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2016年6月3日晚,匡时之夜——北京匡时十周年庆典晚宴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800余位嘉宾共同见证匡时十年的辉煌与梦想。十年间,从2006年首拍的总成交额2.15亿元,到2016年十周年春拍的总成交额25.58亿元,从拍卖界黑马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北京匡时凭借专业的团队、良好的信誉和广泛的知名度已成为中国拍卖界的主力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北京匡时的当家人——董国强。
“大咖”的华丽蜕变
作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1992年,董国强的篆刻作品获得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一等奖;因为爱好书法,他与时任北京文物总店总经理、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创始人秦公成为莫逆之交;北京匡时成立后,他又于2013、2014年分别推出“澄道”中国书画夜场和“畅怀”中国书法夜场。董国强经历着从书法爱好者到业界“大咖”的蜕变,也用行动诠释了他对于书法的热爱。
2005年10月,是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之时;同一时期北京保利、北京诚轩、西泠拍卖都相继成立;这也是董国强经历了从收藏界的书法家、书画鉴定专家再到拍卖公司的掌门人履新之时。传统文化的基因从小就伴随着董国强,从收藏的第一件清代书法家吴让之的扇面到成为收藏圈里出了名的“北京大少”,再到成立匡时拍卖,这一切都是如此水到渠成。十年转瞬间,董国强从四十而立到了知天命之年,他收获的不仅仅是匡时的成长。
2006年,匡时成立后的首场拍卖就取得了2.15亿元的傲人成交额,一举成为国内拍卖圈中的“黑马”。“坦白地讲,匡时当时的拍品主要来自我多年的人脉资源。首战告捷,我觉得自己选对了行。”董国强在拍后的采访中回忆道。也就在那一年,中国100家拍卖公司文物艺术品成交额快速攀升至146亿元。
匡时成立的前五年,无疑是拍卖市场的黄金时代。直到2009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这与国务院审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有着直接的关系,随后包括文物艺术品市场在内的文化产业都获得了全面的扶持。也就是在那一年的春拍,匡时的八大山人《仿倪瓒山水》以8400万元的成交价打破了中国书画全球拍卖纪录。而后,在秋拍中,张大千《瑞士雪山》以5264万元打破其个人全球拍卖纪录。
如果说匡时的根基是仰仗董国强多年的人脉交情巩固而来,那么十年的坚守则考验的是匡时团队对于文化事业的巨大热情。随着匡时的成长,董国强更愿意将自己的团队中的骨干推到前台,而他更希望将董国强的个人品牌逐渐转化为公司的品牌。“诚信为本、专业至上”则是匡时成立伊始坚持的服务宗旨。
成功运作天价拍品
在没有做拍卖之前,董国强非常喜欢收藏明清书法,那时候他收到一件心仪的作品就会兴奋地不得了。做拍卖后,兴趣点却潜移默化地转移了,董国强说:“现在的成就感在于,通过我们的工作与努力让对艺术品不是特别喜欢的人,愿意买一件回去认真研究,从而燃起他对收藏的兴趣。我愿意做这样的事,引导一个人甚至一群人加入到收藏队伍当中来,让他们在收藏中得到乐趣,这远比我自己收藏几件东西意义大得多。在前往海外征集的过程中,我发现国外不少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拍卖。2011年我们在美国征集到了一件非常珍贵的元代手卷,委托人要价只有十万美金,最终结果是拍了将近一个亿,拍完这件作品后,美国的记者就问,为什么不把它买回来,自己再卖。我跟他说,拍卖公司首先必不可少的是诚信与专业。作为拍卖公司,我们所接受的就是别人的嘱托,占人家的便宜损害的是公司的品牌,而且我觉得匡时的品牌价值远不止这几千万。”
北京匡时2012年春拍出现了一批国宝级的藏书: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种,1292册“过云楼”藏历代古籍。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说。北京匡时通过新闻发布会、专家研讨会、全国八站巡展、论文集、纪录片、策展再现过云楼等一系列的品牌化运营,充分展现了这批藏书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年6月4日,这批藏书在北京匡时拍卖夜场举槌开拍,以2.162亿元人民币被江苏凤凰传媒集团购得,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拍卖之后风云迭起,竟然出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及南京大学图书馆之间围绕“优先购买权”展开的“南北之争”。由此“过云楼”事件进一步升温,成为一个社会公众文化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国文博事业的关注,提升了大众对中华古籍价值的认知。
