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2016-11-08 14:35仲康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3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

仲康

摘 要:新课程着力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脱离生活的倾向和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起能充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贯彻新课程精神,实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是每位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实践的问题。从授课内容深广度的把握、生活中的化学、化学实验、合作性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态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与传统课程相比,都有较大的突破。为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高中化学课,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就化学课堂教学情景提出几点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充分运用教材资料卡片、科学视野、化学史导入情境

教学中适时运用教材上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化学史等导入故事情境,可鼓励学生树立雄心大志,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必修一》P56科学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教学中,讲述侯德榜的发明——“侯氏制碱法”及其指导下由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于1938年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使学生斗志昂扬。学习Cl2时,结合《必修一》P85资料卡片讲述1915年4月22日,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的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士兵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使学生快速掌握了Cl2的性质。学习有机化学时,讲述目前世界上年产量高达数百万吨、由美国杜邦公司研究发明的第一种合成纤维——尼龙的诞生。讲述它以高强度、耐磨等独特优越的性能在民用和工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这些情景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获,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触发情境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高中化学新课程注重与人文科学的结合,设置了以生活问题和社会现象为线索的化学知识,选择日常生活中人们身边的化学,如材料、食品、衣料、染料、洗涤等生产、生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纳、总结。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从而产生极大的喜悦,转化为求知欲望。

材料1:杜康酒的由来。相传杜康酒是人们偶然将饭菜倒入竹筒,用泥土封住后形成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酿酒技术提高,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我们家乡人民利用丰富的葡萄、桑椹自制葡萄酒、桑椹酒。

材料2: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乙醇是其主要成分,不同类的酒中乙醇的含量不同,啤酒含乙醇为3%~5%,葡萄酒含乙醇6%~20%,黄酒含乙醇8%~15%,一些烈性白酒中含乙醇50%~70%,医疗消毒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均为体积分数)。

让学生思考:厨师在做菜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入白醋和料酒?这些与生活实际结合得非常密切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为我们生活服务,从而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在学习化学中体验生活。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乐学的信心,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开展实验探究,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巩固化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化学实验能以直观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引导学生认真操作实验并积极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二,根据化学实验现象设问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触发思维想象。如原电池教学中先让学生将铜片、锌片分别插入西红柿中实验,学生看到西红柿导电欣喜若狂,设问:“西红柿为什么导电?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成为学生必须探究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解决问题:①Zn片插入稀H2SO4中有何现象?②Cu片插入稀H2SO4中有何现象?③Zn片和Cu片同时插入稀H2SO4中并用导线连接有何现象?气泡在哪里逸出?④若导线中接入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怎样偏转?

实验探究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根据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根据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体验实验过程,使学生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实验情景中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引导合作性学习,创新教学情境

开展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课堂合作学习。教师在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和发展;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第二,合作探究。教学时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让有兴趣的学生带着课题到课外进行合作探究,再带着探索成果到课堂展示给同学。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发展多元、主动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主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创新了课堂教学情境。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仅为一孔之见,但愿能得到有志于钻研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同行的指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