都可以制作。

然而,想要做好这“表面”的功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简单:行业细分的结果

从对时间有了浅显的意识,到计算时间,再到利用时间,这段光阴很长。人类真正开始制作钟表是在14世纪。经过了700多年发展,制表分工越来越细,机芯、表盘、指针、表壳,每一项都单独发展成一个细分行业。

表盘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涉及大量工艺。从凸版印刷到扭索纹雕刻,从宝石镶嵌到涂抹夜光材料,每一个技能都非常专业,需要特殊的设备和高素质的人才,需要设计师和匠人之间的美学和技术的融合。大多数钟表厂只做设计,然后交由专门的表盘厂家制造。包括被利锋集团收购的Stern Creations,或者独立表盘制造厂Cadran'or。也有少数品牌是自制表盘,譬如劳力士、帕玛强尼。

客户提交图纸后,工程师将它转化为工程设计图,并规范制造工艺。制作的复杂性取决于设计、机芯功能和表面处理工艺所需的程度。比如大日历(双排日历显示)肯定需要在表盘上开个大孔、月相指示还得印个月亮盘……许多工艺都非常微妙,涉及到精确的手工作业,必须由专业人士来操作。毕竟,再先进的机器,也无法取代专家的眼光和手。

设计确定后,先制作一种叫“ébauche”的金属板。金属板做好后,在板的背面铆接两个小脚,用来将表盘固定在机芯上。最后在表盘上打孔用于固定时标、LOGO,清洗抛光后,就可以做表盘装饰了。

500多年来,腕表发展出多种表盘制作工艺,艺术腕表常见的有刺绣、雕刻、镶嵌、珐琅、漆艺等,几乎囊括了所有手工技艺。尤其知名品牌,更是将这些工艺演化到极致。雅克德罗从螺钿中汲取灵感,融合镶嵌、雕刻、镌刻、微绘工艺,制作出夜空下浩瀚纷繁的花之世界;宝珀以金胎錾胎珐琅工艺,融合内填珐琅和微绘珐琅,重塑樱花盛放之美……

每一项技艺,都极耗时费神。尽管如此艰难,钟表品牌却乐此不彼。对于它们来说,精湛手艺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利益,更是大大地提升了品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无手工,不奢侈。不仅仅是珠宝、汽车、箱包和高定服装,钟表更是如此。而对于传统技艺而言,有了大品牌这个坚强的后盾,也能更好地传承、发展。

不容易:沉淀了文化,凝聚了心血

提及腕表,不可避免就会想到瑞士。

只是,瑞士早不是唯一生产表盘的国家,亚洲有不少国家也善于此道,且质量优良。但是瑞士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亚洲国家很难做到。在瑞士,汝拉山谷及拉绍德封市汇集了上千名技艺精湛的工匠,任何一道复杂的制表工序,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尤其是坚持手工传统的汝拉山谷,更是世界钟表的圣地。

这里的弧形山脉连绵不绝,既有崇山峻岭,也有错落有致的湖泊和山谷。散落在山谷间的古老城镇和村庄,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家瑞士钟表制造厂。许多世界著名钟表品牌的总部都设在这里,还有众多的精品店、博物馆和钟表学校。无论外面是郁郁葱葱,还是白雪皑皑,工坊内都静得连一根针落下来都能惊动别人。正是在这样寂静又寂寞的地方,工匠们终日戴着显微镜,趴在工作台上,心静如水,数十年如一日地工作。

瑞士的优势,不仅仅是钟表全产业链,更有几百年沉淀的钟表文化。在瑞士,一块传世好表的诞生可能要经过钟表设计师、装配师、金匠、表链匠、雕刻师、珐琅画师和珠宝设计师等诸多工匠的合力锤炼和打磨。这是瑞士传统制表行业中的七大工艺,即“日内瓦七艺”。

日内瓦七艺中,珐琅工艺的历史最悠久也最为名贵。15世纪珐琅主要用于珠宝,直到17世纪钟表业兴盛,才催生了珐琅钟表。其中,要数大明火(Grand Feu)珐琅工艺难度最高,至今只有十几位工匠掌握。大明火珐琅起源于日内瓦,有300多年历史。它是多层上釉,每次只能上同一个色系,再送入温度达800℃的窑内烧制。表盘上有多少种色系,就要经历多少次烈火。而每次烧制,都可能让作品毁于一旦。但烧成后的珐琅作品,可以保存数百上千年。

这几年,各大品牌都在推珐琅表,普通表换个珐琅面,价格也能涨几倍。这些品牌最爱说说“拍卖的古董珐琅表都是卖几百万”“珐琅表代表了极致工艺”。

虽然珐琅表历史悠久,但从前大众对艺术表盘兴趣不大,因此珐琅表并不好卖。加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石英表危机,留存下来的珐琅表很少。古董珐琅表之昂贵,不是因为工艺,而是数量实在太稀少,再加上大品牌效应,才动辄叫卖出天价。

虽然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前提它得是块金子。珐琅表的前提是表,珐琅只是用来装饰的,不能本末倒置。如今许多品牌,表盘换成珐琅就敢称是“艺术珍品”。里面可能是ETA1机芯,甚至是石英机芯。不能说它们不好,而是既然搭了珐琅这个“金架子”,那机芯也要过硬,否则就是“花架子”。

不表面:面临放大百倍的考验

现代人对手艺的追求越来越痴狂,毕竟流水线上的产品太过冰冷,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毫无灵魂可言。手与心相连,手工制品总能让人感觉到匠人所倾注的热忱和心血。手表又是戴在腕间,更能让人感受到匠心的“温度”。

只是,同样的工艺,施于表盘,难度却大了好几倍。一块手表,其表盘大小不过几十毫米,厚度更是可能仅有几毫米。无论是雕刻、刺绣,还是珐琅、漆艺,都是在难以看清的毫厘之间创作,殊为不易。许多时候,要在显微镜下才能操作。制作的每一步,都要力求完美。毕竟买了腕表的人会反复把玩,容不得丝毫瑕疵。

熊氏珐琅曾与北表合作开发制作了全球第一只纯银坯掐丝珐琅机心腕表“蝶恋花”。表盘无比精致细腻,填补了国内珐琅表的空白,见过的人无不赞叹只有瑞士工匠才做得出来!

这是熊氏珐琅的第3代传承人熊松涛花了5年时间才研制出来的。他反复实验,攻克了焊粉、保护剂、烧结、打磨等难关,仅是研制焊粉,就消耗掉了20千克白银。“一个完整的表盘从开始到完成需要45道工序,成品率不足10%。”普通珐琅器有一两个小气泡很正常,表盘却不行。大家都是用高倍放大镜看,哪怕是一个极刁钻的角度,有极小的一个气泡都不能用。“再微小都不能容忍,出现一两次瑕疵,匠人的口碑就毁了。”所以国内做景泰蓝的工艺师不少,唯有熊氏珐琅能为欧洲手表品牌定制表盘。

如此看来,表面功夫的背后,一点也不“表面”。

猜你喜欢
珐琅机芯匠人
膜式燃气表机芯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在家办公很自在
石英表机芯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弗得一窥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