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46例临床观察

2016-11-09 09:33金仙燕
新中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曲度针刀颈椎病

金仙燕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浦江县中医院针灸科,浙江 浦江 322200

针刀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46例临床观察

金仙燕1,2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浦江县中医院针灸科,浙江 浦江 322200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刀治疗。治疗1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生理曲度值;治疗前后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5%,对照组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生理曲度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生理曲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MFV、PSV均有升高,PI、RI均有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MFV、PSV、PI及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颈椎病;针刀;针灸;治疗效果

DOI:10.13457/j.cnki.jncm.2016.10.034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中老年人群及长期伏案工作人员中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针刀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效果理想[1]。本研究以针刀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颈椎病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31~73岁,平均(54.20±10.5)岁;病程1.2~4.3年,平均(2.1±0.2)年。观察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32~75岁,平均(52.90±11.2)岁;病程1.1~4.7年,平均(2.2±0.3)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针灸前先为患者实施牵引,每次牵引(5 kg)30 min。牵引完毕后实施针灸治疗,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等选择阳陵泉、丰隆、足三里、天井、风池、合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方法,每次留针20 min,每3天针灸1次,3次为1疗程,治疗3疗程。

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刀治疗。患者平卧位,在枕骨下缘、椎旁、颈椎棘突、肩胛骨等部位确定痛点,采用蓝色记号笔标记2~4个最明显的阳性痛点。对确定针刀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分别采用汉章4号针刀沿着肌纤维走行方向迅速直刺达到骨面,沿着纵向防线切开剥离2~3刀,留刀。术后注射止痛液1 mL,曲安奈德1 mL,维生素B121 mL,每15天治疗1次,1次为1疗程,治疗2疗程。

3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项目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总分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明显)及生理曲度值。治疗前后右侧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

3.2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颈肩功能和肌力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好转:症状基本改善,颈肩功能和肌力有所缓解,生活需要人协助;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4.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观察组93.5%,对照组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生理曲度值比较见表2。治疗后2组VAS评分、生理曲度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生理曲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生理曲度值比较(x±s)

4.42组治疗前后TMFV、PSV、PI及RI比较见表3。治疗后2组TMFV、PSV均有升高,PI、RI均有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MFV、PSV、PI及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TMFV、PSV、PI及RI比较(x±s)

5 讨论

近年来,对颈椎病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仍以强调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为主。有学者认为,骨骼和韧带维持关节稳定和平衡的作用为静力平衡,肌肉维护关节稳定和平衡作用为动力平衡[3]。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可引起颈椎病。颈椎病发病原因较多,主要是由于劳损、外伤等诱因导致。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眩晕等范畴,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是其基本病机。针刀医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一门医学新学科。有研究表明,针刀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肌紧张、肌痉挛,改善局部代谢,促进炎症致痛物质的消除,达到解痉止痛作用[4];针刀可松解病变的软组织,改变和解除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变化,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刺激或压迫,恢复颈部动态平衡;针刀还具有针刺效应,能激发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产生镇痛物质,起到止疼作用。用针刀手法可使针刀术后残留的粘连和瘢痕达到完全彻底的松解,并使颈椎恢复到正常的力学状态,而使颈段脊柱的生物力学状态恢复平衡。本研究在针灸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针灸发挥疏经活络,调气和血等功效,但是,针灸治疗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颈部软组织粘连相对严重患者,单一的使用针灸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针刀利用“刀”则可以将患者颈部粘连的组织进行有效的剥离,松解神经末梢的压迫,最终实现缓解肌肉紧张、恢复动态平衡,达到理想的效果[5~6]。

本研究结果表明,总有效率观察组93.5%,对照组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生理曲度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生理曲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MFV、PSV均有升高,PI、RI均有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MFV、PSV、PI及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各项指标观察,较好的说明了针刀联合针灸在颈椎病中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林木南.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1):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王拥军,施杞.关于颈椎病理论与临床的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3):60.

[4]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4-105.

[5]郭长青.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1623.

[6]魏威,石仕元,王以进,等.小针刀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3):109-110.

(责任编辑:马力)

R681.5+3

A

0256-7415(2016)10-0085-02

2016-06-20

金仙燕(1985-),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临床针灸学。

猜你喜欢
曲度针刀颈椎病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颈椎不宜太直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