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
摘要:落凼矿区作为含铜矿重要产出地,对其进行地质构造研究以及矿床成因分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今后的采矿作业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对金属铜的开采不断增加,研究矿区地质构造所具有的特征以及矿床成因对今后的开采有着极大的作用。本文就实际开采地进行细致的研究,对落凼矿区所具有的地质构造形式以及特征加以分析,同时对矿床成因加以分析,从而对矿床的成矿模式加以一定的假设。
关键词:落凼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矿床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2
前言
落凼矿区主要处于扬子准地台中的康滇地轴中部位置,该矿区经过多次构造运动以及褶皱与断裂发育,前期产生的近东西向构造以及南北向构造再加之后期的北西向以及南北向构造的叠加,对前期构造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产生了落凼矿区复杂且独特的构造格局。此外受到岩浆活动以及火山作用较为频繁,对其进行多次变质以及构造作用,从而使矿区内岩石均受到一定的变质与变形作用,最终产生出了以绿片岩相为主的变质岩系。落凼矿区内主要的岩石主要由大理岩、千枚岩以及石英岩等构成。
一、落凼矿区地质构造形式和特征
(一)北西西向构造
目前矿区已经发现的断层主要是F1,地表产状是走向为100°到120°,倾角为60°到80°,倾向是北东0°到30°。F1是采矿区所具有的内断层,是一个区域性的断裂构造,其东西两端遭到F27与F13所切,从而形成矿区南部边界存在的走向断层。在该矿区中多数是被浮土覆盖以及辉长岩吞蚀,导致迹象显现的并不明显,仅能看见很少的断层特征,其断层破碎带宽度在10到30米间,断层产状表现为弧形变化,破碎带中的断层角砾岩以及构造透镜体出现发育现象,辉长岩生产片存在理化状况等。此断层拥有多期活动方面的性质,前期呈现逆断层性质,其走向和河口复背斜所具有的轴向相一致,表明了南北向侧压力存在的痕迹[1]。后期受到东西向侧压力影响,将逆断层向正断层方向转变,从而表现了南北向所具有的张应力,东西向呈现为压扭性,最终出现北盘西移以及南盘东移的特征。
(二)南北向构造
落凼矿区所具有的北西西向构造有着显著的受南北向构造向叠加的作用,不仅使矿区甚至是该地区构造形态愈发的复杂,而且也是对矿产形成有着很大作用的一种构造,对于矿体定位有着极为重要作用的一种构造。其南北走向断层对于露天采场中有着非常显著的特征,如图1所示中的F5、F27、F35、F6、F29与F32等,断层走向和褶皱走向存在垂直关系,拥有右旋以及压扭性的特征,也就是说西盘北移以及东盘南移,其拥有较陡的倾斜角,从而导致对矿体存在显著地破坏作用。西北向断裂主要是F4、F30、F33、F28、F31等,该断层拥有明显的压扭性特征,也就是南盘东移以及北盘西移。
(三)基底构造特征
第一,该地区前震旦即河口群是由多个倒转背向斜相互叠置所形成的。第二,在前期受到南北向侧压力,在不断向北推覆中不断产生了同斜倒转褶皱以及逆冲断裂,因此在从南至北分别形成成了如图2所示的构造地形,同时亦产生了许多的近东西方向逆掩断层F1和F8等。第三,对落凼矿区地质结构走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落凼矿区东西向地质结构的基层构造呈现出中深部地质构造的特点,东西向糜棱岩化带的发育部位存在明显的断层现象,边缘地区具有石英波状,在其他地区有这种地质结构分布状况[2]。
二、矿床成因分析
(一)含矿热液
落凼矿区是一个形成较为古老的变质岩区,含矿热液的来源较为复杂,受当地地质条件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参与成矿的介质不仅有岩浆水,同时也有地下水和雨水,国内专业研究团队通过对落凼矿区的氢、氧元素进行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猜测。可以基本断定,落凼矿区曾经存在大量的水资源,在落凼矿区地质变化的过程中,含矿热液的形成来源主要为岩浆热液以及地下水热液,且随着地壳的不断变化,地下水资源逐渐匮乏,含矿热液的来源主要变成了岩浆热液。
(二)容矿构造
地壳在不断运动过程中,必然会使地表层产生一定的变形,地质结构也随之产生变化。同时,在复杂的交替变换中,形成了容矿构造,这使得矿液能够在此区域内形成一定的沉淀,逐渐形成为矿体,对落凼矿区的地质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当地存在发展良好的容矿构造,断层部位分布较多,对矿体断层的走向进行检测,可以知道,断层与地表层褶皱部位的交汇处是容矿构造主要的产生原因。落凼矿区的成矿时间较早,火山爆发是矿物质形成的开始,地壳的不断运动,产生了含矿热液,通过断层与地表层褶皱部位的交汇,在容矿构造中不断积淀,矿液的不断填充和交代,使得矿体最终得以形成。
地质结构的变化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此过程中,地质也在发生着变化,相互之间产生作用力,不断叠加和交代,最终实现以某地质为主的地质带。通过对落凼矿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实际的测量,也证实了这一假设。落凼矿区的地质结构丰富,变化多样,矿层形成时间较长,且呈现出多层次交替分布的现状,通过对地质作用进行分析,落凼矿区火山喷发和次火山酸性岩是矿源层形成的主要原因,矿源层经过充填和交代,经过容矿构造的不断沉淀,最终形成了以铜为主的金属矿床,形成了落凼矿区独特的地质面貌[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落凼矿区地质构造特征以及矿床成因加以分析,从而得出该矿区形成过程是一个多期次以及多阶段进行多种矿区相互叠加以及相互促进从而形成的一种矿化石。整个矿区形成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从而形成该种地质构造。通过相关资料的研究资料可以发现,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喷发或者是次火山的侵入,成矿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热液作用导致的。经过对其研究可以对今后的开采工作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丛润祥,常春郊,刘桂阁,等.内蒙古吉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J].地质与资源,2014,05(05):453-460.
[2]刘才伟,吕锋明,杨相,等.江西德兴铜皮坞矿区饰面花岗岩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J].四川有色金属,2015,01(01):17-21.
[3]李彦.山西省应县尧峪金铜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华北国土资源,2016,01(01):61-62+70.
作者简介:吴 鹏(1980-),男,毕业于贵州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工作单位: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五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