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是研究梁启超、梁启勋、康有为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最新发现,也是关于梁启超与现代中国,最有深度、最全面的历史瑰宝。其中287通信札,涵括梁启超胞弟梁启勋收藏的梁启超信札240余通、康有为信札23通等。通信方涉及民国政坛风云人物袁世凯、冯国璋、孙传芳等。内容涵括梁启超手书退出进步党通告、声援五四运动电报、讲学社简章、梁思成、林徽因文定礼细节等。在这场拍卖准备的期间,北京匡时和清华大学及《看历史》举办的各类研讨会、演讲、梁启超之问——历史嘉年华等文化活动,吸引了社会上很多人对梁启超的关注。2012年12月6日晚,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专场经过藏家三个多小时的激烈竞价后,146个标的全数成交,共拍得6709.2万元。
在北京匡时2014年秋拍的拍场上,一件周道、上睿绘制的《李煦行乐图》以1863万元成交,超出估价六倍,成为“古代绘画专场”最大的亮点。李煦是“曹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姑苏织造李煦与江宁织造曹寅都是康熙皇帝的亲信,李煦还将妹妹嫁给了曹寅(曹雪芹祖父),《红楼梦》里贾府老祖宗的原型便是李煦的妹妹。该图不仅有确切的作者与创作年代,更有曹寅、宋荦、尤侗、朱彝尊等十余人题跋,这对于李煦与红学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价值。为继续推动李煦以及相关研究,北京匡时在拍后还联合北京曹雪芹学会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共同举办了“李煦诞辰三百六十周年特展暨李煦、曹寅与江南文坛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在红学研究领域掀起了新的热潮。
“拍卖公司从文化角度出发对艺术品进行挖掘和推广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事情,我也希望社会能够改变对我们这个行业的片面认识。拍卖公司都能够从文化角度出发去挖掘艺术品内在的价值,这对于收藏市场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是有好处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由于‘文革让文化遭到破坏,现在正处在一个文化重建过程当中,能够有幸参与到这样的过程当中我认为不仅是是幸运的,也是有责任的,从这一点来讲匡时会坚定不移地走文化的道路。”董国强说,“现在有文化含量的、文物价值更高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比如古代书法、古代书画和名人书札等,其实这也意味着市场在朝一个良性的发展方向迈进。我特别希望社会上文化界的人士和专业人士参与市场。市场初级阶段是资金主导,第二阶段是专业主导,第三个阶段是文化主导市场。所以希望艺术品拍卖行业不要坐井观天,敞开胸怀和社会、文化界、知识界、艺术界保持更多的沟通。第一让他们了解我们;第二我们也需要他们的帮助,我们需要社会上对文化有责任的人,大家共同地来培育市场,让市场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董国强认为,在调整的过程当中,拍卖公司可以冷静思考一些问题,可以思考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问题。虽然市场处在调整期,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对于有志于塑造品牌,在市场当中长期存在的拍卖公司而言反而是次机会。现在很多人对艺术品拍卖行业品头论足,但实际上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拍卖行在其中就需要做大量的正面引导工作,匡时也计划把国外有关拍卖历史方面的资料和书籍进行翻译并出版,希望从这些基础工作着手,做一些知识的普及工作,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艺术品拍卖行业。
全面关注市场动向
“过去市场参与的人群比较小,大部分东西在拍卖之前都知道有哪几个人会买。而今,想做预测就很困难,困难的原因在于不断有新人进入。新的买家进入市场,他们的心理价格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比如参与市场多的人,他见过这个东西是5万块钱,但现在卖50万,他是有一定心理障碍的,新进来的人,觉得价格就是50万,面对这个价格的时候,他出价的勇气和决心是大于老的买家的。所以,今天的市场里面,我们看到很多的东西被新的买家买走,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换手率。在今天这个市场来说,换手率是比较高的。一批新的买家,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以后,一些企业家参与市场比较晚的人进入,但他们对市场起到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董国强说。
在董国强看来,五年前的艺术品市场和今天相比,首先是价格的不同,拍卖公司的成交额不同。五年之前,全国的拍卖公司的成交额不到100亿,今天加起来的成交额可能会达到500亿。还有参与的人也不同了,5年前的时候,特别是2005年秋季市场的下滑,当时的拍卖和今天的拍卖,从参与的人数来说,五年前的参与人数只是今天的五分之一,当时的市场可能是摆500把椅子,还坐不满人。这与股市市场一样,股票涨到6000点的时候,证券交易所就人满为患,跌到2000点的时候,门可罗雀。因为市场价格变化,市场朝着向上趋势的时候,参与的人的热情也是比较高的,同时,观望的人也会比较多,因为觉得这个市场能获利,即便不参与,观望的人也多,或者说想进入的人也比以往要多。这个变化是五年前和今天最大的不同。
艺术品市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东西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好的东西出来有好的价格,但一次拍卖里面没有特别明显好的东西,就没有好的价格。“今天没有拍品打破去年的纪录,并不意味着今年的市场比去年的市场回调了,或者不如去年的市场了。这个观念不对。我们关注的还是大部分拍品的价格是不是发生变化。”
对于艺术品市场的泡沫,董国强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人只是关注艺术品市场的价格,而不关注具体的东西,他们没有看到齐白石大部分的作品是两三百万,大部分的张大千、徐悲鸿的作品也是两三百万,他们只关注齐白石卖4亿多,或者他们只看李可染卖1亿,他们不知道大部分的李可染是100万到500万的价格。95%的齐白石只是两百万到三百万的价格。高价位会吸引社会的关注,同时高价格也会引起社会的误解。艺术品市场的价格相对来说还是处在初级阶段,我认为价格还是普遍偏低的。当然,我说这个话,可能大家觉得我是业内的人,不是很客观,但是,我觉得大家可以到网上搜索,看我没有做拍卖公司之前,我接受采访时是怎么说的,我预测今天是什么样的,我预测三年后、五年后,中国艺术品市场是什么价格。我当时的预测,我认为我都胆小了,我都没有预计到今天。
“今天,我们反过来看艺术品市场,什么叫泡沫?首先,价格的变化,在两年之内变化比较大,大家认为是泡沫。再有一点,大家认为社会贫富不均的状况,艺术品只是一个富人的游戏,我们的中产阶级比较薄弱,大家认为这个是泡沫。同时,大家可能认为艺术品市场有很多的交易,可能不是很干净,或者不是很清楚,让外界怀疑其中有很多的内幕。从这一点来说,大家认为是泡沫。”
董国强认为,总体来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和国外的市场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艺术品市场相比,它最大的不同是该参与的人还没有参与,或者说绝大多数该参与艺术品收藏的人还没有参与这个市场。欧美也好,包括东南亚也好,包括台湾、香港这些地区,那些最有钱的富豪,可以说90%以上都收藏艺术品,但是,我们可能是10%的富豪刚刚参与这个市场。剩下的90%,我相信大部分迟早会关注这个市场,会参与艺术品收藏。
“首先,我觉得富人参与艺术品市场,投资是一方面,收藏可以让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同时,我觉得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朝着文明阶段前进。如果说有钱人收藏艺术品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我想很多的有钱人还没有做这件事情。我们再往更高的层次来说,富人收藏艺术品对文化起到推动作用,也是他们得到社会尊敬的理由。我觉得很多有钱人在这方面,可能他们没有精力,或者他们没有兴趣,或者说他们可能认为这个市场现在还不是进入的时间,但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拍卖,一年不到一千亿的资金,相比于任何一个投资市场来说,都是非常小的,都是千份之一或者百分之一的比例。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艺术品还是有很广阔的前景。”董国强说。
董国强坦言,从事这个行业后自己已经有了一些变化,“虽然我自己也从事过艺术创作,我对艺术也是有标准的,但我的标准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我看一张画的好坏跟过去已经不同了,现在我说这张画真好,其实是这张画能够卖得贵,已经不是画画得真好了。一张画画五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那张画的艺术性可能更高,画五个小时,无非是画得满,市场卖得贵。这个‘好已经发生变化了。
“艺术性和商业性的融合使得投资气氛比较浓。投资人要选择市场需要什么东西,而不是想美术史。我一直说千万不要拿自己的钱为美术史鸣不平。你今天说这个画家被忽略了,太不应该了,我买了他的作品,五年以后,你发现他的作品没涨。大部分人还是这个观点。”董国强说,“当代画家,他活一天,他的炒作是不会停止的。我们要看以什么目的来参与市场。如果纯粹是收藏,或者说纯粹是喜好,那你就买喜欢的东西,不管价格变化。当然,这是收藏的最高境界,不管价格的变化,只是喜欢。它跌了,我更高兴,我还可以买,它涨了,我当然也高兴。喜欢的人买回家是要研究,要有人和物的沟通,这个东西对他的生活和身心是起到愉悦作用的,也就是说有了一个和古人对话的渠道,这个东西变成了载体,这当然是艺术品收藏的最高境界。对于今天来说,能够有这样情怀的人是少之又少。所以就现状来说,谈这个还不是时候。”